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七
下午4點左右,公安部派出的專家組在省廳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分乘三輛高檔淩志車由一輛警車開道,魚貫似的駛進來鳳山莊。
來鳳山莊門口的空場上已經停着十幾輛警車。
各道口都有帶着警犬的巡警把守,氣氛仍顯得異常緊張。
馬副局長代表市局向部裡來的專家彙報了他們初步掌握的情況:兇手作案時使用的是國産五六式手槍。
從現場所找到的彈頭和彈殼來看,這支槍是一支編外的黑槍。
槍的來源正在進一步追查中。
兇手一共打了三槍,隻有一槍擊中了要害部位。
這麼近的距離,隻有一槍打中要害,這說明兇手很可能是個新手,開搶時也非常慌張。
兇手的年齡大約在三十二三歲到四十一二歲之間。
身高大約在1.70-1.75米之間。
右腿或者曾經受過傷,或者正有什麼傷痛。
腳上穿的是一雙江浙一帶生産的牛筋底皮鞋。
他應該是張秘書的一個熟人,或者是受張秘書的一個熟人之托,來找張秘書的,否則張秘書當時絕對不會放下晚會上那麼重要的事情,跟他一起到山莊後頭那個舊别墅裡去。
現場也沒有發現任何搏鬥的痕迹。
說明兇手是在張秘書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向張秘書開的槍。
現在有三個問題很難解釋。
第一,兇手是怎麼進入現場的?當天,來鳳山莊戒備森嚴,不持有特别通行證的人是絕對沒有這個可能通過内外兩道警衛線進入作案現場的。
第二,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麼一個時間、這麼一個地點來作案?當時,作案現場離來鳳山莊不到一百米,山莊裡當時正聚集着省市五大班子的主要領導和離休後決定回省城來定居的丁司令員。
市局布置了一個中隊的警力做安全保衛工作。
張秘書是這次重要聚會的主要組織者、市政府周秘書長的主要助手。
在那天晚上雖然說不上是個衆目睽睽的人物,也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關鍵的人物。
隻有傻瓜才會選擇這個時間。
這個地點作案。
第三,兇手作案後,離開現場時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馬副局長說:“我們怎麼也找不到他離開現場的腳印。
如果他不是被直升飛機接走了,就一定熔化在那幢舊别墅的空氣裡了。
但那天根本沒有直升飛機飛臨現場,熔化也是不可能的。
我搞了這麼多年的刑偵,還真沒遇到這種情況。
從找不到痕迹來看,兇手好像有比較豐富的反偵破經驗,是一個有經驗的作案老手。
但是作為一個作案老手,卻選擇了一個有悖常理的時間、地點來作案。
從槍擊的情況看,開槍的時候他又非常慌張,也不像是個作案的老手。
兩方面非常矛盾。
到底怎麼回事?請各位專家顯顯神通。
” “那幢舊别墅有地道嗎?”沉默了一會兒,一位專家問道。
馬副局長說:“那裡隻有個并不太大的地下室,沒有地道。
地下室已經坍塌。
經過仔細搜查,地下室裡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腳印。
” 又沉默了一會兒,另一位專家問道:“周圍都被大雪覆蓋,兇手逃離現場時怎麼可能一點痕迹都不留下呢?案發的時候,在下大雪嗎?” “正在下大雪。
”郭強答道。
專家們都認識郭強。
那位專家便直接問郭強道:“兇手逃離現場的腳印會不會讓正在下着的大雪覆蓋了呢?” 郭強解釋道:“當時我們值勤的同志離案發現場隻有兩百來米,聽到槍聲就沖了過去,也就一兩分鐘時間趕到了現場。
這麼短的時間,再大的雪,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蹤迹全掩蓋了。
“馬副局長接着解釋:“我分析,有兩個原因破壞了現場的腳印。
一是,當時有幾個雜務工不斷地在周圍清掃雪;二是,槍響以後,大批值勤的同志沖到現場去,一下把現場的腳印踩亂了。
” 那個專家追問:“沒有找到兇手的腳印,你們是怎麼判斷兇手的年齡和身高的,還斷定他穿着一雙牛筋底皮鞋?” 郭強解釋道:“有一個雜務工向我們提供了這個情況。
他說,案發前20分鐘,他看到這樣一個人把張秘書帶到後邊的那個别墅去了。
” “哦?有目擊者?這太重要了!”專家們興奮起來。
“那個人是内部人,還是外部人?” 郭強說道:“目擊者說他沒注意這一點。
” “這個目擊者,就是那個雜務工,他既然注意到了陌生人穿什麼鞋這樣的細節,卻沒注意他是内部人還是外部人。
這好像有點兒說不通。
”一位專家質疑道。
“查一下這個雜務工。
如果沒有别的什麼問題,讓他指認一下我們内部的那些人。
從你們談的這些情況來看,我覺得兇手很有可能是你們内部的什麼人。
”一個專家提議道。
郭強立即答道:“好的。
” 在去作案現場的路上,一個專家突然問道:“你們那個方雨林呢?他今天怎麼沒來?”這幾個專家跟“5.25”大案的專案組曾有過接觸,當時都對方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強看了馬副局長一眼,說道:“他……” 馬副局長說道:“他調動工作了……” 一位專家忙問:“他不在刑偵支隊幹了?” 馬副局長答道:“是的。
” 一位專家問:“出什麼事了?” 馬副局長代答道:“沒有,沒出什麼事。
工作需要,臨時做了點調整。
