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五(第三行位章終教下)
關燈
小
中
大
雲。
當章起盡舉白淨寶網等之行相畢。
結解行位内之行相總通解行位(見)加之清涼大師準璎珞經。
白淨寶網者第九地白雲寶相輪也釋(給ヘリ)。
如何答。
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者。
兜率天子三重十地之内第二見蓋益之文也。
此得益第十地雲事。
孔目第四(并)探玄大疏等例祖不及異端。
但于難者。
白淨寶網之言雖第九地王。
舉所具取能具第十地也。
故集成雲。
今章與孔目以所具銘能具。
謂具白淨寶網等諸輪王善根之位(雲雲)尋雲。
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者。
第十地化報雲事以何知第十地果報耶答。
天子放鬘荼羅自在光明時。
所益衆生說得第十地益時。
白淨寶網等說也。
所益衆生既得第十地益。
乃至得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說。
知是能益天子得第十地感白淨寶網位雲事。
不可疑之也。
十日 一。
得普見肉眼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海等(文)爾者一乘肉眼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欤答。
爾也難雲。
三乘教意。
五眼中肉眼者。
一見近不見遠。
是雲遠近相對也。
二見明所不見暗等。
是明暗相對也。
一乘肉眼也何見十佛刹塵數世界雲耶。
天眼何别耶答。
常段釋。
圓教心五眼中粗劣肉眼尚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海等說。
對三乘彌顯甚深也(為言)但于肉眼所見如此者。
天眼以何分差别耶。
雲難者。
圓教心肉眼諸功德被飾。
其用等天眼肉眼天眼之差别者。
晉經四十二雲。
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文)尋雲三乘教意。
總以肉眼不見三界外耶答。
設肉眼若天眼與力助成除障時。
肉眼見暗處肉眼見遠欤。
若如此之時。
肉眼見三界外可許之欤。
是以智論雲。
因天眼開障肉眼見聞(文)小乘被障細遠之色不見。
三十二卷論依聞般若力見三千界也智論釋五眼有五義。
一近見遠不見。
二粗細三前後。
四明暗。
五障内障外。
肉眼皆見上不見下。
天眼皆見也。
一。
其福分感一錠光頗璃鏡(文)感一頗璃鏡欤答。
爾也難雲。
解行位人所感福聚可無量無邊。
今何必出此一鏡耶答。
當段。
此釋章主非私所述。
經既雲此珠輪王善根所成。
故如此釋也。
然經前段雲頗梨鏡。
後段雲頗梨珠。
故知此鏡以珠為體也。
義苑雲。
前智此福二足齊彰。
是以定為福體。
故衆德鹹成言言感一錠光頗璃雲。
謂此菩薩福智既備故。
一即具多。
若彼玻璃明鑒遠近齊照故(文)折薪雲。
言福分者。
此約攝報果故也(文)又集成雲。
海東記雲。
定光頗璃是寶名。
一乘義章雲。
又白淨寶網轉輪王位時有錠光頗璃鏡。
光明照十佛刹微塵數等世界。
以此驗之當知。
白淨寶網轉輪王之位福令不少也(文)但于難者。
一具多故。
福聚可無量無邊者也。
一。
是故無有未得後而不得初也(文)今此不得不字傳寫誤欤答。
非誤也難雲。
此答意不得後得初事無之雲意也。
然不得不字非誤耶答。
當段雲。
而不得初也(文)諸本不字有之。
無本不檢。
故更非誤也。
但于難者。
今此難者意。
初得時得後雲一中多計得未得多。
中一思難也。
故今直破此難也。
一中多得時。
即非得後後。
又并多中一得故。
不得多一不可得本難事破欤。
文意雲。
再不證後位無有不得初位也(為言)未得後(多一重證)不得初(本一)(也)故難者本一坪有多一不知。
本一上重可得多一思故。
本一坪即得多一。
重不得多一不可得本一不可難也。
顯故非誤心得無相違也。
十一日 一。
若自别教即不依位成(文)别教意不依位者初信可雲成佛欤答。
爾也難雲。
集成記之意。
舊來成佛談為别教本意故。
前後相即猶寄位帶同教也。
フリスキタル非别教。
釋意也(雲雲)何自初信可雲成佛耶答。
折薪記雲。
直論别教。
初信亦具。
既位位皆具一切。
不必須到滿心。
故雲不依位成。
非是别教不約位說也(文)折意。
自别教初住位不可雲為成佛。
初信可雲為成佛。
故即不依位成雲也。
今即寄彼者。
圓融置初住同教義也。
寄終教不退談成佛同教義故寄彼也。
但于難者伴一義也。
一。
是行佛非位也(文)行佛位佛可有前後欤答。
無前後也難雲。
當段雲行佛非位佛也(文)既望信成雲行佛。
望初住雲位佛也。
更同時不見也。
如何答。
一義雲。
行佛者。
第十信即願心終也。
寸終如雲尺始。
第十信心初住始即是同時。
信終住始同時故。
望行位分二佛也。
但于難者。
信非位住位故如此釋欤難雲。
等妙二覺刹那前後而不可雲同時。
今第十願心與初住始刹那前後。
信必非住道理前後既不同者。
分二佛事道理顯也答。
花嚴成佛義雲(見登)問。
若爾十信終心成佛即位成佛。
何名行成佛答。
此義望異故。
彼體不異意。
不退階位即名為位信心行義名為行也(文)。
