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己,因為他想生。
“目前的形勢”是什麼?生命的危機。
比起這個危機來,事業的危機都不算什麼。
天下萬物都可以權衡出輕重來。
危機如此,友誼、愛情、幸福、失敗、痛苦……無不如此。
這個痛苦的出現使那個痛苦顯得輕了,是這個痛苦更重些。
這個幸福使那個幸福顯得黯然,因為這個幸福更燦爛。
自己一生都經曆過什麼值得回顧的幸福、痛苦、成功、失敗呢? 眼前漸漸浮現出一條崎岖的山路,布滿大大小小灰白的石塊。
路右邊是陡峭的坡,左邊是深谷。
對面山下是平原,到高處則是茫茫的雲霧了。
能看見自己迎面攀登上來,時而俯身,很用力,時而直着身子,顯得輕松…… 為什麼浮出這樣一個畫面?自己的一生可能就是這樣吧:總在努力,也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艱苦;有崎岖,總還上來了。
很平常,不值得有什麼悲悲憤憤。
奇怪,現在會有這種淡泊的情緒,難道平時那些悲壯慷慨都是矯情? 其實,自己的一生看着坎坷,但很平常。
這就是自己面對人生終結時第一次有的思想。
你說你奮鬥,你說你百折不撓,一旦跳出了自我欣賞、自我中心,(人是不是都這樣?把自己的一點痛苦、歡樂、成功、失敗、努力、煎熬……看得無比大,看成世界上最巨大的存在?)就發現自己原來“很平常”。
他神思朦胧了。
窗外是黑夜,一塊矩形黑暗。
眼前卻幻覺出京城廣大的夜景:一條條寬闊的街道,一排排路燈,一幢幢樓房,稀稀疏疏一兩輛汽車,一兩個行人…… 人就是這樣,隻看到一窗很小的天地,卻幻想成廣大的世界;也許他的人生是渺小的,卻自以為是天下最宏偉的戲劇。
有位作家說,他發現許多人(多得不可想象),老年的,中年的,青年的,都有這樣的感慨:我的一生才曲折呢,真要寫出來比什麼書都了不起,其實說這話的人大多經曆再平常瑣碎不過了。
為什麼自己在沒有死的準備時,一直沒有清醒的自省呢?癌症,死,這個巨大的情勢加在自己身上了?想起與陳曉時的談話了。
現在進行自我剖析,還有心理阻力嗎?他想了想,真真實實地感覺到:自己沒有那種要變成炸彈的悲憤了。
他此刻最希望的是能好好活下去;然而,他覺得自己該寫點東西,要不一生沒做什麼像樣的事,太虧了;他相信自我剖析的書寫出來會比自己以往的作為有價值,他此刻剖白自己沒什麼心理阻力了。
自己要死了嗎?當然不。
這樣一問答,他明白了:一個人有了死的準備,但還懷着生的希望時,他會最正确地估計自己,既不妄自尊大地把自己看得多麼了不起,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又不妄自菲薄,還看到自己的些許價值;既不盲目熱情,漫無邊際地浪費生命,也不冷如死灰,還知道珍惜時間做點最有意義的事情,人一生永遠應該這樣。
秦飛越與李文敏同大家一起湊着興,該碰杯就碰杯,該起哄就起哄,但兩人之間卻冷冷淡淡很少有話。
李文靜敏感到了,有意逗笑:“文敏,你和飛越碰一杯。
”李文敏斜瞟着秦飛越,秦飛越眼也不擡,往嘴裡丢着松花蛋:“我們倆碰什麼?沒由頭。
今兒是爸爸生日,來,爸爸,再敬您一杯。
”李文敏冷冷地撇着嘴。
“你們倆吵架了?”李文靜笑着問。
“有什麼可吵的?人活得太認真了,才會一天到晚争啊吵的。
”秦飛越依然不理這碴兒。
“爸爸,來,我再給您斟上。
” 夫妻倆最近關系相當緊張,李文敏發現丈夫有了情人。
“你……”她氣得說不上話來。
“我怎麼了?夫妻之間感情得不到滿足,有缺口,必然到外面尋找。
” “我不要孩子,可我也沒有不讓你……” “沒有不讓我什麼,不拒絕和丈夫睡覺就行了?” 李文敏眼裡噙着淚花:“咱們離婚。
