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名目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相應惠地
九。
有行有開發無相地 十。
無行無開發無相地 十一。
無礙惠地 十二。
最上菩薩地 于最後立最極如來住為十三住也。
略頌雲 種性勝解行極花增上戒 增上心三惠無相有功用 無相無功用及以無礙惠 最上菩薩住最極如來住 須陀洹道前四位者 一。
暖二。
頂三。
忍四。
世第一 菩薩道前四位者 一。
十信二。
十位三。
十行四。
十回向 十信者 一。
信心二。
進心 三。
念心四。
定心 五。
惠心六。
戒心 七。
回向心八。
護法心 九。
舍心十。
願心 十住者 一。
發心住二。
治地住 三。
修行住四。
生貴住 五。
方便具足住六。
正心住 七。
不退住八。
童真住 九。
法王子住十。
灌頂住 十行者 一。
歡喜行二。
饒行 三。
無恚恨行四。
無盡行 五。
離癡亂行六。
善現行 七。
無著行八。
尊重行 九。
善法行十。
真實行 十回向者 一。
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二。
不壞回向 三。
等一切佛回向 四。
至一切處回向 五。
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
随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
随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八。
如相回向 九。
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十。
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者如前列 章雲。
為似回心教故。
以信等四位為資糧位。
十地向後别立四善根為加行位。
見等同前。
伽三種成就者 一。
勝解行地(名下品成就。
于往惡趣盡第一無數劫) 二。
淨勝意樂地(名中品成就。
初地已上盡第二無數劫) 三。
堕決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
八地已上盡第三無數劫) 三乘不退位者(依佛性論) 一。
聲聞苦忍二。
緣覺世第一 三。
菩薩十回向 若依伽。
菩薩地前總說為退。
以其猶堕諸惡趣故。
十善者 一。
不殺生二。
不偷盜 三。
不邪淫四。
不妄語 五。
不惡口六。
不兩舌 七。
不绮語八。
無貪 九。
無嗔十。
無癡 八相成道者 一。
下生二。
入胎 三。
住胎四。
出胎 五。
出家六。
成道 七。
轉法輪八。
入槃 約報三生者 一。
見聞位二。
解行位 三。
證果海位 約行之位有二分者 一。
自分二。
勝進 ○時分義第四 小乘三生得果者 一。
初生順解脫分 二。
第二生順決擇分 三。
第三生入聖得果 小乘三祇者 章雲。
此中劫數。
取水火等一劫為一數。
十個合一為第二數。
如是展轉至第六十。
為一阿祇。
依此以數三祇也。
小乘佛有二身者 一。
法身(戒等五分)二。
生身(王宮誕生) 五分法身者 一。
戒二。
定三。
惠 四。
解脫五。
解脫知見 修法身有四時者 一。
三祇劫修有漏四波羅密時 二。
于百劫修相好業時 三。
出家苦行修禅定時 四。
菩提樹下成正覺時 始教三祇者 謂此取水火等大劫。
數至百千劫。
數此後至百千。
為一俱梨。
名第一數。
數此俱梨。
複至俱梨。
為第二數。
如是次第至第一百。
名一祇。
此即十大數中第一數也。
依此數滿三祇也。
三祇滿等所逢佛者 謂依優婆塞戒經。
第一祇滿逢寶頂佛。
第二祇滿逢燃燈佛等。
三祇滿逢迦葉佛。
最初逢釋迦佛發阿耨菩提心。
終教立二種祇者 一。
定三祇(約一方化儀) 二。
不定三祇(通餘種類等) ○所依身章第五 二種生死者 一。
分段生死二。
變易生死 佛度五人者(鹿苑五比丘也) 一。
鄰比丘二。
頞鞞比丘 三。
摩诃男比丘四。
十力迦葉比丘 五。
利比丘 槃經四依者(經第六說人四依) 一。
須陀洹人二。
斯陀含人 三。
阿那含人四。
阿羅漢人 十二因緣者 一。
無明二。
行三。
識四。
名色 五。
六處六。
觸七。
受八。
愛 九。
取十。
有十一。
生十二。
老死 初地八過者 一。
入位過(初成出世間心故) 二。
家過(得佛所證法界之分故) 三。
種性過(以大行成立堪紹佛種故) 四。
