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六
跟大多數城市一樣,除了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電視台、銀行和海關總部的建築總是市内最氣派、最講究、最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建築。
丁潔工作的這個電視台當然也不例外。
每每走上它鏡面似的大理石地面,接觸鍍鋁的金屬雕花門把,總讓丁潔想起自己應該穿上百貨大樓新到的那種極昂貴的“蘇裡”駝絨大衣似乎才更得體一些。
那是一種泛着毛皮光澤、手感極好的黑色或深棕色的大衣,厚實輕暖,氣質飄曳而又高貴。
但有時,她又希望自己穿得随便一點。
因為電視台大門前常常會有一些從縣鄉村鎮來上訪的中老年人,他們渴望能在這兒遇到一個半個好心的電視編導,能把他們的“冤情”直接在電視裡曝一下光。
他們大多都去過北京,在中央電視台門口千方百計地尋找過《焦點訪談》或《新聞聯播》的人。
他們常年在外上訪,背着一個小鋪蓋卷,提着一個破旅行包,身上一般都比較勝,也比較臭。
但他們并不愚鈍,有的居然出口成章,熟記各個時期的政策條文和中央領導講話;有的則神智不太清了,但還一個勁兒地在那兒唠叨個不停。
他們中也有人一來就找丁潔。
因為他們知道她是這個電視台的新聞部主任,便嚷嚷着要找她替他們做主申冤。
每每遇到這種時候,在電視台大門口站崗的警衛都會提早向丁治發信号。
她便駕駛着她那輛墨綠色的歐寶車,躲過這些人,從别的門進。
當然,我們在電視台大門口能看到的人中間,更多的,還應該說是這個城市裡活得最神采飛揚的那部分人。
他們年輕,臉上總流露着極自信的極疲勞的興奮;他們幾乎被所有的人都認做是一群正在走好運的人。
今天沒有上訪的人在大門口攔截丁潔。
她順順當當地進了電視台主樓,但一走進新聞部那間大辦公室時,卻一下子被自己手下那些編輯記者包圍了起來。
新聞部的這些男女編輯記者真是一個賽一個似的年輕,穿着也一個賽一個似的現代。
丁潔進門前,他們就在議論昨天發生在來鳳山莊的那起謀殺案。
等丁潔剛走進那間門上标有“新聞部主任”的玻璃小隔間,沒等她按慣例打開電腦,調看電子郵件,甚至都沒等她脫掉那件棕色的中長呢大衣,換掉沾着雪水泥水的女式彩色膠靴,沖一包袋裝的雀巢咖啡,吃兩塊高級的曲奇餅幹墊一墊饑,他們就沖了進來。
當然,最先沖進來的,是那個最年輕的女記者。
然後,所有的人都一下子擁了進來,真讓丁潔吓了一跳。
“丁姐,聽說昨天市政府那個張秘書被槍殺時,您正在現場……”0“我離現場還有百十來米哩。
”丁潔一邊說,一邊彎腰去取暖瓶。
一個女記者搶過暖瓶,替丁潔把咖啡沖上,并問:“您知道警方對這個案件有什麼判斷?兇手可能是什麼人?兇手的作案動機到底是什麼?據說,警方昨天在來鳳山莊布置了相當多的警力保衛來自方方面面的領導。
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對他作案極其不利的時間和地點下手?” 丁潔捧起咖啡杯,站起來聳了聳肩,做了個極誇張的姿勢,笑道:“Ladiesandgentlemen,你們這是在逼我開記者招待會呢?本人沒有參與各方任何活動,更沒有參與兇手的任何活動。
對各位提出的問題,無可奉告。
記者招待會現在結束。
” “哎呀,丁姐,您當時離槍殺現場才一百來米。
那殺人的槍聲,您是聽得清清楚楚的……”那個最年輕的女編輯噘起嘴嚷道。
丁潔立即絕口否認:“沒有,我可沒聽到什麼槍聲。
那槍聲據說特别悶。
” “甭管您是否聽到了槍聲,您反正高現場特近。
跟我們透露一點内幕嘛!誰讓咱們是搞新聞的呢?”那個最年輕的女編輯仍不甘心。
丁法隻有拿出台領導的口谕來抵擋了。
今天淩晨兩點來鐘,台長給她打電話,強調指出,根據有關方面的指示,有關這起市政府秘書被殺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本台的任何節目中作任何宣傳和透露。
尤其是新聞口,近期内一定要把好這個關;要對編輯記者重申宣傳紀律。
“違者,小心你們的飯碗!”丁潔半開玩笑、半頂真地強調了一句。
大家不做聲了。
這時,丁潔桌上的電話鈴響了起來。
電話是傳達室的老師傅打來的,告訴她,大門口有一位警察要見她。
丁法遲疑了一下:“警察?姓什麼?”傳達室的老師傅告訴她,姓方。
丁潔一聽就來了氣:“姓方?是叫方雨林嗎‘麻煩你告訴這個姓方的,天底下姓什麼的警察我都見,就是不見他這個性方的警察。
”說着,“啪”地一聲,重重地挂斷了電話。
傳達室的老師傅當然不明這裡的底細,隻得如實把丁潔的态度轉告給了方雨林。
方雨林倒也不着急,給老師傅遞了支煙,然後默默地站了一會兒,趁老師傅低頭去找火柴的工夫,突然一轉身,向大鐵門裡走去。
