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深意鈔卷第十

關燈
攝化分齊 問。

    付述小乘義。

    唯此娑婆是佛報土也。

    餘百億等化境分齊也(雲雲)爾者唯此界佛出世可雲耶。

    次小乘教中可說淨土耶。

    答。

    小乘教心。

    但此贍部州佛出世可雲也。

    次此小乘教心。

    三界外無别淨土也付之凡小乘教中。

    二十部異計不同也。

    其中薩婆多一宗許十方世界唯一佛出世。

    何依小乘教總此贍部州有報佛土耶。

    次龍權智論中雲。

    有妙淨土出三界。

    是阿羅漢當生其中(雲雲)淨土章引此文為難。

    如何答。

    凡雲小乘教者。

    專多指薩婆多一宗也。

    五天九州廣學彼宗故。

    不許他方佛也。

    次淨土章會此難雲。

    今言生者。

    引小乘語。

    明彼羅漢先有淨土種子故得羅漢當生其中。

    或是大阿羅漢即是菩薩當生其中。

    宜可知之(雲雲)又智嚴問答雲。

    依小乘教。

    無他方佛。

    假使有者。

    即是此方往彼變化(雲雲)故依此等釋。

    如此可成申也。

     章雲。

    若小乘中。

    唯此娑婆雜穢處是佛報土。

    于中此閻浮提。

    是報佛所依。

    餘百億等化境分齊也(雲雲)。

     問。

    始教大乘心。

    釋迦實報淨土在摩醯首羅天。

    化身充滿百億閻浮提(雲雲)爾者引何經論說耶。

    答。

    章雲。

    如梵網經及對法論等說(雲雲)付之引梵網證此義不明。

    梵網經中雲。

    我今盧舍那。

    方坐蓮華台。

    周匝千花上。

    複現千釋迦(雲雲)已說三重釋迦化用。

    今始教中判實報土摩醯首羅天化身充滿百億閻浮提也。

    故梵網葉上佛是終教心也。

    何總引此經證此義耶。

    況梵網教主一乘三類世界中蓮花台藏世界佛也。

    何下引始教說耶。

    答。

    有梵網經及對法論說者。

    如對法論等者。

    感許色頂成道故。

    又引梵網經說同證此義。

    實如所難。

    梵網說三重釋迦為一乘教主。

    但又如所難。

    葉上佛等。

    對法論等色頂成道佛故。

    引此經也。

    如花嚴十重積成土。

    先以上五重龍樹智論引此故。

    是終教意也。

    此亦如此也(章釋次下證之)。

     問。

    始教意色頂報佛土為引二乘耶。

    答。

    爾也付之以色頂報佛土為始教引攝不明二乘見化身不見報佛土何以色頂實報土為引接教耶答。

    章雲。

    何以故為二乘教。

    以釋迦為實報。

    今即翻彼顯其是化故。

    于彼天别立實報。

    又恐二乘不信界外有實淨土故。

    寄界内最勝處說。

    其化身但充滿百億等亦順彼說(雲雲)文心顯也。

    故判始教引攝心也。

    況又探玄記中。

    為引二乘同界說故(雲雲)依此等所釋。

    尤有其理者也。

     章雲。

    若二乘中。

    法性土及自受用土。

    今此不說其釋迦佛随他受用實報淨土。

    或有說摩醯首羅天化身充滿百億國閻浮提是所化分齊。

    如梵網經及對法論等說。

    當知此約始教以說。

    何以故為二乘教。

    以釋迦身為實報。

    今即翻彼顯其是化。

    于彼天别立實報。

    又恐二乘不信界外有實淨土故。

    寄界内最勝處說其化身。

    但充百億等亦順彼說(文)。

     問。

    終教大乘意。

    釋迦實報淨土有三界外(雲雲)爾者引何經說證之耶。

    答。

    引涅槃經說證之也。

    故章雲。

    涅槃經雲。

    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沙佛土。

    有世界名無勝。

    是釋迦佛實報淨土。

    此約終教說(文)付之以涅槃經所說。

    無勝世界名釋迦實報淨土者。

    明見彼經現文。

    雲界外土。

    未雲報佛土。

    況喻記。

    諸佛土者如安樂國。

    然以安樂國大師釋迦報化二土。

    所謂探玄記中雲。

    于中亦有四。

    章二乘如阿彌陀等(雲雲)又别有通報化二土釋。

    何以涅槃經說為證。

    釋成界外報佛土耶。

    答。

    涅槃經中。

    以無勝世界定界外土。

    明知實報土也。

    既以娑婆世界說化身土畢。

    對此土明彼報佛土。

    故知界外報身土也。

    但至娑婆等文者。

    阿彌陀土既通報化二土故。

    強不可相違也私雲。

    天台章安疏雲。

    三西方下示其無勝淨土等(雲雲)未定報化二土。

    寶法師疏雲。

    其無勝淨土者。

    示勝化處以顯報淨也(雲雲)。

     章雲。

    或有說釋迦佛報土在三界外。

    涅槃經雲。

