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早晨送母親去勞改時,天氣雖然清冽,但還安靜。
這會兒是上午了,天卻刮起了陰慘慘的寒風。
窗外蕭條的樹枝搖搖曳曳地呼嘯着,讓李黛玉感到家中的寒冷,也想到母親穿得少了一點。
她先給自己穿上一件薄棉襖,又拿起母親的一件舊棉襖,頂風出了家門。
今天,全校的牛鬼蛇神都在北清東校清掃垃圾場,等她趕到那裡時,看見老弱病殘的勞動人群中,母親圍着一塊灰頭巾像個蹒跚的農村老婆婆一樣,雙手笨拙地握着鐵鍬,使勁鏟着一塊淤結在地上的垃圾。
因為力氣不夠,她将鐵鍬支在腿上,彎着膝用整個身體的重量連撬帶挖着。
這是一片小樹林,長着一棵棵胳膊粗細的雜樹,旁邊的垃圾堆蔓延過來,和落葉泥土混在一起,淤結了一個夏天秋天的雨水,現在是髒巴巴的一片。
李黛玉穿過勞改的人群來到母親身邊,将棉襖遞給她說:“媽媽,你穿上棉襖吧。
” 茹珍正彎腰用勁鏟着那塊很結實的垃圾泥巴,這時擡眼瞟了一下女兒,又接着用勁,說道:“我不冷。
”她的鐵鍬終于比較深地插到了那塊淤結在地上的垃圾泥巴裡,她漲紅着臉憋着全身的力氣撬着、鏟着,全神貫注的樣子真像是在解決她面前最大的課題。
終于,垃圾泥巴被撬了起來。
她努起全身的勁把垃圾泥巴扔到旁邊的垃圾堆上。
泥巴飛落過去後,她還端着鐵鍬目視良久,似乎在欣賞自己的偉大成就。
然後,她将鐵鍬豎在地上,用手背擦一下額頭的汗,瞪着一雙囊囊腫的眼睛看着女兒說道:“我不用,你拿回去。
”李黛玉看了看小樹林上空呼呼掠過的寒風,說道,“你現在不冷,待會兒休息的時候就冷了,我給你放在這裡吧。
”這是一件帶絨領的藍棉襖,舊得已經褪色,是母親下鄉參加四清工作隊時穿過的衣服。
李黛玉把它卷了卷,放到了樹杈上。
母親看看周圍在寒風中迎着灰沙幹活的人們說道:“他們都沒人來送衣服,我不能特殊化。
”李黛玉說:“你沒看他們都比你穿得多?” 母親兩眼怔愣地看看四周,很多人已經穿上了棉襖,再看看自己,一件舊單衣裡邊隻有兩件毛衣,便傻愣愣地看着女兒,說道:“那你就放下吧。
”說着,又端起鐵鍬去鏟又一塊垃圾。
垃圾與泥地幾乎結成一體,她一下一下鏟着邊緣,終于插進了鍬頭,然後,又是彎膝将鐵鍬架在大腿上,憋足力氣連撬帶鏟地往裡進着。
那全神貫注的樣子,真像是一心一意埋頭做遊戲的大頭娃娃。
李黛玉轉身走了,母親已經适應了勞改生活。
因為基本上不上批鬥會了,每日早出晚歸的勞動,成了她一生以來最認真的上班。
她沒有一天敢遲到,天不亮就在鬧鐘聲中爬起來。
也沒有一天晚上不抓緊時間洗臉、洗腳、睡覺,她總是說:“我明天還要去勞動。
”她似乎完全忘卻了丈夫的自殺,也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心理學教授。
她在半麻木半辛苦的勞改生活中甚至有一種心滿意足的快樂。
每天回到家中都要講講一天幹活的有趣之處,像剛才這樣将鐵鍬支在腿上撬着用勁的姿勢,就是她在勞改中逐步摸索學會的。
第一次掌握這個方法,她回家後曾興奮不已地和李黛玉講述。
當時,她激情難抑,居然拿起家中的一把長柄掃帚代替鐵鍬,給女兒做起了示範。
她一邊用這個姿勢象征地鏟着地上的簸箕,一邊仰臉看着女兒,說:“這個方法非常科學。
”她将掃帚鏟入簸箕與水泥地之間。
簸箕滑到了牆邊,她也便鏟着跟進過去,終于在牆根處将簸箕鏟到了掃帚上。
簸箕裡的垃圾灑了一地,她不在乎,平端着掃帚直起身,對李黛玉說:“這樣就把泥巴鏟起來了,扔的時候要以身體為軸心旋轉兩臂。
”說着,她便像甩泥巴一樣,将簸箕甩到房間那一邊。
鐵簸箕落在水泥地上,咣啷一聲,她得意地對李黛玉說:“你看,我揚得挺遠的吧?”當她餘興不已,還想繼續表演時,李黛玉說:“該吃晚飯了。
”。
到了飯桌上,母親再一次煥發出了講述這一技術發明的熱情,她拿起炒菜的鏟子又比劃起來。
這次是拿桌上的碟子作為泥巴來鏟,兩個手抓着菜鏟,插入桌面和碟子的縫隙,然後撬起鏟子,将鏟子一下插入碟子下面。
碟子在桌面上滑行着,被碗擋住,她終于将碟子鏟了起來。
李黛玉生怕她把碟子又一揚摔個粉碎,連忙伸手制止她。
母親這次倒還清醒,說道:“我就是和你講這個道理。
” 說着,就把鏟子放下了。
在以後的相當一些天内,李黛玉都要轉移她對這個技術動作的示範熱情。
李黛玉在北清東校的校園内走着,心中輕輕歎了一口氣。
人确實很容易适應環境。
不僅母親适應了現狀,自己似乎也适應了現狀。
