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名目卷中

關燈
義理分齊有四門者 一。

    三性同異義 二。

    六義為因緣起 三。

    十玄緣起無礙法 四。

    六相圓融義 ○三性義第一 三性者 一。

    遍計所執性(凡夫妄境) 二。

    依他起性(因緣生法) 三。

    圓成實性(真如) 遍計性二義者 一。

    情有義二。

    理無義 依他性二義者 一。

    似有義二。

    無性義 圓成二義者 一。

    不變義二。

    随緣義 顯三性之義有三門者 一。

    護分别執(三性共各有四句名遮情四句) 二。

    示執之失(有二過) 三。

    顯示其義 四句者 一。

    有二。

    無 三。

    亦有亦無四。

    非有非無 二過者 一。

    斷過二。

    常過 後代二論師者 一。

    護法論師(法相有宗) 二。

    清辨論師(三論空宗) 阿毗達磨經三種說法者 一。

    染污分(遍計性) 二。

    清淨分(圓成性) 三。

    染污清淨分(依他性) ○種子義第二 種子六義者 一。

    空有力不待緣(刹那滅義) 二。

    空有力待緣(俱有義) 三。

    空無力待緣(待衆緣義) 四。

    有有力不待緣(決定義) 五。

    有有力待緣(引自果義) 六。

    有無力待緣(恒随轉義) 攝論頌雲 刹那滅俱有恒随轉應知 決定待衆緣唯能引自果 四緣者 一。

    因緣二。

    等無間緣 三。

    所緣緣四。

    增上緣 種子六義就體用各有四句 體四句者 一。

    有(謂決定義) 二。

    無(謂刹那滅義) 三。

    亦有亦無(謂引自果俱有無二故) 四。

    非有非無(恒随轉待衆緣無二故) 用四句者 一。

    不自生(恒随轉待衆緣無二故) 二。

    不他生(刹那滅決定無二故) 三。

    不共生 四。

    非無因生(合六義因義方成故) 地論雲。

    因不生緣生故。

    緣不生自因生故。

    不共生無知有作時不住故。

    不無因随緣有故(雲雲) 八不者 謂生·滅·斷·常·去·來·一·異也 六義開合有八門者 一。

    約體唯一(因無二體故) 二。

    約義分二(無性故緣起故) 三。

    約用分三(一有力不待緣。

    二有力待緣。

    三無力待緣) 四。

    約為六(三句入二門故。

    如前列) 五。

    為九(二義皆各具三義故) 六。

    為十二(六義各有二門不相離故) 七。

    為十八(六義一一皆具體有無力有無待緣不待緣三義故) 八。

    為三十六(六義互具六義故) ○十玄義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