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帖決卷第七

關燈
雲行者左右也。

    是則二釋也。

     此法依台藏修之。

    滅罪等多依息災。

    若為亡者等。

    依鈎召修之(雲雲)尊勝軌白黃赤青黑(雲雲)是非五佛次第。

    變色次第也。

    謂白變黃。

    黃變赤等也。

    亦不能變黃成黃也。

    故彼曼荼羅界道如之。

    又義釋中有此義。

    故左無失(雲雲)又彼曼荼羅不動降三世二尊。

    左右不定也。

    或雲佛左右。

    或雲行者左右(雲雲)又以●字為不動種子(見)疏中又火界咒以●為種子(雲雲)以●為降三世種子。

    是亦爾也。

     香爐并行者座 (永承二年三月十九日說) 不動是大日左足○降三世是右足(雲雲)。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七趣者。

    如女人也。

     法花(三)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丹州說) 法花法如先日所說。

    但彼法五相成身大阿阇梨替用金界五相成身耳。

    煩故也。

    又不必别供十羅刹。

    若強欲供者。

    世天段宜欤。

    又曼荼羅無其位。

    若強欲觀者。

    外金剛部中欤。

     又十羅刹之形末見說處。

    又十羅刹印用諸奉教者印。

    内縛印是也。

    何以故奉教者。

    奉教令者是也。

    故此女等亦用其印也。

     又軌中大慈護印。

    開掌覆胸。

    二大二小(二大上(サマニ)。

    二小下(サマニ))頭拄如獨古印相。

    如東寺所傳道場業印也。

     又東門一切義成就菩薩者。

    普賢是也。

    一切諸佛将登正覺。

    最後之身皆名一切義成就太子也(即薩縛悉達也) 又軌雲。

    壇中靈山者。

    壇者道場地是也。

    不必木壇耳。

    即于其壇(地輪金輪本壇也)上。

    想靈山即此山是實報土也。

    行者即坐實報土中也(即山上是也)。

     又修此法時。

    結番讀不斷經如例。

    番僧名曰上番衆。

    自餘時時經衆名曰下番衆。

    在番外。

    阿阇梨修時上番在内讀經故。

    下番立去。

    如之七日乃至自修之。

    而近代我上近達不用如之上番下番。

    不令讀不斷經。

    道陵遲無如之。

    唯是苦無人間訪道故欤(雲雲)番僧者。

    如之經法上番下番起。

    而自餘法助修是佳矣。

     (長曆四年九月三十日說) 法花法依台藏經也。

    故向西也。

    有四攝菩薩。

    外起依金界也。

    又成身等依金界也。

    故此法依兩界意也。

    胎界修之。

    目蓮子●字誤也。

    ●字佳矣。

    蓮花門寶性草可畫之。

    或圖依息災意。

    塔戶開南甚無證也。

    況乖軌乎(雲雲)。

     (長元年中決) 法花圖持國天。

    種子●(雲雲)真言初字欤(台藏真言也)。

     (永承元年說) 法花戶摩唯随意樂。

    若依息若餘等耳(雲雲)。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法花呼摩本尊段之時誦法花經。

    每一句投供(雲雲)。

     (同二九中) 師曰。

    法花軌雲。

    次結普賢三摩地印。

    修普賢行願。

    次文殊三脫(雲雲)修普賢願者。

    可得意也。

    可觀真如之理欤。

    文殊三脫此定印間一入觀可有也。

     (同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法華法不說護摩。

    但雖不說随意樂修之(雲雲)以普賢為本尊。

    故本尊段時請供之。

    投供之間誦其咒。

    而投諸供物。

    又芥子三合物與乳木三聚投之。

    後誦法花經要卷要品要偈等。

    投三種合物。

    護摩此即法花護摩本意也。

    每誦一句投之也。

    師曰。

    法花記舒?印。

    如記文。

    但?時不更磨指面。

    唯相當誦?真言。

    師曰。

    法花軌河兩岸者。

    非兩岸取。

    唯出淨土。

