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十(斷惑義寄惑顯位下)
關燈
小
中
大
廣取之。
後二障何不通煩惱障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闡提不信等之相。
廣可亘二障也。
此凡位故。
煩惱所知二障也。
後二唯智障者。
聲聞畏苦等相。
二乘既煩惱障斷タル上障故。
智障心得置彼此通局尤有其謂欤。
尋雲。
初二通二障者。
煩惱障習氣為變易報可雲耶答。
為變易生死成因緣者。
唯所知障也。
此品煩惱習氣。
至地上事。
非謂變易因緣也。
尋雲。
于地前四位等。
既成信樂大乘行了。
何又破外道我執障雲耶答。
退位故容有義欤。
又自本寄在也。
自淺至深故雲爾欤。
十日 一。
三地終心已來斷二障修惑正使皆盡四地以去但有微習(文)始終二教中依何教耶答。
約終教也難雲。
終教意。
地前伏二障現行。
初地斷使種。
地上除習氣(雲雲)何使種遠至三地終心耶答。
當段釋。
二障種子三地末盡(見)但于難者。
誠第三地斷正使種子。
似背終教性相。
然而寄惑顯位門意。
初二三地。
相同世間位故斷種子。
四地已雲。
出世位故。
但除習氣也。
故折薪雲。
此約世出世間二位。
以分正使習氣。
若終教正義。
正使初地盡。
地上并除習氣。
今約寄顯故。
四地已去。
方除殘習故。
雲三地終心等也(文)不可有相違。
尋雲。
通途斷惑。
入心一刹那斷之也。
今何雲三地終心耶答。
今寄齊門故雲終心斷也。
第三地出心所知障正使斷初地斷見惑也。
一。
諸見縛者先已除斷(文)述終教義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意。
述見修合斷之旨。
而既雲諸見縛者于初地見道已斷故。
何可雲終教義耶答。
當段下雲上來多分約終教說(文)但于難者。
終教實義。
誠雖述初地見修合斷之旨。
今此文約寄顯一門。
為顯世間出世二位優劣。
且述見修别斷之義也。
無相違。
一。
無明習氣者所知障種子也(文)種子習氣中約何耶答。
種子也難雲。
既雲無明習氣。
尤可雲為習氣斷之證文。
何以此文為所知障種子斷之證文耶答。
當段舉二障雲皆悉微薄遠離。
故知。
無明習氣者。
是斷種子令微薄也。
凡此門意。
四地已上二障習氣計有之(為言)(十地論第五)但于難者。
習氣雲言。
随處諸聖教中。
或餘殘習氣雲事是名餘殘習氣。
種子餘殘也。
又種子習氣名タル處彼種子習氣名也。
是現行習氣故也。
而今地論文。
種子習氣也。
無相違。
尋雲。
十地論心。
于三地終心二障種子斷盡欤答。
章雲四地以去但有微習(文)又雲二障種子此地皆盡等(雲雲)斷盡(見)付之疏七上雲。
論雲。
一切修道三縛。
及彼因同無明習氣。
皆悉微薄。
謂煩惱障三縛現行及種故雲彼因。
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故。
雲同無明習氣。
習氣即種義也(文)鈔十五下雲。
言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者。
以地地各别斷所知障(文)探玄十二雲○與當地所斷所知障種。
同此位滅故。
雲同無明習氣皆微薄。
以未盡故但雲薄也(文)釋此經論文雲。
當地所斷分二障斷(見)全不雲二障種子。
此地斷盡相違如何答。
折雲。
若依清涼大疏。
消此經論意即不同。
以彼約十地。
十地皆斷二障修惑。
至金剛位。
二障方盡○不同今章○約彼始教寄位說。
今約終教寄位說。
經意多含二祖互釋(文)。
尋雲。
折薪雲。
言皆悉微薄遠離者。
正明二障通有四縛。
若種若現。
一是微薄遠離。