父親的自殺,對她是一次崩潰性的打擊,自己
這會兒是上午了,天卻刮起了陰慘慘的寒風。
窗外蕭條的樹枝搖搖曳曳地呼嘯着,讓李黛玉感到家中的寒冷,也想到母親穿得少了一點。
她先給自己穿上一件薄棉襖,又拿起母親的一件舊棉襖,頂風出了家門。
今天,全校的牛鬼蛇神都在北清東校清掃垃圾場,等她趕到那裡時,看見老弱病殘的勞動人群中,母親圍着一塊灰頭巾像個蹒跚的農村老婆婆一樣,雙手笨拙地握着鐵鍬,使勁鏟着一塊淤結在地上的垃圾。
因為力氣不夠,她将鐵鍬支在腿上,彎着膝用整個身體的重量連撬帶挖着。
這是一片小樹林,長着一棵棵胳膊粗細的雜樹,旁邊的垃圾堆蔓延過來,和落葉泥土混在一起,淤結了一個夏天秋天的雨水,現在是髒巴巴的一片。
李黛玉穿過勞改的人群來到母親身邊,将棉襖遞給她說:“媽媽,你穿上棉襖吧。
” 茹珍正彎腰用勁鏟着那塊很結實的垃圾泥巴,這時擡眼瞟了一下女兒,又接着用勁,說道:“我不冷。
”她的鐵鍬終于比較深地插到了那塊淤結在地上的垃圾泥巴裡,她漲紅着臉憋着全身的力氣撬着、鏟着,全神貫注的樣子真像是在解決她面前最大的課題。
終于,垃圾泥巴被撬了起來。
她努起全身的勁把垃圾泥巴扔到旁邊的垃圾堆上。
泥巴飛落過去後,她還端着鐵鍬目視良久,似乎在欣賞自己的偉大成就。
然後,她将鐵鍬豎在地上,用手背擦一下額頭的汗,瞪着一雙囊囊腫的眼睛看着女兒說道:“我不用,你拿回去。
”李黛玉看了看小樹林上空呼呼掠過的寒風,說道,“你現在不冷,待會兒休息的時候就冷了,我給你放在這裡吧。
”這是一件帶絨領的藍棉襖,舊得已經褪色,是母親下鄉參加四清工作隊時穿過的衣服。
李黛玉把它卷了卷,放到了樹杈上。
母親看看周圍在寒風中迎着灰沙幹活的人們說道:“他們都沒人來送衣服,我不能特殊化。
”李黛玉說:“你沒看他們都比你穿得多?” 母親兩眼怔愣地看看四周,很多人已經穿上了棉襖,再看看自己,一件舊單衣裡邊隻有兩件毛衣,便傻愣愣地看着女兒,說道:“那你就放下吧。
”說着,又端起鐵鍬去鏟又一塊垃圾。
垃圾與泥地幾乎結成一體,她一下一下鏟着邊緣,終于插進了鍬頭,然後,又是彎膝将鐵鍬架在大腿上,憋足力氣連撬帶鏟地往裡進着。
那全神貫注的樣子,真像是一心一意埋頭做遊戲的大頭娃娃。
李黛玉轉身走了,母親已經适應了勞改生活。
因為基本上不上批鬥會了,每日早出晚歸的勞動,成了她一生以來最認真的上班。
她沒有一天敢遲到,天不亮就在鬧鐘聲中爬起來。
也沒有一天晚上不抓緊時間洗臉、洗腳、睡覺,她總是說:“我明天還要去勞動。
”她似乎完全忘卻了丈夫的自殺,也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心理學教授。
她在半麻木半辛苦的勞改生活中甚至有一種心滿意足的快樂。
每天回到家中都要講講一天幹活的有趣之處,像剛才這樣将鐵鍬支在腿上撬着用勁的姿勢,就是她在勞改中逐步摸索學會的。
第一次掌握這個方法,她回家後曾興奮不已地和李黛玉講述。
當時,她激情難抑,居然拿起家中的一把長柄掃帚代替鐵鍬,給女兒做起了示範。
她一邊用這個姿勢象征地鏟着地上的簸箕,一邊仰臉看着女兒,說:“這個方法非常科學。
”她将掃帚鏟入簸箕與水泥地之間。
簸箕滑到了牆邊,她也便鏟着跟進過去,終于在牆根處将簸箕鏟到了掃帚上。
簸箕裡的垃圾灑了一地,她不在乎,平端着掃帚直起身,對李黛玉說:“這樣就把泥巴鏟起來了,扔的時候要以身體為軸心旋轉兩臂。
”說着,她便像甩泥巴一樣,将簸箕甩到房間那一邊。
鐵簸箕落在水泥地上,咣啷一聲,她得意地對李黛玉說:“你看,我揚得挺遠的吧?”當她餘興不已,還想繼續表演時,李黛玉說:“該吃晚飯了。
”。
到了飯桌上,母親再一次煥發出了講述這一技術發明的熱情,她拿起炒菜的鏟子又比劃起來。
這次是拿桌上的碟子作為泥巴來鏟,兩個手抓着菜鏟,插入桌面和碟子的縫隙,然後撬起鏟子,将鏟子一下插入碟子下面。
碟子在桌面上滑行着,被碗擋住,她終于将碟子鏟了起來。
李黛玉生怕她把碟子又一揚摔個粉碎,連忙伸手制止她。
母親這次倒還清醒,說道:“我就是和你講這個道理。
” 說着,就把鏟子放下了。
在以後的相當一些天内,李黛玉都要轉移她對這個技術動作的示範熱情。
李黛玉在北清東校的校園内走着,心中輕輕歎了一口氣。
人确實很容易适應環境。
不僅母親适應了現狀,自己似乎也适應了現狀。
父親的自殺,對她是一次崩潰性的打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