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六

關燈
齊。

    十地有二分。

    謂佛果所知所證分。

    及因人所知所了分。

    佛果所知十地法門。

    是果自體究竟圓極。

    玄絕機根。

    離教說故。

    今所應說。

    唯是因人所了分齊十地而已。

    故立我但說一分也。

     章何故經中乃說佛不思議品等果耶者。

    今經第六會。

    有十一品。

    十地品。

    十明品。

    十忍品。

    僧祇品。

    壽命品。

    菩薩住處品。

    佛不思議品。

    如來相海品。

    小相光明品。

    普賢行品。

    性起品也。

    此十一品。

    前之六品。

    是因位法。

    十明等五品。

    是十地勝進。

    并等覺位。

    名無垢地。

    不思議等三品。

    并明佛果。

    即妙覺位。

    普賢性起。

    平等因果。

    普賢因行。

    不舍果之因。

    性起果用。

    不舍因之果。

    故此二名平等因果。

    既是果上因行果用。

    故與不思議等三品。

    合和名果。

    此即五品。

    并是果位。

    然後二品。

    約果門義。

    别名平等因果而已。

    今所舉者。

    且指佛不思議等三品。

    此三品法。

    如次佛果體相用故。

    今難意雲。

    上言佛果是不可說。

    若爾。

    何故經中三品。

    言皆是說佛果功德。

    此豈非說其果分法耶。

     章答此果義是約緣形對等者。

    此答意雲。

    為普賢機。

    于因分中。

    說一乘人因果行相。

    令生大解大悟大益。

    今此所說佛果三品對機令了佛地法門。

    由此十地等覺妙因。

    感成證獲此妙覺果。

    此即對因。

    說此佛果。

    為得此果。

    修習十地等覺因行。

    此即對果。

    成立因行。

    是故此果。

    機根所了。

    因中果相。

    非究竟自在妙果。

    自體果分。

    不對機故。

    是故此果。

    于因分中。

    形對因位。

    所說佛果。

    非是就實十地門中。

    究竟圓極自在妙果。

     章與因位同會而說者。

    第六會中。

    有十一品。

    前六因位。

    不思議等。

    是說果位。

    與因同會。

    說佛果法。

    對因顯果。

    形行成證。

    故是因分因果。

    待對佛果而已。

    此中二重。

    一雲。

    不思品等。

    雖是果位。

    因人所了。

    故是因分。

    二雖是果位。

    待對因位。

    所說之果。

    既所待之果。

    非究竟之果。

     章第二義者有二等者。

    此标今所陳法義分齊也。

    華嚴一部。

    所說法義。

    全攬果分所證法義。

    以示機根。

    令生解了。

    所攬法義。

    雖是果分。

    既對根緣。

    因人所了。

    是故以果全名因分。

    因人修行。

    入極果時。

    超根機志。

    證自體果。

    其時入果。

    玄絕根緣。

    如是展轉。

    從果垂因。

    修因入果。

    自絕機緣。

    為他機緣。

    攬果成因。

    展轉無窮。

    自證化他。

    攬果成因修因入果。

    盡未來際。

    無有休息。

    今此所談。

    既是對緣。

    即因分中。

    陳說法界圓融自在無礙法門。

     章所以說十者欲應圓數顯現無盡故者。

    十是數滿。

    一周圓數。

    十一已上。

    乃至百千。

    無量恒沙。

    皆是十數。

    聚集十十。

    成百千故。

    本數唯是十數而已。

    智慧于十。

    異門積集。

    成立無量。

    不離本十。

    于十有三。

    一增數十。

    十一已上名增數十。

    十數随緣成增數故。

    而其根本。

    唯是十數故。

    二減數十。

    九八七等。

    名減數十。

    是亦随緣成減數故。

    三圓滿十。

    一周圓數。

    十數圓滿。

    此圓滿十顯無盡故。

    非唯圓數名十。

    亦增減皆名十。

    古德雲。

    問若爾者。

    增減已非圓數。

    如何名十。

    答圓滿十數。

    随緣增減。

    故增減亦以圓滿義。

    得十名耳(已上。

    十玄廣上卷記)是故諸數無不皆十。

    增減既十。

    亦顯無盡。

     章一不相由義謂自具德故等者。

