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六

關燈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章十玄緣起無礙法門義第三者。

    玄謂深奧。

    即深邃奧赜。

    幽濟微密。

    遙遠懸遐。

    涯底高卓。

    皆是玄之義類。

    橫豎上下。

    無不皆玄。

    此十玄門。

    即四法界中一。

    是事事無礙法界也。

    此事事镕融無礙法界門。

    甚深廣大。

    故總言玄。

    雖四法界皆甚深法。

    除三異門。

    立其嘉号。

    法性緣起。

    成立事法。

    因緣和集。

    假合生起。

    名事法界。

    事法虛浮。

    緣生無性。

    和合假立。

    無自性故。

    名理法界。

    全理成事。

    全事即理。

    同時融通。

    名為事理無礙法界。

    事理及無礙。

    故三立别名。

    今由法性融通。

    緣起相由等故。

    事事相即。

    融通無礙。

    分限隔别。

    障礙之法。

    即入遍容。

    不可思議。

    諸義門中。

    深奧超絕。

    無如事事無礙法界。

    是故此門特名玄焉。

    清涼大師。

    貞元疏一。

    陳述圓教菩提心相。

    先明事理無礙菩提心義。

    謂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

    陰入皆如。

    無共可舍。

    無明塵勞。

    即是菩提等。

    全如天台圓頓止觀。

    次明事事無礙菩提心相。

    發端即言。

    若入玄者。

    即是香象事事無礙。

    大疏鈔等。

    事事無礙。

    獨名玄門。

    如若約教道。

    三祇未入玄等。

    問别教一乘。

    明四法界。

    皆既别教。

    是故四界皆應名玄。

    别教不共。

    皆是玄故。

    何獨事事無礙名玄。

    答若通言之。

    别教所明四種法界。

    一切名玄。

    四種法界。

    舉一全收。

    以無單獨事理等故。

    以不異事事無礙。

    事法及理法等故。

    三乘教中。

    唯明事法。

    唯說理等。

    無有舉一全收之義。

    今别教門四法界中。

    唯舉事等。

    有同三乘所說義門。

    然其事事無礙法門。

    非三乘教所及所談。

    是故單獨事事無礙。

    名為玄門。

    顯超絕故。

    言緣起者。

    是依他法。

    因緣和集。

    所生起故。

    今此緣起。

    是所緣起。

    其因六義。

    是能緣起。

    親因緣種。

    能生現故。

    此所緣起諸法。

    方德具足十玄。

    即入無礙。

    故緣起法。

    更言無礙。

    此即緣起法上。

    具足十玄無礙圓融義理法門故。

    雲無礙法門義也。

    問何故此門次前而來。

    答前種子義。

    明親因緣。

    由此所生現行諸法。

    是種之果。

    于此果上。

    陳述事事無礙相狀。

    有因六義處。

    具有相即相入等義。

    故所生法。

    亦有空有同體等義。

    此同體等。

    即入無礙。

    是十玄相。

    甚深微妙。

    是故此門次前而來。

     章夫法界緣起乃自在無窮者。

    标舉所宗法界法門。

    法界體性。

    本來自爾。

    有佛無佛。

    性相常然。

    古今常恒。

    安住廓焉。

    舊來緣起。

    遠離始終。

    衆生本源。

    諸佛體性。

    諸佛所依。

    衆善朝宗。

    萬德所歸。

    億度所蘊。

    啻此甚深法界而已。

     章一者明究竟果證義等者。

    因果二分。

    十佛自界。

    普賢境界。

    前一乘義初首已明。

    今恐重繁。

    不複更釋。

    問前已陳述因果二分。

    何故于此複更明之。

    答前明二分。

    為立别教一乘義門。

    先開因果。

    然後因中。

    建立教相。

    辨明三外别教一乘。

    彼為總明一乘義故。

    今明别教事事無礙。

    先開二分。

    就因分中。

    成立對緣。

    說圓融法義。

    是故此門明此二分。

    問義理分齊四門法義。

    皆是圓教所說義相。

    三性義初。

    可明二分。

    何故此中。

    方辨因果。

    若因果二分。

    唯在别教。

    三性種子。

    複通終教。

    是故前中。

    不明二分。

    今就别教。

    獨開二門。

    此門後門。

    俱明别教一乘宗義。

