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佛光三昧觀秘寶藏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此法最深秘密也。
非傳受修行人者。
辄不可持之。
必莫聊爾而已) 佛光山寺禅堂院沙門高辨集 問曰。
禅門中有光明王勝幢陀羅尼等修禅相應陀羅尼。
如此若有此三昧相應陀羅尼能成義利耶。
答。
有此三昧相應真言。
所謂光明真言是也。
又前方便時。
可唱三歸。
又将誦光明真言時。
先可唱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名字。
又可誦十二白光神名字。
其名字者。
郁多羅伽神。
勇健神。
強力神。
雄猛神。
智行神。
自在神。
善辟神。
鸠摩羅神。
難勝神。
白光明神。
白光明王神。
藥王神是也。
禅經雲。
此諸神皆是五地大菩薩也。
若有病者應念此神。
此諸神令行者得見彌勒菩薩。
于彌勒菩薩所見文殊師利等一切諸菩薩及十方佛(略抄)今此三昧法門。
文殊·普賢等五聖。
并五十五知識所成三摩地門故。
此中彌勒攝德成因智識故。
為行者示當成果故。
我等必可值遇此諸聖。
然或有病惱不堪修道。
或犯淨戒。
多可有摩鬼障難。
然禅經雲。
是諸神王為犯戒者說忏悔法。
令得見彌勒·文殊師利等諸菩薩。
後得道迹(取意)又上文雲。
若令彼神疾疾來者。
當淨澡浴不食五辛不飲酒不啖肉。
于寂靜處一心數息稱彼神名念彼神像。
一日至七日。
雪山大神與十二白光神等至行者前。
先為說法。
後授與藥。
複教十二門禅(雲雲)是故緻心可念其名字也。
問曰。
以何知光明真言此佛光三昧相應真言。
若為有所相承乎。
答。
談不辄。
載别記(雲雲)然出觀時思惟甚有深意。
須示其實義。
真言曰。
●●●●●●●●●●●●●●●●●●●●●●●。
釋曰。
●者一切真言本母也。
●●●●四字合成三身具足義等如常說。
●●●●●●●●●●●者。
不空毗盧遮那大印也。
是即毗盧遮那如來之不空大印也。
即雲●●●●●●者。
●●者是摩尼珠。
即一切如來福德聚門。
即下大智大悲所生功德也。
●●者是蓮華。
即一切如來法身。
又是大悲也。
●●者是光明。
即一切如來大智也。
上三種是不空大印體也。
又●●●●●●●者。
是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如來以法界體性智為不空德。
●●●●者。
大圓鏡智也。
能以法界智為所依印現三十七尊等塵數海會也。
次言●●者。
是平等性智也。
如摩尼珠明淨無垢。
此智能淨俱生我法二執差别垢。
證平等性理。
是故寶生尊從此智生。
次言●●者。
是蓮華妙觀察智也。
此智深觀察諸法自共相斷諸疑惑開敷心花也。
是故五部中以此智寄蓮華部也。
次言●●者是光明。
即成所作智也。
大智圓滿現無量神通。
前四智是體。
神通是用。
以用喻光明也。
或神通中光明是其一故。
先舉之攝一切神通也。
次言●●●者易也轉也。
謂前諸功德依此真言功力易成就也。
又轉上功德即充滿我身。
轉滅罪障轉得福德也。
若人欲作有為事業者。
誦●●句時。
即思。
上二字從口出遍空中成摩尼珠。
遍灑我身即得大富饒。
内除悭貪罪成無貪善根。
又誦●●句時。
可成此想。
遍虛空成蓮華散我上。
即成敬愛受衆人之愛敬。
内除瞋恚成慈悲也。
又誦●●句時。
即作此想。
此二字從口出成大光明雲。
照耀我身即具大勢力降伏怨敵。
内除愚癡得大智慧也。
如此除滅世出世障礙。
是即轉也。
成滿無量大願。
是即易義也。
加持他身時。
随彼所求。
又可觀之。
次言●者。
第四轉。
即為聲也。
謂為此毗盧舍那如來大智大悲不空大印所印故。
于此三不善根遊泥中。
即印現如來無量功德。
是故衆生才聞名字即得如來加持。
乃至咒草木土砂即印現佛德也。
廣如别說。
次●者。
此真言種子也。
理趣釋名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本誓心真言。
即依今真言大意。
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心真言也。
大印者即本誓也。
二名相順也。
即理趣釋雲。
●字者因義。
因義者。
謂菩提心為因。
即一切如來菩提心。
亦是一切如來不共真如妙體。
恒沙功德皆從此生。
此一字具四字義。
且●字以為本體。
●字從●字生。
由●字一切法本不生故。
一切法因不可得。
其字中有●污聲。
●聲者一切法損減不可得。
其字頭上有圓點半月。
即謂●麻。
麻字者一切法我義不可得。
我有二種。
所謂人我·法我。
此二種皆是妄情所執。
名為增益邊。
若離損減增益即契中道(已上)今依此真言大意解。
以●●大悲●●大智為因。
生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無盡福德聚。
故雲因義也。
然入●字門。
此三法皆本不生。
謂妄情中依我執受如幻報。
此我報居中有十方。
立自他彼此差别。
生增益損減謗。
雲我有此物彼不有此物。
此皆謗法性也。
謂四大五蘊中本無主宰。
十方為誰立。
本性虛空體自明白。
内照十方性為大智。
外滞衆生相名大悲。
是故若謂此悲智有自體有方所我知法性愍衆生者。