道過(以非有漏道故) 五。
法體過(正以大悲為
有行有開發無相地 十。
無行無開發無相地 十一。
無礙惠地 十二。
最上菩薩地 于最後立最極如來住為十三住也。
略頌雲 種性勝解行極花增上戒 增上心三惠無相有功用 無相無功用及以無礙惠 最上菩薩住最極如來住 須陀洹道前四位者 一。
暖二。
頂三。
忍四。
世第一 菩薩道前四位者 一。
十信二。
十位三。
十行四。
十回向 十信者 一。
信心二。
進心 三。
念心四。
定心 五。
惠心六。
戒心 七。
回向心八。
護法心 九。
舍心十。
願心 十住者 一。
發心住二。
治地住 三。
修行住四。
生貴住 五。
方便具足住六。
正心住 七。
不退住八。
童真住 九。
法王子住十。
灌頂住 十行者 一。
歡喜行二。
饒行 三。
無恚恨行四。
無盡行 五。
離癡亂行六。
善現行 七。
無著行八。
尊重行 九。
善法行十。
真實行 十回向者 一。
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二。
不壞回向 三。
等一切佛回向 四。
至一切處回向 五。
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
随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
随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八。
如相回向 九。
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十。
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者如前列 章雲。
為似回心教故。
以信等四位為資糧位。
十地向後别立四善根為加行位。
見等同前。
伽三種成就者 一。
勝解行地(名下品成就。
于往惡趣盡第一無數劫) 二。
淨勝意樂地(名中品成就。
初地已上盡第二無數劫) 三。
堕決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
八地已上盡第三無數劫) 三乘不退位者(依佛性論) 一。
聲聞苦忍二。
緣覺世第一 三。
菩薩十回向 若依伽。
菩薩地前總說為退。
以其猶堕諸惡趣故。
十善者 一。
不殺生二。
不偷盜 三。
不邪淫四。
不妄語 五。
不惡口六。
不兩舌 七。
不绮語八。
無貪 九。
無嗔十。
無癡 八相成道者 一。
下生二。
入胎 三。
住胎四。
出胎 五。
出家六。
成道 七。
轉法輪八。
入槃 約報三生者 一。
見聞位二。
解行位 三。
證果海位 約行之位有二分者 一。
自分二。
勝進 ○時分義第四 小乘三生得果者 一。
初生順解脫分 二。
第二生順決擇分 三。
第三生入聖得果 小乘三祇者 章雲。
此中劫數。
取水火等一劫為一數。
十個合一為第二數。
如是展轉至第六十。
為一阿祇。
依此以數三祇也。
小乘佛有二身者 一。
法身(戒等五分)二。
生身(王宮誕生) 五分法身者 一。
戒二。
定三。
惠 四。
解脫五。
解脫知見 修法身有四時者 一。
三祇劫修有漏四波羅密時 二。
于百劫修相好業時 三。
出家苦行修禅定時 四。
菩提樹下成正覺時 始教三祇者 謂此取水火等大劫。
數至百千劫。
數此後至百千。
為一俱梨。
名第一數。
數此俱梨。
複至俱梨。
為第二數。
如是次第至第一百。
名一祇。
此即十大數中第一數也。
依此數滿三祇也。
三祇滿等所逢佛者 謂依優婆塞戒經。
第一祇滿逢寶頂佛。
第二祇滿逢燃燈佛等。
三祇滿逢迦葉佛。
最初逢釋迦佛發阿耨菩提心。
終教立二種祇者 一。
定三祇(約一方化儀) 二。
不定三祇(通餘種類等) ○所依身章第五 二種生死者 一。
分段生死二。
變易生死 佛度五人者(鹿苑五比丘也) 一。
鄰比丘二。
頞鞞比丘 三。
摩诃男比丘四。
十力迦葉比丘 五。
利比丘 槃經四依者(經第六說人四依) 一。
須陀洹人二。
斯陀含人 三。
阿那含人四。
阿羅漢人 十二因緣者 一。
無明二。
行三。
識四。
名色 五。
六處六。
觸七。
受八。
愛 九。
取十。
有十一。
生十二。
老死 初地八過者 一。
入位過(初成出世間心故) 二。
家過(得佛所證法界之分故) 三。
種性過(以大行成立堪紹佛種故) 四。
道過(以非有漏道故) 五。
法體過(正以大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