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一明有之過。
亦二。
初标分。
二一常過下。
辨釋。
亦二。
初正明二過。
二決擇常過。
初中亦二。
初常過。
二斷過。
今初。
言謂已有體等者。
此大乘宗。
以定有義。
令随外道自然實有。
薩婆多宗。
雖言因緣。
而實有故。
誘引教故。
大遂破故。
章又由執有下。
二斷過。
以籍緣故。
得有諸法。
今即反此。
故成斷過。
不籍緣故。
轉成此過。
待前常過。
是當體故。
章問若說依他下。
二決擇常過。
亦二。
初問。
二答。
今初。
言攝論等中說依他性以為有者。
無著菩薩。
位居初地。
造攝大乘論。
明十殊勝相。
初應知依止勝相。
廣明八識。
次應知相勝相中。
具明三性相。
其依他性。
因緣和合。
假名成立。
為染淨有。
八識相貌。
唯依他性。
八勝相等。
諸位觀解。
于中皆明依他性有。
等言等取無著所造顯揚聖教等諸論。
又世親菩薩等。
釋無著攝論等。
及自造諸論。
多明三性。
是故亦取彼諸論等。
若語本源。
彌勒菩薩。
瑜伽。
莊嚴。
辨中邊等。
然彼菩薩。
因極上位。
今且對下龍樹提婆。
是故且舉無著世親。
章答聖說依他下。
二答。
亦二。
初辨明宗旨。
二勘挍過起。
初中亦二。
初直顯。
二征釋。
今初。
言聖說依他等者。
聖言即指無著世親。
舊譯諸師。
并雲。
龍樹天親。
俱釋初地。
昙鸾道綽等。
如是判斷也。
新譯諸師。
并雲。
無著初地。
世親菩薩四善根初。
入暖法位。
得明得定。
慈恩淄州等。
如是傳判。
今言聖者。
初地已上。
是聖位故。
依新家意。
正舉無著。
是初地故。
相從即取天親菩薩。
言依他有。
即不異空之有故爾。
非是異空定有之有。
故雖言有。
不堕情計。
章何以故下。
二征釋。
亦二。
初征。
既有其體相。
何言不異空。
二以從衆緣下。
釋。
亦二。
初明假有義。
二顯論主意。
今初。
言以從衆緣等者。
四緣和集。
所生諸法。
即體無性。
無自立故。
言一一緣中等者。
能成緣中。
各無作者。
外道即計諸法生起。
别有作者。
即神我等。
今求緣中。
無有能造色心之者。
緣既無作。
豈有所生。
無作無起。
而得緣起。
言是故已下。
結成所立。
無作而起故。
名非有之有。
章是即聖者下。
二顯論主意。
言不動真際建立諸法者。
是出大品經中。
大師處處。
引此經文。
明一切法非有之有。
真際即是無性之理。
無依玄絕之法。
是全真際。
成緣起法。
雖是緣起。
常恒真際。
真際全體。
即成緣起。
是故有者。
非有之有。
章若謂依他下。
二勘挍過起。
亦二。
初辨明過相。
二結成過起。
今初。
此中有過。
展轉三重。
一緣起有性過。
二不相由籍過。
三壞依他法過。
此三重過。
皆由執有。
展轉鈎鎖。
相連而起。
章是故汝意下。
二結成過起。
言汝意者。
是指依他執有之者。
言恐堕空斷者。
檢執者之意趣。
問。
若言無者。
應成斷無。
故立為有。
是有何過。
答。
故今勘雲。
若立為空。
即應成有。
由無自性緣起成故。
不知此義。
恐成空斷。
依他為有。
此人不達緣生無性。
立為定有。
為定有故。
敗壞緣起。
壞緣起故。
即堕斷無。
若知無性。
無有此過。
第二明無之過。
亦二。
初标分。
二若謂依他下。
辨釋。
亦二。
初斷過。
二常過。
初中亦三。
初正明。
二問答。
三結成。
今初。
