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名目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泯權歸實門(即一乘也) 二。
攬實成權門(三乘等也) 一乘三乘镕融四句者 一。
唯一乘(謂别教也) 二。
唯三乘(謂三乘不知一故) 三。
亦一亦三(謂同教故) 四。
非一非三(謂如果海) ○教義攝第二 教義分齊中有三義者 一者。
露地牛車自有教義(謂十十無盡主伴具足。
此别教) 二者。
臨門三車自有教義(謂界内示教得出為義。
此三乘教也) 三者。
臨門三車為教界外大車為義(此同教一乘如法花等) 三乘中教義三句者 一者。
具教義(約三乘自宗教) 二者。
唯教非義(約同教一乘說) 三者。
俱非教義(約别教一乘故) 一乘三句者 一者。
唯一乘(約自别教故) 二者。
唯義非教(約同教故) 三者。
但非教義(約三乘義隐彼無盡教義故) 攝有三類者 一者。
唯攝界内機得出世以為究竟(約三乘當宗說) 二者。
攝界外機得出世方為究竟 此有二類(一者。
先以三乘得出。
後方便得一乘。
此一三和合說。
屬同教攝。
二者。
先于一乘已成解行。
後于出世身上證彼法者。
屬别教攝也) 三者。
通攝二機得二 此亦有二類(一者。
先以三乘引出。
後得一。
亦是一三和合。
攝二機成二。
屬同教一。
二者。
界内見聞。
出世得法。
出出世證成。
界内通見聞解行。
出世唯解行。
出出世唯證入。
此屬别教也) ○立教義第三 一。
菩提留支一音教者 一切聖教皆是一音一味一雨等。
但以衆生根行不同。
随根異解故。
二。
誕法師立二教者 一。
漸教(謂先習小乘後趣大乘故。
或大小俱陳等故。
如槃等) 二。
頓教(謂往菩薩等或無小故。
如花嚴等) 三。
光統律師三教者 一。
漸教(謂為根未熟者。
先說無常後說常。
先說空後說不空等。
漸次故) 二。
頓教(謂為根熟者。
常無常空不空等俱說。
無漸次故) 三。
圓教(謂為上達分階佛境者。
說無礙解脫究竟果海法門故) 四。
大衍法師四教者 一。
因緣宗(謂小乘薩婆多等部) 二。
假名宗(謂成實經部等) 三。
不真宗(謂諸部般若。
說即空理故) 四。
真宗(謂槃花嚴等。
明佛性法界真理故) 五。
護身法師五教者 一。
因緣宗 二。
假名宗 三。
不真宗(已上三種同衍師) 四。
真宗(謂槃等。
明佛性真理等) 五。
法界宗(謂華嚴。
明法界自在無礙法門等) 六耆阇法師立六宗教者 一。
因緣宗 二。
假名宗(同衍師) 三。
不真宗(大乘之中說諸法如幻化等故) 四。
真宗(說真空理故) 五。
常宗(說真理恒沙功德常恒等義故) 六。
圓宗(說法界自在無礙緣起等法門故) 七。
思禅師智者禅師等四教者 一。
三藏教(謂小乘也) 二。
通教(亦名漸教。
諸大乘中說法通。
三乘人及幹惠等十地通大小故) 三。
别教(亦名頓教。
謂大乘中所明道理不通小故) 四。
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一切無盡法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等故) 八。
敏法師二教者 一。
屈曲教(謂釋迦經以遂約機随計破着故。
如槃等) 二。
平道教(謂盧舍那經以遂法性自在說故如華嚴等) 九。
光宅雲法師四教者 一。
聲聞乘教 二。
緣覺乘教 三。
菩薩乘教(已上臨門三車三乘教) 四。
一乘教(大白牛車也) 十。
玄奘法師三法輪者 一。
轉法輪(即初時轉小乘法輪故) 二。
照法輪(謂中時大乘内密意說諸法空等故) 三。
持法輪(謂後時顯了說三性及真如不空理等故) ○分教開宗第四 宗家所立五教 一。
小乘教(謂愚法二乘教也) 二。
大乘始教(謂空理有餘等故) 三。
終教(謂如來藏常住無上等故) 四。
頓教(謂言說頓絕理性頓解行頓成等故) 五。
圓教(謂别教一乘如華嚴) 十宗者 一。
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
立五法藏我法俱有故) 二。
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部。
說五位法立實有故) 三。
法無去來宗(謂大衆部。
現在無為也。
過未無故) 四。
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
過未無法也。
現中五蘊實。
界處假也) 五。
俗妄真實宗(謂說出世部。
世俗皆假。
出世是實故) 六。
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
一切我法唯有假名。
都無實體故。
已上小乘教也) 七。
一切皆空宗(謂大乘始教。
說一切法皆悉真空故。
如般若等) 八。
真德不空宗(謂終教。
說一切法皆是真如如來藏等故) 九。
相想俱絕宗(謂頓教。
