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不?把醋倒上。

    這是香油,多倒上些。

    林老師,您也跟着吃一碗。

    這涼粉吃不壞肚子。

    您領南南來的?他一走二十六年不回來,家門口也找不見了。

    ” “奶媽,我這二十多年也沒來看您。

    ”李向南端起涼粉說道。

     “早把我忘了。

    ” “奶媽,我可沒忘。

    ” “不來就是忘了,這來了就是沒忘。

    再幾年不來,你奶媽就要蓋上黃土見不上你了。

    ”孫大娘說着,扯起衣襟,揩着臉上流出的老淚。

     “奶媽,您身體看着挺硬朗,再活上三四十年沒問題。

    ” “這都六十了,再活那麼多年幹啥?老得爬不動了,讓兒孫嫌。

    ” “奶媽,這往後我就能常來看您了。

    ”李向南說着放下碗站起來,從自行車後座上拿下一個旅行袋,從裡面拿出一包布,“奶媽,這是給您買的一點東西。

    ” “給我買的?” “我記得小時候您常唠叨,想扯塊燈芯絨做衣服,這是臨來,在北京給您扯了兩丈,您做身衣服。

    還有兩丈的确良布,兩丈花布,您看是您做還是給根喜和孩子們做衣服,都行。

    ” 孫大娘用幹瘦的手撫摸着柔軟毛茸的黑燈芯絨,眼淚又下來了:“你還記得我唠叨過想扯燈芯絨布?” 說話間,臭臭跑進院來:“奶奶,我爹來了。

    ”一個剃着光頭、黑瘦精幹的中年農民急匆匆進了院子,後面還跟着兩個六七歲的孩子,一男一女。

     “這是你南南兄弟。

    ”孫大娘揩去眼淚說。

     “根喜哥。

    ”李向南上去雙手握住根喜的手。

     “南南兄弟。

    ”根喜也使勁握着他的手,“我上過兩次縣城,都說你下鄉去了。

    ” 根喜的媳婦水仙抱着個三四歲的閨女也來了。

     “嫂子。

    ”李向南叫道。

     水仙臉微微一紅,“兄弟,你咋沒帶上咱弟媳一起來古陵啊?”她往起抱了抱孩子,問道。

     “嫂子,”李向南看了看旁邊的林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還沒結婚呢。

    ” “還沒結婚?”孫大娘說上話了,“南南,論你們城裡人周歲,你三十二了;論虛歲,你是小生日,這都三十四了。

    晚婚也不能這麼晚啊?對象有了不?” 李向南臉紅了:“還沒有。

    ” “那麼個大北京就找不下個好姑娘?” 李向南窘促地笑了笑。

     看着李向南臉紅,林虹覺得很有趣;聽着人們和李向南談這樣的話題,她又有些不自在。

     又熱熱鬧鬧進來一院子人,都是李向南小時候光屁股在河灘玩耍的小夥伴們。

    有高高興興叫南南的,有拘拘束束叫李書記的。

    李向南從旅行袋中抽出一條“鳳凰”煙,笑着散給大家。

    小院裡很快就堆滿了人,談小時候摸魚撈蝦,談二十多年來村裡的經曆,談現在各家情況,談東村長西村短。

    談到李向南當縣委書記的事和農村有關李向南的傳說時,院子裡更說笑一片。

     “向南,”在滿院熱鬧中一直蹲着抽煙的一個名叫冬生的中年漢子,這時開口說道,“咋聽說又要把你調上走啊,是真的不?” 院子裡的人一下都靜了下來。

     “這是胡說啥?”孫大娘聽見,氣了。

     “我這是聽我二叔從縣裡回來說的。

    ”冬生說道,他二叔在縣糧食局上班。

     “南南,這是胡說吧?”孫大娘問。

     李向南沉默了一下:“奶媽,有這種說法。

    ” “為啥?”孫大娘問,“幹得好好的又攆上你走?” “還不是得罪了那些老爺們。

    ”有人氣忿說道。

     “調你走,你也别走。

    ”孫大娘說。

     李向南笑了笑:“真要調動,哪能不走啊。

    ” 孫大娘也呆了。

     “沒事,奶媽,我不走。

    我跟上級領導好好說說,他們可能會讓我留下的。

    ” “該好好說就好好說,嘴軟點,好話多說上點不吃虧。

    你打小是個倔愣子,這次别犯倔。

    ”孫大娘連忙囑咐道。

     吃了一頓,聊了一場,天黑了,夥伴們散去。

    李向南告訴大娘,他要去村裡轉轉,回來再和她坐在炕上慢慢說話,就和林虹一起出了院子。

     村裡各家各戶都亮起了電燈。

    村上的街道沒安路燈,黑糊糊的。

     “在村裡走一圈,我再送你回學校,好嗎?”李向南說。

     “行。

    ”林虹略猶豫了一下,答道。

     “我小時候叫爺爺奶奶的差不多都去世了。

    ”李向南一邊走着一邊說。

     “又感慨了?我今天第一次發現你也有那麼多惆怅。

    ”林虹在黑暗中說道。

     “有一種人生滄桑感。

    其實,人的一生是很快的,所以得抓緊幹點事。

    ” “這是你的人生哲學?” “及時行樂是一種哲學;超脫紅塵,修身養性,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