言若謂依他等者。
牒執。
言即緣無所起等者。
勘過。
此即當體過也。
泛出過失。
有其二門。
一當體過。
如執為有。
即名常過。
計度為無。
即名斷過。
二轉成過。
如執為無。
即出常過。
計度為有。
即出斷過。
展轉成過。
非當體過。
三性四句。
一一斷常。
随其所明。
應如是知。
此中過者。
空依他故。
不存緣起。
無緣起故。
無有諸法。
此當體過。
如此勘挍。
或有直出過失。
如上文雲。
執真是無。
亦即是斷。
如是等也。
言即是斷也者。
結過。
章問若說緣生下。
二問答。
亦二。
初前代師意。
二後代師意。
初中亦二。
初問。
二答。
今初。
言若說緣生等者。
牒所出過。
以為問端。
言何故中論等内等者。
引所遮論。
正作問難。
等言等十二門論。
百論。
智論及餘空論。
中門智度。
并龍樹菩薩所造。
百論提婆菩薩所造。
龍樹是初地論師。
對前無著菩薩。
提婆地位難知。
對上天親菩薩。
章答聖說緣生等者。
二答亦二。
初辨明宗旨。
二勘挍過起。
初中亦二。
初直顯。
二征釋。
今初。
聖說緣生等者。
牒所難法。
為所立體。
言此即不異有之空也者。
正顯宗旨。
因緣和合。
假立似有。
似有即空。
空不異有。
緣起似有。
即無性故。
章何以故下。
二征釋亦二。
初何以故者征。
有空天别。
何故不異。
二法從緣生下。
釋亦二。
初明真空義。
二顯論主意。
初中亦二。
初正顯。
二結成。
初中亦二。
初順顯。
二反顯。
今初。
此中意雲。
因緣生故。
必無自性。
是故明空。
不舍似有。
故終日說有。
而不礙空。
竟夜談空。
而不妨有。
不礙有空故。
名之真空。
中百等論主。
所以說之。
章若不爾者下。
二反顯。
言若不爾者。
指前無性。
若非無性。
無緣起因。
無緣起故。
不得成空。
今則反此。
成無方空。
章是故不異下。
二結成。
有即空故。
名緣生空。
是故雖空。
必不異有。
章此即聖者下。
二顯論主意。
言不動緣生等者。
全取緣起。
而談空故。
或言。
不壞假名。
而說實相。
對前不動真際建立諸法故也。
龍樹等意。
由此義故。
說甚深空。
名緣生空。
深契佛意。
揚無方道。
章若謂緣生下。
二勘挍過起。
亦二。
初辨明過相。
二結成過起。
今初。
此中過相。
展轉二重。
一執斷空故。
無有緣起。
二無緣起故。
無有空理。
上明過相。
無空理等。
結歸空過。
章是故汝意下。
二結成過起。
言是故汝意恐堕有見等者。
檢彼過雲。
若立為有。
即應成空。
由籍諸緣。
全無性故。
不知此義。
恐成有見。
依他為空此人不達無性緣生。
立為定無故。
為定無故。
已失性空。
失性空故。
堕惡取空。
惡取空者。
執斷空人。
瑜伽論中。
舉二類人。
一善取空者。
不執空之空。
二惡取空者。
定執空之空。
今惡取空者。
即當彼斷空。
此空問答。
與前有段。
相對相反文句義理。
遮诠表诠。
意緻炳焉。
章問若由依他下。
二後代師意。
亦二。
初問。
二答今初。
此問有二。
初領前代無違。
何故已下。
舉後代相破。
是今正問也。
言前代諸論師者。
即前所舉。
三論龍樹提婆。
法相無著世親。
更通兩宗餘諸論師。
問。
今前代者。
如來滅後。
經幾許年。
諸師出現。
答。
章主十二門論疏。
陳龍樹出世時代雲。
有說。
龍樹佛滅度後。
八百年出。
依摩诃摩耶經。
佛滅後七百年出。
近問三藏雲。
西國有傳。
龍樹從佛滅後。
三百年出南天竺二十一國王。
