随要記卷上

關燈
持一一如上法。

     次供阏伽。

    次塗香。

    次花鬘。

    次燒香。

    次飲食。

    次燈明。

    各各誦其明詠音。

     次阿阇梨。

    先以不動加持白傘去垢除障。

    以大日如來真言加持之。

    阿阇梨自執用覆其上。

    私雲。

    以左手執莖。

     次阿阇梨。

    以白拂口誦吉慶伽陀唐音。

    每句終。

    以白拂三遍順排受者肩。

    次誦說其訓耳語受者。

    贊曰。

     諸佛睹史下生時釋梵龍神随侍衛 種種勝妙吉祥事願汝今時盡能得(打) 迦毗羅衛誕釋宮龍王澍沐甘露水 諸天供養吉祥事願汝灌頂亦如是(打) 金剛座上為群生後夜降魔成正覺 現諸希有吉祥事願汝此座悉能成(打) 波羅奈苑河莊嚴為五仙人開妙法 成就無量吉祥事願汝今時盡獲得(打) 諸佛大悲方便海普利法界衆生界 盡未來際無疲倦四無礙智汝當得(打) 次阿阇梨。

    置白拂至佛前。

    頂禮曼荼羅一切諸尊。

    然後合掌。

    起立壇前啟白諸尊雲。

     今與受者(某甲)将授五瓶灌頂。

    仰願諸尊海會。

    特垂加悲愍聽許之。

     私雲。

    若依文意者義準。

    于此處可移五瓶。

    今依師傳引之前移之。

     次擎水灌繞壇(阿阇梨先令弟子結所得部印誦其真言如次第)或說捧中胎一瓶。

    阿阇梨取中台瓶捧之三匝順回壇。

    次東南。

    次西南。

    次西北。

    次東北。

    次第取之各繞壇三匝。

    若阿阇梨不得自捧。

    令他人捧。

    阿阇梨在後回耳。

    但受者尚可坐蓮台也。

    具支灌頂雲。

    文不雲數。

    義準四瓶可持初一。

     次更如法加持四瓶。

    瞿醯雲。

    以三種真言持誦其瓶者。

    是随得三部者也。

    今于傳法如前。

    更以四菩薩真言加持。

     次灌頂。

    具支灌頂編次第文出之。

    但私謂上諸文。

     次至弟子之所先想弟子。

    以為阿字。

    阿字方壇中安弟子。

    次用羅字為火。

    燒之悉成灰已。

    方用四瓶次第灌之(義釋随用四瓶可誦其瓶真言)私雲。

    具緣品義釋雲。

    至弟子所先用羅字為火。

    焚燒其身悉成灰已。

    方用四瓶次第灌之。

    又入秘密法品義釋雲。

    當想阿字。

    謂想阿字同方壇。

    弟子在中焚彼菩提之性故。

    以羅字而焚阿字。

    謂想阿字同方壇。

    弟子在中。

    而以羅字燒之。

    同為一體也。

    身同阿字。

    自燒一切煩惱罪障。

    乃至身除體同金輪。

    想鑁字之水猶如白乳。

    而注死灰之中。

    以生佛芽(私雲。

    具緣品義釋雲。

    灌已觀此灰中作縛字門。

    其色純白從此出生五字。

    所謂阿鑁覽唅欠。

    持其五輪。

    入秘密法品義釋雲。

    當于心上圓明。

    于中而安縛字而生水輪。

    猶如白乳。

    而注以生淨菩提心佛種子也。

    内外無垢焚金成器也) 又想。

    羅字火動之時。

    即與诃字風俱。

     又想。

    鑁字空點。

    即是佉字虛空微妙法水。

    從空而注以淨心器。

    即具五大。

    然初阿字必無空點。

    金剛座故。

    嚩羅诃佉必具空點。

    成就法故(私謂。

    入秘密法品義釋雲。

    火動之時。

    即與風俱是诃字義。

    縛上加點。

    點即大空欠字門也。

    微妙法水。

    從空而注以淨心器。

    即具地水火風空五字之義也) 以十二真言王字。

    想布弟子身十二處以成法器等同諸佛(私謂。

    入秘密法品義釋雲。

    為欲堅固意生之身。

    更有方便。

    置十二字。

    複得十二緣。

    謂十二支句。

    此真言王布滿其身。

    初有四字。

    布于上分。

    謂從頂至額也。

    一字虛空字在頂上。

    二字在耳。

    一字在額也。

    次有四字。

    在中分。

    謂二肩上及心上咽上。

    次有四字在下。

    謂臍上腰上一字在腿上。

    一字在足下。

    然髀足皆有二。

    今于一足置之。

    管兩足也。

    此十二處攝髀足餘身分。

    如二耳字攝二目等。

    然有三等。

    一者師自布。

    二者用作曼荼羅。

    更問。

    布字雲何起三者加弟子。

    具此瑜伽秘密加持。

    能成法器。

    即是成就三昧耶雲雲) 次于弟子頂想暗字。

    心想阿字。

    胸想羅字。

    或一阿字一切處用。

    即想。

    弟子心中阿字白蓮開敷。

    大日如來坐于其上(私謂。

    轉字輪品義釋雲。

    又複未灌頂前。

    于弟子頂十字縫上。

    想作闇字。

    其心中極想作阿字。

    又想羅字在于胸上。

    亦可但想阿字遍一切處用也。

    金色光髻冠坐白蓮者。

    謂想彼弟子心中白蓮華開敷圓滿。

    毗盧遮那如來坐于其上。

    然後灌之。

    經雲。

    仁者即是毗盧遮那如來也。

    若以此法而灌頂者。

    即是同于十方諸佛灌頂。

    以法水而授法王位也。

    若不爾者。

    徒自勞形灌頂之。

    而無所能為也) 次即結一切支分生印。

    兼誦真言頂上灌之(私謂。

    轉字輪品義釋雲。

    次當作生一切支分印。

    而于弟子頂上灌之。

    凡灌頂時。

    作印結已取瓶為灌也。

    若不以此印者。

    則法式不具。

    令弟子不能住菩提心。

    或有退轉。

    與空灑香水無殊也) 然後亦以四瓶還誦支分生印真言灌之。

    即想。

    弟子同于大日。

    亦想。

    已同十方諸佛灌以法水授法王位(義釋雲。

    當支分生印頂上灌之。

    結是印已取瓶灌之者。

    是大日傳法者也。

    若金剛界結五部印用五瓶。

    義準宜以大日八印及無所不至印灌之。

    又瞿醯雲。

    繞三匝已。

    複以三種真言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