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上卷不審四
關燈
小
中
大
說人空未明法空(見)何說法空雲耶答。
阿含經雲。
無是老死無誰老死(文)無是老死是法空。
無誰老死是生空故。
說法空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有二義。
一從多分小分。
小乘多分明人空。
二從顯了不顯了。
雖說法空。
未顯了故不說法空雲也。
依不顯了說及小分說者明法空也。
一。
謂大衆部等(文)等取七全一少分欤答。
爾也難雲。
會解記雲。
法無去來宗中。
有八全一少分(文)如何(集成亦引清涼雲八全一少分文)答。
抄四下雲。
謂大衆部等者○等取六全一少分。
謂都七全一少分(文)但于難者。
抄有異本欤。
現流布本皆雲都七全一少分(文)次于集成所引者。
會解記第十釋彼抄雲。
有本雲雪山轉者非□(雲雲)。
一。
以過未體用無故(文)談過未無體用義欤答。
爾也難雲。
過去已滅。
未來未生。
體用俱無雲大乘所談也。
差異如何答。
當段但于難者。
過未無體義。
大乘更無異。
就現在有體用義大小不同也。
今法無去來宗意。
現在上體用者。
俱即實有也。
更不可雲假法。
大乘意。
現在上體用者。
仍他如幻假有。
不可談實有。
差異遙别也。
十日 一。
四現通假實宗(文)現通假實者。
唯約俗谛欤。
通真谛法欤答。
可通真谛也難雲。
部執異論雲。
分别說部是執義本。
苦非是陰。
一切入不成就。
一切有為法相待假故立名苦。
無人功力(文)唯局有為(見)如何答。
折薪雲。
清涼雲。
一全一少分。
一全即說假部。
此與一說說出世别。
非一向假故不同一說。
即非出世法一向皆實故。
不同說出世部。
既世出世法皆有假實故。
順所立以标名(文)通真谛法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
以道谛是真谛。
是有為故非相違也。
一。
諸法在蘊可實在界處假(文)五蘊實。
十八界十二處假欤答。
爾也難雲。
若依義定假實者。
蘊是聚集義也。
何雲實耶。
若約所攝法判假實者。
蘊不攝無為。
尤可名假也如何答。
當段但于難者。
于現在色色分聚集。
乃至識識分聚集他法不集(文)唯自類ヲノミ集故。
五蘊雲實。
界處根境識三。
互相望他法也。
他法集立假也。
根對境。
境對根立相待假也。
一。
成實論等經部别師(文)指成實即名經部欤答。
寬狹有異。
成實亦是經部别師也難雲。
探玄記釋現通假實宗。
雲成實論及經部别師亦同此類(文)豈非成實外别有經部别師耶答。
演義抄四下雲。
其成實論。
先是數論弟子。
以所造為能造。
後出家入佛法時。
經部攝故(文)又大疏一下雲。
釋現通假實宗雲其成實論經部師即是此類(文)抄釋雲其成實論即少分末經部也(文)準此成實名經部别師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
三論玄雲。
問。
跋摩既排斥八楗陶汰五部。
成論之宗正依何義。
答○真谛三藏雲。
用經部義也。
撿俱舍論。
經部之義多同成實(文)探玄記釋。
經部種類。
是繁多故。
舉成實而等取諸餘也以成實亦是其随一故非相違也。
探玄記成實論及字經部别師有多類不同故。
以及字多類經部兼也。
十一日 一。
五俗妄真實宗(文)俗妄真實通約三科論假實欤。
别約蘊門明之欤答。
通約三科可論假實也難雲。
第四宗既許界處是假故。
今所論假實者。
尤于蘊門上可論之。
若于界處更論假實者。
假義同前。
何有第四第五之勝劣耶。
實義還淺于第四宗。
豈非颠倒耶答。
一義雲。
現在法中。
總通三科。
世間因果是俗谛是假也。
出世因果是真谛是實也。
然第四宗。
執五蘊唯是實。
今通假實。
又前宗唯執有為法相待假。
不知滅谛涅槃無為真實。
今表顯谛理之實義故。
四五兩宗有淺深也。
但于界處通假實。
側假同前。
實劣于前。
雲難者。
此亦彼界處中。
世間有漏分是假也。
出世無漏分即可為實也。
一。
此通初教之始(文)分通大乘義。
局一說部欤答。
爾也難雲。
第三宗以後。
漸談過未之法空。
何不通大乘一分耶。
況第四宗攝成實論。
而成實論分通大乘者。
南山大智等律家列祖之定判也。
加之乾闼婆城喻。
是大乘法門也。
彼論中亦有此喻。
尤可通大乘如何答。
分通大乘之義。
諸師異釋也。
當段釋分明也。
加之折薪釋此通初教之始文雲由此教有二。
一回心二直進。
于始教亦分始終。
如下類有此。
況正當小乘分通大乘故。
六宗立在小乘分通大乘爾(文)意雲。
回心教名初教始。
以直進教可名終故。
或空有相望可分始終欤。
但于難者。
諸師取義随宜不定故。
二十部中判空有假實亦不一準。
如南山等。
小分諸法空即入空宗。
如當章則窮法空方名空宗。
即諸法但名者是也。
各依一勢非相違也。