以藥自持。
拟待彌勒。
至八百年。
彼王諸子。
并皆老死。
無嗣位者。
後一太子。
恨無得位。
母氏教雲。
汝父不死。
是龍樹所持。
汝乞彼首。
父即随喪。
王便依言。
往乞菩薩刎頭與之。
于是而卒。
既五百年在世。
是故諸記皆會(已上)龍樹菩薩。
承大乘法于馬鳴菩薩。
馬鳴論師。
依摩耶經。
如來滅後。
六百年出。
僧祐律師。
薩婆多記雲。
馬鳴菩薩。
三百餘年出。
是時出世。
承文殊。
龍樹或說雲。
五百三十年出。
承于馬鳴。
是七百時。
次提婆菩薩。
八百年出。
羅睺羅菩薩。
八百餘年出世。
此是三論宗祖出世。
次法相宗祖。
如來滅後。
九百年中。
彌勒菩薩。
受無著請。
降阿逾阇國。
說五部論。
無著随從承之。
世親覺師子。
并承無著。
着即九百年之中承續。
慈恩唯識疏一本雲。
惠恺法師。
俱舍序雲。
佛滅已後。
千一百年。
天親菩薩出生造論。
依今所傳。
諸部說異。
今依大乘。
九百年間。
天親菩薩出世。
造此頌本。
真谛法師。
中邊疏亦雲。
九百年中。
天親生也。
同時唯有親勝火辨二大論師。
造此頌釋。
千一百年後。
餘八論師。
方造斯釋(已上)餘八論師者。
釋世親唯識三十頌。
有十大論師。
謂護法。
德惠。
安惠。
(德惠弟子。
與護法同時也)難陀。
淨月(安惠同時)勝友。
勝子。
智月(此三護法身子也)親勝。
火辨。
世親同世。
今章言前代者。
總指未至護法之前。
護法已後。
是後代故。
問。
此後代者。
指幾許人。
答。
後代本祖。
護法清辨。
同時出世。
相對而論。
二人俱有等言。
各指其人等之。
謂護法弟子。
有戒賢論師。
清辨門人。
有智光論師。
此二大論師。
各立三種教。
互诤金玉。
各競蘭菊
亦二。
初标分。
二一常過下。
辨釋。
亦二。
初正明二過。
二決擇常過。
初中亦二。
初常過。
二斷過。
今初。
言謂已有體等者。
此大乘宗。
以定有義。
令随外道自然實有。
薩婆多宗。
雖言因緣。
而實有故。
誘引教故。
大遂破故。
章又由執有下。
二斷過。
以籍緣故。
得有諸法。
今即反此。
故成斷過。
不籍緣故。
轉成此過。
待前常過。
是當體故。
章問若說依他下。
二決擇常過。
亦二。
初問。
二答。
今初。
言攝論等中說依他性以為有者。
無著菩薩。
位居初地。
造攝大乘論。
明十殊勝相。
初應知依止勝相。
廣明八識。
次應知相勝相中。
具明三性相。
其依他性。
因緣和合。
假名成立。
為染淨有。
八識相貌。
唯依他性。
八勝相等。
諸位觀解。
于中皆明依他性有。
等言等取無著所造顯揚聖教等諸論。
又世親菩薩等。
釋無著攝論等。
及自造諸論。
多明三性。
是故亦取彼諸論等。
若語本源。
彌勒菩薩。
瑜伽。
莊嚴。
辨中邊等。
然彼菩薩。
因極上位。
今且對下龍樹提婆。
是故且舉無著世親。
章答聖說依他下。
二答。
亦二。
初辨明宗旨。
二勘挍過起。
初中亦二。
初直顯。
二征釋。
今初。
言聖說依他等者。
聖言即指無著世親。
舊譯諸師。
并雲。
龍樹天親。
俱釋初地。
昙鸾道綽等。
如是判斷也。
新譯諸師。
并雲。
無著初地。
世親菩薩四善根初。
入暖法位。
得明得定。
慈恩淄州等。
如是傳判。
今言聖者。
初地已上。
是聖位故。
依新家意。
正舉無著。
是初地故。
相從即取天親菩薩。
言依他有。
即不異空之有故爾。
非是異空定有之有。
故雖言有。
不堕情計。
章何以故下。
二征釋。
亦二。