老師傅忙沖出來想阻攔,方雨林回轉身對他做了個緻歉的手勢,又扔個簡易打火機給他,便照直向裡走去了。
幾分鐘後,方雨林出現在丁潔面前。
丁潔對此似乎有所預料。
丁潔太了解這個
丁潔工作的這個電視台當然也不例外。
每每走上它鏡面似的大理石地面,接觸鍍鋁的金屬雕花門把,總讓丁潔想起自己應該穿上百貨大樓新到的那種極昂貴的“蘇裡”駝絨大衣似乎才更得體一些。
那是一種泛着毛皮光澤、手感極好的黑色或深棕色的大衣,厚實輕暖,氣質飄曳而又高貴。
但有時,她又希望自己穿得随便一點。
因為電視台大門前常常會有一些從縣鄉村鎮來上訪的中老年人,他們渴望能在這兒遇到一個半個好心的電視編導,能把他們的“冤情”直接在電視裡曝一下光。
他們大多都去過北京,在中央電視台門口千方百計地尋找過《焦點訪談》或《新聞聯播》的人。
他們常年在外上訪,背着一個小鋪蓋卷,提着一個破旅行包,身上一般都比較勝,也比較臭。
但他們并不愚鈍,有的居然出口成章,熟記各個時期的政策條文和中央領導講話;有的則神智不太清了,但還一個勁兒地在那兒唠叨個不停。
他們中也有人一來就找丁潔。
因為他們知道她是這個電視台的新聞部主任,便嚷嚷着要找她替他們做主申冤。
每每遇到這種時候,在電視台大門口站崗的警衛都會提早向丁治發信号。
她便駕駛着她那輛墨綠色的歐寶車,躲過這些人,從别的門進。
當然,我們在電視台大門口能看到的人中間,更多的,還應該說是這個城市裡活得最神采飛揚的那部分人。
他們年輕,臉上總流露着極自信的極疲勞的興奮;他們幾乎被所有的人都認做是一群正在走好運的人。
今天沒有上訪的人在大門口攔截丁潔。
她順順當當地進了電視台主樓,但一走進新聞部那間大辦公室時,卻一下子被自己手下那些編輯記者包圍了起來。
新聞部的這些男女編輯記者真是一個賽一個似的年輕,穿着也一個賽一個似的現代。
丁潔進門前,他們就在議論昨天發生在來鳳山莊的那起謀殺案。
等丁潔剛走進那間門上标有“新聞部主任”的玻璃小隔間,沒等她按慣例打開電腦,調看電子郵件,甚至都沒等她脫掉那件棕色的中長呢大衣,換掉沾着雪水泥水的女式彩色膠靴,沖一包袋裝的雀巢咖啡,吃兩塊高級的曲奇餅幹墊一墊饑,他們就沖了進來。
當然,最先沖進來的,是那個最年輕的女記者。
然後,所有的人都一下子擁了進來,真讓丁潔吓了一跳。
“丁姐,聽說昨天市政府那個張秘書被槍殺時,您正在現場……”0“我離現場還有百十來米哩。
”丁潔一邊說,一邊彎腰去取暖瓶。
一個女記者搶過暖瓶,替丁潔把咖啡沖上,并問:“您知道警方對這個案件有什麼判斷?兇手可能是什麼人?兇手的作案動機到底是什麼?據說,警方昨天在來鳳山莊布置了相當多的警力保衛來自方方面面的領導。
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對他作案極其不利的時間和地點下手?” 丁潔捧起咖啡杯,站起來聳了聳肩,做了個極誇張的姿勢,笑道:“Ladiesandgentlemen,你們這是在逼我開記者招待會呢?本人沒有參與各方任何活動,更沒有參與兇手的任何活動。
對各位提出的問題,無可奉告。
記者招待會現在結束。
” “哎呀,丁姐,您當時離槍殺現場才一百來米。
那殺人的槍聲,您是聽得清清楚楚的……”那個最年輕的女編輯噘起嘴嚷道。
丁潔立即絕口否認:“沒有,我可沒聽到什麼槍聲。
那槍聲據說特别悶。
” “甭管您是否聽到了槍聲,您反正高現場特近。
跟我們透露一點内幕嘛!誰讓咱們是搞新聞的呢?”那個最年輕的女編輯仍不甘心。
丁法隻有拿出台領導的口谕來抵擋了。
今天淩晨兩點來鐘,台長給她打電話,強調指出,根據有關方面的指示,有關這起市政府秘書被殺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本台的任何節目中作任何宣傳和透露。
尤其是新聞口,近期内一定要把好這個關;要對編輯記者重申宣傳紀律。
“違者,小心你們的飯碗!”丁潔半開玩笑、半頂真地強調了一句。
大家不做聲了。
這時,丁潔桌上的電話鈴響了起來。
電話是傳達室的老師傅打來的,告訴她,大門口有一位警察要見她。
丁法遲疑了一下:“警察?姓什麼?”傳達室的老師傅告訴她,姓方。
丁潔一聽就來了氣:“姓方?是叫方雨林嗎‘麻煩你告訴這個姓方的,天底下姓什麼的警察我都見,就是不見他這個性方的警察。
”說着,“啪”地一聲,重重地挂斷了電話。
傳達室的老師傅當然不明這裡的底細,隻得如實把丁潔的态度轉告給了方雨林。
方雨林倒也不着急,給老師傅遞了支煙,然後默默地站了一會兒,趁老師傅低頭去找火柴的工夫,突然一轉身,向大鐵門裡走去。
老師傅忙沖出來想阻攔,方雨林回轉身對他做了個緻歉的手勢,又扔個簡易打火機給他,便照直向裡走去了。
幾分鐘後,方雨林出現在丁潔面前。
丁潔對此似乎有所預料。
丁潔太了解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