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名目卷上

關燈
一部章總有十門 一。

    建立乘二。

    教義攝 三。

    叙古今立教四。

    分教開宗 五。

    乘教開合六。

    教起前後 七。

    決擇其意八。

    施設異相(已上上卷) 九。

    義理分齊(中卷)十。

    所诠差别(下卷) ○一乘義第一 一乘教義開為二門者 一。

    别教(别于彼三乘也)二。

    同教(同彼三乘等也) 别教中有二門者 一。

    性海果分(當是不可說義。

    即十佛自境界也) 二。

    緣起因分(是可說分。

    即普賢境界也) 普賢門中複作二門者 一。

    分相門二。

    該攝門 分相門中一乘三乘差别有十說者 一。

    權實差别二。

    教義差别 三。

    所期差别四。

    德量差别 五。

    寄位差别六。

    付屬差别 七。

    根緣受者差别八。

    難信易信差别 九。

    約機顯理差别十。

    本末開合差别 四車者 一。

    羊車(聲聞乘也)二。

    鹿車(緣覺乘也) 三。

    牛車(權教菩薩乘也)四。

    大白牛車(一乘也) 索有二者 一。

    機索(一乘機漸發機宜叩聖義也) 二。

    口索(已集靈山三乘三根皆悉啟言求法求記故也) 該攝門中有二門者 一。

    不異門二。

    不一門 不異門亦有二者 一。

    三乘即一故二。

    一乘即三故 三乘即一故有存壞四句者 一。

    由即一故不待壞 二。

    由即一故不礙存(由此二義三乘機得有所依也) 三。

    由即一故無不壞 四。

    由即一故無可存(由此二義三乘機得入一乘也) 一乘即三故有隐顯四句者 翻存壞四句可知之。

     同教中分二門者 一。

    分諸乘二。

    融本末 一乘有七者 一。

    法相交參一乘(謂一乘垂于三乘。

    三參于一) 二。

    攝方便一乘(謂三乘等法總為一乘方便故) 三。

    所流一乘(謂三乘等法從一乘流故) 四。

    殊勝門一乘(謂三乘中大乘同是菩薩所乘故) 五。

    教事深細一乘(常在靈山等。

    即染見淨故) 六。

    八義意趣一乘 無性頌雲 為引攝一類及任持所餘 由不定種姓諸佛說一乘 法無我解脫等故性不同 得二意樂化究竟說一乘 (此依密意佛說一乘也) 一。

    為不定性聲聞(通因及果說一乘也) 二。

    為不定性菩薩(不入小乘故) 三。

    據其法(諸乘皆依真如。

    以體攝相故) 四。

    據無我等(無人我理通法。

    大小共據此理故) 五。

    據一解脫等(大小諸乘共脫煩惱障故) 六。

    據性同(聲聞身中先修菩薩種性後入聲聞。

    約性二處是通故) 七。

    據得二意(此有二意。

    初二者。

    一者佛意欲攝一切有情得同自體意樂故。

    二者欲發聲聞平等意樂。

    我等與佛平等無二。

    佛為此意與諸聲聞等皆授記。

    據佛等意故。

    次二者。

    于一言下有二義。

    一者聲聞攝從自體意樂。

    二者有實菩薩名同聲聞。

    及菩薩化為聲聞。

    于一授記言下有二義。

    依一授記意樂故) 八。

    據為化意(佛為聲聞作聲聞佛。

    所以同彼聲聞者。

    欲彼修聲聞行故現同小佛。

    欲攝末歸本道。

    我此身即是一乘。

    據能緣化心故說一乘也) 七。

    十義方便一乘 一。

    對三寶分别(佛寶是一乘。

    法是三乘) 二。

    對四谛分别(滅谛是一乘。

    三谛是三乘) 三。

    對二谛分别(第一義是一乘。

    世谛是三乘) 四。

    對過分别(無恐怖者是一乘。

    有恐怖者是三乘) 五。

    對人及智分别(善男善女成就甚深法智為一乘。

    善男善女成就随順法智。

    并于諸深法。

    不自了知。

    仰推世尊。

    非我境界唯佛所知。

    是三乘) 六。

    對所解了法虛妄契實無分别(知虛妄契無分别是一乘法。

    随文解義是三乘法) 七。

    對一乘小乘分别(可知) 八。

    對大乘中乘小乘分别(大乘是一乘。

    餘可知) 九。

    對世間出世間出出世間分别(出出世間即一乘。

    餘是三乘) 十。

    對譬喻分别(王髻中明珠及大王等即一乘。

    寶珠系汝衣哀及窮子等是三乘) 二乘有三種者 一者。

    一乘三乘為二乘(開一乘為一。

    合愚法同回心故) 二者。

    大乘小乘(合一同開愚法。

    異回心) 三者。

    聲聞緣覺(通回心愚法) 三乘亦有三種者 一者。

    一乘三乘小乘為三乘(可知) 二者。

    大乘中乘小乘(或融一同大。

    合愚法同小乘。

    或大乘中自有三乘故) 三者。

    小論中聲聞法緣覺法佛法也 四乘亦有三種者 一者。

    一乘三乘為四乘(開一異三。

    合二聲聞故也) 二者。

    一乘三乘小乘及人天為四(可知) 三者。

    三乘并人天乘(可知) 五乘亦有三種者 一者。

    一乘三乘小乘為五 二者。

    三乘人天 三者。

    佛二乘天及梵也 無量乘者(謂一切法門也) 經雲。

    于一世界中聞說一乘音。

    或二三四五乃至無量乘(文) 融本末二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