初征。
既有其體相。
何言不異空。
二以從衆緣下。
釋。
亦二。
初明假有義。
二顯論主意。
今初。
言以從衆緣等者。
四緣和集。
所生諸法。
即體無性。
無自立故。
言一一緣中等者。
能成緣中。
各無作者。
外道即計諸法生起。
别有作者。
即神我等。
今求緣中。
無有能造色心之者。
緣既無作。
豈有所生。
無作無起。
而得緣起。
言是故已下。
結成所立。
無作而起故。
名非有之有。
章是即聖者下。
二顯論主意。
言不動真際建立諸法者。
是出大品經中。
大師處處。
引此經文。
明一切法非有之有。
真際即是無性之理。
無依玄絕之法。
是全真際。
成緣起法。
雖是緣起。
常恒真際。
真際全體。
即成緣起。
是故有者。
非有之有。
章若謂依他下。
二勘挍過起。
亦二。
初辨明過相。
二結成過起。
今初。
此中有過。
展轉三重。
一緣起有性過。
二不相由籍過。
三壞依他法過。
此三重過。
皆由執有。
展轉鈎鎖。
相連而起。
章是故汝意下。
二結成過起。
言汝意者。
是指依他執有之者。
言恐堕空斷者。
檢執者之意趣。
問。
若言無者。
應成斷無。
故立為有。
是有何過。
答。
故今勘雲。
若立為空。
即應成有。
由無自性緣起成故。
不知此義。
恐成空斷。
依他為有。
此人不達緣生無性。
立為定有。
為定有故。
敗壞緣起。
壞緣起故。
即堕斷無。
若知無性。
無有此過。
第二明無之過。
亦二。
初标分。
二若謂依他下。
辨釋。
亦二。
初斷過。
二常過。
初中亦三。
初正明。
二問答。
三結成。
今初。
言若謂依他等者。
牒執。
言即緣無所起等者。
勘過。
此即當體過也。
泛出過失。
有其二門。
一當體過。
如執為有。
即名常過。
計度為無。
即名斷過。
二轉成過。
如執為無。
即出常過。
計度為有。
即出斷過。
展轉成過。
非當體過。
三性四句。
一一斷常。
随其所明。
應如是知。
此中過者。
空依他故。
不存緣起。
無緣起故。
無有諸法。
此當體過。
如此勘挍。
或有直出過失。
如上文雲。
執真是無。
亦即是斷。
如是等也。
言即是斷也者。
結過。
章問若說緣生下。
二問答。
亦二。
初前代師意。
二後代師意。
初中亦二。
初問。
二答。
今初。
言若說緣生等者。
牒所出過。
以為問端。
言何故中論等内等者。
引所遮論。
正作問難。
等言等十二門論。
百論。
智論及餘空論。
中門智度。
并龍樹菩薩所造。
百論提婆菩薩所造。
龍樹是初地論師。
對前無著菩薩。
提婆地位難知。
對上天親菩薩。
章答聖說緣生等者。
二答亦二。
初辨明宗旨。
二勘挍過起。
初中亦二。
初直顯。
二征釋。
今初。
聖說緣生等者。
牒所難法。
為所立體。
言此即不異有之空也者。
正顯宗旨。
因緣和合。
假立似有。
似有即空。
空不異有。
緣起似有。
即無性故。
章何以故下。
二征釋亦二。
初何以故者征。
有空天别。
何故不異。
二法從緣生下。
釋亦二。
初明真空義。
二顯論主意。
初中亦二。
初正顯。
二結成。
初中亦二。
初順顯。
二反顯。
今初。
此中意雲。
因緣生故。
必無自性。
是故明空。
不舍似有。
故終日說有。
而不礙空。
竟夜談空。
而不妨有。
不礙有空故。
名之真空。
中百等論主。
所以說之。
章若不爾者下。
二反顯。
言若不爾者。
指前無性。
若非無性。
無緣起因。
無緣起故。
不得成空。
今則反此。
成無方空。
章是故不異下。
