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見聞鈔上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車鹿車牛車。
願時賜與。
舍利弗。
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其車廣大。
衆寶莊嚴準此。
經文分明三機同索車。
故三機皆得大白牛車見。
若爾者。
非本所望言。
可通三乘雲事。
道理極成欤。
但于不應以下。
出小車等經文者。
先對二乘實意說之故。
非本所望言。
似不通牛車。
雖爾。
準上分明誠說。
非本所望言。
通三乘雲事。
無疑者欤。
二十五。
問。
總法華一部心。
開會三乘說一乘道理雲事難思。
其故。
正方便品中(法華第一)于法說說思惟因緣雲。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着我癡所盲。
如是之等類。
雲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贊佛乘。
衆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于三惡道。
我甯不說法○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谕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随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微妙第一法。
為諸衆生類。
分别說三乘。
少智樂少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說諸果。
雖複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思惟此事已。
即趣波羅奈。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次同譬喻品之中。
于喻說思惟因緣雲。
複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門。
而複狹少。
諸子幼稚未有所斷着戲處(文)見此兩品經文。
于所度小乘。
思惟能度因緣見。
若爾者。
一部肝要。
回二乘令入菩薩大道之故。
以佛教言。
或非本所望言。
約二乘雲事。
經文顯相。
誰可疑之乎。
下化城喻品因緣說文。
準之可勘之。
事廣故略之答。
方便·譬喻·化城三品。
即是法譬因緣三段也。
然此三段。
正機法說。
以舍利弗為正機。
喻說以迦葉。
阿難。
目蓮。
須菩提。
四大聲聞為正。
為因緣說。
即以五百千二百聲聞。
為正為故。
以二乘為正為。
簡彼權宗。
說一乘道雲事。
更無餘義。
然三乘皆回雲事。
佛對二乘帶三因三果各别之執故汝等所得非真滅破也。
于法說者。
利根舍利弗。
深别因果執被破。
信開示悟入四佛智見。
覺一因一果一道也。
然舍利弗。
覺一因一果道理之位。
同于法說。
上根菩薩。
昔日所信受。
三果各别之執。
一時消息也。
依此道理故。
以二乘為正為之邊。
望法說思惟說故。
約二乘之條勿論也。
然除菩薩疑網之邊望故。
三乘共會雲事無疑。
如今法說。
喻說中根四人聲聞。
于一乘法信解。
中根菩薩。
亦覺一因果之旨也。
亦如此喻說。
于因緣說。
下根五百千二百聲聞。
于一乘道。
覺佛智見之道之時。
同下根菩薩三界各别執破也若爾者。
約事雖破二乘實滅。
約教權教大乘。
自被破故。
三乘皆回入一乘也其證文雲。
法華第一方便品雲。
舍利弗。
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煩惱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于諸菩薩中。
正直舍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文)譬喻。
化城喻品可勘之。
師雲。
所诠探玄記。
一約事破二乘實滅。
