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

關燈
撥諸法都無自性(已上)即此意也。

    後由之由。

    何顯體空。

    理是有體。

    不可名無。

    由無執故。

    立無性名。

    問燈雲。

    三性俱無。

    雲何深密但說遍計及圓成實及無生無滅(雲雲)既雲三性俱無。

    明知。

    空二性體。

    立三無性。

    非是執無。

    答此問中。

    言生無性。

    不說無生無滅者。

    有生滅故(已上)既雲生滅。

    知非所執。

    答明憲僧都。

    會三性無文雲。

    此問意。

    初遍計所執。

    及後二性上。

    所執俱無。

    何故約生無自性性。

    不說不生不滅耶(已上)答中以有生滅之句。

    顯依他體。

    非是空無。

    此之五重難答。

    近哲鈔中略抄。

    問前所舉列。

    唐朝圓測等。

    日域行賀等。

    皆是後二無性。

    空所執者。

    一一所說。

    正文雲何。

    答西明寺圓測法師所立。

    出彼深密經疏。

    彼經第二中文。

    上八文中。

    第一已引。

    西明釋彼文雲。

    觀謂觀待。

    或觀察義。

    此中意雲。

    謂諸有情。

    非由别觀三種自性。

    如其次第。

    遣三性故立三無性。

    所以者何。

    非唯相無自性性遣遍計所執。

    餘二亦遣所執性故。

    不遣依他及圓成實。

    立後二種無自性性。

    依他圓成。

    不可遣故。

    又又解。

    此中立三意者。

    為除有情所執過患。

    立三無性。

    非彼有情。

    于三性中。

    一一别執。

    有三自性。

    為除彼故。

    立三無性。

    佛諸有情。

    不了依他及圓成實。

    于二性上。

    起增益執。

    由此建立三種無性。

    于二說中。

    後說為勝。

    順文相故(已上)近哲抄雲。

    燈意同西明第二釋。

    燈釋意者。

    問答陳述深密依他不言不生不滅之處。

    如上已引。

    近哲抄中。

    以西明師。

    為執空義。

    深密經疏。

    所引之文。

    解釋實爾。

    然昌海三無性私記雲。

    案。

    西明深密經疏第四雲。

    三無性。

    如其次第。

    即用三性。

    以為體相(已上)又雲。

    西明所說不正義。

    正義皆破之。

    然西明法師。

    既三性以為三無性體。

    若不正義者。

    何故義燈。

    不破之。

    既不破之。

    明知。

    三性為三無性體也(已上此難執空義之語也)得彼師意。

    有此相違。

    問如是所覽義既相違。

    難證一邊。

    雲何會之。

    答先德所見。

    定有所以。

    彼此鉾楯。

    暗難消息。

    但西明深密疏四雲。

    問此經意。

    即依三性。

    立三無性。

    體即三性。

    何故三無性論。

    于一真如。

    立三無性。

    故三無性論第一卷雲。

    約此三性。

    說三無性。

    由無性。

    應知是一無性理(乃至)若是三性。

    并是安立。

    前兩性。

    是安立世谛。

    實是無安立。

    為有故具實性。

    即是安立真谛。

    對遣二有。

    安立二無。

    名為真谛。

    還此性。

    離有離無。

    故非安立。

    二無性。

    皆非安立也。

    解雲。

    此有兩釋。

    一真谛三藏雲。

    于一真如。

    遣三性故。

    說為三種無自性性。

    于中圓成實性。

    安立谛攝。

    三無性者。

    皆非安立。

    如三無性論。

    二大唐三藏雲。

    如顯揚等。

    即依三性。

    立三無性。

    以此為正。

    所以者何。

    三十唯識。

    三無性論。

    世親所造。

    如何二論。

    有此差别(乃至)故知。

    同一無性者真谛謬耳。

    或可。

    今勘。

    真谛三無性論。

    即無著所造。

    顯揚論無自性品。

    然後真谛譯。

    為别義(已上)既雲體即三性。

    是故昌海。

    以彼師解。

    為體空義。

    然對三無性論。

    一真如上。

    立三無性故。

    且判言體即三性。

    雖然非是後二無性。

    依圓為體。

    例如對法抄雲。

    三無性體。

    如三自性。

    雖有彼釋。

    人設會通。

    不違執空。

    今西明解。

    會釋同彼。

    西明既是分明立其執空之義。

    是故諸哲。

    取為所執為體之證。

    彼此二意。

    不可相違。

    三無性論者。

    真谛三藏。

    于廣州制旨寺翻譯。

    即出無相論。

    靈隽對法論疏第十末雲。

    佛性論。

    無相論。

    西方無别梵本(已上)慈恩大師。

    即指用此二論。

    述記九本。

    釋三性五事相攝處雲。

    初是瑜伽七十四。

    顯揚第六。

    及第十六。

    說前四依他。

    後一圓成實。

    三無性論第一卷。

    佛性論第二卷。

    并同此說。

    然非此所引。

    不依彼故(已上)倫記第二十。

    引神泰師釋雲。

    若于依他起上。

    觀無遍計。

    所增益性。

    即遍計無相性。

    亦是依他無生性。

    亦于圓成實性上。

    觀亦無遍計所執。

    無相性。

    亦是圓成實無性性。

    依此文。

    觀依他圓成實性上。

    無遍計所執性。

    故說三無性。

    遍計所執。

    無自體故。

    說無性。

    依他圓成。

    無他遍計所執體。

    故說無性(已上)此解釋意。

    正空依圓二性上執。

    即是執空義也。

    倫記同卷。

    引憬興雲。

    道理三無性。

    是遍計所執。

    相無自性。

    但為辨遍計所度處故。

    約依他及圓成實。

    辨生無性勝義無性。

    若約所計處。

    辨生無性。

    勝義無性。

    亦攝無自性盡。

    若直言一遍計所執相無自性。

    亦攝無性盡。

    若約依他圓成實性。

    辨生無自性。

    勝義無自性。

    亦攝無自性盡。

    一二合釋。

    即有三無性。

    故此文雲。

    非由别觀三性我。

    立三無性。

    然由有情于依他性及圓成實。

    實随其執着我。

    立三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