二結成。
有即空故。
名緣生空。
是故雖空。
必不異有。
章此即聖者下。
二顯論主意。
言不動緣生等者。
全取緣起。
而談空故。
或言。
不壞假名。
而說實相。
對前不動真際建立諸法故也。
龍樹等意。
由此義故。
說甚深空。
名緣生空。
深契佛意。
揚無方道。
章若謂緣生下。
二勘挍過起。
亦二。
初辨明過相。
二結成過起。
今初。
此中過相。
展轉二重。
一執斷空故。
無有緣起。
二無緣起故。
無有空理。
上明過相。
無空理等。
結歸空過。
章是故汝意下。
二結成過起。
言是故汝意恐堕有見等者。
檢彼過雲。
若立為有。
即應成空。
由籍諸緣。
全無性故。
不知此義。
恐成有見。
依他為空此人不達無性緣生。
立為定無故。
為定無故。
已失性空。
失性空故。
堕惡取空。
惡取空者。
執斷空人。
瑜伽論中。
舉二類人。
一善取空者。
不執空之空。
二惡取空者。
定執空之空。
今惡取空者。
即當彼斷空。
此空問答。
與前有段。
相對相反文句義理。
遮诠表诠。
意緻炳焉。
章問若由依他下。
二後代師意。
亦二。
初問。
二答今初。
此問有二。
初領前代無違。
何故已下。
舉後代相破。
是今正問也。
言前代諸論師者。
即前所舉。
三論龍樹提婆。
法相無著世親。
更通兩宗餘諸論師。
問。
今前代者。
如來滅後。
經幾許年。
諸師出現。
答。
章主十二門論疏。
陳龍樹出世時代雲。
有說。
龍樹佛滅度後。
八百年出。
依摩诃摩耶經。
佛滅後七百年出。
近問三藏雲。
西國有傳。
龍樹從佛滅後。
三百年出南天竺二十一國王。
以藥自持。
拟待彌勒。
至八百年。
彼王諸子。
并皆老死。
無嗣位者。
後一太子。
恨無得位。
母氏教雲。
汝父不死。
是龍樹所持。
汝乞彼首。
父即随喪。
王便依言。
往乞菩薩刎頭與之。
于是而卒。
既五百年在世。
是故諸記皆會(已上)龍樹菩薩。
承大乘法于馬鳴菩薩。
馬鳴論師。
依摩耶經。
如來滅後。
六百年出。
僧祐律師。
薩婆多記雲。
馬鳴菩薩。
三百餘年出。
是時出世。
承文殊。
龍樹或說雲。
五百三十年出。
承于馬鳴。
是七百時。
次提婆菩薩。
八百年出。
羅睺羅菩薩。
八百餘年出世。
此是三論宗祖出世。
次法相宗祖。
如來滅後。
九百年中。
彌勒菩薩。
受無著請。
降阿逾阇國。
說五部論。
無著随從承之。
世親覺師子。
并承無著。
着即九百年之中承續。
慈恩唯識疏一本雲。
惠恺法師。
俱舍序雲。
佛滅已後。
千一百年。
天親菩薩出生造論。
依今所傳。
諸部說異。
今依大乘。
九百年間。
天親菩薩出世。
造此頌本。
真谛法師。
中邊疏亦雲。
九百年中。
天親生也。
同時唯有親勝火辨二大論師。
造此頌釋。
千一百年後。
餘八論師。
方造斯釋(已上)餘八論師者。
釋世親唯識三十頌。
有十大論師。
謂護法。
德惠。
安惠。
(德惠弟子。
與護法同時也)難陀。
淨月(安惠同時)勝友。
勝子。
智月(此三護法身子也)親勝。
火辨。
世親同世。
今章言前代者。
總指未至護法之前。
護法已後。
是後代故。
問。
此後代者。
指幾許人。
答。
後代本祖。
護法清辨。
同時出世。
相對而論。
二人俱有等言。
各指其人等之。
謂護法弟子。
有戒賢論師。
清辨門人。
有智光論師。
此二大論師。
各立三種教。
互诤金玉。
各競蘭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