    謂河兩岸也。

    故熾盛光文殊八字法等。

    唯雲河岸(雲雲)四大威德菩薩者。

    四忿怒尊是也。

     仁王經(四) (永承三年閏正月二十三日說) 師曰。

    道場觀以中心有字。

    字變成十二輪金輪。

     金輪變成金剛波羅蜜菩薩(五大力菩薩中尊耳)四方菩薩并四攝八供等随現(雲雲) 本尊觀心月□字。

    字變成般若經筴。

    筴漸舒漸大。

    變成般若菩薩(雲雲)。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仁王經法如先師說。

    但其番僧如法花之法。

    讀不斷經也(雲雲)番僧者。

    如之經法上番下番起。

    而自餘法助修是佳矣。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仁王軌是最要略法也。

    故不說地結等。

    故以金剛部心(第三印雲雲)加持撅(雲雲)。

     三重(雲雲) 私謂。

    中院可為圓欤。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師曰。

    仁王印(般若菩薩)二手風以下八宿互相背。

    指端向上(如治路印勢)即左右二風二地屈向掌。

    以二大左右各橫押二風二地背上(雲雲)。

     泥塔(五) (長久五年) 泥塔以手按頂(雲雲)如彼成就物以手按之。

    不必觸塔手。

    此按成就意也。

    其傘先師唯不用莖。

    方紙安塔頂上也。

    不顧散塔。

    似可有五輪。

    而字不是也。

    又非五字字間雜。

     良明阿阇梨雲。

    大和尚雲。

    葉衣觀音真言雖受讀。

    其畫紛失。

    但其書端書付之印八葉蓮花印。

    或蓮花部心印。

    覺種子●三昧耶形。

    未敷蓮花(雲雲)。

     (長久三年四上旬) 葉衣印。

    披葉衣經雲(可尋)左手持罥索。

    右手作施願(雲雲)師曰。

    此羯磨印也。

    右手于膝上垂申五指向外。

    左拳安乳邊想持罥索(雲雲)但以三昧耶印為根本印。

    明者如軌。

    謂開敷八葉蓮花印也。

    如彌陀印(雲雲)葉衣觀音。

    左一手持吉祥果(雲雲)謂唯掌中持一果也。

    如持寶等耳或持枝越斧者索者蓮花索也。

    索兩端付蓮花是也。

    不空罥索持索又是欤。

    凡索有多種。

    金剛索。

    蓮索。

    地索等也。

    金剛索者。

    兩端付三古獨古雲是也。

    地索者是也。

    似蛇耳。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别紙葉衣菩提心真言。

    替大咒可用之欤。

    大咒甚廣故也。

    如請雨經等也。

    又例多(雲雲)。

     葉衣經中二十八夜叉名。

    磨牛黃以書之(雲雲)又經中一人字佳。

    可授之(雲雲)。

     放光菩薩事(七)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問。

    世人圖二菩薩像。

    名為放光菩薩。

    祈請一切心願。

    此菩薩出何說耶。

    答。

    非經說。

    晨旦之人所為也。

    彼唐國昔有一畫工。

    于所畫形像必有靈瑞。

    彼畫匠于堂壁上。

    先畫地藏菩薩。

    次亦畫觀世音。

    即畫觀音。

    後此像放光明。

    靈驗炳然也。

    故時俗傳稱号放光菩薩。

    若求福祿者。

    得之無疑。

    若攘交蘖者。

    滅之無疑。

    若難産之者。

    若短壽之者。

    祈請之必得之。

    其菩薩像兩比丘像也。

    不知何地藏觀音(在記)。

     (同五年九月十一日) 放光菩薩靈應傳似之(第四卷) 水天(八) (永承三年六月十九日) 水天供道場觀可觀。

    海水底有寶樓閣。

    樓閣四邊上下内外表裡皆恙海水盈滿。

    行者并樓閣在海水底也。

    猶如。

    龍魚居止水中。

    此天以水為所掌故。

    能依所依。

    依正自他皆在水中也(雲雲)餘如記文。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 水天法以陀羅尼集經為本法修之(雲雲)其尊手所持物是為三昧耶形也。

