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上卷不審二

關燈
共不可違也。

     六日 一。

    二同教者(文)同教得名三一合論談之欤答。

    爾也難雲。

    二同教者。

    于中有二。

    初分諸乘(文)既雲分故無三一合說之義也。

    見下二乘段中聲聞緣覺為二乘。

     又三乘段中雲小乘中自有三乘(雲雲)何有三一合說之義耶答。

    一義雲。

    當宗意同教得名定三一合論意。

    同教義雖廣不可出二門。

     一會昔成今義(是名三乘同教義)二彰今異昔義(是名一乘同教義)第一會昔成今者。

    一切小乘三乘五戒十善。

    皆其當分サナカラ佛因佛行談邊三乘同教名也。

    是直三乘合名一乘之故。

    義以說四宗。

    三乘外别非有一乘也。

    疏一上雲。

    如攬三點以成一伊點。

    别非伊具三點(文)鈔二下雲。

    别說三乘。

    三皆是權。

    合三為一。

    故得稱實。

    非三點外更有一伊(文)以此文成三乘同教義也。

    二彰今異昔者。

    昔日大有權實。

    權實共望法花一實者。

    皆是不足故。

    昔權實一乘三乘會歸法花一實。

    故依之立一乘同教也。

    疏一上雲。

    若依昔未顯說一切具有如來知見根敗之種。

    今并說成(文)鈔二下雲。

    謂昔日雖有大乘。

    亦說如來藏性涅槃法身真道道理。

     未曾顯說一切衆生皆悉具有如來知見○則一乘三乘昔權今實。

    于理昭著○權之為化悟物。

    雖弘于實體不足皆屬法花。

    固其冥宜(矣文)準此文立一乘同教義也。

    是爾前之中大乘有權實。

    權實共是望法花。

    是不足故别立一乘也。

    然此乘有三一合論義。

    故名一乘同教也。

    但于難者。

    五戒十善等分濟全ヲサヘテ。

    佛因佛行見。

    隻五戒十善。

    同教十善·同教五戒·同教一乘名。

    或聲聞緣覺當體ヲサヘル。

    亦佛因見。

    是名同教二乘。

    名同教一乘也。

    望能同一乘名同教一乘。

    望所同人天乘及所同二乘時。

    名同教人天乘同教二乘教等也。

    乃至同教三乘教同教一乘教等。

    從淺至深。

    皆以此趣于同教分種種不同。

    故名分諸乘也。

    若不依佛因佛行門直名同教者。

    如何于人天小乘等當位。

    與同教一乘名耶。

    如此雖有能同所同義。

    同教雲得名不依能同所同義也。

    隻三一合論故同教名立也。

    若如此當位當位于。

    諸乘當相佛因佛行見。

    一一一三和合義成故名同教無失也。

     一。

    初約法相交參以明一乘(文)一乘垂三乘。

    與三乘參一乘。

    必合此二義方為一個一乘欤答。

    爾也難雲。

    焚薪之趣合二義。

    為一個一乘有三失(雲雲)如何答。

    先德異說互诤是非。

    一義雲。

    折薪雲。

    若唯明三中有一乘法相。

    非今一乘。

    若唯有一乘中有三乘法相。

    亦非今一乘。

    要互相交參。

    方是此一乘義也(文)但于難者。

    伴一義也。

     一。

    亦有說因陀羅微細等(文)因陀羅與微細者。

    合為一事欤。

    離為二事欤答。

    可為二事也難雲。

    當段雲因陀羅微細等。

    故指事先德合為一事也。

    如何答。

    探玄記列十門。

    雲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二其門也。

    見宋本章。

     雲因陀羅網及微細等事(文)依之宋朝諸記并離為二事也。

    加之今章十玄義亦雲不論因陀羅及微細等也。

    但于難者。

    何雖無巨害。

    離為二事可為勝欤。

     尋雲。

    所依經論如何答。

    集成雲。

    因陀羅如四卷楞伽第一。

    微細諸記指淨名(文)四卷楞伽第一。

    十卷楞伽第一同雲。

    如因陀羅網(文)七卷楞伽第一雲。

    如因陀羅(文)言微細等事者。

    義苑雲。

    如淨名毛容巨海。

    芥納須彌。

    常在靈山等(文)疑雲。

    指事雲。

    若依三乘如梵網經(文)如何答。

    此釋不可然。

    彼梵網經羅網是梵王宮中有幢幡張羅網。

    以嚴飾之。

    名羅網幢。

    非帝釋宮之羅網名因陀羅。

    故指事釋謬也。

    章主梵網疏釋相替旨分明也。

     七日 一。

    經雲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文)約所流證文欤答。

    爾也難雲。

    此文是攝方便一乘義。

    于所流一乘不證其證。

    如何答。

    既所流門下禦引用也。

    但于難者。

    設所流也所流之體即非佛行者。

    不可名一乘也。

    為證此義所流三乘等之處。

    當分。

    ハタラカサスシテ。

    佛因佛行ナル處名一乘之義顯今引之也。

    上攝方便三乘權果攝歸一乘見之也。

    今汝等所行等文引意。

    未攝歸所流處。

    聲聞其當位分佛因佛行也。

    緣覺其當位即佛因佛行義以引證計也。

     一。

    又經雲毗尼者即大乘也(文)此勝鬘經文所流之證文欤答。

    爾也難雲。

    開勝鬘經之文。

    述聲聞緣覺世出世間之善法。

    皆從摩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