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五(第三行位章終教下)
關燈
小
中
大
等(文)。
一。
如是普賢諸行位者亦是此義也(文)限等覺因滿諸行攝之欤答。
爾也難雲。
清涼通妙覺諸行攝之也。
如何答。
章主釋限等覺位諸行攝之也。
但于難者。
今伴章主義也。
實義因果同體故兩師所存不可有異端也尋雲。
此約因果前後分二位故者。
今此因果者。
善财因果欤答。
爾也難雲。
正見經文。
彌勒下生成佛之時。
雖說文殊善财俱得見我。
更不見屬善财義也答。
為證善财三生引之也。
寄人法門。
善财今生修因身毗盧舍那前遇普賢為知識。
不至毗盧舍那所因中窮果故。
又當來彌勒成佛時。
遇彌勒為表證果海。
善财今生非謂果海。
十信終心已證故。
又于普賢所同法界畢。
可思之。
八日 一。
是故前位但是因同(文)善财童子至普賢所不至毗盧所事。
因中窮果故欤答。
爾也難雲。
若因中窮果者。
何因後當來遇果人窮其德耶答。
因滿至果。
此果不離因。
雖然為顯果邊遇果人顯也。
但于難者。
果置當來事。
寄三乘教非圓教意也。
一。
三約行明位(文)今約行者。
别約十信終心欤答。
爾也難雲。
今約行者。
即約此一乘無障礙普遍五位之普賢法界當體行德也。
是以探玄記第十九雲。
普賢願行者。
是一乘無障礙普遍五位之行願也(文)如何答。
凡自宗意以信滿成佛為自證究竟。
此外更不可立自證增進之階位。
即當章自下專明此旨。
廣興七重問答委釋成之。
乃至末後雲信成故是行佛等。
故知今雲約行者亦此行佛之行也。
何況花嚴一乘成佛妙義(新羅國見登述)第二行成佛疏第三雲。
二約行總不依位。
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雲雲)但于難者。
且伴一義也。
一。
謂自分勝進分(文)通七重自分勝進分欤答。
爾也難雲。
當段既雲約行明位(文)豈非局第四行位相望之一義耶答。
折薪意。
勝進通于因圓與極果(雲雲)明知可通七重也。
複古引探玄文欲令通七重欤。
當段文雲。
此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濟處說(文)準此思之。
可通七種欤。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
且伴一義計也一義雲。
依折薪記雲。
勝進有二等。
但局六七兩重欤(雲雲)又集成雲。
自分如初發心功德。
勝進如明法故鎮國曰。
前明當位所成之德。
今辨趣後勝進之行。
文曰。
自分已圓将趣十行說于明門。
以為勝進(文)自分如十行。
勝進如十藏(文)此師别就第六約二位之一重釋之欤。
九日 一。
法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齊處說(文)此釋通釋二分欤。
但明勝進分欤答。
一義雲。
諸位解行第一寄位第二約報中解行得法分齊處别指位位滿也難雲。
折薪隻約六七兩重。
複古意諸位解行者。
七重二分配釋。
得法分濟者所得三昧也注。
何得法分齊指位位滿可雲耶答。
一義雲。
指事雲。
言諸位者。
謂始從十信乃至佛果六諸位也。
以位位皆有自分勝進分故也。
以解行位亦有自分勝進分故。
得法分齊處者。
謂位位滿皆名得法分濟處也。
以位位滿勝進分位攝上諸位成正覺故(文)意雲。
今此二分約前二義以明其相。
故雲此門通前也。
謂言諸位者。
指第一寄位顯也。
言解行者。
指第二約報明位中解行生也。
言得法分齊處者。
此别指十信滿十住滿乃至行向地名其窮滿之處。
不同前十住十行等中位位皆有二分。
是即上約諸位與解行則總辨相攝之義也。
今别指位位滿則五位互攝之意欤。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伴一義也。
一。
世界性等以上處(文)以上者。
瞿夷所居十世界雲以上欤答。
爾也難雲。
先花嚴經中普莊嚴童子是世界性通領見ヘテ候。
然世界性中又有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等香水海說。
今以上者。
指此不可說不可說小香水海(見)。
此義順文相自面也。
如何答。
一義雲。
以上者。
瞿夷所居十世界雲以上也瞿沙優婆夷所居十世界也。
舉第一世界性等取第二已下世界海等也。
下攝化章在此十重。
釋此十重。
了雲。
此等當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結釋。
今章如普莊嚴童子乃至世界性等已上釋。
上下符合欤。
此十重世界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雲故。
普莊嚴童子亦二萬五千第二王子故。
世界性一世界不可限。
十重世界可通領故雲以上義。
道理極成欤。
複古集成指事之三家共此義也。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
且任義家多分義也準唐經(并)大疏解釋。
世界性等十重世界瞿婆知之境界花藏界中諸刹種等之體相等也。
普莊嚴所居亦花藏中刹種也。
故義理相當欤。
集成引孔目第一指世界性等之十重世界。
爾者等世界海等下九也。
折薪雲。
世界性者。
唐經世界種也。
晉經雲。
有世界海名淨光普現眼。
中有世界性名勝妙音。
彼世界性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釋曰。