萬法天然。
衆生是實衆生。
賢聖是實賢聖。
非修得非業報。
然者諸佛非能化。
衆生非所化。
無教化理也。
非傳受修行人者。
辄不可持之。
必莫聊爾而已) 佛光山寺禅堂院沙門高辨集 問曰。
禅門中有光明王勝幢陀羅尼等修禅相應陀羅尼。
如此若有此三昧相應陀羅尼能成義利耶。
答。
有此三昧相應真言。
所謂光明真言是也。
又前方便時。
可唱三歸。
又将誦光明真言時。
先可唱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名字。
又可誦十二白光神名字。
其名字者。
郁多羅伽神。
勇健神。
強力神。
雄猛神。
智行神。
自在神。
善辟神。
鸠摩羅神。
難勝神。
白光明神。
白光明王神。
藥王神是也。
禅經雲。
此諸神皆是五地大菩薩也。
若有病者應念此神。
此諸神令行者得見彌勒菩薩。
于彌勒菩薩所見文殊師利等一切諸菩薩及十方佛(略抄)今此三昧法門。
文殊·普賢等五聖。
并五十五知識所成三摩地門故。
此中彌勒攝德成因智識故。
為行者示當成果故。
我等必可值遇此諸聖。
然或有病惱不堪修道。
或犯淨戒。
多可有摩鬼障難。
然禅經雲。
是諸神王為犯戒者說忏悔法。
令得見彌勒·文殊師利等諸菩薩。
後得道迹(取意)又上文雲。
若令彼神疾疾來者。
當淨澡浴不食五辛不飲酒不啖肉。
于寂靜處一心數息稱彼神名念彼神像。
一日至七日。
雪山大神與十二白光神等至行者前。
先為說法。
後授與藥。
複教十二門禅(雲雲)是故緻心可念其名字也。
問曰。
以何知光明真言此佛光三昧相應真言。
若為有所相承乎。
答。
談不辄。
載别記(雲雲)然出觀時思惟甚有深意。
須示其實義。
真言曰。
●●●●●●●●●●●●●●●●●●●●●●●。
釋曰。
●者一切真言本母也。
●●●●四字合成三身具足義等如常說。
●●●●●●●●●●●者。
不空毗盧遮那大印也。
是即毗盧遮那如來之不空大印也。
即雲●●●●●●者。
●●者是摩尼珠。
即一切如來福德聚門。
即下大智大悲所生功德也。
●●者是蓮華。
即一切如來法身。
又是大悲也。
●●者是光明。
即一切如來大智也。
上三種是不空大印體也。
又●●●●●●●者。
是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如來以法界體性智為不空德。
●●●●者。
大圓鏡智也。
能以法界智為所依印現三十七尊等塵數海會也。
次言●●者。
是平等性智也。
如摩尼珠明淨無垢。
此智能淨俱生我法二執差别垢。
證平等性理。
是故寶生尊從此智生。
次言●●者。
是蓮華妙觀察智也。
此智深觀察諸法自共相斷諸疑惑開敷心花也。
是故五部中以此智寄蓮華部也。
次言●●者是光明。
即成所作智也。
大智圓滿現無量神通。
前四智是體。
神通是用。
以用喻光明也。
或神通中光明是其一故。
先舉之攝一切神通也。
次言●●●者易也轉也。
謂前諸功德依此真言功力易成就也。
又轉上功德即充滿我身。
轉滅罪障轉得福德也。
若人欲作有為事業者。
誦●●句時。
即思。
上二字從口出遍空中成摩尼珠。
遍灑我身即得大富饒。
内除悭貪罪成無貪善根。
又誦●●句時。
可成此想。
遍虛空成蓮華散我上。
即成敬愛受衆人之愛敬。
内除瞋恚成慈悲也。
又誦●●句時。
即作此想。
此二字從口出成大光明雲。
照耀我身即具大勢力降伏怨敵。
内除愚癡得大智慧也。
如此除滅世出世障礙。
是即轉也。
成滿無量大願。
是即易義也。
加持他身時。
随彼所求。
又可觀之。
次言●者。
第四轉。
即為聲也。
謂為此毗盧舍那如來大智大悲不空大印所印故。
于此三不善根遊泥中。
即印現如來無量功德。
是故衆生才聞名字即得如來加持。
乃至咒草木土砂即印現佛德也。
廣如别說。
次●者。
此真言種子也。
理趣釋名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本誓心真言。
即依今真言大意。
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心真言也。
大印者即本誓也。
二名相順也。
即理趣釋雲。
●字者因義。
因義者。
謂菩提心為因。
即一切如來菩提心。
亦是一切如來不共真如妙體。
恒沙功德皆從此生。
此一字具四字義。
且●字以為本體。
●字從●字生。
由●字一切法本不生故。
一切法因不可得。
其字中有●污聲。
●聲者一切法損減不可得。
其字頭上有圓點半月。
即謂●麻。
麻字者一切法我義不可得。
我有二種。
所謂人我·法我。
此二種皆是妄情所執。
名為增益邊。
若離損減增益即契中道(已上)今依此真言大意解。
以●●大悲●●大智為因。
生毗盧遮那如來不空大印●●無盡福德聚。
故雲因義也。
然入●字門。
此三法皆本不生。
謂妄情中依我執受如幻報。
此我報居中有十方。
立自他彼此差别。
生增益損減謗。
雲我有此物彼不有此物。
此皆謗法性也。
謂四大五蘊中本無主宰。
十方為誰立。
本性虛空體自明白。
内照十方性為大智。
外滞衆生相名大悲。
是故若謂此悲智有自體有方所我知法性愍衆生者。
萬法天然。
衆生是實衆生。
賢聖是實賢聖。
非修得非業報。
然者諸佛非能化。
衆生非所化。
無教化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