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十三(佛果義相)
關燈
小
中
大
約終教(文)相替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
即空為法身。
直以真如不為法身。
今三十二相無性義。
即是真如法身故直以真如為法身故。
非相違。
其上上釋三十二相·化身釋。
今三十二相·法身對望義。
大不同也。
十日 一。
佛生人間示同人事同人相故(文)同人相者。
全同欤答。
非全同也難雲。
當段所引經既同人相故(文)全同雲事分明也。
如何答。
折薪雲。
俱舍說輪王相雲相不正圓明故與佛非等。
此明輪王有三十二相有三義。
故不及如來。
一處不正。
二相不圓。
三相不明了。
今佛端生圓明示同人而勝人也。
攝釋第三雲。
望彼四勝(文)又智論第四雲。
有七事(雲雲)但于所引經文者。
今既生人間故殊顯人于同也。
相同人而勝人。
好同天而勝天也。
爾者所引經雲。
同人相勝諸天者。
影略互顯欤。
非相違。
猶尋雲。
孔目第四雲。
三十二相同人。
八十種好同天(文)今何雲勝諸天耶答。
同章第三(八十種好章)雲。
人中不具。
諸天分有(文)準此。
諸天分具好而不同具。
故知。
兩師各述一邊。
不相違也。
何況今亦但雲勝不雲全無。
思之。
然義苑雲。
帝釋諸天有相而無好故此勝(文)此亦不同具故雲無好也尋雲。
于輪王與佛相猶有差别欤答。
刊定記第六雲。
且如輪王與佛色相。
雖同相之所依各有異。
佛相即法身所現。
王相依業因而生。
凡聖雲泥。
複何準的(文)。
一。
為諸菩薩說八萬四千(文)終教意他受用身具幾相好耶答。
具八萬四千相好也難雲。
起信論雲。
複次真如用者○二者依于業識。
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
所見者名為報身。
身有無量色。
色有無量相。
相有無量好。
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
何八萬四千雲耶答。
當段指八萬四千相好。
此約直進及終教等說(文)解釋分明也。
但于難者。
八萬四千者。
終教初門。
無量相者。
終教終門故。
非相違。
尋雲。
終教意于法報身有相好可雲耶答。
法身必定有色相。
報身(自受用報身也)有無論義也。
長老自義有相好義也猶尋雲。
自受用色相本來具足耶又新起色生畢常住耶答。
本來常住也。
從無始已來。
如來藏識中妙色常恒有也。
清涼釋雲。
自受用色智所現故(文)又密嚴疏(香象)釋三身色雲。
若就法身論相好者。
無始已來如來藏中具有相好○更無别相(文)釋中應化身相好。
法報二身本有所具無量相海。
地上菩薩八萬四千分齊見。
此所見分齊雲他受用。
地前(并)二乘凡夫等。
又先法報身相好内三十二相分齊見。
此所見分齊名變化身也。
故他受用變化本有色相也。
三身一體又以成也。
一。
諸妙相好(文)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可有勝劣欤答。
可有勝劣不同也難雲。
同是佛德也。
何可有勝劣耶。
就中好依付相。
若判勝劣者。
可相勝好劣。
是以大疏雲。
好依相有。
德劣于相(雲雲)如何答。
既所引經相同人。
好勝諸天(雲雲)相劣好勝(見)但于難者。
一義雲。
若約能依所依相對。
則相勝好劣也。
若約能具人天。
則具好者勝故。
雲好勝諸天也。
非相達。
尋雲。
相與好如何不同耶答。
法花攝釋第三雲。
色之相狀易可了知。
名之為相。
令身端嚴。
名之為好。
相粗。
好細。
是差别故(文)猶尋雲。
随好在所如何答。
好者。
此三十二相中間愛雲好也。
令身端嚴故得名好也尋雲。
中間愛者。
一相一相上愛雲中間欤。
為當一一相外立好欤答。
好在所難明。
然中間者。
一相一相外别好立也。
非一相上愛。
隻别别中間ニアル愛等雲好也。
攝釋雲。
且依婆娑在諸相間随諸相法。
莊嚴佛身令極好妙。
相與随好更相顯發。
如林中花。
故不相奪問。
何位初得及圓滿答。
瑜伽論雲。
諸随好若諸菩薩始入淨勝意樂地時。
已得異熟。
從此已上展轉獲殊勝清淨問。
輪王亦得與菩薩得而有别耶答。
菩薩得望彼四勝。
一熾盛。
二分明。
三圓滿。
四得處。
廣如大度論(文)。
十一日 一。
八萬四千等義當但是略(文)于相好有三重不同中。
八萬四千等當中欤答。
略也難雲。
三重中略者。
三十二相也。
八萬四千是中也。
何雲略耶答。
當段雲。
八萬四千等義當但是略(文)但于難者。
望一乘無盡相好。
八萬四千相好猶是略故。
非相違。
猶疑雲。
探玄記十五(末)雲。
二略說九十四相。
三廣結十蓮花塵數。
爾者略中略三十二相。
偏略九十四相也。
然八萬四千中也。
何雲略耶答。
一。
以雜花即是花嚴故(文)約譬說時可限蓮花欤答。
不限也難雲。
自宗意以因果同體為宗旨故。
約譬說尤可限蓮花也答。
既名雜花。
故可通櫻梅桃李等諸花。
法說經文說五周之因果彌不限蓮花也。
但于難者。
通諸花中。
以蓮花為本。
不背因果同體義故。
非相違。
