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深意鈔卷第九

關燈
無常修生故。

    二常本有故。

    三俱二義雙現前故。

    四非俱謂非常修生故。

    非無常本有故(文)。

     起信别記雲。

    淨分緣起中有四句。

    一本有。

    謂真如門。

    二修生本有。

    謂本覺。

    以對治得成故。

    三本有修生。

    謂無分别智。

    是本覺染所成故。

    四修生本有謂始覺智。

    本無今有。

    此四義同一緣起。

    随舉一門無不全收。

    準之(文)。

     佛果義私記雲。

    問。

    圓教意。

    佛果若常若無常耶。

    答。

    此有三說。

    一約用。

    明常無常義。

    二約德。

    明常無常義。

    三約體。

    明常無常義。

    問。

    且約用明常無常雲意何耶。

    答。

    章雲。

    一約用。

    佛果既通三世間等一切法。

    是故具有常等四句(雲雲)此說約用大而說也。

    問。

    其常等四句如何耶。

    答。

    一常恒順法界無間斷故。

    二無常随世間現故。

    三俱二義俱現前故。

    四非俱随取一不得故。

    又緣起無性故。

    出指事也。

    問。

    約德明常無常義雲意何耶。

    答。

    章雲。

    二約德佛果現具四義。

    謂一修生。

    二本有。

    三本有修生。

    四修生本有。

    圓融無礙無邊德。

    是故亦通常等四句。

    上二四義。

    思之可見(雲雲)此說約相大而說也。

    問。

    佛果通常等四句何耶。

    答。

    一無常修生故。

    二常本有故。

    三俱雙現前故。

    四非俱謂非常修生故。

    非無常本有故。

    出指事也。

    問。

    約體明常無常義雲何耶。

    答。

    章雲。

    三約體亦通四句。

    謂此經中。

    以不可說為顯故是常。

    與阿含相應故是無常。

    二義無礙故俱有。

    随緣起際故俱非。

    此上三義。

    若體即俱體。

    乃至用即俱用。

    以融攝無礙故。

    皆常等無礙。

    思之(雲雲)。

     此約體而說也。

    問。

    此四句意何耶。

    答。

    初句言謂此中以不可說為顯故是常者。

    意雲。

    果海唯佛與佛所知。

    而因人發言。

    不可顯其實體故。

    是常雲。

    第二句言與阿含相應故是無常者。

    意雲。

    顯普賢因門。

    即與阿含相應十佛德用之體義故。

    是無常雲。

    言阿含者。

    此雲教也。

    此言無常。

    非是如彼三乘教所得雙時。

    變化名為無常。

    此常言說故雲無常也。

    又說雲。

    此但修生義邊。

    名為常耳。

    第三句言二義無礙故故俱有者。

    意雲。

    常無常無無礙故。

    曰俱有也。

    第四句言随緣起際故俱非者。

    定一雲随真如實際。

    言語道斷。

    不可說常無常故。

    雲随緣起實際故俱非也。

    問曰。

    此上三義。

    若體即俱體。

    乃至用即俱用等雲意如何。

    答。

    此意雲。

    據此用相體。

    各有四句。

    若言用時俱成用義。

    所以顯此用四句中。

    其相四句休四句相攝入故。

    為用四句也。

    據自餘相體四句。

    而互相攝入。

    亦複爾也。

    皆有常等無礙雲(文)。

     問。

    小乘教并始教引小門意。

    佛相者幾可雲耶。

    答。

    章雲。

    三十二相也(文)付之。

    佛相者。

    唯限三十二相。

    不增減耶。

     章雲。

    二明相好者。

    若依小乘。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是實法也。

    若三乘中。

    或亦但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是化身之相也。

    仍即空是相義。

    如金剛槃若經對法論雲說。

    此初始教引小說也。

    或約報身說八萬四千相。

    普賢實德。

    此約直至及終教等說(文)。

     私記雲問○答。

    章雲。

    若依小乘○是實德法也(雲雲)。

     案雲。

    今小乘說相好。

    望始教大乘相好而見時。

    即是化身相好也。

    問。

    始教意何耶。

    答。

    章雲。

    若三乘中。

    或亦但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是化身之相。

    何即空是相義。

    如金剛般若經于對法論等說。

    此約始教引小說也(雲雲)。

    問雲。

    金剛般若經文如何耶。

    答。

    金剛般若經雲。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雲雲)對法論等文。

    可準知之。

     問。

    化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者。

    應身法身具幾相好。

    答。

    應身法身。

    亦同化身也。

    故章下文說。

    實報身及法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意雲。

    此上并約始教說(雲雲)。

    問。

    終教意。

    佛具幾相好耶。

    答。

    終教意。

    說報身具八萬四千相好也。

    又說法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

    故章雲。

    或約報身說八萬四千相。

    普賢實德。

    此約直進及終教等說(雲雲)又下雲。

    攝論中說三十二相等。

    入法身功德攝也(雲雲)言直進者。

    是三乘中可雲也。

    今上所明八萬四千相好者。

    是彼三乘菩薩所被教也。

     問。

    始教直至門與終教同。

    報身佛者。

    具八萬四千相好可雲耶。

    答。

    章雲。

    同具(文)付之。

    俱具之者。

    始終二教差别難判耶。

     章雲(以下記之)。

     問。

    三乘教。

    化身佛修三十二相業可雲耶。

    答。

    章雲。

    修雲也付之。

    三十二相業因者。

    萬善行也。

    此偏付實報身。

    修其因可雲耶。

    何可雲化身修相好業耶。

     章雲。

    問。

    何故智論等。

    于此化身辨金锵馬麥等往業所到。

    三十二相等。

    亦各出因耶。

    答。

    為引二乘。

    同下而說。

    現業果不亡故。

    聖道斷惑非滅報故。

    如羅漢餐沙。

    金锵等亦爾。

    小乘以為實。

    始教即空說。

    以是方便故。

    如大乘方便經說。

    其相好出因有二義。

    一亦是方便。

    為引二乘。

    即于此身。

    亦示勝因果。

    以實報身非彼見故。

    二此等亦即是實報相。

    垂在化中顯現故。

    得出因也(文)。

     私記雲。

    問。

    章文問。

    何故智論等。

    于中化身金锵馬麥等往業所到。

    三十二相等。

    亦各出因耶。

    此問意何耶。

    答。

    三十二相因。

    是其萬行之報也。

    此約實報身。

    即成其因。

    是約化身而得說三十二相因耶雲。

    故言三十二相等亦出各因耶。

    問。

    章文答别問雲。

    為引二乘同下而既。

    業果不亡故。

    聖道斷惑非滅報故。

    如羅漢餐沙。

    金锵等亦爾。

    小乘以為實。

    始教即空說。

    以是方便故。

    如大乘方便經說。

    其相好出因有二義。

    一亦是方便力引二乘。

    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