慶長二十年(乙卯)為春季恒例談義任古抄書集畢不可有定量(矣)。
花嚴末資實英
阿含經雲。
無是老死無誰老死(文)無是老死是法空。
無誰老死是生空故。
說法空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有二義。
一從多分小分。
小乘多分明人空。
二從顯了不顯了。
雖說法空。
未顯了故不說法空雲也。
依不顯了說及小分說者明法空也。
一。
謂大衆部等(文)等取七全一少分欤答。
爾也難雲。
會解記雲。
法無去來宗中。
有八全一少分(文)如何(集成亦引清涼雲八全一少分文)答。
抄四下雲。
謂大衆部等者○等取六全一少分。
謂都七全一少分(文)但于難者。
抄有異本欤。
現流布本皆雲都七全一少分(文)次于集成所引者。
會解記第十釋彼抄雲。
有本雲雪山轉者非□(雲雲)。
一。
以過未體用無故(文)談過未無體用義欤答。
爾也難雲。
過去已滅。
未來未生。
體用俱無雲大乘所談也。
差異如何答。
當段但于難者。
過未無體義。
大乘更無異。
就現在有體用義大小不同也。
今法無去來宗意。
現在上體用者。
俱即實有也。
更不可雲假法。
大乘意。
現在上體用者。
仍他如幻假有。
不可談實有。
差異遙别也。
十日 一。
四現通假實宗(文)現通假實者。
唯約俗谛欤。
通真谛法欤答。
可通真谛也難雲。
部執異論雲。
分别說部是執義本。
苦非是陰。
一切入不成就。
一切有為法相待假故立名苦。
無人功力(文)唯局有為(見)如何答。
折薪雲。
清涼雲。
一全一少分。
一全即說假部。
此與一說說出世别。
非一向假故不同一說。
即非出世法一向皆實故。
不同說出世部。
既世出世法皆有假實故。
順所立以标名(文)通真谛法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
以道谛是真谛。
是有為故非相違也。
一。
諸法在蘊可實在界處假(文)五蘊實。
十八界十二處假欤答。
爾也難雲。
若依義定假實者。
蘊是聚集義也。
何雲實耶。
若約所攝法判假實者。
蘊不攝無為。
尤可名假也如何答。
當段但于難者。
于現在色色分聚集。
乃至識識分聚集他法不集(文)唯自類ヲノミ集故。
五蘊雲實。
界處根境識三。
互相望他法也。
他法集立假也。
根對境。
境對根立相待假也。
一。
成實論等經部别師(文)指成實即名經部欤答。
寬狹有異。
成實亦是經部别師也難雲。
探玄記釋現通假實宗。
雲成實論及經部别師亦同此類(文)豈非成實外别有經部别師耶答。
演義抄四下雲。
其成實論。
先是數論弟子。
以所造為能造。
後出家入佛法時。
經部攝故(文)又大疏一下雲。
釋現通假實宗雲其成實論經部師即是此類(文)抄釋雲其成實論即少分末經部也(文)準此成實名經部别師雲事分明也。
但于難者。
三論玄雲。
問。
跋摩既排斥八楗陶汰五部。
成論之宗正依何義。
答○真谛三藏雲。
用經部義也。
撿俱舍論。
經部之義多同成實(文)探玄記釋。
經部種類。
是繁多故。
舉成實而等取諸餘也以成實亦是其随一故非相違也。
探玄記成實論及字經部别師有多類不同故。
以及字多類經部兼也。
十一日 一。
五俗妄真實宗(文)俗妄真實通約三科論假實欤。
别約蘊門明之欤答。
通約三科可論假實也難雲。
第四宗既許界處是假故。
今所論假實者。
尤于蘊門上可論之。
若于界處更論假實者。
假義同前。
何有第四第五之勝劣耶。
實義還淺于第四宗。
豈非颠倒耶答。
一義雲。
現在法中。
總通三科。
世間因果是俗谛是假也。
出世因果是真谛是實也。
然第四宗。
執五蘊唯是實。
今通假實。
又前宗唯執有為法相待假。
不知滅谛涅槃無為真實。
今表顯谛理之實義故。
四五兩宗有淺深也。
但于界處通假實。
側假同前。
實劣于前。
雲難者。
此亦彼界處中。
世間有漏分是假也。
出世無漏分即可為實也。
一。
此通初教之始(文)分通大乘義。
局一說部欤答。
爾也難雲。
第三宗以後。
漸談過未之法空。
何不通大乘一分耶。
況第四宗攝成實論。
而成實論分通大乘者。
南山大智等律家列祖之定判也。
加之乾闼婆城喻。
是大乘法門也。
彼論中亦有此喻。
尤可通大乘如何答。
分通大乘之義。
諸師異釋也。
當段釋分明也。
加之折薪釋此通初教之始文雲由此教有二。
一回心二直進。
于始教亦分始終。
如下類有此。
況正當小乘分通大乘故。
六宗立在小乘分通大乘爾(文)意雲。
回心教名初教始。
以直進教可名終故。
或空有相望可分始終欤。
但于難者。
諸師取義随宜不定故。
二十部中判空有假實亦不一準。
如南山等。
小分諸法空即入空宗。
如當章則窮法空方名空宗。
即諸法但名者是也。
各依一勢非相違也。
慶長二十年(乙卯)為春季恒例談義任古抄書集畢不可有定量(矣)。
花嚴末資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