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六

關燈
言。

    相即相入。

    是一具法。

    諸法皆有。

    是有何異。

    答據體空有。

    是名相即。

    據力用有無。

    是故成相即。

    今此相入。

    唯據力用交徹有無。

    不據法體彼此有無。

    故是相入。

    不濫相即。

     章二有力二無力各不俱等者。

    自他俱有力。

    二力既并起。

    故無交徹。

    不能相入。

    自是有力。

    他即無力。

    他無力故。

    能入自中。

    自有力他無力。

    名有力無力。

    自是無力。

    他即有力。

    他有力故。

    能入他中。

    自無力他有力。

    名無力有力。

    彼此相望。

    二力不并。

    一有力時一無力。

    故名無二。

    有力無力。

    無力有力。

    各無二故。

    二互相入。

     章以用收體等者。

    此明體用即入有無。

    即應問言。

    用相入時。

    體在何處。

    體相即時。

    用在何處。

    今即答言。

    若用相入。

    以相攝體。

    力用顯現。

    體相不現。

    若體相即。

    以體攝用。

    體相顯現。

    力用不現。

    用外無别體。

    以用為表故。

    體外無别用。

    以體為表故。

     章此依因六義内準之者。

    今明力用有無交徹。

    成相入義。

    法體有無。

    成相即門。

    此即全如因六義中。

    第三句數門。

    彼據體空有。

    依力用有無。

    如次成立相即相入。

    是故此中指同彼門。

    又由三有三空。

    成相即義。

    由四有力二無力。

    成相入義。

    彼四待緣。

    二不待緣。

    唯成異體同體二門。

    同異體上。

    亦有相即相入二門。

    能起種子。

    有如是義。

    是故所起諸法之上。

    得有如是相即相入。

     章初向上數十門一者一是本數等者。

    從一向十。

    名為向上。

    言本數者。

    以一為本。

    二等為末。

    言緣成者。

    此中一者。

    成二之一。

    成三之一。

    成四之一。

    乃至成十之一。

    二之一。

    三之一。

    乃至十之一故。

    若本二三乃至十者。

    非是一故。

    成諸一故。

    名因緣一。

    若具言之。

    二者。

    一中二。

    若無一者。

    二不成故。

    一有全力。

    故攝于二。

    仍二非一。

    若見所攝二之時。

    唯有二數無一。

    一是能攝。

    非所攝故。

    既見一中二故。

    二非一也。

    三者。

    一中三。

    若無一者。

    三不成故。

    一有全力。

    故攝于三。

    仍三非一。

    四者。

    一中四。

    若無一者。

    四不成故等。

    準前作之。

    五者。

    一中五。

    準前。

    六者。

    一中六。

    準前。

    七者。

    一中七。

    準前。

    八者。

    一中八。

    準前。

    九者。

    一中九。

    準前。

    十者。

    一中十。

    何以故。

    緣成故。

    此一成十之一。

    故雲緣成故。

    若無一者。

    即十不成故。

    既有此一。

    故成此十。

    即一有全力。

    攝于十。

    仍十非一矣。

    一中見十。

    顯所攝十。

    故所攝門。

    唯見有十。

    不見其一。

    一是能攝。

    成十之一故。

    問何故不言一中之一。

    答一是本數。

    此一成乃至十故。

    既是能攝。

    能生。

    能成根本之數故。

    不須言一中之一。

    若言爾者。

    不成能攝故。

     章餘九門亦如是一一皆有十者。

    此明二三乃至十數。

    一一攝十。

    一一行相。

    如一數中。

    故言亦如是。

    若具作之。

    一者二是本數。

    此是二之門。

    能攝一三四等諸數。

    故以二為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成一三四等之一故。

    雲緣成。

    二者二中一。

    何以故。

    緣成故。

    若無二者。

    即一不成故。

    即二有全力。

    攝于一也。

    仍一非二矣。

    三者二中三。

    準前。

    四者二中四。

    準前。

    五者二中五。

    準前。

    六者二中六。

    準前。

    七者二中七。

    準前。

    八者二中八。

    準前。

    九者二中九。

    準前。

    十者二中十。

    何以故。

    緣成故。

