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

關燈
談事理體性為有。

    會無性言。

    為所執無。

    此即應理中道大意。

    若空法體。

    豈護法意。

    三此與法空義門同故。

    無性門者。

    即是法空。

    法空相者。

    既空所執。

    非是空彼依圓法體。

    無性亦爾。

    唯遣所執。

    問何以得知。

    法空之相。

    唯無所執。

    非空法體。

    答唯識論七雲。

    謂依識變。

    妄執實法。

    理不可得。

    說為法空。

    非無離言正智。

    所證唯識性故。

    說為法空(已上)以此得知。

    不空離言。

    相性體。

    唯遣所執。

    以此三理故。

    專成執空義。

    加之補亡飾宗。

    釋三無性已雲然。

    此等三。

    言無性者。

    皆無遍計所執。

    故言無性。

    雖依他起。

    無有自然生性。

    此亦是無遍計所執。

    若執諸法。

    為自然生。

    亦遍計故。

    是故說言。

    說三無性。

    皆依遍計所執。

    (已上)亦分明空所執義。

    古來諸鈔。

    未引此文。

    飾宗義記。

    一部十卷。

    定賓律師。

    解四分律。

    法砺本疏。

    先作第二已後九卷。

    後還作第一卷。

    具明大小乘宗法數斷證等義。

    雖開五門。

    一才至半。

    定賓律師。

    奄焉歸寂。

    唐朝諸德。

    殷請鑒真和尚弟子。

    靈祐律師。

    第令續彼第一卷。

    靈祐應衆雅請。

    第一終功。

    祐師是法相英哲。

    推德令續所釋明鏡。

    陳執空義。

    是故更引。

    以為誠證。

    問若後二無性。

    所執為體者。

    唯應立一相無性。

    性後二無用。

    此是最初一邊難勢如何。

    答會通此難。

    非今始言。

    遁倫瑜伽記第十九。

    作此問難。

    即會通雲。

    據實理然。

    并約無其遍計所執。

    然今論家。

    或約二性。

    以辨三無。

    或約三性。

    辨三無者。

    總别分别故有其三。

    相無自性。

    即是其總。

    收其遍計所執皆盡。

    複言依他無生。

    無勝義等。

    别分别。

    欲明依他。

    因緣法體無自然生。

    無其勝故。

    于總中。

    開出此三。

    非謂遣于遍計相無性。

    外遣依他。

    及遣勝義。

    辨生無性。

    勝義無性。

    勝義無性故下。

    解深密經中說雲。

    唯遣遍計所執。

    辨三無性。

    不遣三性。

    辨三無性(已上)明憲總料簡章私記。

    亦作此問。

    即會通雲。

    初一名相無自性性。

    以總名為别名也。

    約後二性。

    以别别義名故也(已上)此會通意。

    似遁倫釋。

    行賀總料簡。

    問答雲。

    問說相無性。

    諸所執。

    皆已遮之。

    何更說生無。

    勝義無。

    答顯了第二時諸法無性言故。

    三性上。

    說無性也(已上)此意。

    若唯說一相無性者。

    不能顯般若諸法皆空義。

    彼以密意。

    如是說故。

    興賀三無性私記。

    亦作此問答。

    會雲。

    若唯立相無性之時。

    不得令知于誰無之。

    若但于後二性立二無性之時。

    不得令知由誰空故說之為空。

    故立三種無性(已上)近哲加一義雲。

    三性之法。

    不即不離。

    以計所執。

    望依圓性。

    由不即故。

    别立相無。

    由不離故。

    系屬二性。

    為後二無性。

    問本頌雲。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等。

    釋論亦同。

    顯揚論雲。

    如是三種自性。

    當知。

    由三無自性。

    說三無性(已上)此等又相。

    後二無性。

    依圓為體。

    此亦已前。

    一邊難勢。

    疑情未開。

    雲何會釋。

    答先德會雲。

    三種無性。

    随三性立。

    非謂三種無性。

    如次三性為體。

    問若爾何故對法抄雲。

    三無性體。

    如三自性。

    既雲如三性。

    文言應極難會如何。

    答此亦先德會雲。

    三皆依三性。

    故雲如三性。

    彼即難雲。

    此通不爾。

    三無性體。

    皆所執者。

    如何得言如三性耶。

    彼唯作難。

    無别會通(此廣空先德私記也)前近哲會此舊難雲。

    雖三無性皆以所執。

    為其體性。

    于三性上。

    立三無性。

    故雲如三性。

    若不随所依三性者。

    唯應立一相無性故。

    不爾可雲三無性體。

    即是三性。

    何雲如三性乎。

    此意說言。

    既随所依。

    立三無性。

    是故言如。

    而不言即。

    若三無性。

    全以三性。

    為其體者。

    可言三無性體。

    即是三性。

    何得言如。

    既言如三性。

    非三性為體。

    如言異物立故。

    譬例言故。

    問教說。

    三無譬喻各别。

    如次空華。

    幻事。

    太空。

    若三俱以所執為體。

    唯可用一空華譬喻如何。

    答雖一所執。

    所依異故。

    故體性無。

    故有空華喻。

    因緣合故。

    須幻事譬。

    二執元處。

    所顯理故。

    用太空譬。

    如次可知故。

    随所依。

    三喻有異。

    非謂喻别三無體别(此會通者近哲良算案立取意抄之)問論說生無性雲。

    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已上)若指所執。

    名無性者。

    即直可言無自然性。

    何緻如言。

    又雲假說無性。

    若說妄執為無性者。

    實是無也。

    何雲假說。

    又非性全無者。

    顯半無故。

    依圓二性。

    非有非無二義之中。

    非有一門。

    名為無性。

    言非全無。

    又頌雲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

    既置由言。

    應知。

    無義是屬法體。

    此四文難。

    雲何決之。

    答無如妄執者。

    妄是能執心。

    依他起中。

    無如妄。

    謂之自然性。

    故緻如言。

    假說無性者。

    還是執空。

    證法體非空。

    于法體生。

    約執言無。

    故緻假言。

    非性全無者。

    竊遮清辨體全無義。

    故下又雲。

    誡有智者。

    不應依之。

    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