此言世界性等上住者。
等于香海須彌山寶林王城也(雲雲)。
一。
當是白淨寶網轉輪王位(文)白淨寶網轉輪王者指第十地欤答。
第十地輪王也難
一。
如是普賢諸行位者亦是此義也(文)限等覺因滿諸行攝之欤答。
爾也難雲。
清涼通妙覺諸行攝之也。
如何答。
章主釋限等覺位諸行攝之也。
但于難者。
今伴章主義也。
實義因果同體故兩師所存不可有異端也尋雲。
此約因果前後分二位故者。
今此因果者。
善财因果欤答。
爾也難雲。
正見經文。
彌勒下生成佛之時。
雖說文殊善财俱得見我。
更不見屬善财義也答。
為證善财三生引之也。
寄人法門。
善财今生修因身毗盧舍那前遇普賢為知識。
不至毗盧舍那所因中窮果故。
又當來彌勒成佛時。
遇彌勒為表證果海。
善财今生非謂果海。
十信終心已證故。
又于普賢所同法界畢。
可思之。
八日 一。
是故前位但是因同(文)善财童子至普賢所不至毗盧所事。
因中窮果故欤答。
爾也難雲。
若因中窮果者。
何因後當來遇果人窮其德耶答。
因滿至果。
此果不離因。
雖然為顯果邊遇果人顯也。
但于難者。
果置當來事。
寄三乘教非圓教意也。
一。
三約行明位(文)今約行者。
别約十信終心欤答。
爾也難雲。
今約行者。
即約此一乘無障礙普遍五位之普賢法界當體行德也。
是以探玄記第十九雲。
普賢願行者。
是一乘無障礙普遍五位之行願也(文)如何答。
凡自宗意以信滿成佛為自證究竟。
此外更不可立自證增進之階位。
即當章自下專明此旨。
廣興七重問答委釋成之。
乃至末後雲信成故是行佛等。
故知今雲約行者亦此行佛之行也。
何況花嚴一乘成佛妙義(新羅國見登述)第二行成佛疏第三雲。
二約行總不依位。
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雲雲)但于難者。
且伴一義也。
一。
謂自分勝進分(文)通七重自分勝進分欤答。
爾也難雲。
當段既雲約行明位(文)豈非局第四行位相望之一義耶答。
折薪意。
勝進通于因圓與極果(雲雲)明知可通七重也。
複古引探玄文欲令通七重欤。
當段文雲。
此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濟處說(文)準此思之。
可通七種欤。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
且伴一義計也一義雲。
依折薪記雲。
勝進有二等。
但局六七兩重欤(雲雲)又集成雲。
自分如初發心功德。
勝進如明法故鎮國曰。
前明當位所成之德。
今辨趣後勝進之行。
文曰。
自分已圓将趣十行說于明門。
以為勝進(文)自分如十行。
勝進如十藏(文)此師别就第六約二位之一重釋之欤。
九日 一。
法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齊處說(文)此釋通釋二分欤。
但明勝進分欤答。
一義雲。
諸位解行第一寄位第二約報中解行得法分齊處别指位位滿也難雲。
折薪隻約六七兩重。
複古意諸位解行者。
七重二分配釋。
得法分濟者所得三昧也注。
何得法分齊指位位滿可雲耶答。
一義雲。
指事雲。
言諸位者。
謂始從十信乃至佛果六諸位也。
以位位皆有自分勝進分故也。
以解行位亦有自分勝進分故。
得法分齊處者。
謂位位滿皆名得法分濟處也。
以位位滿勝進分位攝上諸位成正覺故(文)意雲。
今此二分約前二義以明其相。
故雲此門通前也。
謂言諸位者。
指第一寄位顯也。
言解行者。
指第二約報明位中解行生也。
言得法分齊處者。
此别指十信滿十住滿乃至行向地名其窮滿之處。
不同前十住十行等中位位皆有二分。
是即上約諸位與解行則總辨相攝之義也。
今别指位位滿則五位互攝之意欤。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伴一義也。
一。
世界性等以上處(文)以上者。
瞿夷所居十世界雲以上欤答。
爾也難雲。
先花嚴經中普莊嚴童子是世界性通領見ヘテ候。
然世界性中又有十不可說佛刹微塵數等香水海說。
今以上者。
指此不可說不可說小香水海(見)。
此義順文相自面也。
如何答。
一義雲。
以上者。
瞿夷所居十世界雲以上也瞿沙優婆夷所居十世界也。
舉第一世界性等取第二已下世界海等也。
下攝化章在此十重。
釋此十重。
了雲。
此等當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結釋。
今章如普莊嚴童子乃至世界性等已上釋。
上下符合欤。
此十重世界是萬子已上輪王境界雲故。
普莊嚴童子亦二萬五千第二王子故。
世界性一世界不可限。
十重世界可通領故雲以上義。
道理極成欤。
複古集成指事之三家共此義也。
但于難者。
先德注解非一準。
且任義家多分義也準唐經(并)大疏解釋。
世界性等十重世界瞿婆知之境界花藏界中諸刹種等之體相等也。
普莊嚴所居亦花藏中刹種也。
故義理相當欤。
集成引孔目第一指世界性等之十重世界。
爾者等世界海等下九也。
折薪雲。
世界性者。
唐經世界種也。
晉經雲。
有世界海名淨光普現眼。
中有世界性名勝妙音。
彼世界性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釋曰。
此言世界性等上住者。
等于香海須彌山寶林王城也(雲雲)。
一。
當是白淨寶網轉輪王位(文)白淨寶網轉輪王者指第十地欤答。
第十地輪王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