絕言之教。
顯絕言之理等。
如淨名默然等) 十。
泯權歸實門(即一乘也) 二。
攬實成權門(三乘等也) 一乘三乘镕融四句者 一。
唯一乘(謂别教也) 二。
唯三乘(謂三乘不知一故) 三。
亦一亦三(謂同教故) 四。
非一非三(謂如果海) ○教義攝第二 教義分齊中有三義者 一者。
露地牛車自有教義(謂十十無盡主伴具足。
此别教) 二者。
臨門三車自有教義(謂界内示教得出為義。
此三乘教也) 三者。
臨門三車為教界外大車為義(此同教一乘如法花等) 三乘中教義三句者 一者。
具教義(約三乘自宗教) 二者。
唯教非義(約同教一乘說) 三者。
俱非教義(約别教一乘故) 一乘三句者 一者。
唯一乘(約自别教故) 二者。
唯義非教(約同教故) 三者。
但非教義(約三乘義隐彼無盡教義故) 攝有三類者 一者。
唯攝界内機得出世以為究竟(約三乘當宗說) 二者。
攝界外機得出世方為究竟 此有二類(一者。
先以三乘得出。
後方便得一乘。
此一三和合說。
屬同教攝。
二者。
先于一乘已成解行。
後于出世身上證彼法者。
屬别教攝也) 三者。
通攝二機得二 此亦有二類(一者。
先以三乘引出。
後得一。
亦是一三和合。
攝二機成二。
屬同教一。
二者。
界内見聞。
出世得法。
出出世證成。
界内通見聞解行。
出世唯解行。
出出世唯證入。
此屬别教也) ○立教義第三 一。
菩提留支一音教者 一切聖教皆是一音一味一雨等。
但以衆生根行不同。
随根異解故。
二。
誕法師立二教者 一。
漸教(謂先習小乘後趣大乘故。
或大小俱陳等故。
如槃等) 二。
頓教(謂往菩薩等或無小故。
如花嚴等) 三。
光統律師三教者 一。
漸教(謂為根未熟者。
先說無常後說常。
先說空後說不空等。
漸次故) 二。
頓教(謂為根熟者。
常無常空不空等俱說。
無漸次故) 三。
圓教(謂為上達分階佛境者。
說無礙解脫究竟果海法門故) 四。
大衍法師四教者 一。
因緣宗(謂小乘薩婆多等部) 二。
假名宗(謂成實經部等) 三。
不真宗(謂諸部般若。
說即空理故) 四。
真宗(謂槃花嚴等。
明佛性法界真理故) 五。
護身法師五教者 一。
因緣宗 二。
假名宗 三。
不真宗(已上三種同衍師) 四。
真宗(謂槃等。
明佛性真理等) 五。
法界宗(謂華嚴。
明法界自在無礙法門等) 六耆阇法師立六宗教者 一。
因緣宗 二。
假名宗(同衍師) 三。
不真宗(大乘之中說諸法如幻化等故) 四。
真宗(說真空理故) 五。
常宗(說真理恒沙功德常恒等義故) 六。
圓宗(說法界自在無礙緣起等法門故) 七。
思禅師智者禅師等四教者 一。
三藏教(謂小乘也) 二。
通教(亦名漸教。
諸大乘中說法通。
三乘人及幹惠等十地通大小故) 三。
别教(亦名頓教。
謂大乘中所明道理不通小故) 四。
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一切無盡法門。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等故) 八。
敏法師二教者 一。
屈曲教(謂釋迦經以遂約機随計破着故。
如槃等) 二。
平道教(謂盧舍那經以遂法性自在說故如華嚴等) 九。
光宅雲法師四教者 一。
聲聞乘教 二。
緣覺乘教 三。
菩薩乘教(已上臨門三車三乘教) 四。
一乘教(大白牛車也) 十。
玄奘法師三法輪者 一。
轉法輪(即初時轉小乘法輪故) 二。
照法輪(謂中時大乘内密意說諸法空等故) 三。
持法輪(謂後時顯了說三性及真如不空理等故) ○分教開宗第四 宗家所立五教 一。
小乘教(謂愚法二乘教也) 二。
大乘始教(謂空理有餘等故) 三。
終教(謂如來藏常住無上等故) 四。
頓教(謂言說頓絕理性頓解行頓成等故) 五。
圓教(謂别教一乘如華嚴) 十宗者 一。
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
立五法藏我法俱有故) 二。
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部。
說五位法立實有故) 三。
法無去來宗(謂大衆部。
現在無為也。
過未無故) 四。
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
過未無法也。
現中五蘊實。
界處假也) 五。
俗妄真實宗(謂說出世部。
世俗皆假。
出世是實故) 六。
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
一切我法唯有假名。
都無實體故。
已上小乘教也) 七。
一切皆空宗(謂大乘始教。
說一切法皆悉真空故。
如般若等) 八。
真德不空宗(謂終教。
說一切法皆是真如如來藏等故) 九。
相想俱絕宗(謂頓教。
絕言之教。
顯絕言之理等。
如淨名默然等)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