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佛光三昧觀秘寶藏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是故諸法離增益有。
離損減無。
離有無相違。
離非二戲論。
是故本不生之言。
空增益有離餘三謗也。
離此四謗四義皆立。
是故●字因義者。
謂心性離此四謗。
即一切如來菩提心。
又是不共真如妙體也。
是故有自性清淨心(有義立也)此心性本自不生(無義立也)性相互立(亦有亦無義立也)相望非有無(非有非無義立也)是故有諸佛有衆生。
能化所化斷惑證理道。
本不生故皆立也。
是為●字因義。
又依一本儀軌說雲。
●●●●如次調伏息災成就句也。
謂調伏諸惡成就諸善。
息滅三雜染災過也。
又今所觀佛光名曰一切菩薩智焰明照耀十方藏。
今真言名曰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
前中初舉人次光明次出業用。
後中初舉人次業用次直出體名。
其名義全同。
又彼佛光即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也。
以此大光明印印因果二位。
從眉間出入足下輪中。
亦五重上升印成佛果故。
一切菩薩乘彼印道成正覺故。
文義良相順。
思之可知。
是故前方便時可誦此真言也。
問曰。
誦此真言時。
為用何手印耶。
答。
此真言出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中。
不空三藏别譯彼一章為儀軌。
彼中不出手印。
古來依師說用三印。
一智拳印。
二外五?印。
三與願施無畏印。
同皆誦光明真言結三印已。
後舉右手作施無畏印。
左手持念珠可滿數遍(數遍可任意)此三印中。
施無畏印如有本文。
何者。
經文雖正不出此真言本印。
諸佛說此真言時。
伸右無畏手。
即如經雲。
爾時十方一切刹土。
三世一切如來(佛名經以普賢等名未來如來)毗盧遮那如來。
一時皆伸右無畏手。
摩清淨蓮華明王頂。
同說不空罥索大灌頂光真言曰(雲雲)如文可知。
有一師說。
右手作施無畏。
左手持腰。
此又順此文。
然此非真言正印故。
用口說者與願施無畏亦非違文。
思之可見。
問曰。
何故用此三印耶。
答。
今記者私雲。
此三身即一之毗盧遮那印也。
智拳印是法身印。
一印會獨一法身印故。
五?印是報身。
五智圓滿功德兼自利利他故。
此中言利他者。
即為地上菩薩有十重身故也。
與願施無畏是大悲化身印。
其義可知。
此約能成佛身說。
又約所成功德。
如次大智·大定·大悲印也。
一切佛德攝在此中故。
其義可知。
又今依真言意用三印。
一寶印。
外縛以二中指作寶形。
真言中有●●句是也。
又經文處處多雲。
大如意寶大灌頂秘密曼拏羅印等(雲雲)二蓮華印。
前印以二中指作蓮華形。
真言中有●●句是也。
又經文說持者七大善夢中處處雲。
一切如來大蓮華種族大摩尼寶曼拏羅印等(雲雲)三智拳印。
真言中有●●句是也。
即是光明。
光明者是大智也。
經文雲。
不空毗盧遮那如來大光明印等(雲雲)。
心地經中。
以此印名能滅無明黑闇大光明印。
或記引諸佛境界經。
名能滅無明黑闇印。
其義大同之。
神變經處處又雲。
大蓮華種族。
大金剛種族。
大摩尼種族等(雲雲)金輪軌說此印義雲。
拳能堅執持。
等持諸佛體等(雲雲)此中言體者。
即是種族也。
又大金剛者即真言中智慧義也。
又此經雲。
時諸如來同聲贊言。
善哉善哉。
堅固者。
今得一切如來不退法王灌頂護念。
堅持不舍等(雲雲)即與金輪軌文大同。
即此印義也。
結前二印時可想。
從寶珠蓮華俱放大光明。
結後印時。
我身成毗盧遮那如來。
從遍身放大光明。
可觀之深秘深秘也。
又用總印時。
三中随一各皆可用之。
但此真言有五智圓滿義故。
依前說中。
五?印為總印。
又以智拳印為總印。
三義皆具足。
謂心地觀經中出智拳印三名。
一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
此真言中蓮華義。
謂以佛性喻蓮華。
此佛性引導凡夫速令至果位。
佛性論第二雲。
三種佛性者。
應得因中具有三性。
一住自性。
二引出性。
三至得性。
論家自釋雲。
住自性者。
謂道前凡夫位。
引出性者。
從發心已上窮有學聖位。
至得性者。
無學聖位(文)此中引出義正是引導義也。
宗家依此文釋雲。
佛性三位成運(雲雲)運義又是引導義也。
二名能滅無明黑阇大光明印。
即是光明印也。
三名毗盧遮那如來無盡福聚大妙智印。
即是摩尼印也。
是故此一智印中。
真言●●●●●●句義悉具足也。
已上離釋也。
若依合釋者。
可言不空毗盧遮那大印寶蓮華光明也。
蓮華者理也。
光明者智也。
以此理智為不空大印體也。
其總印可用八葉蓮華印何者。
第二十八經清淨蓮華明王品第六十七雲。
觀世音菩薩眉間白毫出甘露渧。
如火星流。
其色明逾頗胝迦寶。
清淨鑒徹。
從空墜下。
正住佛前。
變成衆寶千葉蓮華。
其花純以琉璃為莖。
有大光明超億千日初出色。
光盤薄高大。
如菩薩等(乃至)說真言已。
蓮華即自開敷。
台中出現不空罥索心王清淨蓮華明王等(雲雲取意)又灌頂真言。
成就品第六十八說此光明真言已雲。
爾時十方一切刹土。