此釋經中微薄之言。
此中微薄非是彼薄習氣。
但說遠離除斷故雲微薄。
爾而不直雲斷滅者。
對前見惑粗故。
所以雲諸見縛者初地見道已斷故也(文)今此非是彼薄習氣。
但說遠離除斷故雲微薄(雲雲)此記料簡如何答。
此記意。
轉複微薄者。
微薄言約能斷智心得之欤。
若爾者。
欲縛轉色縛轉有縛轉者。
正是出所斷也。
斷此三縛能斷智處惑體不相應故。
智微細成惑體薄成故雲轉複微薄也。
是故微薄言。
約智論之欤一義雲。
微薄者。
即是依習氣論之也。
斷此三縛處。
習氣相殘故。
雲轉複微薄也(為言)。
尋雲。
無色相應惑如何雲有縛耶答。
三有頂故無色雲有頂雲有縛也(為言)問。
第三地出心斷習氣欤答。
習氣今章既雲四地已去但有微習故。
四地已上所斷今于三地出心者。
但斷四縛種子也。
更無習氣斷義也問。
色煩惱心煩惱等者。
是何煩惱耶答。
在二義。
一義雲。
迷色法惑雲色煩惱也。
迷心法惑雲心煩惱也。
一義雲。
依一煩惱粗細。
立色心二煩惱也。
意微細内起惑雲心煩惱。
粗動外轉惑雲色煩惱也。
色心是内外粗細法故。
以義立二煩惱名也(為言)。
十一日 一。
前之三地斷三界中色煩惱(文)無色界中色煩惱斷欤答。
爾也難雲。
無色界總無色法。
何雲三界色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清涼大師。
于無色界有二釋。
初釋意可有報色(見)次釋意。
無其報色。
有通果色(雲雲)。
一。
七八九地斷三界中色習煩惱(文)限煩惱障欤。
通二障欤答。
今章付煩惱一障論之也難雲。
見仁王經文。
又無生忍菩薩。
所謂遠不動觀惠。
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故。
現不可說不可說功德神通(文)若爾七八九地。
色心等習煩惱斷可雲也。
既經文通二障。
何雲煩惱一障耶答。
當段雲仁王經說○斷三界中心習煩惱(文)當段之釋。
付煩惱一障論之也。
已前九地中所配限煩惱故。
今十地付煩惱習釋之也。
然本經中。
第十地及佛地中。
煩惱障中心習及所知障斷說。
然者通二障可心得欤。
正披新舊兩譯經文。
信忍菩薩斷色煩惱。
順忍菩薩斷心煩惱。
無生忍菩薩斷色心習氣。
寂滅忍位。
獨斷無明(見)明知。
九地已還。
唯就煩惱障。
如次别斷正使習氣。
第十地佛地方斷智障雲事。
爾者豈非色煩惱心煩惱局煩惱障也。
但于難者。
指事雲。
今章得意略引文(文)複古雲。
仁王分四位。
今章寄顯三位。
色心合取也(文)折薪雲。
舊譯亦雲。
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
章唯雲色習煩惱。
恐脫一字(文)但經文。
第十地佛地斷心煩惱說。
爾者七八九地。
斷色習者。
有其理欤。
又集成所引。
同今章有異義欤。
不可有相違。
一三地終。
心位得上界定。
極至四定離下地色(文)付之于第四定者。
離第三定已下色。
何第四定離下地色雲耶答。
得上界定者。
無色定雲也。
以無色定離第四定已下色雲事也。
極至四定離下地色可訓也(雲雲)見聞抄雲。
得上界定極至四定(文)指色界四定欤如何答。
是無色界四定也。
既雲離下地色故雲斷色惑也。
故指無色定也問。
欲色二界惑雲色煩惱。
無色界惑雲心惑欤答古抄雲。
極至四定等者。
四定者。
無色界第四定也。
即非想定也。
意初二三地世間故。
第三地終心三界究竟アツル也。
離下地色等者。
非想地以下。
八地(九地門時也)惑盡。
大乘無色有細色雲故。
雲下地色也。
是人執品分齊也。
寬永九(壬申)二月二十二日來春季談義為用意任古抄書集訖前後次第不可有定量為補當座也矣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露命八十歲)