二約教亦破權教大乘之釋。
以法華大乘得意。
三乘皆無不會一乘也(為言)。
二十六。
問。
德量段。
消文意如何答。
但言牛車不言餘德者。
牛者即根本無分别智也。
此智能引導引種智之車。
如牛引車故也。
慈恩釋意也。
指事引之。
露地七寶大車者。
即體大也。
真如平等不增減理也。
其上寶網等者。
真實識知故。
遍照法界故。
真如内恒沙之萬德呼。
喻寶網等也。
一乘是諸乘本故。
白色諸色根本故喻也。
肥壯大力等者。
今經須由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說。
或一切衆生皆成佛道說。
故此法能導一切衆生至佛果。
非肥壯大力者難救欤。
又須由聞之即得究竟。
道理勝益頓速故。
雲其疾如風等也(為言)指事釋委細也。
見之。
多諸傧從等者。
指事雲。
言多諸傧從等者。
基雲。
以二智為先。
萬行神通。
六度四攝。
覺分解脫。
煩惱利生之法皆随之起。
名多諸仆從。
又佛地經雲。
其有無量天諸藥叉人非人等。
所翼從名仆從。
傧音必刃切。
相也。
導也○前導名傧。
後随為從。
所以知者。
探玄記第二卷。
說衆生世間圓滿中雲。
異生衆中。
先辨金剛力士衆。
以衛佛近故先列也。
表佛德緣起不壞相故。
衆行所依。
如金剛際故。
即行眷屬。
餘衆亦爾。
由是故知。
無量天龍八部衆。
所翼從名仆從也。
謂以為一乘萬行之翼從故。
名行眷屬(文)七寶大車事。
又雲。
言七寶大車其數無量者。
基雲。
七聖财飾。
名七寶車。
各自修智圓滿。
有為智非一。
雲其數無量灌頂雲。
若教若行。
皆摩诃衍。
即财多也。
今章意雲。
一乘教理行果。
主伴具足。
無盡無盡故。
雲其數無量。
釋簽第三雲。
各稱本執而入圓乘。
本執不同。
圓乘非一(文)此釋。
就從三入一之機。
随本執差别。
其數無量義釋成也。
今章家意不爾。
普法圓機。
見聞覺知。
皆是遮那十佛之相海。
舉手動足。
悉即海印三昧之作用也解故。
已所解法門無盡故。
所得法體亦是無盡無盡萬類是華嚴也。
是故雲其數無量也。
圓教二。
同教體大約理。
相大約智。
用大世出間一切善也。
别教體大。
理智無二。
相大。
本自具足用大。
約機業用。
二十七。
問。
寄位差别之段。
所引諸經論。
三一對辯之義未分明。
爾者專可依何論乎答。
梁攝論八地已上出出世文。
并莊嚴論第七地近一乘道說以論判可為規模誠說也。
等者莊嚴論等也。
此義了簡。
問答抄在之。
莊嚴論第十三(無著菩薩造)雲。
偈曰。
見真見利物。
此處得歡喜○雖道鄰一道。
遠去名遠行○釋曰。
見真見利物。
此處得歡喜者。
菩薩于初地中。
一見真如。
謂見自利。
昔曾未見。
爾時始見。
去菩薩近故二見利物。
謂見利他。
一一刹那能成就而衆生故。
由此二見起勝歡喜故名歡喜○雖道鄰一道。
遠去名遠行者。
菩薩于七地中。
近一乘道故名為遠去問。
誰是遠去答。
功用方便究竟。
此遠能去故名遠行(文)師雲。
已于第七地與近一乘名。
知八地已上。
名一乘事分明也尋雲。
于第七地。
雖與近一乘名。
更于第八地。
一乘得名無之。
何以此文。
八地已上。
證一乘義耶答。
今頌鄰一道。
一道者于長行一乘道釋。
然次上文雲(總如房)無相者顯第七住。
相行離功用。
而上參一道。
多住無相故。
無功用者。
顯第八住。
雖淨佛土而無起作。
多住無功用故(文)已于第七地。
雲上參一道多住無相。
豈以第八地。
非雲一道耶。
若一道者。
非一乘道雲者。
如何論鄰一道名智。
即一乘道可釋耶。
此文甚誠證也。
可秘之。
總如房所勘有其理欤。
抄十地品下十三上雲。
凡約寄乘者。
謂初地明施。
亦顯人主。
即是人乘。
二地十善。
十善生天。
是故天乘。
三地八定。
是無色天乘故。
以初三為人天。
四地初斷俱生身見。
觀道品同須陀洹。
五地四谛理絕。
寄阿羅漢。
六地觀緣。
寄于緣覺七地菩提分法。
方便涉有故。
寄三乘之中菩薩。
八地已上。
已是一乘。
故不雲寄師雲。
此釋意十地位相甚深。
甚深位相難說。
是故以能寄世出世間。
别小乘三乘等差别。
顯所顯一乘甚深甚深位。
相也。
然八地已上。
是所寄法門。
一乘甚深。
甚深十地。
能寄法體。
是一乘無礙。
教法故。
以一乘顯一乘之義。
寄相自己。
是故于八地已上。
更不可雲寄也師雲。
此釋甚深甚深也。
