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名目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體。
于作他事即是己事為自身體故) 六。
住處過(巧離二邊住無住處故) 七。
生業過(以順空聖智等入三世真如法中故) 八。
異定過(因果共異定故) 仁王經習種性有十心者 一。
信心二。
進心三。
念心 四。
惠心五。
定心六。
施心 七。
戒心八。
護心九。
願心 十。
回向心 八地已上菩薩有二類者 一。
悲增上二。
智增上 ○斷惑義第六 二障者 一。
煩惱障二。
所知障 又有二類者 一。
分别起二。
俱生 十煩惱者 一。
貪二。
嗔三。
無明四。
慢 五。
疑六。
身見七。
邊見八。
邪見 九。
見見十。
戒禁取 邪師等三固者 一。
邪師二。
邪教三。
邪思惟 一百二十八煩惱者 其分别起者。
欲界四谛各有十種。
即為四十。
上二界除嗔谛别有九。
即有七十二。
并欲界合有一百一十二。
其俱生者。
欲界具六。
上二界除嗔各唯五。
故合有十六。
通前分别。
總有一百二十八也。
斷分别惑有三人者 一。
俱縛二。
倍離欲三。
已離欲 斷俱生有二人者 一。
漸出離二。
頓出離 九品者 于三品各分三品故。
謂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也。
聲聞四果者 一。
預流果二。
一來果 三。
不還果四。
阿羅漢果 末那俱生四惑者 一。
我癡二。
我見 三。
我慢四。
我愛 四無量者 一。
慈二。
悲三。
喜四。
舍 合三賢十地為二位者 一。
比位(三賢)二。
證位(十地) 二執者 一。
人執二。
法執 皮等三惑者 一。
皮二。
肉三。
心 金光明經三道者 一。
伏道(地前)二。
法斷道(地上) 三。
勝拔道(金剛位) 三心者 一。
起事心(第六識)二。
依根本心(末那) 三。
根本心(賴那) 三身 一。
化身二。
應身三。
法身(金光明經) 三相者 一。
思惟分别相二。
依他起相 三。
成就相 四障者(翻四障成信三賢四位也) 一。
闡提不信障二。
外道我執障 三。
聲聞畏苦障四。
獨覺舍大悲障 四行者 一。
信樂大乘行二。
般若行 三。
破虛空三昧行四。
大悲行 四德因者 一。
淨德因二。
我德因 三。
樂德因四。
常德因 地前菩薩四報者 一。
鐵輪王報(信位菩薩) 二。
銅輪王報(十解) 三。
銀輪王報(十行) 四。
金輪王報(十回向) 佛等四義者 一。
信樂大乘種子為因(如父) 二。
般若為緣(如母) 三。
破虛空(如胎藏) 四。
大悲(如乳母) 大乘四定者 一。
大乘光明三昧 二。
集福德王三昧 三。
賢護三昧四。
首楞嚴三昧 四種生死者 一。
因緣生死二。
方便生死 三。
有有生死四。
無有生死 我有二種者 一。
即蘊我二。
離蘊我 十六心者 一。
苦法智忍二。
苦法智 三。
苦類智忍四。
苦類智 五。
集法智忍六。
集法智 七。
集類智忍八。
集類智 九。
滅法智忍十。
滅法智 十一。
滅類智忍十二。
滅類智 十三。
道法智忍十四。
道法智 十五。
道類智忍十六。
道類智 十一無明者(亦名粗重障) 一。
異生障性二。
邪行障 三。
闇鈍障四。
現行煩惱障 五。
下乘般槃障六。
粗相現行障 七。
細相現行障八。
無相加行障 九。
利他不欲行障十。
未得自在障 十一。
如來地第一障 二十二愚者 一。
執着我法愚 二。
惡趣雜業染愚 三。
微細誤犯愚 四。
種種業趣愚 五。
貪欲愚 六。
圓滿聞持陀羅尼愚 七。
等至愛愚 八。
法愛愚 九。
純作意背生死愚 十。
純作意向槃愚 十一。
現觀察行流轉愚 十二。
相多現行愚 十三。
細相現行愚 十四。
純作意求無相愚 十五。
于無相作加行愚 十六。
于相自在愚 十七。
于無量所說法(無量名句味後後惠辨陀羅尼自在)惠愚 十八。
