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十二(二乘回心之下)

關燈
一乘絕分之相。

    故不可有回入一乘之義也。

    但當章釋者。

    舍利弗為六千比丘上首。

    故總舉之。

    會座回心十眼耳等之益。

    限六千比丘。

    不關舍利弗也。

     疑雲。

    經中舍利弗詣佛會禮辭。

    觀密文殊内證十德等。

    豈非回入一乘之義相耶答。

    經文觀密十德等者。

    約本地菩薩之邊也。

     一。

    六千人(文)六千比丘者。

    聲聞菩薩中何耶答。

    聲聞也難雲。

    探玄記雲。

    一切二乘總無頓入此普賢法(雲雲)答。

    當段既以六千比丘證二乘回心之義。

    故聲聞雲事分明也。

    但于如難者。

    一切證果性定聲聞不可有直入之義。

    六千初心未證果故非相違。

     第八佛果義相。

     九日 一。

    若小乘佛果唯是無常(文)小乘教意于佛果可許有常住功德耶答。

    不許常住功德也難雲。

    遺教經雲。

    法身常在而不滅(文)何雲無常住功德耶答。

    當段但于遺教經文者。

    住法記有二義。

    約初釋可心得故無相違。

     尋雲。

    有二義中初義意如何答。

    住法記雲。

    一約行人常修不斷。

    所修之法即佛法身也(文)約此義欤。

     一。

    小乘無性得佛性(文)小乘教意可立性得佛性耶答。

    不立性得佛性也難雲。

    準佛性論。

    分别部一切衆生悉有佛性談(見)何不立性得佛性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分别部者。

    以三乘空理名佛性。

    必非如來性故無相違。

     一。

    亦無常以離不離故(文)約在纏出障隐顯義欤。

    約有為無為非一異之義欤答。

    一義意約在纏出纏隐顯義也難雲。

    折雲。

    離不離者。

    次下雲。

    始教中以真如遍故。

    智證真如故非異也。

    有為無為不同故非一也。

    由非一故離。

    由非異故不離也(文)何約在纏出纏隐顯耶答。

    指事記引探玄記十二卷雲。

    三離不離無常。

    約圓成性以在纏時名為不離垢。

    出障離時名為離垢。

    約斯不定名為無常(文)任此先德指南成可申也。

    但于難者。

    自元先德義勢邊邊也。

    且伴一義故無相違。

     先德義勢中。

    指事釋勝也。

    章主釋引故。

     十日 一。

    莊嚴論雲自性無間相續三佛俱常住等(文)以自性等三種常。

    法報化三身雲何相配耶答。

    以自性無間相續。

    如次相配法報化也難雲。

    清涼大師釋報身相續常·化身不斷常。

    相違如何答。

    莊嚴論雲。

    由自性常故。

    一切諸佛自性身常住。

    畢竟無漏故。

    由無間常故。

    一切諸佛食身常住。

    說法無斷絕故。

    由相續常故。

    一切諸佛化身常住。

     雖于此滅複彼現故(文)自性等三種常之廢立。

    源出莊嚴論。

    彼本論文既如此。

    何緻诤論耶。

    但于清涼釋者。

    相續無間之語意。

    互通故非相違。

     集成雲。

    演義三十二(并)三十八雲。

    報身相續化身不斷者。

    未詳所出(文)。

     尊勝院僧正禦義雲。

    三種廢立源雖依法相宗。

    雲不斷雲相續。

    其義相似故。

    莊嚴論等之外以别義勢。

    報身名相續常。

    化身名不斷常釋也。

    所謂報身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故名相續常。

    化身利生益物應用不斷故。

    名不斷常也(雲雲)通路記五十一雲。

    法身是自性常。

    自受用身是無間常。

    變化身是相續常。

    他受用身相續常攝。

    前佛入滅後佛成覺。

    不同應化經劫現故。

    經劫現者如釋迦彌勒等現分齊故。

    雖有即成經劫不同。

    俱是相續常住分齊。

    三種常中自性是實。

    餘二義分名為常住(文)。

     一。

    遍一切所知(文)四遍中何耶答。

    智用遍也難雲。

    章主解釋中。

    未見四遍分别。

    何雲智用遍耶答。

    演義抄第五下雲。

    有四種遍。

    一約智體遍○四約理遍等(文)但于難者。

    雖未見章主解釋。

    準清涼解釋。

    智用遍心得置時無相違。

     一。

    法身是常(文)約本有自性明之欤答。

    爾也難雲。

    若明法身常住義者。

    不直雲凝然常。

    何釋随緣時不變自性故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為簡别始教不作諸法自性常義故雲爾欤。

     十一日 一。

    随染赴機故(文)釋法身無常義欤答。

    爾也難雲。

    随機緣應萬類之時。

    有去來出役者。

    随染業幻之大用即屬報化二身。

    今何為法身無常義耶答。

    為微釋此義。

    章雲。

    何以故。

    以諸功德等(文)意雲。

    若體用别論則如難。

    但于難者。

    今攝用歸體門故。

    取彼二身之用為法身義也。

    非相違。

     尋雲。

    若體用别論門之時。

    不可有法身無常義欤答。

    凡法身無常義者。

    正取法身上不守自性。

    可随染緣之德也。

    但其本來所具德者。

    若不随染赴機之時。

    其相難顯故如是釋也。

     一。

    起信論中報化等(文)今引起信論等三文證何義耶答。

    證本覺法身随機染緣。

    有生滅去來之義也難雲。

    釋論意是下轉門之法相也。

    今何證出纏之德用耶答。

    彼論意。

    本覺如來之果體下來之時有此二相。

     六塵亦即如來體故等(雲雲)而今家意判本覺還淨之相用故。

    是當上轉門義也。

    但于難者。

    自元義門各别也。

    不可有相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