寬永拾三年(丙子)三月十一日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
但于難者。
即空為法身。
直以真如不為法身。
今三十二相無性義。
即是真如法身故直以真如為法身故。
非相違。
其上上釋三十二相·化身釋。
今三十二相·法身對望義。
大不同也。
十日 一。
佛生人間示同人事同人相故(文)同人相者。
全同欤答。
非全同也難雲。
當段所引經既同人相故(文)全同雲事分明也。
如何答。
折薪雲。
俱舍說輪王相雲相不正圓明故與佛非等。
此明輪王有三十二相有三義。
故不及如來。
一處不正。
二相不圓。
三相不明了。
今佛端生圓明示同人而勝人也。
攝釋第三雲。
望彼四勝(文)又智論第四雲。
有七事(雲雲)但于所引經文者。
今既生人間故殊顯人于同也。
相同人而勝人。
好同天而勝天也。
爾者所引經雲。
同人相勝諸天者。
影略互顯欤。
非相違。
猶尋雲。
孔目第四雲。
三十二相同人。
八十種好同天(文)今何雲勝諸天耶答。
同章第三(八十種好章)雲。
人中不具。
諸天分有(文)準此。
諸天分具好而不同具。
故知。
兩師各述一邊。
不相違也。
何況今亦但雲勝不雲全無。
思之。
然義苑雲。
帝釋諸天有相而無好故此勝(文)此亦不同具故雲無好也尋雲。
于輪王與佛相猶有差别欤答。
刊定記第六雲。
且如輪王與佛色相。
雖同相之所依各有異。
佛相即法身所現。
王相依業因而生。
凡聖雲泥。
複何準的(文)。
一。
為諸菩薩說八萬四千(文)終教意他受用身具幾相好耶答。
具八萬四千相好也難雲。
起信論雲。
複次真如用者○二者依于業識。
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
所見者名為報身。
身有無量色。
色有無量相。
相有無量好。
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
何八萬四千雲耶答。
當段指八萬四千相好。
此約直進及終教等說(文)解釋分明也。
但于難者。
八萬四千者。
終教初門。
無量相者。
終教終門故。
非相違。
尋雲。
終教意于法報身有相好可雲耶答。
法身必定有色相。
報身(自受用報身也)有無論義也。
長老自義有相好義也猶尋雲。
自受用色相本來具足耶又新起色生畢常住耶答。
本來常住也。
從無始已來。
如來藏識中妙色常恒有也。
清涼釋雲。
自受用色智所現故(文)又密嚴疏(香象)釋三身色雲。
若就法身論相好者。
無始已來如來藏中具有相好○更無别相(文)釋中應化身相好。
法報二身本有所具無量相海。
地上菩薩八萬四千分齊見。
此所見分齊雲他受用。
地前(并)二乘凡夫等。
又先法報身相好内三十二相分齊見。
此所見分齊名變化身也。
故他受用變化本有色相也。
三身一體又以成也。
一。
諸妙相好(文)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可有勝劣欤答。
可有勝劣不同也難雲。
同是佛德也。
何可有勝劣耶。
就中好依付相。
若判勝劣者。
可相勝好劣。
是以大疏雲。
好依相有。
德劣于相(雲雲)如何答。
既所引經相同人。
好勝諸天(雲雲)相劣好勝(見)但于難者。
一義雲。
若約能依所依相對。
則相勝好劣也。
若約能具人天。
則具好者勝故。
雲好勝諸天也。
非相達。
尋雲。
相與好如何不同耶答。
法花攝釋第三雲。
色之相狀易可了知。
名之為相。
令身端嚴。
名之為好。
相粗。
好細。
是差别故(文)猶尋雲。
随好在所如何答。
好者。
此三十二相中間愛雲好也。
令身端嚴故得名好也尋雲。
中間愛者。
一相一相上愛雲中間欤。
為當一一相外立好欤答。
好在所難明。
然中間者。
一相一相外别好立也。
非一相上愛。
隻别别中間ニアル愛等雲好也。
攝釋雲。
且依婆娑在諸相間随諸相法。
莊嚴佛身令極好妙。
相與随好更相顯發。
如林中花。
故不相奪問。
何位初得及圓滿答。
瑜伽論雲。
諸随好若諸菩薩始入淨勝意樂地時。
已得異熟。
從此已上展轉獲殊勝清淨問。
輪王亦得與菩薩得而有别耶答。
菩薩得望彼四勝。
一熾盛。
二分明。
三圓滿。
四得處。
廣如大度論(文)。
十一日 一。
八萬四千等義當但是略(文)于相好有三重不同中。
八萬四千等當中欤答。
略也難雲。
三重中略者。
三十二相也。
八萬四千是中也。
何雲略耶答。
當段雲。
八萬四千等義當但是略(文)但于難者。
望一乘無盡相好。
八萬四千相好猶是略故。
非相違。
猶疑雲。
探玄記十五(末)雲。
二略說九十四相。
三廣結十蓮花塵數。
爾者略中略三十二相。
偏略九十四相也。
然八萬四千中也。
何雲略耶答。
一。
以雜花即是花嚴故(文)約譬說時可限蓮花欤答。
不限也難雲。
自宗意以因果同體為宗旨故。
約譬說尤可限蓮花也答。
既名雜花。
故可通櫻梅桃李等諸花。
法說經文說五周之因果彌不限蓮花也。
但于難者。
通諸花中。
以蓮花為本。
不背因果同體義故。
非相違。
寬永拾三年(丙子)三月十一日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