    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

    有世界名無勝。

    是釋迦佛實報淨土。

    此約終教說。

    以不随下說故。

    為顯娑婆唯是化故。

    是故當知色頂之身亦非實報(文)。

     大涅槃經第二十四雲。

    善男子。

    西方去此娑婆世界。

    度四十二恒河沙等諸佛國土。

    彼有世界名曰無勝。

    彼土何故名曰無勝。

    其土所有嚴麗之事。

    悉平等無有差别。

    猶如兩方安樂世界亦東方滿月世界。

    我于彼土出現于世。

    為化衆生故。

    于此土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于此中現轉法輪。

    一切諸佛亦說此中而轉法輪。

    以此義故。

    非不修行如是十事(文)。

     問。

    終教大乘意。

    引智論五重世界。

    爾者此中性海種三重世界者。

    一乘十重世界中。

    世界性世界海等可雲耶。

    答雲。

    疑兩方若雲一乘十重積成世界前五重者。

    花嚴所列者。

    一世界性。

    二世界海。

    三世界輪等(雲雲)既有性海無種知。

    非一乘十重世界前五也。

    況經所列者。

    一乘十重世界也。

    論所明者三乘終教也。

    更彼經此同體不可雲也。

    若依之别者。

    探玄記中。

    此中世界性者。

    謂積世界成性。

    積性成海等。

    如上所引智論說(雲雲)已讓妙智論說知同體也。

    如何答。

    有先德二義。

    一者論經所列者。

    三乘一乘各别也。

    更不可雲同體。

    但雲如智論說者。

    喻積成義之許也。

    或雲性海等。

    其體可同。

    經具列十重。

    為一乘積成世界。

    論列五重。

    定三乘終教心也。

    随法門數多少。

    判三乘一乘差别。

    其例非一耳(雲雲)。

     章雲。

    或說。

    化境非但百億。

    如大皆論中。

    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數。

    數至恒沙。

    為一世界性。

    又數此至恒沙。

    為一世界海。

    數此又至無量恒沙。

    為一世界種。

    數此至無量十方恒沙。

    為一佛世界所化分齊也。

    此亦約終教說。

    以攝化漸廣于前故。

    又唯約須彌山世界說以局此界故。

    未說樹形等世界故。

    非一乘也(文)。

     問。

    智論所明五重世界非一乘。

    有何故耶。

    答。

    章雲。

    又約須彌山世界說。

    局此世界故。

    未說樹形等世界。

    故非一乘也(文)付之終教大乘中。

    猶可說樹形等世界也。

    其故彼教中。

    說不定僧祇者。

    為通樹形等也(雲雲)以知可說樹形等世界也。

    如何答。

    說樹形等世界。

    花嚴一經一乘意也。

    但至上一經通餘雜類世界文者。

    終教終而為入一乘也(章文次上如記之)。

     問。

    法花常在靈山土。

    報化二土中何耶。

    答。

    章引法花論釋報佛菩提也。

    故可報佛土欤付之已雲。

    即染歸淨土也。

    何非化身土耶答。

    法花論主釋報佛菩提故。

    可報佛土也。

    依之清涼大師雲。

    我此等安穩者。

    自受用報身。

    天人常充滿者。

    他受用釋也私雲。

    不如三界等者。

    法身土也釋也。

    故化身土也。

    又善财童子。

    于伽毗羅城。

    遇摩耶夫人。

    大州釋雲。

    化相示異熟報常在。

    如常在靈山土(雲雲)若依此喻者。

    可通報化也。

    如何。

     章雲。

    或說釋迦報土在靈鹫山。

    法花經雲。

    我常在靈鹫山等。

    法花論主釋為報身菩提也。

    嘗知此約一乘同教。

    何以故。

    以法花中亦顯一乘故。

    其處随教。

    即染歸淨故。

    說法花處。

    即為實也。

    如菩提樹下說花嚴處。

    即為蓮花藏。

    十佛境界。

    法花亦爾。

    漸同此故。

    是同教也。

    然未說彼處。

    即為十蓮花藏及因陀羅等。

    故非别教也(文)。

     問。

    佛地經。

    釋迦佛具二十一種實報功德(雲雲)爾者大師判何教耶。

    答。

    章雲。

    約同教說(文)付之以何得知是同教雲事。

    彼經已說二十一種實報功德。

    此可明始終二教報佛功德也。

    更不可局同教一乘。

    如何答。

     章雲。

    或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