深可留心也尋雲。
十地法門。
專三乘通談法門也。
如何耶答。
一乘十
願時賜與。
舍利弗。
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其車廣大。
衆寶莊嚴準此。
經文分明三機同索車。
故三機皆得大白牛車見。
若爾者。
非本所望言。
可通三乘雲事。
道理極成欤。
但于不應以下。
出小車等經文者。
先對二乘實意說之故。
非本所望言。
似不通牛車。
雖爾。
準上分明誠說。
非本所望言。
通三乘雲事。
無疑者欤。
二十五。
問。
總法華一部心。
開會三乘說一乘道理雲事難思。
其故。
正方便品中(法華第一)于法說說思惟因緣雲。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着我癡所盲。
如是之等類。
雲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贊佛乘。
衆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于三惡道。
我甯不說法○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谕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随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微妙第一法。
為諸衆生類。
分别說三乘。
少智樂少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說諸果。
雖複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思惟此事已。
即趣波羅奈。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次同譬喻品之中。
于喻說思惟因緣雲。
複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門。
而複狹少。
諸子幼稚未有所斷着戲處(文)見此兩品經文。
于所度小乘。
思惟能度因緣見。
若爾者。
一部肝要。
回二乘令入菩薩大道之故。
以佛教言。
或非本所望言。
約二乘雲事。
經文顯相。
誰可疑之乎。
下化城喻品因緣說文。
準之可勘之。
事廣故略之答。
方便·譬喻·化城三品。
即是法譬因緣三段也。
然此三段。
正機法說。
以舍利弗為正機。
喻說以迦葉。
阿難。
目蓮。
須菩提。
四大聲聞為正。
為因緣說。
即以五百千二百聲聞。
為正為故。
以二乘為正為。
簡彼權宗。
說一乘道雲事。
更無餘義。
然三乘皆回雲事。
佛對二乘帶三因三果各别之執故汝等所得非真滅破也。
于法說者。
利根舍利弗。
深别因果執被破。
信開示悟入四佛智見。
覺一因一果一道也。
然舍利弗。
覺一因一果道理之位。
同于法說。
上根菩薩。
昔日所信受。
三果各别之執。
一時消息也。
依此道理故。
以二乘為正為之邊。
望法說思惟說故。
約二乘之條勿論也。
然除菩薩疑網之邊望故。
三乘共會雲事無疑。
如今法說。
喻說中根四人聲聞。
于一乘法信解。
中根菩薩。
亦覺一因果之旨也。
亦如此喻說。
于因緣說。
下根五百千二百聲聞。
于一乘道。
覺佛智見之道之時。
同下根菩薩三界各别執破也若爾者。
約事雖破二乘實滅。
約教權教大乘。
自被破故。
三乘皆回入一乘也其證文雲。
法華第一方便品雲。
舍利弗。
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煩惱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于諸菩薩中。
正直舍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文)譬喻。
化城喻品可勘之。
師雲。
所诠探玄記。
一約事破二乘實滅。
二約教亦破權教大乘之釋。
以法華大乘得意。
三乘皆無不會一乘也(為言)。
二十六。
問。
德量段。
消文意如何答。
但言牛車不言餘德者。
牛者即根本無分别智也。