    凡三昧耶形者。

    是尊三摩地所成物形也。

    由此三摩地成就其物即發神通。

    故雲三摩耶形。

    凡成就物發神通依三摩地故。

    持明仙等手執此三昧所成之物。

    往反十方(雲雲)乃至諸佛菩薩金剛天等之手所持之物。

    亦是昔日我三摩地所成之三摩耶形也。

    即彼三摩地之标幟也(如金剛三昧以金剛杵為标)即是印也。

    此印即定也。

    真言即惠也。

     四天王(九) (永承六十九) 四天王總印(師說口授。

    陀羅尼集經第一卷有之。

    彼經文有亂脫)。

     經雲。

    二手頭中小三指反叉合掌。

    二無名指豎頭相拄。

    屈初節上。

    二大指還向内。

    掌中大指來去(乃至)咒曰(咒同最後)又四天王(乃至)右手大指(雲雲)。

     此法最後咒曰。

    唵漸婆羅謝辇陀羅夜莎诃。

    又私撿雲。

    寶樓閣經第三出四天王總印而異此文。

    其印蘇悉地異本軌奧出之。

     聖天(十) 毗那夜迦天等所住是象耳頭山者。

    謂七金山之中第六之山。

    毗那達迦山(此雲象耳)是也。

    師曰。

    爾也(雲雲)(寬德二年六月十三日說)。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師一說。

    牛座般支迦部者。

    一類毗那迦也(雲雲)。

     (寬德三年四上旬) 浴油或勸請之後用之。

    若如阏伽意欤(雲雲)。

     吽迦陀野(十一)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吽迦之法以十八道可修之(雲雲)。

     (同二年九月中旬) 問。

    吽迦野何義耶。

    答。

    可尋之。

    但謂中成就也。

    多聞天所持棒名為迦陀棒(雲雲)若以此等義可得意欤。

    未猶可(雲雲)又。

     童子經(十二) 童子經記書供養經作法先日具受之。

    又今記異之。

    記雲。

    五色糸并經令系婦女頸者。

    謂末産之間母頸系之。

    産後小兒頸系之。

    供十五鬼之後。

    令母歸戴。

    芥子法。

    謂先少紙裹芥子少許令戴其裹紙緒付如笠緒頤下結之。

    不令落其芥子。

    先加持用經中神咒耳。

    作法已了取其芥子加裹經系頸(雲雲)。

     (同二年六月) 童子經或說一日書之(雲雲)不必爾事也。

    又可書一日可書。

    供之書時請梵天修供養法。

    結線結願神咒用之。

    夜時供十五鬼神(在别)。

     (長久四年九月中) 童子經書寫之時。

    于書時備香花等。

    以梵天為本尊。

    修供養法。

    其念誦次誦真言結線(雲雲)經唯如随方儀。

    舉題名許也。

    謂供養法次舉題(雲雲)于夜時供養十五鬼神香花飲食。

    如蠟燭供等儲之。

    而四臂不動并栴檀乾闼為中台為本尊(雲雲)而十二天供等以蠟燭供之。

    多分随阿阇梨意樂(雲雲)。

     (同日) 童子經必乍一卷書之。

    又五色糸必可合搓之。

    又或以糸纏經(雲雲)。

     常瞿利(十三) (寬德二四二十二日) 如缽印仰開掌如掬水勢。

    而二手水火風空八指曲屈。

    如八葉印勢。

    是師子爪相也乍仰開掌屈八指也。

    心印右手如梵無畏勢。

    掌向外立之。

    五指散開屈之。

    如八葉印勢是即前根本印半印也(雲雲)。

     深沙(十四) 師曰。

    深沙大王是太山府君也。

    是玄奘三藏于流沙所值神也。

    故雲深沙。

    一說雲。

    釋迦如來先身是也。

    世上談話也。

    有一字(雲雲)即其形像臍前物面是也(雲雲)後說是兒女談話也。

     台對受記雲。

    太山府君古人傳雲。

    深沙大聖也。

     深沙大王者。

    玄奘三藏于流沙所遇也。

    謂太山府公是也。

    故可用彼印明耳。

    以髑髅為璎珞。

    謂玄奘三藏七生渡西天髑髅也。

     對受記雲。

    奉教官印太山府公古人傳雲。

    深沙大聖(雲雲)。

     問。

    陀羅尼集三雲。

    次水硙風輪者何。

    答。

    七重圓輪之狀如風輪之内凹上水輪之凝湛。

    故雲如此水硙風輪也。

    即此地下也。

     問。

    風輪半月形也。

    如何圓雲耶。

    答。

    半月者其輪傍形也。

    上圓也。

    如器居地。

    硙(五哀反豎也。

    ?也。

    确也)豎訓葉輪欤(可尋)此壇藥師一佛千燈供也。

    内外輪之大小。

    故千燈七重并列可得意也。

     師傳說藥師法七重車輪七本用之。

    謂七七四十九輪之其一輪遍滿安器燃燈。

    猶如一輪之上全盛燈火也。

    故雲燈如車輪是也。

    如之本七重合七本四十九輪也。

    即四十九如輪燈也。

    計一輪猶數百燈許欤。

    而近代隻四十九器燈一本七重各七盞安之。

    最略也。

    又一一像前各置一輪燈。

    每輪安七燈也(已上イ本奧有之)。

     (本雲) 文明拾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四十帖決遂寫功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