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九(斷惑義始教直進菩薩下)
關燈
小
中
大
二障共種子也。
故知。
此二者。
第六相應二障種子通十地(為言)但于難者。
約二障種現。
總通十地也。
而八地已上。
二障種子也。
不可有相違。
一。
此二通十地(文)此二者。
似實二種有漏欤答。
此二者。
異義有數多也一義雲。
于第六識中。
以似實二種有漏名此二也(雲雲)或于第六相應所知障中。
種現名二(雲雲)一義雲。
義苑意。
指六七二識名此二也(雲雲)難雲。
雖何義現行有漏。
不可通八地已上。
何雲通十地耶答。
一義雲。
言總意别也。
謂于種現中。
别指種子也。
或雖言總十地。
而意别指七地已前欤。
但于難者。
八地已上。
二障共種子。
非現行有漏故無相違。
難雲。
見問文言雲起有漏心。
是就現行起問(見)何約種子可答之耶答。
誠問爾ナレトモ。
答廣種子方モ雲也”。
尋雲。
約種子答章有證欤答。
當段雲若約第六識中煩惱障彼既留故等(雲雲)既雲故留。
豈非種子耶。
仍所知障。
同一具種子可雲也。
次末那煩惱約現行釋之。
七地已還有無不定(雲雲)知八地已上無現行也。
爰知。
約末那煩惱。
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
是當段正答也。
尋雲。
直進教心。
何位斷前五識煩惱耶答。
伏斷專如第六識欤。
見聞抄雲。
問。
如何今章不釋五識相應二障斷位等耶。
答。
五識相應微弱故略之也。
此五識相應二障。
十地間更不起能治道。
至金剛心位可斷之也。
末那相應二障。
至金剛心滿始斷之也。
五日 一至于七地有無不定(文)末那煩惱。
七地已還有無不定欤答。
爾也難雲。
八地以上。
亦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故無漏也。
若第六識入生空觀時。
第七猶有漏也。
何當段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哉。
八地已上亦有無不定故如何答。
當段雲至于七地有無不定(文)解釋分明也。
七地已還。
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
第六識出觀時。
第七識惑現起故。
于惑現行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也。
八地已上任運無漏故。
第七惑不現起也(雲雲)私記雲。
第六入人空觀時。
末那猶是有漏。
俱伏彼第七煩惱故。
若第六入法空觀時。
末那即成無漏。
由彼法空觀即帶人空觀故(文)又雲。
有雲。
八地已上無漏相續者。
人空無漏觀法空觀有間斷(雲雲)私雲。
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者。
所知障不現起也。
第七煩惱。
第六識入生空觀時不起也。
生空觀不能伏所知障。
若第六識生空觀出觀時。
第七煩惱可現起故。
可雲至于七地有無不定也。
以第七識所知障不相應義。
如此可心得欤。
但于難者。
八地已上。
第六識入生空觀時。
第七識猶有漏者。
約所知障也。
所知障不違生空觀故。
八地已上猶可現起故。
約之為有漏也。
若第七相應煩惱障。
違生空觀故。
八地已上不可現起也。
六卷私記雲。
問。
且雲。
八地已上二空無漏相續雲意如何。
答八地已上。
第六生空無漏相續無間斷。
法空無漏。
多分現起。
少分間斷。
是故約生空無漏依長時相續雲相續。
約法空無漏。
依多少相續雲相續故。
合雲二空無漏相續也(雲雲)問。
何以知。
少分間斷猶名相續耶答。
别抄雲。
問。
第七地純無相觀○故有加行(文)以此文例可知其義也(上三日不審如引)問。
若言八地以上二空無漏無間斷有何失答。
若爾第七法執可不現起。
第六入法空觀時。
第七法執不行故。
第七法執不行者。
多違聖教也問。
若爾八地以上第六入單生空觀時。
第六法執亦可起耶答。
不爾。
一聚中明闇相違故。
第七是他聚故。
不可例難也。
一。
如築即押○廣如對法論說(文)今此喻說。
對法論之所說欤答。
爾也難雲。
廣勘彼論。
雖說明闇同時喻說。
未見如今章如築等文。
何雲彼論所說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如對法等者。
第七卷文也。
如築即押喻。
非說彼論。
彼論第六卷中。
低昂時等喻心ワタシテ釋也猶難雲。
義苑記意。
今章喻說。
是傳者誤也。
對法中更無此喻故。
今章傳者誤如築等釋欤。