寬永三載(丙寅)三月十一日 古抄令披見為謂當座書集訖。
不可有定量。
後覽輩可糾之者也。
法印機大僧都實英(七十四)
當章起盡舉白淨寶網等之行相畢。
結解行位内之行相總通解行位(見)加之清涼大師準璎珞經。
白淨寶網者第九地白雲寶相輪也釋(給ヘリ)。
如何答。
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者。
兜率天子三重十地之内第二見蓋益之文也。
此得益第十地雲事。
孔目第四(并)探玄大疏等例祖不及異端。
但于難者。
白淨寶網之言雖第九地王。
舉所具取能具第十地也。
故集成雲。
今章與孔目以所具銘能具。
謂具白淨寶網等諸輪王善根之位(雲雲)尋雲。
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者。
第十地化報雲事以何知第十地果報耶答。
天子放鬘荼羅自在光明時。
所益衆生說得第十地益時。
白淨寶網等說也。
所益衆生既得第十地益。
乃至得白淨寶網轉輪王位說。
知是能益天子得第十地感白淨寶網位雲事。
不可疑之也。
十日 一。
得普見肉眼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海等(文)爾者一乘肉眼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欤答。
爾也難雲。
三乘教意。
五眼中肉眼者。
一見近不見遠。
是雲遠近相對也。
二見明所不見暗等。
是明暗相對也。
一乘肉眼也何見十佛刹塵數世界雲耶。
天眼何别耶答。
常段釋。
圓教心五眼中粗劣肉眼尚見十佛刹塵數世界海等說。
對三乘彌顯甚深也(為言)但于肉眼所見如此者。
天眼以何分差别耶。
雲難者。
圓教心肉眼諸功德被飾。
其用等天眼肉眼天眼之差别者。
晉經四十二雲。
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文)尋雲三乘教意。
總以肉眼不見三界外耶答。
設肉眼若天眼與力助成除障時。
肉眼見暗處肉眼見遠欤。
若如此之時。
肉眼見三界外可許之欤。
是以智論雲。
因天眼開障肉眼見聞(文)小乘被障細遠之色不見。
三十二卷論依聞般若力見三千界也智論釋五眼有五義。
一近見遠不見。
二粗細三前後。
四明暗。
五障内障外。
肉眼皆見上不見下。
天眼皆見也。
一。
其福分感一錠光頗璃鏡(文)感一頗璃鏡欤答。
爾也難雲。
解行位人所感福聚可無量無邊。
今何必出此一鏡耶答。
當段。
此釋章主非私所述。
經既雲此珠輪王善根所成。
故如此釋也。
然經前段雲頗梨鏡。
後段雲頗梨珠。
故知此鏡以珠為體也。
義苑雲。
前智此福二足齊彰。
是以定為福體。
故衆德鹹成言言感一錠光頗璃雲。
謂此菩薩福智既備故。
一即具多。
若彼玻璃明鑒遠近齊照故(文)折薪雲。
言福分者。
此約攝報果故也(文)又集成雲。
海東記雲。
定光頗璃是寶名。
一乘義章雲。
又白淨寶網轉輪王位時有錠光頗璃鏡。
光明照十佛刹微塵數等世界。
以此驗之當知。
白淨寶網轉輪王之位福令不少也(文)但于難者。
一具多故。
福聚可無量無邊者也。
一。
是故無有未得後而不得初也(文)今此不得不字傳寫誤欤答。
非誤也難雲。
此答意不得後得初事無之雲意也。
然不得不字非誤耶答。
當段雲。
而不得初也(文)諸本不字有之。
無本不檢。
故更非誤也。
但于難者。
今此難者意。
初得時得後雲一中多計得未得多。
中一思難也。
故今直破此難也。
一中多得時。
即非得後後。
又并多中一得故。
不得多一不可得本難事破欤。
文意雲。
再不證後位無有不得初位也(為言)未得後(多一重證)不得初(本一)(也)故難者本一坪有多一不知。
本一上重可得多一思故。
本一坪即得多一。
重不得多一不可得本一不可難也。
顯故非誤心得無相違也。
十一日 一。
若自别教即不依位成(文)别教意不依位者初信可雲成佛欤答。
爾也難雲。
集成記之意。
舊來成佛談為别教本意故。
前後相即猶寄位帶同教也。
フリスキタル非别教。
釋意也(雲雲)何自初信可雲成佛耶答。
折薪記雲。
直論别教。
初信亦具。
既位位皆具一切。
不必須到滿心。
故雲不依位成。
非是别教不約位說也(文)折意。
自别教初住位不可雲為成佛。
初信可雲為成佛。
故即不依位成雲也。
今即寄彼者。
圓融置初住同教義也。
寄終教不退談成佛同教義故寄彼也。
但于難者伴一義也。
一。
是行佛非位也(文)行佛位佛可有前後欤答。
無前後也難雲。
當段雲行佛非位佛也(文)既望信成雲行佛。
望初住雲位佛也。
更同時不見也。
如何答。
一義雲。
行佛者。
第十信即願心終也。
寸終如雲尺始。
第十信心初住始即是同時。
信終住始同時故。
望行位分二佛也。
但于難者。
信非位住位故如此釋欤難雲。
等妙二覺刹那前後而不可雲同時。
今第十願心與初住始刹那前後。
信必非住道理前後既不同者。
分二佛事道理顯也答。
花嚴成佛義雲(見登)問。
若爾十信終心成佛即位成佛。
何名行成佛答。
此義望異故。
彼體不異意。
不退階位即名為位信心行義名為行也(文)。
寬永三載(丙寅)三月十一日 古抄令披見為謂當座書集訖。
不可有定量。
後覽輩可糾之者也。
法印機大僧都實英(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