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八(斷惑分濟第六)

關燈
無色定等障釋時。

    皆下劣受釋故。

    下劣受者。

    受領納義也。

    意初定得領納此定分。

    是為至極。

    不思得上定。

    是下劣受也。

    此定障不染無知也。

    故所知其心别也(雲雲)。

     一義雲。

    設二障中所知障雲不可有相違。

    能障涅槃名煩惱。

    障菩提名所知障者一往釋也。

    據實二障俱障二果(雲雲)清涼釋雲。

    無知即所知障之别名也(文)指事雲。

    于上等至不肯進求所知障攝(雲雲)問。

    惠解脫聖者。

    于八解脫得之可雲耶答。

    有二釋。

    一雲。

    于前七解脫得之。

    于滅定不得之。

    一雲。

    不得之。

    若得前七解脫類攝屬俱解脫也(雲雲)問。

    愚法二乘可許分斷所知之義耶答。

    俱解脫羅漢。

    修八解脫等。

    婆娑俱舍所說也。

    分斷義可許也。

     一。

    俱解脫人分有所斷(文)二乘斷所知障欤答。

    爾也難雲。

    二乘既不起法空智。

    何可斷所知障耶。

    是以演義鈔所引唯識論中。

    二乘但能斷煩惱障。

    菩薩俱斷(文)答。

    當段但于難者。

    集成所引妙嚴品鈔曰。

    所知障中亦有二種。

    一于所知境而能為障。

    即是不染無知而非法執。

    如于五明處有所未解。

    即是無知。

    何曾有執○二所知即障名所知障。

    此體即是善心心所。

    以彼空有二相。

    未除帶相。

    觀心有所得故。

    前據了欲此據證真說名智障○然唯識正義。

    唯所知之障。

    今就理通用之(文)準此清涼解釋。

    八解脫障不染無知者。

    即非執所知障攝也。

    知障所引起故攝所知障。

    非法執所知故雲分斷所知也。

    同學抄定障者。

    是下劣受也。

    非細此執(雲雲)燈釋意也。

    付之又但伏生果功能不斷種子(雲雲)但對法抄第三。

    不遮定障種。

    亦能斷者。

    約現行之功能會也。

    故燈伏而不斷(文)若依此義者。

    唯伏現行故。

    又分有所斷可雲也。

    但上唯識文述記九(末)會雲。

    彼中定障二乘亦斷小故不說(文)。

    尋雲。

    此定障能治之道。

    漏無漏中何耶答。

    定障者。

    異熟生下劣受事障故。

    以欣上厭下事觀伏除之故。

    鈔釋雲非生理觀。

    但以事觀能伏于彼(文)。

     七日 一。

    八解脫障不染無知修八勝解所對治故(文)八解脫八勝解者同欤異欤答。

    可不同也難雲。

    有人雲。

    八解脫八勝解。

    同對治不染無知能對治行也。

    但于義少有差别也(雲雲)尊玄抄雲。

    修八勝解者。

    可八解脫。

    即指事心存此旨欤(雲雲)如何答。

    折雲。

    八解脫即所障境。

    不染無知即能障惑。

    約所障目障故雲八解脫障。

    言不染無知者。

    天台釋雲。

    無知有二種。

    一染污無知。

    能招生死故曰染污。

    于境不悟故曰無知。

    即見思惑。

    二不染污無知。

    不招生死故曰不染污。

    于一切種冥故曰無知。

    即界内外迷事之惑。

    清涼雲。

    于所知境而為障。

    即不染無知如是。

    則所知障之别名也。

    言修八勝解所對治者。

    此能治之智也。

    在境名解脫。

    在智名勝解。

    即修八解脫也(雲雲)但于難者。

    約境智各别心得置無相違也。

     尋雲。

    惠解脫人得八解脫耶答。

    或人雲。

    不得之也問。

    爾者不得四禅八定欤答。

    或人雲。

