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子和窯洞深處滿甸甸的糧食囤,粗聲大嗓地對縣委書記說:“我一個人,啥都不缺。

    ”潘苟世注意到了李向南剛才看牆上報紙時的目光,神經一緊張,轉身指着牆上裱糊的報紙對傅老順大聲訓斥道:“你怎麼現在還貼着‘反擊右傾翻案風’,不知道這是嚴重的政治事件?” 看來,縣委書記是要抓這個典型對橫嶺峪開刀了。

     李向南隻是不以為然地擺了一下手:“要是政治事件,也是你公社書記的政治事件。

    ”他轉過頭對駝秘書說道,“光棍一人,你們多關心關心,買些畫來,幫他把家貼一貼。

    ”駝秘書扶了一下老花鏡,連忙答道:“他隻貼報紙,說報紙是‘正經東西’,‘不犯問題’。

    ”李向南笑了:“‘不犯問題’?連‘政治事件’都快出了。

    要貼報紙,給他找些新報紙來吧。

    ” 出了老羊倌的家,又過了一兩個塌了半截的窯洞,在一個院門口站住了。

     李向南的臉色變得陰沉了,他一指院門,瞥了潘苟世一眼,對大家說:“這就是我要大家參觀的地方。

    ” 潘苟世的血呼地一下湧上來,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他怎麼就一直沒想到這個茬呢? 一進院門,一院黃水爛泥。

    這是土崖凹進去的一塊。

    側面的一孔窯洞已然坍塌,門窗都下了,隻裸露着洞口,看得見裡面塌下的牛般大的土塊交支着。

    正面的一孔窯洞還有完好的門窗,這是一間小學教室,從裡邊傳出孩子們跟着老師拉長音調一齊朗讀的聲音:“上,sh?ng——上,學,xué——學。

    ……”右側面還有一孔完好的小窯洞。

    潘苟世知道這是婷婷一個人夜宿的地方,婷婷的家在外村。

    雨中,崖頂上有個人正戴着草帽,利索地揮着鐵鍬拍填着泥土。

    他直起腰,正是宋安生。

    “李書記。

    ”他在窯頂上招呼道,露出一絲拘謹。

     “你幹什麼呢?”李向南擡頭問。

     “窯洞漏水。

    ” 李向南眉峰陡地一聳,眉頭皺緊了。

     這時,教室這孔窯洞的門忽然開了,嘩地一盆泥水潑過來,潑在李向南腳前,濺在他身上,一個女子失聲喊道:“喲,對不起。

    ”她潑出水才發現院子裡立着一群人。

    當她看見李向南時,兩個人都愣了。

    是林虹。

    她穿着白色連衣裙,裙子下擺卷到大腿上,在前面系了一個結,赤腳站在爛泥裡,濕漉的頭發披下來,在頸後紮了一下,又纏繞着脖頸挽到胸前。

     因為意外地遇到李向南,她的臉泛起紅暈。

     “你怎麼來這兒了?”李向南眼裡閃過一絲笑意,矜持地問道。

    一瞬間他感到自己是兩個李向南。

    作為縣委書記的李向南和作為林虹同學的李向南。

     看着李向南被她潑濺得一腿泥湯,林虹用手背掩嘴撲哧笑了,緊接着掃了人群一眼,很大方地回答:“我今天來畫畫,碰見下雨,在婷婷這兒躲躲。

    教室裡漏水,這不是,”她朝上擡了擡滿是泥漿的臉盆,“你們當領導的也不管管。

    ” “我們來就是要管。

    ”李向南蹙起眉說道,就領着隊伍往教室門口走。

    林虹往旁邊讓了讓,用調皮的目光看着李向南從面前走過。

    李向南不僅感到了她的目光,而且瞥見窯洞外面窗台上放着一雙精緻的白色皮涼鞋,他心中湧起一個很清晰的思想。

     一個人不管多麼悲憤交加、多麼大徹大悟,照例還是像普通人一樣平平常常地、喜怒哀樂地生活着,離不開實際環境。

    林虹這麼遠跑來畫畫,這樣也需要避雨,這樣卷起心愛的裙子、脫下心愛的涼鞋,赤腳站在泥裡,一盆一盆地潑水,這樣調皮地笑着,這和他上次見到的那個凄怆憂郁的林虹,簡直很難統一起來。

     李向南顧不上多想,隻是一閃念。

    去伸手推門的一刹那,他又停住了。

    聽見裡面一個綿軟細柔的聲音,正在娓娓動聽地和孩子們講話。

     “同學們,我們上學幹什麼?” “學——文——化——。

    ”孩子們用清脆的童音齊聲答道。

     “怕刮風嗎?” “不——怕——。

    ” “怕下雨嗎?” “不——怕——。

    ” “教室裡黑怕不怕?” “不——怕——。

    ” “教室漏雨怕不怕?” “不——怕——。

    ” “同學們很懂事。

    領導關心我們嗎?” “關——心——。

    ” “對。

    同學們,縣委對我們很關心,去年同學們剛來上學時,縣委領導就來過我們橫嶺峪,顧書記讓我們再艱苦幾天。

    我們很快就會有又大又亮的教室的。

    是不是?” “是。

    ” “我們現在一起來念新學的歌謠,好不好?” “好。

    ” “不怕風,一、二。

    ” 孩子們啪啪地拍着手齊聲念了起來: 不怕風,不怕雨, 我們上學一、二、一。

     不怕黑,不怕濕, 我們學習齊努力。

     ………… 李向南想了想,伸手推開了門。

     一進教室,裡邊的念讀聲停止了。

    因為光線陰暗,過了幾秒鐘才慢慢看清楚窯洞裡的景象。

    婷婷驚愕地從黑闆旁轉過身來看着進來的人群。

    三四十雙眼睛驚怯地看着這群來人。

    窯頂不止一處往下滴流着泥水,一塊藍色塑料布和一件很漂亮的淡綠色女式塑料雨衣(想必都是婷婷的)被孩子們的小手撐着,像篷頂一樣遮在他們頭上。

    他們一簇一簇相偎擠坐在一起。

    渾黃的水滴答答地滴流在塑料布和雨衣上面,又從上面流下地。

    牆角,幾個臉盆嘀答答地接着窯頂的漏水。

    林虹悄悄進來了,把空盆放在牆角,空盆立刻響起咚嗒嗒的落水聲。

    地面濕濘粘滑。

    窯洞不算大,因為躲避漏水,孩子們臉挨臉擠成一團。

    書本放在小膝蓋上,那是他們的課桌。

    小闆凳高低顔色不一,看來都是自家帶來的。

     面對這一情景,所有的人都說不出話來。

    隻聽見孩子們因為擠着坐不穩,在濕濘的地上小心挪腳的聲音。

    李向南簡直覺得憋悶得透不過氣來。

    他是從婷婷最近寫給縣委的一封信中了解到這個情況的,但是,實際的狀況比他想象的更不忍目睹。

    在橫嶺峪,在一個公社機關的所在地,居然有幾十個七八歲的孩子,在這樣陰暗漏雨,而且随時有倒塌危險的窯洞中,開始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教育。

    他們的老師則渾身濕淋淋地站在黑闆前,那裡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