後二障何不通煩惱障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闡提不信等之相。
廣可亘二障也。
此凡位故。
煩惱所知二障也。
後二唯智障者。
聲聞畏苦等相。
二乘既煩惱障斷タル上障故。
智障心得置彼此通局尤有其謂欤。
尋雲。
初二通二障者。
煩惱障習氣為變易報可雲耶答。
為變易生死成因緣者。
唯所知障也。
此品煩惱習氣。
至地上事。
非謂變易因緣也。
尋雲。
于地前四位等。
既成信樂大乘行了。
何又破外道我執障雲耶答。
退位故容有義欤。
又自本寄在也。
自淺至深故雲爾欤。
十日 一。
三地終心已來斷二障修惑正使皆盡四地以去但有微習(文)始終二教中依何教耶答。
約終教也難雲。
終教意。
地前伏二障現行。
初地斷使種。
地上除習氣(雲雲)何使種遠至三地終心耶答。
當段釋。
二障種子三地末盡(見)但于難者。
誠第三地斷正使種子。
似背終教性相。
然而寄惑顯位門意。
初二三地。
相同世間位故斷種子。
四地已雲。
出世位故。
但除習氣也。
故折薪雲。
此約世出世間二位。
以分正使習氣。
若終教正義。
正使初地盡。
地上并除習氣。
今約寄顯故。
四地已去。
方除殘習故。
雲三地終心等也(文)不可有相違。
尋雲。
通途斷惑。
入心一刹那斷之也。
今何雲三地終心耶答。
今寄齊門故雲終心斷也。
第三地出心所知障正使斷初地斷見惑也。
一。
諸見縛者先已除斷(文)述終教義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意。
述見修合斷之旨。
而既雲諸見縛者于初地見道已斷故。
何可雲終教義耶答。
當段下雲上來多分約終教說(文)但于難者。
終教實義。
誠雖述初地見修合斷之旨。
今此文約寄顯一門。
為顯世間出世二位優劣。
且述見修别斷之義也。
無相違。
一。
無明習氣者所知障種子也(文)種子習氣中約何耶答。
種子也難雲。
既雲無明習氣。
尤可雲為習氣斷之證文。
何以此文為所知障種子斷之證文耶答。
當段舉二障雲皆悉微薄遠離。
故知。
無明習氣者。
是斷種子令微薄也。
凡此門意。
四地已上二障習氣計有之(為言)(十地論第五)但于難者。
習氣雲言。
随處諸聖教中。
或餘殘習氣雲事是名餘殘習氣。
種子餘殘也。
又種子習氣名タル處彼種子習氣名也。
是現行習氣故也。
而今地論文。
種子習氣也。
無相違。
尋雲。
十地論心。
于三地終心二障種子斷盡欤答。
章雲四地以去但有微習(文)又雲二障種子此地皆盡等(雲雲)斷盡(見)付之疏七上雲。
論雲。
一切修道三縛。
及彼因同無明習氣。
皆悉微薄。
謂煩惱障三縛現行及種故雲彼因。
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故。
雲同無明習氣。
習氣即種義也(文)鈔十五下雲。
言與當地所知障種同滅者。
以地地各别斷所知障(文)探玄十二雲○與當地所斷所知障種。
同此位滅故。
雲同無明習氣皆微薄。
以未盡故但雲薄也(文)釋此經論文雲。
當地所斷分二障斷(見)全不雲二障種子。
此地斷盡相違如何答。
折雲。
若依清涼大疏。
消此經論意即不同。
以彼約十地。
十地皆斷二障修惑。
至金剛位。
二障方盡○不同今章○約彼始教寄位說。
今約終教寄位說。
經意多含二祖互釋(文)。
尋雲。
折薪雲。
言皆悉微薄遠離者。
正明二障通有四縛。
若種若現。
一是微薄遠離。
此釋經中微薄之言。
此中微薄非是彼薄習氣。
但說遠離除斷故雲微薄。
爾而不直雲斷滅者。
對前見惑粗故。
所以雲諸見縛者初地見道已斷故也(文)今此非是彼薄習氣。
