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五十一

關燈
樂相。

    常施所須充足故。

    肩項圓滿殊妙相。

    離慢随順衆生故。

    膊腋悉皆充實相。

    如法斷事不執故。

    颔臆身半師子相。

    如法所作為首故。

    身色光曜金台相。

    施與璎珞嚴具故。

    身皮細滑離塵相。

    親近智者問答故。

    毛孔一生右旋相。

    掃治道路荊棘故。

    陰相藏密象王相。

    覆藏他過施衣故。

    兩臂修直摩膝相。

    見他造善佐助故。

    雙腨漸次纖圓相。

    為法疾走給使故。

    足跟廣長稱趺相。

    離不與取不欺故。

    足趺修高稱跟相。

    修福展轉增長故。

    指間鞔網金色相。

    四攝攝取衆生故。

    諸指圓滿纖長相。

    合掌起禮尊長故。

    手足柔軟勝餘相。

    摩洗病者垢穢故。

    手輻輪文圓滿相。

    供養父母往來故。

    足下平滿等觸相。

    安住淨戒不動故(已上)飾宗記第七雲。

    三十二大人之相者。

    瑜伽四十九。

    釋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

    地持第十。

    亦同瑜伽。

    大品二十六。

    亦釋相及好。

    涅槃二十八。

    但釋三十二相。

    今且依婆沙。

    百七十七雲。

    問相是何義。

    答标識義是相義。

    殊勝義是相義。

    祥瑞義是相義。

    三十二相者。

    一者足善住相。

    謂足下平滿。

    不凹。

    不凸。

    于踐蹑時。

    等案觸地。

    其迹分明。

    惡心欲者。

    終不能識。

    諸在家者。

    若有此相。

    必為人王。

    賓伏率土。

    諸出家者。

    若有此相。

    必為法王。

    化導一切。

    二者千輻輪相。

    謂佛雙足下。

    有文如輪。

    千輪具足。

    毂辋圓滿。

    分明巧妙。

    妙業天子。

    雖極作意。

    不能拟之而别化作。

    所以者何。

    妙業天子。

    所化作事。

    是無覆無記智所引。

    此相是純淨業所引故(生得智所引。

    加行智所引。

    一生所習智所引。

    無量生所習智所引。

    更成複次)三者指纖長相。

    謂指纖長傭。

    而漸銳。

    節不粗現。

    并時無隙。

    安布得中。

    光澤圓滿乃至三十二者。

    得梵音聲相。

    謂佛于喉藏中。

    有妙大種。

    能發悅音和雅梵音。

    如羯羅頻伽鳥。

    及發深遠雷震之聲。

    如帝釋鼓。

    如是音聲。

    具八功德。

    一深遠。

    二和雅。

    三分明。

    四悅耳。

    五入心。

    六發喜。

    七易了。

    八無厭(已上)飾宗所引。

    文言極廣。

    言八十種好者。

    大般若經三百八十一說。

    一指爪狹長。

    薄潤光潔。

    如華赤銅。

    二指圓纖長。

    傭真柔軟。

    節骨不現。

    三手足各尋。

    于諸指間。

    悉皆充密。

    如是等也。

    不能具引。

    大般若經。

    廣說相好。

    相是粗顯大形奇麗。

    好是微細别别可觀。

    雖有粗細。

    皆是端嚴。

    可愛。

    可敬。

    可樂形相。

    如來所感。

    三十二相。

    各以殊勝極猛思業。

    百福功德。

    為因成辨。

    以百福德。

    得一相故。

    如是相相皆由百福。

    其一一好。

    亦由衆福。

    小乘教中。

    薩婆多宗。

    既立諸法實有體義。

    是故相好皆有實體。

    若成實宗。

    談一切法假有義理。

    是故相好亦是假立。

     章如金剛般若經等者。

    彼文雲。

    須菩提于意雲何。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不不也。

    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

    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已上)諸般若教。

    是第二時。

    空教法輪。

    為破初時教。

    小乘實有執。

    說一切法畢竟皆空。

    以攝二乘令入大乘。

    由此二乘信大。

    入大安住大乘。

    此即始教空門。

    引攝小乘教意。

    章或約報身說八萬四千。

     章如金剛般若經者。

    彼文雲。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已上)此即始教空門宗旨。

     章此約始教引小說也者。

    愚法小乘。

    計為諸法實有。

    如來三十二相亦爾。

    第二時教。

    般若宗中。

    諸法皆空宗。

    破小乘有執。

    令入大乘法。

    即是引小成大乘人。

     章或約報身說八萬四千相者。

    觀無量壽經雲。

    無量壽佛。

    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

    複有八萬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

    複有八萬四千光明(已上)此說彼佛地受身門。

    彼經所說。

    通報化佛。

    九品往生。

    衆生機根業因得道。

    皆化土門。

    由此門故。

    章主密嚴疏中。

    名雜淨土。

    探玄記三。

    為不退門淨土。

    是化淨土。

    三賢菩薩。

    四果聲聞等。

    所居土故。

    今依報土門義故。

    往生論名蓮華藏世界。

    佛地論中。

    說為他受用土。

    新譯心地觀經第二雲。

    二者如來他受用身。

    具足八萬四千相好。

    居真淨土。

    說一乘法。

    令諸菩薩受用大乘微妙法樂。

    一切如來。

    為化十地諸菩薩衆。

    現于十種他受用身(已上)。

    此所說意。

    通十種身。

    皆具八萬四千相好。

     章辨金锵馬麥等往業所到者。

     辨金锵馬麥等往業所到者。

    大論第九雲。

    如佛神力無量。

    威德巍巍。

    不可稱說。

    何以故受九罪報。

    一者梵志女孫陀利謗。

    五百阿羅漢。

    亦被謗。

    二者旃遮婆羅門女。

    系木盂。

    作腹謗佛。

    三者提婆達推山壓佛。

    傷佛大指。

    四者迸木刺腳。

    五者毗樓璃王。

    興兵殺諸釋子。

    佛時頭痛。

    六者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

    而食馬麥。

    七者冷風動故脊痛。

    八者六年苦行。

    九者入婆羅門聚落。

    乞食不得。

    空缽而來。

    私雲興起行經全部二卷。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彼經之中。

    九種罪報宿世因緣。

    各立經别題。

    一一廣說。

    恐繁不引。

    金锵者興起行經。

    名佛說木槍刺腳因緣經。

    雲剛強木槍刺腳。

    字彙曰。

    锵千羊切。

    音槍。

    又曰槍千羊切音锵槊也。

    又剡木傷盜曰槍(已上)經曰世尊晨旦着衣持缽。

    與五百比丘僧及阿難圍繞。

    共入羅閱祇城乞食。

    家家編至。

    見此裡中。

    有破剛木者。

    有一片木長尺二。

    迸在一邊。

    于佛前立。

    佛便心念。

    此是宿緣。

    我自作此因。

    自當受之。

    衆人聞見。

    皆共聚觀。

    大衆見之驚愕(已上)言馬麥者。

    興起行經。

    名佛說食馬麥宿緣經。

    經雲食着皮麥。

    是即馬麥也(已上冠注所引)。

     右以嵯峨大覺寺所藏之本校之訖 文化八年(辛未)八月十日 比丘典壽春秋五十四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五十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