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問答抄下(十)
關燈
小
中
大
。
答。
終教心三賢已上生他受用土。
起信說分取也。
縱雖安養報土。
不可有相違。
況涅槃經。
所有嚴淨猶如西方安樂世界(雲雲)。
縱雖西方通化土。
隻指同莊嚴。
何可遮報土之義欤。
無勝土即報土雲事。
演義釋分明也。
不可及異求欤。
天台章安疏。
未定報化。
寶法師疏雲。
其無勝土者。
示勝化處。
以顯報淨也(雲雲)。
鈔二(上)雲。
疏或說報身在餘淨土。
約引攝說者○涅槃二十四高貴德王菩薩品明十功德中。
第四功德末。
高貴德王難雲。
若有菩薩修大涅槃。
悉作如是十事功德。
如來何故唯作九事不修淨土。
佛答。
具修。
善男子。
西方去此娑婆世界。
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諸佛國土○釋曰。
既言為化衆生居此閻浮無勝國土是我嚴淨。
明指報身在餘淨土(文)。
章如智論中(雲雲)。
智論第五十雲。
三千大世界名一世界。
一時起一時滅(一重)。
如是等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二重)。
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
是一佛世界(三重)。
如是佛世界海如恒沙。
十方恒沙世界是一佛世界數(四重)。
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
是名一佛世界(五重)。
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
是名一佛所度之分(總結文)。
注私注。
問。
論文第二重但雲世界。
無性字今章加性字。
有何故欤。
答。
玄第三全同章。
而釋雲何故名性者。
有二義。
一望前諸界攝諸流類。
積結成性。
如久習成性等。
二望後海等有為因義故。
亦得名性(文)。
得論意加性字也。
問。
性之與種有寬狹欤。
答。
章心。
第二雲性。
第四雲種。
尤可寬狹也。
付之舊經雲。
世界性。
新譯雲世界種。
但是一體也。
雲何分異欤。
答。
性種之義依處可有同異欤。
問。
終教意。
可說雜類世界欤。
答。
當章不說(雲雲)。
付之時分義終教不定。
僧祇通雜類世界(雲雲)。
如何。
答。
彼終教終門通同教。
今章終教當中也。
故不相違。
問。
靈鹫山者。
報化二土中何欤。
答。
章心。
他受用報土也。
付之疏二下(普賢三昧品)雲。
攝論中三十二相等皆法身攝。
然有三義。
一相即如故歸理法身。
二智所現故屬智法身。
三當相并是功德法故名為法身。
其等依土即通性相淨穢無礙○衆生見燒。
淨土不毀(文)。
抄七(下)雲○二引法花成智法身○此三身融。
即三土亦融。
變化即毀。
自他受用皆悉不毀。
我淨土不毀即自受用。
天人常充滿即他受用(文)。
淨影大師釋多同抄釋。
玄雲。
化相示滅。
實報常存。
如常在靈山(文)。
法花論下雲。
我淨土不毀而衆見燒盡者。
報佛如來真實淨土第一義谛之所攝故(文)。
問。
引佛地經有說段。
何故但釋佛身。
而不釋攝化處欤。
答。
樹下釋迦既報身也。
菩提樹下即報土也。
同法花靈山故。
舉佛取土也。
二十一種功德。
一于所證無障智功德。
二能入無二功德。
三任運佛功不休息功德。
四于法身中所依作業無别功德。
五已修一切障法修治功德。
六不為一切外道所伏功德。
乃至○二十無盡功德二十一究竟功德(雲雲)。
升都率天品疏抄。
引佛地攝論等委細釋之。
問。
二十一種功德者。
通自他受用欤。
限他受用欤。
問。
當章前後皆始終頓别列。
當段何始終同頓列欤。
答。
折雲。
或有下。
所以約教不次者。
由上并約化顯報故。
以同教連終教辨。
今以即化顯法義别故。
疏于此以說也(文)。
又上回心章小始終頓等列。
章。
第二會國土海事。
十玄義處抄之。
問。
花藏世界通自證化他欤。
三。
問。
世界性等十重者。
一世界莊嚴欤。
又各别寬狹之土欤。
答。
指事心。
引探玄文存寬狹之義欤(見)。
又章。
于三界外有十重世界海(雲雲)。
各别土(見)。
付之兩方也。
晉經五十六雲(瞿夷知識)。
善男子。
我已成就分别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法門。
善财白言。
大聖。
此法門者境界雲何。
答言○(私雲娑婆世界中凡聖依正因果等事悉明了知之義說了)。
如此娑婆世界知十方世界世界性○世界相中事亦複如是。
盧舍那佛本願力故。
我悉深入分别念知(文)。
玄二十雲。
三善财白言下○答中三初知此娑婆世界中境。
二知十方世界中境○二如娑婆下知十方界。
各十十世界者。
是無盡故也(文)。
唐經七十五雲。
時釋迦瞿波說此頌已告善财童子言。
善男子。
我已成就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解脫門。
善财言。
大聖。
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答言(私雲。
知娑婆凡聖依正因果等事了)。
如知娑婆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塵數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一切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塵内所有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外所住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種所有世界。
亦知毗盧舍那世尊此花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
所謂世界廣轉。
世界安立。
世界輪。