    無所濫故。

     章一即一切不可說其狀相耳者。

    此明果分自内證處。

    有圓融自在德。

    雖有即入。

    唯佛與佛自證境界。

    非機所見狀貌行相。

    是故不可如因分中。

    說其狀相。

    非謂果海中。

    無相即圓融。

    若果分中。

    無即入者。

    因分之中。

    不可得有即入重重。

    全取果分。

    立為因分。

    示機緣故。

    因分所有一切法義。

    緣有果分自證之中。

    但自境界。

    與示機根。

    以此為其因果之異。

    所有義門。

    無差異故。

    問果分即入。

    與因分中即入無盡。

    有何差别。

    答相即相入。

    無盡等義。

    因果二分所有相貌。

    無有差别。

    果分即入。

    唯佛與佛。

    示相見聞。

    名證境界。

    不可立名示說見聞。

    不對機故。

    離教說故。

    唯名自證。

    亦名所得。

    因分門中。

    即入自在。

    被根緣。

    對機為本。

    示教利喜。

    雖說自證究竟果位。

    皆對根機。

    示此法義。

    是故皆名普賢境界。

     章如華嚴經中究竟果分國土海等者。

    究竟果分。

    總舉體相。

    國土海者。

    别舉依法。

    十佛自體。

    别舉正法。

    果分體性。

    不過依正二報事故。

    雖果分法是不可說。

    如來自内果海法體。

    必有依正二報德故。

    果分所居。

    是不可說。

    以言強陳。

    佛果自體所居之處。

    名國土海。

    為因位人。

    所示依報。

    名世界海。

    果分寄言。

    國土海相。

    第二會初。

    名号品說。

    故彼文雲。

    是時文殊師利菩薩。

    承佛神力。

    觀察大衆。

    歎曰。

    快哉。

    今菩薩會。

    為未曾有。

    諸佛子。

    當知。

    佛刹不可思議。

    佛住。

    佛國。

    佛法。

    佛刹。

    清淨。

    佛說法。

    佛出世。

    佛刹起。

    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不可思議(已上)此中十句(實有九句。

    減數十故)依正二報。

    多間陳說。

    十句皆言不可思議。

    即是果分依正二報。

    自證境界不可思議。

    佛刹。

    佛國。

    淨刹起等。

    是國土海。

    果分依報。

    不可思故。

    佛住佛法佛說法等。

    是佛身體。

    果分正法。

    不可思故。

    其佛刹起。

    佛出世等。

    似是對機示現應作。

    然以因緣。

    從本言之。

    是果性海不可思議。

    以體從緣。

    即體顯相。

    今既一切不可思議。

    諸法從體。

    當不可說。

    果佛自體。

    所住依報。

    因人不測。

    絕離見聞。

    是故總言不可思議。

     章不論因陀羅及微細等者。

    既是果體。

    唯佛所證。

    望其因人。

    遠離言語。

    玄絕思量。

    不可說故。

    是故不論重重帝網。

    亦不能言微細相容。

    等言等取餘玄門相。

    不論同時。

    不言相入。

    不說相即。

    乃至不論十世主伴等。

    不可如彼因分示人。

    以十玄門。

    歎揚陳說非謂果海無十玄門。

    唯佛與佛相即等故。

     章此當不可說義者。

    果分法體。

    因人不知。

    若為根緣。

    指其法體。

    唯強得言不可思議。

    以配果分直體之處。

    以此得名性海妙義。

    言不可說。

    即當其處。

    非謂有其不可說者。

     章何以故者。

    是征上義。

    征責意雲。

    若有果分。

    應說其相。

    何有不得示說法耶。

    故今釋言。

    十佛自體。

    根緣不及。

    縱雖有說。

    不能與教相應可故。

    所以然者。

    為機根緣。

    示說名教。

    果分離機。

    為誰對何。

    教之說之。

    已離機根。

    故不應教。

    唯當不可說義而已。

     章地論雲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

    因分與後所立為證。

    今所證者。

    即取果分不可說義。

    十地品初。

    金剛藏菩薩。

    得彼三家五請事已。

    直示其地。

    許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