辨才自在愚 十九。
火神通愚 二十。
悟入微細秘密愚
于作他事即是己事為自身體故) 六。
住處過(巧離二邊住無住處故) 七。
生業過(以順空聖智等入三世真如法中故) 八。
異定過(因果共異定故) 仁王經習種性有十心者 一。
信心二。
進心三。
念心 四。
惠心五。
定心六。
施心 七。
戒心八。
護心九。
願心 十。
回向心 八地已上菩薩有二類者 一。
悲增上二。
智增上 ○斷惑義第六 二障者 一。
煩惱障二。
所知障 又有二類者 一。
分别起二。
俱生 十煩惱者 一。
貪二。
嗔三。
無明四。
慢 五。
疑六。
身見七。
邊見八。
邪見 九。
見見十。
戒禁取 邪師等三固者 一。
邪師二。
邪教三。
邪思惟 一百二十八煩惱者 其分别起者。
欲界四谛各有十種。
即為四十。
上二界除嗔谛别有九。
即有七十二。
并欲界合有一百一十二。
其俱生者。
欲界具六。
上二界除嗔各唯五。
故合有十六。
通前分别。
總有一百二十八也。
斷分别惑有三人者 一。
俱縛二。
倍離欲三。
已離欲 斷俱生有二人者 一。
漸出離二。
頓出離 九品者 于三品各分三品故。
謂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也。
聲聞四果者 一。
預流果二。
一來果 三。
不還果四。
阿羅漢果 末那俱生四惑者 一。
我癡二。
我見 三。
我慢四。
我愛 四無量者 一。
慈二。
悲三。
喜四。
舍 合三賢十地為二位者 一。
比位(三賢)二。
證位(十地) 二執者 一。
人執二。
法執 皮等三惑者 一。
皮二。
肉三。
心 金光明經三道者 一。
伏道(地前)二。
法斷道(地上) 三。
勝拔道(金剛位) 三心者 一。
起事心(第六識)二。
依根本心(末那) 三。
根本心(賴那) 三身 一。
化身二。
應身三。
法身(金光明經) 三相者 一。
思惟分别相二。
依他起相 三。
成就相 四障者(翻四障成信三賢四位也) 一。
闡提不信障二。
外道我執障 三。
聲聞畏苦障四。
獨覺舍大悲障 四行者 一。
信樂大乘行二。
般若行 三。
破虛空三昧行四。
大悲行 四德因者 一。
淨德因二。
我德因 三。
樂德因四。
常德因 地前菩薩四報者 一。
鐵輪王報(信位菩薩) 二。
銅輪王報(十解) 三。
銀輪王報(十行) 四。
金輪王報(十回向) 佛等四義者 一。
信樂大乘種子為因(如父) 二。
般若為緣(如母) 三。
破虛空(如胎藏) 四。
大悲(如乳母) 大乘四定者 一。
大乘光明三昧 二。
集福德王三昧 三。
賢護三昧四。
首楞嚴三昧 四種生死者 一。
因緣生死二。
方便生死 三。
有有生死四。
無有生死 我有二種者 一。
即蘊我二。
離蘊我 十六心者 一。
苦法智忍二。
苦法智 三。
苦類智忍四。
苦類智 五。
集法智忍六。
集法智 七。
集類智忍八。
集類智 九。
滅法智忍十。
滅法智 十一。
滅類智忍十二。
滅類智 十三。
道法智忍十四。
道法智 十五。
道類智忍十六。
道類智 十一無明者(亦名粗重障) 一。
異生障性二。
邪行障 三。
闇鈍障四。
現行煩惱障 五。
下乘般槃障六。
粗相現行障 七。
細相現行障八。
無相加行障 九。
利他不欲行障十。
未得自在障 十一。
如來地第一障 二十二愚者 一。
執着我法愚 二。
惡趣雜業染愚 三。
微細誤犯愚 四。
種種業趣愚 五。
貪欲愚 六。
圓滿聞持陀羅尼愚 七。
等至愛愚 八。
法愛愚 九。
純作意背生死愚 十。
純作意向槃愚 十一。
現觀察行流轉愚 十二。
相多現行愚 十三。
細相現行愚 十四。
純作意求無相愚 十五。
于無相作加行愚 十六。
于相自在愚 十七。
于無量所說法(無量名句味後後惠辨陀羅尼自在)惠愚 十八。
辨才自在愚 十九。
火神通愚 二十。
悟入微細秘密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