爾者如本論可說明闇喻也答。
宗家楞伽玄義釋中。
說二喻中。
第一如今章如築等喻說也。
第二釋說明闇同時喻。
故知。
今章非誤欤。
如此釋了。
廣如對法論說等釋故。
彼論意可合二喻意欤。
加之折薪雲。
其低昂喻卻在第六卷中(文)。
探玄記雲。
謂後水推故前得流。
或前水引故後得流(文)河水流如前水後引行押名。
後前ックヲ築□普□□□雲隻ツクト囗ヤウニ心得フレトモ。
聖教囗囗約束スルハ常似サル事アルナリ。
一。
即空無分别是其障義(文)始教意。
以空理為障義欤答。
爾也難雲。
空理是自性清淨之德。
障法是妄性不實之法也。
何以空理可雲障義耶。
加之始教意。
談智起惑滅同時相返之義。
不述惑障本無之義欤。
而今若談此義者。
何異終教三時無斷之義耶答。
當段雲即空無分别是其障義(雲雲)故義苑雲。
且法相大乘見有實惑可斷。
惑滅智起故。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今此章意。
順性宗故說障既依識本自無性。
自性即空妄說為障義也。
若更深而究之。
所依之識亦無有性。
圭山雲。
識如幻夢。
此中依識無性之言亦含斯義思之(文)準此義苑意。
上明同時相返之義。
正是相宗之□中□□心識章釋始教内之事成就科之意也。
但于難者。
今以惑障本無之義。
是自宗之高談。
亦是心識章之理成就意也。
故今雲即空無分别等者。
心識章雲。
方便漸漸引向真理故說薰等悉皆即空之意也。
義苑雲。
今此章順法性宗者。
即此意也。
無相違。
六日 一。
若依終教諸聲聞于煩惱障等(文)終教意。
約聲聞論煩惱障斷不斷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明一性皆成之旨。
不立諸乘差别故。
偏可明菩薩斷惑之相。
何最先述聲聞斷惑之是非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始終二教。
皆通三乘趣入故。
但是三乘教故非相違。
猶難雲。
縱雖約三乘趣入屬三乘攝。
而約存三泯二之時。
彼始教即存三故。
尤可述聲聞等斷惑之相故。
上文雲。
若依始教。
具足三乘斷惑差别。
由此是其三乘教故(文)然今終教泯二不存。
何及斷不斷之所論耶。
是以上來諸章中。
每至終教段。
全不述聲聞之行相。
偏明菩薩之種性等。
何故當章獨異餘門耶答。
實如來難終教正明唯一佛乘之旨。
即此一乘之理。
通可三乘趣入。
仍不
故知。
此二者。
第六相應二障種子通十地(為言)但于難者。
約二障種現。
總通十地也。
而八地已上。
二障種子也。
不可有相違。
一。
此二通十地(文)此二者。
似實二種有漏欤答。
此二者。
異義有數多也一義雲。
于第六識中。
以似實二種有漏名此二也(雲雲)或于第六相應所知障中。
種現名二(雲雲)一義雲。
義苑意。
指六七二識名此二也(雲雲)難雲。
雖何義現行有漏。
不可通八地已上。
何雲通十地耶答。
一義雲。
言總意别也。
謂于種現中。
别指種子也。
或雖言總十地。
而意别指七地已前欤。
但于難者。
八地已上。
二障共種子。
非現行有漏故無相違。
難雲。
見問文言雲起有漏心。
是就現行起問(見)何約種子可答之耶答。
誠問爾ナレトモ。
答廣種子方モ雲也”。
尋雲。
約種子答章有證欤答。
當段雲若約第六識中煩惱障彼既留故等(雲雲)既雲故留。
豈非種子耶。
仍所知障。
同一具種子可雲也。
次末那煩惱約現行釋之。
七地已還有無不定(雲雲)知八地已上無現行也。
爰知。
約末那煩惱。
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
是當段正答也。
尋雲。
直進教心。
何位斷前五識煩惱耶答。
伏斷專如第六識欤。
見聞抄雲。
問。
如何今章不釋五識相應二障斷位等耶。
答。
五識相應微弱故略之也。
此五識相應二障。
十地間更不起能治道。
至金剛心位可斷之也。
末那相應二障。
至金剛心滿始斷之也。
五日 一至于七地有無不定(文)末那煩惱。
七地已還有無不定欤答。
爾也難雲。
八地以上。
亦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故無漏也。
若第六識入生空觀時。
第七猶有漏也。
何當段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哉。
八地已上亦有無不定故如何答。
當段雲至于七地有無不定(文)解釋分明也。
七地已還。
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
第六識出觀時。
第七識惑現起故。