    一法生時。

    此法本具一切衆德。

    衆德圓具。

    無不備者。

    此故因種不藉餘緣。

    于此因中。

    不見餘故。

    如是所生。

    即不相由。

    所起諸法。

    是不待緣。

    所應待緣。

    自因門中。

    皆具足故。

    果中所有一法。

    皆具衆德滿故。

    以他為自。

    與他同體。

    以他為自。

    所生起法故。

    自中一切。

    一切即自。

    無不皆自。

    故名同體。

    能緣起因。

    是不待緣。

    所緣起法。

    是此一法。

    與餘同體。

    皆一法中。

    同所具故。

    無異門故。

    不見餘故。

     章二相由義如待緣等是也者。

    自因之外。

    既藉諸緣。

    如是所生現行諸果。

    一法之外。

    見有餘法。

    彼此諸法。

    相由假借。

    是故諸法。

    彼此别異。

    不動因中具德滿足。

    而亦藉諸緣。

    由藉相生。

    故所生果。

    彼此異體。

    而于其上。

    即入自在。

    此等義故。

    總雲初即同體後即異體。

     章一空有義此望自體等者。

    所生果上。

    必有無性似有之義。

    亦有有力無力之義。

    法體之上。

    成空有義。

    業用之上成力無力。

    相即相入。

    如次空有力無力故。

     章由自若有時他必無故他即自者。

    自體既有。

    有外無他。

    他既無故。

    他即成自。

    他若不無。

    此他非自。

    自外有他。

    不同自有。

    應俱有故。

    今既無他。

    故即成自。

     章由他無性以自作故者。

    存此法似有時。

    他必是無自性。

    顯此法似有。

    隐他似有故。

    他似有門。

    即成自有。

    自無性門。

    即讓他故。

     章由自若空時他必是有故自即他等者。

    反上他即自門故爾。

    此法中。

    有似有無性。

    彼法無有似有無性。

    此自若空。

    隐其似有。

    顯他似有。

    他似有義。

    即隐不彰。

    自既無性。

    故自即他。

    自彰無性成他有故。

    自即是他。

    他非無故。

    自全成他。

    無有自故。

     章以二有二空各不俱故等者。

    自有他有。

    名為二有。

    此空彼空。

    名為二空。

    自他俱有。

    各礙并立。

    非相即故。

    彼此俱空。

    無可即故。

    此已似有。

    彼亦似有。

    二有既并。

    不相即故。

    彼此俱無。

    總無法故。

     章有無無有無二故等者。

    自有他無。

    名為有無。

    自無他有。

    名為無有。

    自有他無故。

    他即自。

    自無他有故。

    自即他。

    自有則他無故。

    無二并。

    是名無二。

    若二并立。

    非無二故。

    不可相即。

    自無即他有故。

    無二并。

    名之無二。

    若二并立。

    非無二故。

    不可相即。

    一有一無。

    成一即故。

    一無一有。

    成一則故。

    此即有無無有。

    各成無二。

    非謂有無與無有。

    名為無二。

     章若不爾者緣起不成等者。

    若非有無無有無二者。

    緣起不成。

    雲何不成。

    有恒有不無故。

    無成無。

    無常無。

    不有故。

    無成有。

    無成無故。

    不同有。

    無成有故。

    不同無。

    是故即成自性之有。

    自性之無。

    排撥緣起有無故。

    成斷過。

    既不随緣。

    自性有無。

    是故即成常過失也。

    故雲自性等過也。

     章自有全力所以能攝他等者。

    前明諸法體狀空有。

    自他相即。

    今明體上勢能力用。

    有交徹事。

    成互相入。

    自有力者。

    攝他有力。

    自勢強勝。

    奪他勢故。

    他之勢力。

    為自所攝。

    是故此自即攝餘法。

    餘法無力。

    即入自中。

    言反上可知者。

    他有全力。

    所以能攝自。

    自全無力故。

    所以能入他也。

     章不據自體故非相即等者。

    此釋相即相入差别。

    令此二别。

    不有相濫。

    即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