三世一切如來。
毗盧遮那如來。
說此真言灌明王頂(雲雲)又雲。
爾時十方一切
離損減無。
離有無相違。
離非二戲論。
是故本不生之言。
空增益有離餘三謗也。
離此四謗四義皆立。
是故●字因義者。
謂心性離此四謗。
即一切如來菩提心。
又是不共真如妙體也。
是故有自性清淨心(有義立也)此心性本自不生(無義立也)性相互立(亦有亦無義立也)相望非有無(非有非無義立也)是故有諸佛有衆生。
能化所化斷惑證理道。
本不生故皆立也。
是為●字因義。
又依一本儀軌說雲。
●●●●如次調伏息災成就句也。
謂調伏諸惡成就諸善。
息滅三雜染災過也。
又今所觀佛光名曰一切菩薩智焰明照耀十方藏。
今真言名曰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
前中初舉人次光明次出業用。
後中初舉人次業用次直出體名。
其名義全同。
又彼佛光即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也。
以此大光明印印因果二位。
從眉間出入足下輪中。
亦五重上升印成佛果故。
一切菩薩乘彼印道成正覺故。
文義良相順。
思之可知。
是故前方便時可誦此真言也。
問曰。
誦此真言時。
為用何手印耶。
答。
此真言出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中。
不空三藏别譯彼一章為儀軌。
彼中不出手印。
古來依師說用三印。
一智拳印。
二外五?印。
三與願施無畏印。
同皆誦光明真言結三印已。
後舉右手作施無畏印。
左手持念珠可滿數遍(數遍可任意)此三印中。
施無畏印如有本文。
何者。
經文雖正不出此真言本印。
諸佛說此真言時。
伸右無畏手。
即如經雲。
爾時十方一切刹土。
三世一切如來(佛名經以普賢等名未來如來)毗盧遮那如來。
一時皆伸右無畏手。
摩清淨蓮華明王頂。
同說不空罥索大灌頂光真言曰(雲雲)如文可知。
有一師說。
右手作施無畏。
左手持腰。
此又順此文。
然此非真言正印故。
用口說者與願施無畏亦非違文。
思之可見。
問曰。
何故用此三印耶。
答。
今記者私雲。
此三身即一之毗盧遮那印也。
智拳印是法身印。
一印會獨一法身印故。
五?印是報身。
五智圓滿功德兼自利利他故。
此中言利他者。
即為地上菩薩有十重身故也。
與願施無畏是大悲化身印。
其義可知。
此約能成佛身說。
又約所成功德。
如次大智·大定·大悲印也。
一切佛德攝在此中故。
其義可知。
又今依真言意用三印。
一寶印。
外縛以二中指作寶形。
真言中有●●句是也。
又經文處處多雲。
大如意寶大灌頂秘密曼拏羅印等(雲雲)二蓮華印。
前印以二中指作蓮華形。
真言中有●●句是也。
又經文說持者七大善夢中處處雲。
一切如來大蓮華種族大摩尼寶曼拏羅印等(雲雲)三智拳印。
真言中有●●句是也。
即是光明。
光明者是大智也。
經文雲。
不空毗盧遮那如來大光明印等(雲雲)。
心地經中。
以此印名能滅無明黑闇大光明印。
或記引諸佛境界經。
名能滅無明黑闇印。
其義大同之。
神變經處處又雲。
大蓮華種族。
大金剛種族。
大摩尼種族等(雲雲)金輪軌說此印義雲。
拳能堅執持。
等持諸佛體等(雲雲)此中言體者。
即是種族也。
又大金剛者即真言中智慧義也。
又此經雲。
時諸如來同聲贊言。
善哉善哉。
堅固者。
今得一切如來不退法王灌頂護念。
堅持不舍等(雲雲)即與金輪軌文大同。
即此印義也。
結前二印時可想。
從寶珠蓮華俱放大光明。
結後印時。
我身成毗盧遮那如來。
從遍身放大光明。
可觀之深秘深秘也。
又用總印時。
三中随一各皆可用之。
但此真言有五智圓滿義故。
依前說中。
五?印為總印。
又以智拳印為總印。
三義皆具足。
謂心地觀經中出智拳印三名。
一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
此真言中蓮華義。
謂以佛性喻蓮華。
此佛性引導凡夫速令至果位。
佛性論第二雲。
三種佛性者。
應得因中具有三性。
一住自性。
二引出性。
三至得性。
論家自釋雲。
住自性者。
謂道前凡夫位。
引出性者。
從發心已上窮有學聖位。
至得性者。
無學聖位(文)此中引出義正是引導義也。
宗家依此文釋雲。
佛性三位成運(雲雲)運義又是引導義也。
二名能滅無明黑阇大光明印。
即是光明印也。
三名毗盧遮那如來無盡福聚大妙智印。
即是摩尼印也。
是故此一智印中。
真言●●●●●●句義悉具足也。
已上離釋也。
若依合釋者。
可言不空毗盧遮那大印寶蓮華光明也。
蓮華者理也。
光明者智也。
以此理智為不空大印體也。
其總印可用八葉蓮華印何者。
第二十八經清淨蓮華明王品第六十七雲。
觀世音菩薩眉間白毫出甘露渧。
如火星流。
其色明逾頗胝迦寶。
清淨鑒徹。
從空墜下。
正住佛前。
變成衆寶千葉蓮華。
其花純以琉璃為莖。
有大光明超億千日初出色。
光盤薄高大。
如菩薩等(乃至)說真言已。
蓮華即自開敷。
台中出現不空罥索心王清淨蓮華明王等(雲雲取意)又灌頂真言。
成就品第六十八說此光明真言已雲。
爾時十方一切刹土。
三世一切如來。
毗盧遮那如來。
說此真言灌明王頂(雲雲)又雲。
爾時十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