于惑現行釋至于七地有無不定也。
八地已上任運無漏故。
第七惑不現起也(雲雲)私記雲。
第六入人空觀時。
末那猶是有漏。
俱伏彼第七煩惱故。
若第六入法空觀時。
末那即成無漏。
由彼法空觀即帶人空觀故(文)又雲。
有雲。
八地已上無漏相續者。
人空無漏觀法空觀有間斷(雲雲)私雲。
第六識入二空觀時。
第七識惑不現起者。
所知障不現起也。
第七煩惱。
第六識入生空觀時不起也。
生空觀不能伏所知障。
若第六識生空觀出觀時。
第七煩惱可現起故。
可雲至于七地有無不定也。
以第七識所知障不相應義。
如此可心得欤。
但于難者。
八地已上。
第六識入生空觀時。
第七識猶有漏者。
約所知障也。
所知障不違生空觀故。
八地已上猶可現起故。
約之為有漏也。
若第七相應煩惱障。
違生空觀故。
八地已上不可現起也。
六卷私記雲。
問。
且雲。
八地已上二空無漏相續雲意如何。
答八地已上。
第六生空無漏相續無間斷。
法空無漏。
多分現起。
少分間斷。
是故約生空無漏依長時相續雲相續。
約法空無漏。
依多少相續雲相續故。
合雲二空無漏相續也(雲雲)問。
何以知。
少分間斷猶名相續耶答。
别抄雲。
問。
第七地純無相觀○故有加行(文)以此文例可知其義也(上三日不審如引)問。
若言八地以上二空無漏無間斷有何失答。
若爾第七法執可不現起。
第六入法空觀時。
第七法執不行故。
第七法執不行者。
多違聖教也問。
若爾八地以上第六入單生空觀時。
第六法執亦可起耶答。
不爾。
一聚中明闇相違故。
第七是他聚故。
不可例難也。
一。
如築即押○廣如對法論說(文)今此喻說。
對法論之所說欤答。
爾也難雲。
廣勘彼論。
雖說明闇同時喻說。
未見如今章如築等文。
何雲彼論所說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如對法等者。
第七卷文也。
如築即押喻。
非說彼論。
彼論第六卷中。
低昂時等喻心ワタシテ釋也猶難雲。
義苑記意。
今章喻說。
是傳者誤也。
對法中更無此喻故。
今章傳者誤如築等釋欤。
爾者如本論可說明闇喻也答。
宗家楞伽玄義釋中。
說二喻中。
第一如今章如築等喻說也。
第二釋說明闇同時喻。
故知。
今章非誤欤。
如此釋了。
廣如對法論說等釋故。
彼論意可合二喻意欤。
加之折薪雲。
其低昂喻卻在第六卷中(文)。
探玄記雲。
謂後水推故前得流。
或前水引故後得流(文)河水流如前水後引行押名。
後前ックヲ築□普□□□雲隻ツクト囗ヤウニ心得フレトモ。
聖教囗囗約束スルハ常似サル事アルナリ。
一。
即空無分别是其障義(文)始教意。
以空理為障義欤答。
爾也難雲。
空理是自性清淨之德。
障法是妄性不實之法也。
何以空理可雲障義耶。
加之始教意。
談智起惑滅同時相返之義。
不述惑障本無之義欤。
而今若談此義者。
何異終教三時無斷之義耶答。
當段雲即空無分别是其障義(雲雲)故義苑雲。
且法相大乘見有實惑可斷。
惑滅智起故。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今此章意。
順性宗故說障既依識本自無性。
自性即空妄說為障義也。
若更深而究之。
所依之識亦無有性。
圭山雲。
識如幻夢。
此中依識無性之言亦含斯義思之(文)準此義苑意。
上明同時相返之義。
正是相宗之□中□□心識章釋始教内之事成就科之意也。
但于難者。
今以惑障本無之義。
是自宗之高談。
亦是心識章之理成就意也。
故今雲即空無分别等者。
心識章雲。
方便漸漸引向真理故說薰等悉皆即空之意也。
義苑雲。
今此章順法性宗者。
即此意也。
無相違。
六日 一。
若依終教諸聲聞于煩惱障等(文)終教意。
約聲聞論煩惱障斷不斷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明一性皆成之旨。
不立諸乘差别故。
偏可明菩薩斷惑之相。
何最先述聲聞斷惑之是非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始終二教。
皆通三乘趣入故。
但是三乘教故非相違。
猶難雲。
縱雖約三乘趣入屬三乘攝。
而約存三泯二之時。
彼始教即存三故。
尤可述聲聞等斷惑之相故。
上文雲。
若依始教。
具足三乘斷惑差别。
由此是其三乘教故(文)然今終教泯二不存。
何及斷不斷之所論耶。
是以上來諸章中。
每至終教段。
全不述聲聞之行相。
偏明菩薩之種性等。
何故當章獨異餘門耶答。
實如來難終教正明唯一佛乘之旨。
即此一乘之理。
通可三乘趣入。
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