世界場。
世界差别。
世界轉。
世界蓮華。
世界須彌。
世界
答。
終教心三賢已上生他受用土。
起信說分取也。
縱雖安養報土。
不可有相違。
況涅槃經。
所有嚴淨猶如西方安樂世界(雲雲)。
縱雖西方通化土。
隻指同莊嚴。
何可遮報土之義欤。
無勝土即報土雲事。
演義釋分明也。
不可及異求欤。
天台章安疏。
未定報化。
寶法師疏雲。
其無勝土者。
示勝化處。
以顯報淨也(雲雲)。
鈔二(上)雲。
疏或說報身在餘淨土。
約引攝說者○涅槃二十四高貴德王菩薩品明十功德中。
第四功德末。
高貴德王難雲。
若有菩薩修大涅槃。
悉作如是十事功德。
如來何故唯作九事不修淨土。
佛答。
具修。
善男子。
西方去此娑婆世界。
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諸佛國土○釋曰。
既言為化衆生居此閻浮無勝國土是我嚴淨。
明指報身在餘淨土(文)。
章如智論中(雲雲)。
智論第五十雲。
三千大世界名一世界。
一時起一時滅(一重)。
如是等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二重)。
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
是一佛世界(三重)。
如是佛世界海如恒沙。
十方恒沙世界是一佛世界數(四重)。
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
是名一佛世界(五重)。
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
是名一佛所度之分(總結文)。
注私注。
問。
論文第二重但雲世界。
無性字今章加性字。
有何故欤。
答。
玄第三全同章。
而釋雲何故名性者。
有二義。
一望前諸界攝諸流類。
積結成性。
如久習成性等。
二望後海等有為因義故。
亦得名性(文)。
得論意加性字也。
問。
性之與種有寬狹欤。
答。
章心。
第二雲性。
第四雲種。
尤可寬狹也。
付之舊經雲。
世界性。
新譯雲世界種。
但是一體也。
雲何分異欤。
答。
性種之義依處可有同異欤。
問。
終教意。
可說雜類世界欤。
答。
當章不說(雲雲)。
付之時分義終教不定。
僧祇通雜類世界(雲雲)。
如何。
答。
彼終教終門通同教。
今章終教當中也。
故不相違。
問。
靈鹫山者。
報化二土中何欤。
答。
章心。
他受用報土也。
付之疏二下(普賢三昧品)雲。
攝論中三十二相等皆法身攝。
然有三義。
一相即如故歸理法身。
二智所現故屬智法身。
三當相并是功德法故名為法身。
其等依土即通性相淨穢無礙○衆生見燒。
淨土不毀(文)。
抄七(下)雲○二引法花成智法身○此三身融。
即三土亦融。
變化即毀。
自他受用皆悉不毀。
我淨土不毀即自受用。
天人常充滿即他受用(文)。
淨影大師釋多同抄釋。
玄雲。
化相示滅。
實報常存。
如常在靈山(文)。
法花論下雲。
我淨土不毀而衆見燒盡者。
報佛如來真實淨土第一義谛之所攝故(文)。
問。
引佛地經有說段。
何故但釋佛身。
而不釋攝化處欤。
答。
樹下釋迦既報身也。
菩提樹下即報土也。
同法花靈山故。
舉佛取土也。
二十一種功德。
一于所證無障智功德。
二能入無二功德。
三任運佛功不休息功德。
四于法身中所依作業無别功德。
五已修一切障法修治功德。
六不為一切外道所伏功德。
乃至○二十無盡功德二十一究竟功德(雲雲)。
升都率天品疏抄。
引佛地攝論等委細釋之。
問。
二十一種功德者。
通自他受用欤。
限他受用欤。
問。
當章前後皆始終頓别列。
當段何始終同頓列欤。
答。
折雲。
或有下。
所以約教不次者。
由上并約化顯報故。
以同教連終教辨。
今以即化顯法義别故。
疏于此以說也(文)。
又上回心章小始終頓等列。
章。
第二會國土海事。
十玄義處抄之。
問。
花藏世界通自證化他欤。
三。
問。
世界性等十重者。
一世界莊嚴欤。
又各别寬狹之土欤。
答。
指事心。
引探玄文存寬狹之義欤(見)。
又章。
于三界外有十重世界海(雲雲)。
各别土(見)。
付之兩方也。
晉經五十六雲(瞿夷知識)。
善男子。
我已成就分别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法門。
善财白言。
大聖。
此法門者境界雲何。
答言○(私雲娑婆世界中凡聖依正因果等事悉明了知之義說了)。
如此娑婆世界知十方世界世界性○世界相中事亦複如是。
盧舍那佛本願力故。
我悉深入分别念知(文)。
玄二十雲。
三善财白言下○答中三初知此娑婆世界中境。
二知十方世界中境○二如娑婆下知十方界。
各十十世界者。
是無盡故也(文)。
唐經七十五雲。
時釋迦瞿波說此頌已告善财童子言。
善男子。
我已成就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解脫門。
善财言。
大聖。
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答言(私雲。
知娑婆凡聖依正因果等事了)。
如知娑婆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塵數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一切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塵内所有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外所住世界。
亦知娑婆世界種所有世界。
亦知毗盧舍那世尊此花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
所謂世界廣轉。
世界安立。
世界輪。
世界場。
世界差别。
世界轉。
世界蓮華。
世界須彌。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