此智能引導引種智之車。
如牛引車故也。
慈恩釋意也。
指事引之。
露地七寶大車者。
即體大也。
真如平等不增減理也。
其上寶網等者。
真實識知故。
遍照法界故。
真如内恒沙之萬德呼。
喻寶網等也。
一乘是諸乘本故。
白色諸色根本故喻也。
肥壯大力等者。
今經須由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說。
或一切衆生皆成佛道說。
故此法能導一切衆生至佛果。
非肥壯大力者難救欤。
又須由聞之即得究竟。
道理勝益頓速故。
雲其疾如風等也(為言)指事釋委細也。
見之。
多諸傧從等者。
指事雲。
言多諸傧從等者。
基雲。
以二智為先。
萬行神通。
六度四攝。
覺分解脫。
煩惱利生之法皆随之起。
名多諸仆從。
又佛地經雲。
其有無量天諸藥叉人非人等。
所翼從名仆從。
傧音必刃切。
相也。
導也○前導名傧。
後随為從。
所以知者。
探玄記第二卷。
說衆生世間圓滿中雲。
異生衆中。
先辨金剛力士衆。
以衛佛近故先列也。
表佛德緣起不壞相故。
衆行所依。
如金剛際故。
即行眷屬。
餘衆亦爾。
由是故知。
無量天龍八部衆。
所翼從名仆從也。
謂以為一乘萬行之翼從故。
名行眷屬(文)七寶大車事。
又雲。
言七寶大車其數無量者。
基雲。
七聖财飾。
名七寶車。
各自修智圓滿。
有為智非一。
雲其數無量灌頂雲。
若教若行。
皆摩诃衍。
即财多也。
今章意雲。
一乘教理行果。
主伴具足。
無盡無盡故。
雲其數無量。
釋簽第三雲。
各稱本執而入圓乘。
本執不同。
圓乘非一(文)此釋。
就從三入一之機。
随本執差别。
其數無量義釋成也。
今章家意不爾。
普法圓機。
見聞覺知。
皆是遮那十佛之相海。
舉手動足。
悉即海印三昧之作用也解故。
已所解法門無盡故。
所得法體亦是無盡無盡萬類是華嚴也。
是故雲其數無量也。
圓教二。
同教體大約理。
相大約智。
用大世出間一切善也。
别教體大。
理智無二。
相大。
本自具足用大。
約機業用。
二十七。
問。
寄位差别之段。
所引諸經論。
三一對辯之義未分明。
爾者專可依何論乎答。
梁攝論八地已上出出世文。
并莊嚴論第七地近一乘道說以論判可為規模誠說也。
等者莊嚴論等也。
此義了簡。
問答抄在之。
莊嚴論第十三(無著菩薩造)雲。
偈曰。
見真見利物。
此處得歡喜○雖道鄰一道。
遠去名遠行○釋曰。
見真見利物。
此處得歡喜者。
菩薩于初地中。
一見真如。
謂見自利。
昔曾未見。
爾時始見。
去菩薩近故二見利物。
謂見利他。
一一刹那能成就而衆生故。
由此二見起勝歡喜故名歡喜○雖道鄰一道。
遠去名遠行者。
菩薩于七地中。
近一乘道故名為遠去問。
誰是遠去答。
功用方便究竟。
此遠能去故名遠行(文)師雲。
已于第七地與近一乘名。
知八地已上。
名一乘事分明也尋雲。
于第七地。
雖與近一乘名。
更于第八地。
一乘得名無之。
何以此文。
八地已上。
證一乘義耶答。
今頌鄰一道。
一道者于長行一乘道釋。
然次上文雲(總如房)無相者顯第七住。
相行離功用。
而上參一道。
多住無相故。
無功用者。
顯第八住。
雖淨佛土而無起作。
多住無功用故(文)已于第七地。
雲上參一道多住無相。
豈以第八地。
非雲一道耶。
若一道者。
非一乘道雲者。
如何論鄰一道名智。
即一乘道可釋耶。
此文甚誠證也。
可秘之。
總如房所勘有其理欤。
抄十地品下十三上雲。
凡約寄乘者。
謂初地明施。
亦顯人主。
即是人乘。
二地十善。
十善生天。
是故天乘。
三地八定。
是無色天乘故。
以初三為人天。
四地初斷俱生身見。
觀道品同須陀洹。
五地四谛理絕。
寄阿羅漢。
六地觀緣。
寄于緣覺七地菩提分法。
方便涉有故。
寄三乘之中菩薩。
八地已上。
已是一乘。
故不雲寄師雲。
此釋意十地位相甚深。
甚深位相難說。
是故以能寄世出世間。
别小乘三乘等差别。
顯所顯一乘甚深甚深位。
相也。
然八地已上。
是所寄法門。
一乘甚深。
甚深十地。
能寄法體。
是一乘無礙。
教法故。
以一乘顯一乘之義。
寄相自己。
是故于八地已上。
更不可雲寄也師雲。
此釋甚深甚深也。
深可留心也尋雲。
十地法門。
專三乘通談法門也。
如何耶答。
一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