但說遠離除斷故雲微薄(雲雲)此記料簡如何答。
此記意。
轉複微薄者。
微薄言約能斷智心得之欤。
若爾者。
欲縛轉色縛轉有縛轉者。
正是出所斷也。
斷此三縛能斷智處惑體不相應故。
智微細成惑體薄成故雲轉複微薄也。
是故微薄言。
約智論之欤一義雲。
微薄者。
即是依習氣論之也。
斷此三縛處。
習氣相殘故。
雲轉複微薄也(為言)。
尋雲。
無色相應惑如何雲有縛耶答。
三有頂故無色雲有頂雲有縛也(為言)問。
第三地出心斷習氣欤答。
習氣今章既雲四地已去但有微習故。
四地已上所斷今于三地出心者。
但斷四縛種子也。
更無習氣斷義也問。
色煩惱心煩惱等者。
是何煩惱耶答。
在二義。
一義雲。
迷色法惑雲色煩惱也。
迷心法惑雲心煩惱也。
一義雲。
依一煩惱粗細。
立色心二煩惱也。
意微細内起惑雲心煩惱。
粗動外轉惑雲色煩惱也。
色心是内外粗細法故。
以義立二煩惱名也(為言)。
十一日 一。
前之三地斷三界中色煩惱(文)無色界中色煩惱斷欤答。
爾也難雲。
無色界總無色法。
何雲三界色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清涼大師。
于無色界有二釋。
初釋意可有報色(見)次釋意。
無其報色。
有通果色(雲雲)。
一。
七八九地斷三界中色習煩惱(文)限煩惱障欤。
通二障欤答。
今章付煩惱一障論之也難雲。
見仁王經文。
又無生忍菩薩。
所謂遠不動觀惠。
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故。
現不可說不可說功德神通(文)若爾七八九地。
色心等習煩惱斷可雲也。
既經文通二障。
何雲煩惱一障耶答。
當段雲仁王經說○斷三界中心習煩惱(文)當段之釋。
付煩惱一障論之也。
已前九地中所配限煩惱故。
今十地付煩惱習釋之也。
然本經中。
第十地及佛地中。
煩惱障中心習及所知障斷說。
然者通二障可心得欤。
正披新舊兩譯經文。
信忍菩薩斷色煩惱。
順忍菩薩斷心煩惱。
無生忍菩薩斷色心習氣。
寂滅忍位。
獨斷無明(見)明知。
九地已還。
唯就煩惱障。
如次别斷正使習氣。
第十地佛地方斷智障雲事。
爾者豈非色煩惱心煩惱局煩惱障也。
但于難者。
指事雲。
今章得意略引文(文)複古雲。
仁王分四位。
今章寄顯三位。
色心合取也(文)折薪雲。
舊譯亦雲。
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
章唯雲色習煩惱。
恐脫一字(文)但經文。
第十地佛地斷心煩惱說。
爾者七八九地。
斷色習者。
有其理欤。
又集成所引。
同今章有異義欤。
不可有相違。
一三地終。
心位得上界定。
極至四定離下地色(文)付之于第四定者。
離第三定已下色。
何第四定離下地色雲耶答。
得上界定者。
無色定雲也。
以無色定離第四定已下色雲事也。
極至四定離下地色可訓也(雲雲)見聞抄雲。
得上界定極至四定(文)指色界四定欤如何答。
是無色界四定也。
既雲離下地色故雲斷色惑也。
故指無色定也問。
欲色二界惑雲色煩惱。
無色界惑雲心惑欤答古抄雲。
極至四定等者。
四定者。
無色界第四定也。
即非想定也。
意初二三地世間故。
第三地終心三界究竟アツル也。
離下地色等者。
非想地以下。
八地(九地門時也)惑盡。
大乘無色有細色雲故。
雲下地色也。
是人執品分齊也。
寬永九(壬申)二月二十二日來春季談義為用意任古抄書集訖前後次第不可有定量為補當座也矣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露命八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