    得定不入定也。

    謂雖得四禅八定不得八解脫之人。

    于所得定不得自在出入也。

    縱雖入初禅定。

    出此定将入第二禅定。

    有下劣受不自在也(雲雲)若得八解脫俱解脫人。

    于四禅八定出入自在也。

    又身證不還得八解脫也。

    此人第三禅惑皆斷。

    第四禅并四無色惑皆伏。

    得八解脫也。

    此人雖不得第四果。

    而得八解脫也(雲雲)惠解脫人得八解脫否事。

    有雲有二釋。

    一雲。

    于前七解脫得之。

    于滅定不得之。

    一雲。

    一向不得之。

    若得前七解脫類。

    攝屬俱解脫也(雲雲)釋所可尋之。

     尋雲。

    八勝解者指八勝處定欤答。

    法苑林章意。

    八勝解者。

    觀解自在之義也。

    非八勝處定也。

    法苑林章雲。

    由前三解脫。

    引發勝處遍處等故(文)八勝處十遍處等。

    前三解脫所引起通德也。

    别段之法門也。

    古八勝解者。

    八勝處定雲事有欤。

    非今章本也。

    又俱舍二十九。

    八解脫八勝處。

    各别釋之。

    可見之。

     一。

    為引愚法○故所知障亦許分斷(文)回心教許分斷所知。

    愚法二乘不許分斷所知欤答。

    爾也難雲。

    俱解脫人。

    除八解脫障不染無知雲事。

    俱舍婆娑常途所說也。

    何無分斷所知義雲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有一義雲。

    愚法二乘自教。

    雖斷所知障。

    實不可斷之。

    所知障是法執也。

    愚法豈斷法執可雲耶。

    隻是于煩惱障中習氣。

    八解脫障等。

    立所知障名也。

    無相違也。

     一。

    謂八解脫障不染無知修八勝解可對治故(文)八解脫能斷付。

    八勝處定德付。

    是隻同體物コソアリヌレハ。

    解脫八勝處雲タル事アリケン。

    一初七緣已解脫境為除定障。

    起神通而緣解脫名解脫。

    第八棄背想受故名解脫(雲雲)八勝處。

    此八能制伏相也。

    理趣分疏雲。

    勝伏所緣名為勝處也(雲雲)頌疏第二十九在之。

    名言與大乘大旨同。

    兩三文字相違等有之。

    遁麟記雲(第二十九)八勝處者。

    唯于前三解脫分出。

    辨差别者。

    解脫是因勝處為果。

    因修解脫入勝處故。

    前三解脫。

    于諸色中。

    但能總取不淨之想。

    今八勝處。

    于諸色中分别多少青等異相(文)光二十九雲。

    惑終不起。

    能制伏境心勝境處故名勝處。

    或勝煩惱故名勝處。

    或此善根即名為處。

    處能勝故立勝處名(文)複古雲。

    八解脫即所知障境解脫(雲雲)遁麟雲。

    心勝于境者釋名也。

    由能制伏故名勝境。

    故婆娑雲。

    降伏所緣摧滅貪欲故名勝處(文) 問。

    八解脫通有漏欤答。

    有漏位雲八輩者不雲八解脫也。

    無漏位修雲八解脫也。

     一。

    鈔十九下釋八解脫中滅受想解脫雲。

    有解。

    厭背受想。

    有解。

    厭背一切有所緣心。

    有雲。

    解脫定障故名解脫(文)以上八解脫八勝解八勝處沙汰。

     一。

    以彼唯斷煩惱得故(文)愚法小乘斷煩惱障者。

    唯斷煩惱之得。

    大乘許此義欤答。

    此即不爾也難雲。

    定煩惱斷相可随義宜。

    設小乘說其義葉道理者。

    大乘猶可用之。

    而小乘雲。

    斷得者其義尤可然。

    所謂修能治道斷惑品之時。

    斷惑得故不成所斷惑成道得故。

    所斷惑又不起。

    成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