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深意鈔卷第一

關燈
情有名為遍計。

    金性不變其曰圓成。

    金師子似有稱曰依他(文)。

     唯識論第八雲。

    由彼彼遍計。

    遍計種種物。

    此遍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

    依他起自性。

    分别緣所生。

    圓成實于彼。

    常遠離前性(文)。

     世觀攝論第一雲。

    三種自性。

    一依他起自性。

    二遍計所執自性。

    三圓成實自性。

    說名所知相體無性攝論并梁攝論亦同之。

     私記上雲。

    問。

    就直說門意。

    其三性者何。

    答。

    一者圓成實性。

    二者依他起性。

    三者遍計所執性。

    是雲三性也。

    問。

    列此三性。

    或處列遍計依他圓成。

    有處列圓成依他遍計。

    雲何次第不同。

    答。

    就始教門雲者。

    約相似觀列遍計依他圓成。

    約實證觀列圓成依他遍計也。

    問。

    以何知雲爾。

    答。

    攝論雲。

    名事互為客。

    其性應尋思。

    于二亦當推。

    唯量及唯假。

    實智觀無義。

    唯有分别三。

    彼無故此無。

    是即入三性。

    初半頌悟入遍計。

    次半頌悟入依他。

    後一頌悟入圓成。

    此列遍計依他圓成文也。

    此地前位菩薩起有漏相似觀悟入三性文也。

    地上無漏實證觀相似。

    所以雲相似觀。

    唯識論引厚嚴經文雲。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

    皆如幻土等。

    雖有而非真(雲雲)不見真如者。

    悟入圓成。

    雖有者。

    悟入依他。

    非真者。

    悟入遍計。

    此列圓成依他遍計文也。

    說初地第四地正體智先起。

    後得智後起故。

    見圓成後悟入依他遍計言也。

    依他遍計後得智所緣故爾雲耳。

    第五地以上後得智正體智同時起故。

    雲真俗并觀。

    意如餘所也。

    言不見之見非眼見也。

    此文約實證觀列圓成依他遍計文也。

    問。

    約地前有資糧加行。

    何位而悟入此三性。

    答。

    若依攝論意雲者。

    有二說。

    一者暖頂尋思悟入二性。

    四如實智悟入圓成。

    所以名事互為客等(雲雲)。

    二者暖頂二位悟入所執。

    忍第一悟入依他。

    初地初心悟入圓成(雲雲)唯識論。

    必入初地方悟三性故非不見真如等(雲雲。

    樞要下卷可勘)。

    問。

    宗意而列圓成依他遍計。

    為當如何。

    答。

    若就别說門雲者。

    列圓成依他遍計。

    所以五教雲。

    真如不變。

    依他無性。

    所執理無(雲雲)又雲。

    真如随緣。

    依他似有。

    所執情有(雲雲)若就總說門雲者。

    列遍計圓成依他。

    所以攝論引婆羅門問經雲。

    世尊法有三種說。

    一者染污分。

    二者清淨分。

    三者染污清淨分(雲雲)。

    問。

    就别說門列圓成依他遍計雲意何。

    答。

    準唯識論意雲者。

    約實證之觀列圓成依他遍計可雲。

    若就不增不減經文雲者。

    約本末生起次第列可雲圓成依他遍計問。

    就不增不減經文。

    于本末生起次第列圓成依他遍計者。

    其經文何雲耶。

    答。

    其經雲。

    法身流轉五道名衆生(雲雲)。

    問。

    何故以此文列圓成依他遍計雲耶。

    答。

    法身者。

    即圓成也。

    流轉五道者。

    真如随緣即依他似有。

    依他似有即所執情有也。

    依真如随緣依他似有起。

    所以真如随緣本。

    依他似有末也。

    依依他似有得有所執情有。

    所以依他似有本。

    所執情有末也。

    所以雲依本末生起次第列圓成依他遍計也。

    約實證觀列圓成依他遍計者。

    他宗意也。

    非此宗義。

    有先德。

    約實證觀列圓成依他遍計者。

    是今宗義(雲雲)是不然也。

    問。

    依遍計所執依他色心等諸法起之時。

    依本末生起次第。

    遍計依他圓成列之。

    若爾也。

    都無妨也(文)。

     問。

    付護法·清辨空有诤。

    爾者相成依他空有二義可雲耶。

    答。

    章雲。

    此乃相成非相破也(文)付之。

    護法·清辨诤。

    源始天竺。

    門流于今不絕。

    所依經論已各别。

    能依之論釋又有空分タリ。

    大師何述此乃相成非相破也。

    非相破之義ト見給耶。

    如何答。

    護法·清辨空有之诤論。

    源始于西域。

    流轉東漢。

    有空兩宗學者。

    并肩是非彌盛。

    是則色即是空摧凡情妄執。

    空即是色療惡趣空疵。

    大聖知機投藥。

    論師傳方者病真空幻有失緣起勝德也。

    終非有空有别。

    是以大師以此等道理。

    會此乃相成非相破也給。

    大得諸教大意也。

    加之青丘曉公造和诤十門之論。

    會空有诤論。

    又此心也論師各依一門立其義故。

    斥一門興自義也。

    自非盡相徹性者。

    空有二門難顯示故也。

    無失。

     章雲。

    問。

    若由依他有二義故。

    是故前代諸論師各述一義。

    融攝依他。

    不相違者。

    何故後代諸論師。

    如清辨等。

    各執一義互相破耶。

    答。

    此乃相成非相破也。

    何者。

    為末代有情根機漸鈍。

    聞說依他是其有義。

    不達彼是不異空之有故。

    即執以為如謂之有。

    是故清辨等破依他有。

    令至無。

    至畢竟無方乃得彼依他之有。

    若不至此徹底性空。

    即不得成依他之有。

    是故為成有故破于有也。

    又彼有情聞說依他果竟性空。

    不達彼是不異有之空故。

    即執以為謂之空。

    是故護法等破彼謂空。

    以存幻有。

    幻有立故。

    方乃得彼不異有之空。

    以若有滅非真空故。

    是為成空故破于空也。

    以色即是空清辨義立。

    空即是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