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六(第四修行時分)

關燈
祇。

    無量劫成佛雲事。

    勝天王經說證計也。

    引雜類世界文事。

    非為顯深。

    至所化無邊雲事證也。

    至無邊雜為世界マテ可至雲也。

     尋雲。

    圓經中明說異類界。

    閣此明文。

    殊引不顯了勝天王經。

    有何意耶答。

    不指圓經明文者。

    準攝化分齊義。

    說樹形等異類世界者。

    唯是圓經不共說。

    不通三乘終教(雲雲)故知。

    圓經之顯了說者。

    不可屬終教門。

    但當章意。

    欲令勸彼三乘向一乘。

    故立不定義。

    約終教當體。

    未可顯了指樹形等。

    隻隻是界類别。

    則時劫亦别。

    故不可定三祇(為言)。

     一。

    二據佛德無限量故如寶雲經雲(文)以寶雲經證終教不定僧祇欤答。

    爾也難雲。

    佛德無限量故。

    經不可計數僧祇雲義。

    一乘所說之劫數也。

    何以彼經文可證終教不定僧祇耶。

    是以清涼大師釋今經刹海塵數之文。

    以瑜伽起信之三祇文。

    雲約三乘一方化儀。

    引寶雲無量僧祇之文。

    雲約一乘刹海塵數劫(見)如何答。

    當段但于難者。

    為通雜類世界。

    經不可計數劫雲事。

    本一乘所談也。

    終教又實教談之無失。

     七日(第五修行所依身下) 一。

    若始教中為回聲聞等(文)回向菩提聲聞。

    以分段身至究竟位欤答。

    爾也難雲。

    回向菩提聲聞。

    要受變易身。

    可修行長遠之佛道。

    何雲分段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若已回心入大乘之後。

    正行菩薩道之位。

    實如難可受變易身。

    即此機者依直進教。

    發心修行之機也。

    今為引彼愚法小乘令趣大乘故。

    始破彼法執之時。

    其所被機尚是本分段身。

    能化佛未改鹿園所見之身相。

    即般若等經是也。

    是即始教有回心直進二教中。

    回心教故無相違。

     一。

    佛身亦爾然是化非實也(文)回心教意。

    以分段身即成佛欤答。

    爾也難雲。

    孔目章雲。

    三者約回心教門。

    有其八義○八約生死最後分段身上。

    即成其佛。

    此約化身。

    若約報。

    分段身後即成其佛(文)既雲分段身後即成其佛。

    定知。

    佛身非分段也答。

    當段雲。

    佛身亦爾(文)但于難者。

    約報者上雲約化身。

    故知。

    約報者是約報身。

     謂化身三十二相亦是報身八萬四千相好中一分故。

    若約此報身一分。

    則分段身後成其佛(為言)。

     一。

    二就實報即說分段至金剛以還(文)始教意約實報。

    可立變易身欤答。

    不立也難雲。

    瑜伽唯識等諸論之中。

    立分段變易也。

    是增壽也。

    全非終教之義。

    即始教當中也。

    何背本論可立十地分段之義耶。

    是以清涼大師鈔十上雲。

    若法相宗頓悟八地方受變易(文)十地分段之解釋。

    非背本論。

    似師資相違耶答。

    當段雲。

    二就實報即說分段。

    至金剛以還(雲雲)不立變易也。

    但于難者。

    始終二教共地上有教無人故。

    分段變易皆寄說一門也。

    雖然終教就三乘教實義。

    為顯佛法漸漸深極。

    分段粗相之因果滅盡之後。

    立變易微細之生死。

    故許彼教所立。

    始教未盡法源之教。

    初地已上為潤生攝化等。

    故留煩惱種子。

    至金剛無間位。

    既唯留潤生惑種。

    蓋潤分段之生耶。

    縱雖潤增壽變易。

    所資故業所感之異熟。

    全欲色二界之所系也。

    何可名界外變易耶。

    故知。

    聖教中七地以還分段。

    八地以上變易者。

    為寄顯功用無功用二位差别也。

    若依留惑雲生之實義者。

    隻微細分段生死也。

    清涼大師八地方受變易解釋。

    依寄在門義無相違也。

     八日 一。

    聖人不爾但留惑種用以受生(文)于聖人位不許現惑潤生之義欤答。

    可許現惑潤生之義也難雲。

     當段雲若是凡夫即以現惑○用以受生(文)不許現惑潤生(見)答。

    可許種現俱潤生義也。

    依之下文之惑現惑種皆得自在(文)加之唯識論雲。

    由說意力前七地中。

    雖暫現起而不為失(文)但于當段釋者。

    就八地已上論之故。

    聖非現潤等釋也。

     一。

    若約回向菩提聲聞(文)前三果回心人可受變易身欤答。

    爾也難雲。

    折薪雲。

    二乘有學位人不得變易(文)如何答。

    佛地論雲。

    學位回心即伏煩惱。

    起定願力。

    資現身因。

    令于長時生死相續。

    名不思議變易生死。

    言即伏惑明非無學。

    無學斷故。

    準此。

    學人得變易(文)準此法相宗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