    若無二者。

    即十不成故。

    既有二故。

    十得成立。

    即二有全力。

    能攝于十。

    仍十非三矣。

    問何故不言二中之二。

    答二之門時。

    以二為本數。

    是本數故。

    單獨言二。

    不言二中二。

    若言爾者。

    非能攝故。

    準前應知。

    後之八門。

    準例皆爾。

    三者。

    三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三中一。

    三者三中二。

    四者三中四。

    五者三中五。

    乃至十者三中十。

    準前應知。

    四者。

    四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四中一。

    三者四中二。

    四者四中三。

    五者四中五。

    六者四中六等。

    五者。

    五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五中一。

    三者五中二。

    四者五中三。

    五者五中四。

    六者五中六等。

    乃至十者。

    十是本數。

    何以故。

    緣成故。

    二者十中一。

    三者十中二。

    乃至十者十中九。

    其十者。

    即單十。

    用第一本數故。

    或可。

    十者。

    十是本數。

    一者。

    十中一。

    二者。

    十中二。

    乃至九者。

    十中九。

    其第十者。

    用本數故。

    向上十門。

    各有本數。

    即十個本數。

    以初能攝。

    為本數故。

     章向下數亦十門一者。

    十即攝一等者。

    從十至一。

    名向下數。

    以十為上。

    以一為下。

    從增上數。

    至減下故。

    此向下數。

    亦有十門。

    第一門者。

    十是本數。

    此中攝十。

    一者本數單十。

    二者十中九。

    何以故。

    十既緣成。

    一乃至九所成十故。

    是故此十。

    即成九及一。

    既緣成十。

    是故此十。

    即成九數。

    仍九非十。

    三者十中八。

    亦名十即攝八。

    自餘皆爾。

    四者十中七。

    五者十中六。

    六者十即攝五。

    七者十即攝四。

    八者十即攝三。

    九者十中二。

    十者十即攝一。

    何以故。

    緣成故。

    若無此十。

    一不成故。

    仍一非十。

    此是第一門中十數。

    然章文。

    言一者十即攝一者。

    言極要約。

    作始終故。

    言一者十者。

    舉初門之初。

    言即攝一者。

    舉第十門之終。

    若具言之。

    一者十即攝九。

    十即攝一。

    何以故下。

    釋第十門。

    指事記主。

    如是解釋。

    章主要約。

    實符意趣。

     章餘例亦然者。

    指餘九門。

    且第二門者。

    九是本數。

    亦攝餘九。

    是本數故。

    單獨呼之。

    以此本數。

    為第一數。

    二者九中十。

    三者九中八。

    四者九中七。

    五者九即攝六。

    六者九即攝五。

    七者九即攝四。

    八者九中三。

    九者九中二。

    十者九即攝一。

    并準前知。

    其第三門者。

    亦有十種。

    一者八是本數。

    二者八中十。

    三者八中九。

    四者八中七。

    五者八中六。

    六者八中五。

    七者八中四。

    八者八中三。

    九者八中二。

    十者八中一。

    亦準前門。

    乃至第十門者。

    亦有十種。

    一者一是本數。

    二者一中二。

    三者一中三。

    四者一中四。

    五者一中五。

    六者一中六。

    七者一中七。

    八者一中八。

    九者一中九。

    十者一中十。

    何以故。

    緣成一故。

    以一即十。

    名為一數。

    仍十非一。

    見所攝十。

    不見能攝故。

    問向上向下。

    各有所同。

    且如一數。

    向上初一。

    向下後一。

    有何差别。

    俱是一故。

    答為門不同。

    向上為門。

    向下為門。

    所管雖同。

    能為異故。

    餘數所同。

    為門皆異。

     章如是本末二門中各具足十門者。

    十門各有本數末數。

    即成十個本末二數。

    如向上第一門。

    一為本數。

    二已後為末數。

    本末九門。

    其第二門。

    二為本數。

    一三等九。

    并名末數。

    一本九末。

    乃至第十十為本數。

    餘九為末。

    一本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