” 專家們笑道:“是不是跟你們領導鬧了什麼别扭,把你們煩了?這小夥子是搞刑偵的料,你們要不用,我們可就用了。
” 馬副
來鳳山莊門口的空場上已經停着十幾輛警車。
各道口都有帶着警犬的巡警把守,氣氛仍顯得異常緊張。
馬副局長代表市局向部裡來的專家彙報了他們初步掌握的情況:兇手作案時使用的是國産五六式手槍。
從現場所找到的彈頭和彈殼來看,這支槍是一支編外的黑槍。
槍的來源正在進一步追查中。
兇手一共打了三槍,隻有一槍擊中了要害部位。
這麼近的距離,隻有一槍打中要害,這說明兇手很可能是個新手,開搶時也非常慌張。
兇手的年齡大約在三十二三歲到四十一二歲之間。
身高大約在1.70-1.75米之間。
右腿或者曾經受過傷,或者正有什麼傷痛。
腳上穿的是一雙江浙一帶生産的牛筋底皮鞋。
他應該是張秘書的一個熟人,或者是受張秘書的一個熟人之托,來找張秘書的,否則張秘書當時絕對不會放下晚會上那麼重要的事情,跟他一起到山莊後頭那個舊别墅裡去。
現場也沒有發現任何搏鬥的痕迹。
說明兇手是在張秘書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向張秘書開的槍。
現在有三個問題很難解釋。
第一,兇手是怎麼進入現場的?當天,來鳳山莊戒備森嚴,不持有特别通行證的人是絕對沒有這個可能通過内外兩道警衛線進入作案現場的。
第二,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麼一個時間、這麼一個地點來作案?當時,作案現場離來鳳山莊不到一百米,山莊裡當時正聚集着省市五大班子的主要領導和離休後決定回省城來定居的丁司令員。
市局布置了一個中隊的警力做安全保衛工作。
張秘書是這次重要聚會的主要組織者、市政府周秘書長的主要助手。
在那天晚上雖然說不上是個衆目睽睽的人物,也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關鍵的人物。
隻有傻瓜才會選擇這個時間。
這個地點作案。
第三,兇手作案後,離開現場時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馬副局長說:“我們怎麼也找不到他離開現場的腳印。
如果他不是被直升飛機接走了,就一定熔化在那幢舊别墅的空氣裡了。
但那天根本沒有直升飛機飛臨現場,熔化也是不可能的。
我搞了這麼多年的刑偵,還真沒遇到這種情況。
從找不到痕迹來看,兇手好像有比較豐富的反偵破經驗,是一個有經驗的作案老手。
但是作為一個作案老手,卻選擇了一個有悖常理的時間、地點來作案。
從槍擊的情況看,開槍的時候他又非常慌張,也不像是個作案的老手。
兩方面非常矛盾。
到底怎麼回事?請各位專家顯顯神通。
” “那幢舊别墅有地道嗎?”沉默了一會兒,一位專家問道。
馬副局長說:“那裡隻有個并不太大的地下室,沒有地道。
地下室已經坍塌。
經過仔細搜查,地下室裡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腳印。
” 又沉默了一會兒,另一位專家問道:“周圍都被大雪覆蓋,兇手逃離現場時怎麼可能一點痕迹都不留下呢?案發的時候,在下大雪嗎?” “正在下大雪。
”郭強答道。
專家們都認識郭強。
那位專家便直接問郭強道:“兇手逃離現場的腳印會不會讓正在下着的大雪覆蓋了呢?” 郭強解釋道:“當時我們值勤的同志離案發現場隻有兩百來米,聽到槍聲就沖了過去,也就一兩分鐘時間趕到了現場。
這麼短的時間,再大的雪,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蹤迹全掩蓋了。
“馬副局長接着解釋:“我分析,有兩個原因破壞了現場的腳印。
一是,當時有幾個雜務工不斷地在周圍清掃雪;二是,槍響以後,大批值勤的同志沖到現場去,一下把現場的腳印踩亂了。
” 那個專家追問:“沒有找到兇手的腳印,你們是怎麼判斷兇手的年齡和身高的,還斷定他穿着一雙牛筋底皮鞋?” 郭強解釋道:“有一個雜務工向我們提供了這個情況。
他說,案發前20分鐘,他看到這樣一個人把張秘書帶到後邊的那個别墅去了。
” “哦?有目擊者?這太重要了!”專家們興奮起來。
“那個人是内部人,還是外部人?” 郭強說道:“目擊者說他沒注意這一點。
” “這個目擊者,就是那個雜務工,他既然注意到了陌生人穿什麼鞋這樣的細節,卻沒注意他是内部人還是外部人。
這好像有點兒說不通。
”一位專家質疑道。
“查一下這個雜務工。
如果沒有别的什麼問題,讓他指認一下我們内部的那些人。
從你們談的這些情況來看,我覺得兇手很有可能是你們内部的什麼人。
”一個專家提議道。
郭強立即答道:“好的。
” 在去作案現場的路上,一個專家突然問道:“你們那個方雨林呢?他今天怎麼沒來?”這幾個專家跟“5.25”大案的專案組曾有過接觸,當時都對方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強看了馬副局長一眼,說道:“他……” 馬副局長說道:“他調動工作了……” 一位專家忙問:“他不在刑偵支隊幹了?” 馬副局長答道:“是的。
” 一位專家問:“出什麼事了?” 馬副局長代答道:“沒有,沒出什麼事。
工作需要,臨時做了點調整。
” 專家們笑道:“是不是跟你們領導鬧了什麼别扭,把你們煩了?這小夥子是搞刑偵的料,你們要不用,我們可就用了。
” 馬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