” “離吧。
”秦飛越跷着二郎腿,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李文敏噎得兩眼直愣,一句話沒有。
“離不離啊?我可不是鬥嘴,要離,咱們這就去。
”秦飛越說道,他放下二郎腿,“咱們還是各自想想吧。
有結果了再談。
”說着,抄起一把老頭才用的大蒲扇,穿着大花褲衩,趿拉着拖鞋,溜溜達達上大街乘涼去了。
他看着路邊坐小闆凳聊天的一家家人,蹚着步慢慢走着。
天下事本無所謂,可女人不對勁兒了就難湊合。
李文敏一天到晚就是個小姑娘樣,看她的肩背平平闆闆,簡直像個從早到晚忙作業的中學生。
沒結婚時,他以為自己就喜歡這樣的女人,結了婚,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沒有對比就發現不了真理。
“目前的形勢”是什麼?生命的危機。
比起這個危機來,事業的危機都不算什麼。
天下萬物都可以權衡出輕重來。
危機如此,友誼、愛情、幸福、失敗、痛苦……無不如此。
這個痛苦的出現使那個痛苦顯得輕了,是這個痛苦更重些。
這個幸福使那個幸福顯得黯然,因為這個幸福更燦爛。
自己一生都經曆過什麼值得回顧的幸福、痛苦、成功、失敗呢? 眼前漸漸浮現出一條崎岖的山路,布滿大大小小灰白的石塊。
路右邊是陡峭的坡,左邊是深谷。
對面山下是平原,到高處則是茫茫的雲霧了。
能看見自己迎面攀登上來,時而俯身,很用力,時而直着身子,顯得輕松…… 為什麼浮出這樣一個畫面?自己的一生可能就是這樣吧:總在努力,也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艱苦;有崎岖,總還上來了。
很平常,不值得有什麼悲悲憤憤。
奇怪,現在會有這種淡泊的情緒,難道平時那些悲壯慷慨都是矯情? 其實,自己的一生看着坎坷,但很平常。
這就是自己面對人生終結時第一次有的思想。
你說你奮鬥,你說你百折不撓,一旦跳出了自我欣賞、自我中心,(人是不是都這樣?把自己的一點痛苦、歡樂、成功、失敗、努力、煎熬……看得無比大,看成世界上最巨大的存在?)就發現自己原來“很平常”。
他神思朦胧了。
窗外是黑夜,一塊矩形黑暗。
眼前卻幻覺出京城廣大的夜景:一條條寬闊的街道,一排排路燈,一幢幢樓房,稀稀疏疏一兩輛汽車,一兩個行人…… 人就是這樣,隻看到一窗很小的天地,卻幻想成廣大的世界;也許他的人生是渺小的,卻自以為是天下最宏偉的戲劇。
有位作家說,他發現許多人(多得不可想象),老年的,中年的,青年的,都有這樣的感慨:我的一生才曲折呢,真要寫出來比什麼書都了不起,其實說這話的人大多經曆再平常瑣碎不過了。
為什麼自己在沒有死的準備時,一直沒有清醒的自省呢?癌症,死,這個巨大的情勢加在自己身上了?想起與陳曉時的談話了。
現在進行自我剖析,還有心理阻力嗎?他想了想,真真實實地感覺到:自己沒有那種要變成炸彈的悲憤了。
他此刻最希望的是能好好活下去;然而,他覺得自己該寫點東西,要不一生沒做什麼像樣的事,太虧了;他相信自我剖析的書寫出來會比自己以往的作為有價值,他此刻剖白自己沒什麼心理阻力了。
自己要死了嗎?當然不。
這樣一問答,他明白了:一個人有了死的準備,但還懷着生的希望時,他會最正确地估計自己,既不妄自尊大地把自己看得多麼了不起,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又不妄自菲薄,還看到自己的些許價值;既不盲目熱情,漫無邊際地浪費生命,也不冷如死灰,還知道珍惜時間做點最有意義的事情,人一生永遠應該這樣。
秦飛越與李文敏同大家一起湊着興,該碰杯就碰杯,該起哄就起哄,但兩人之間卻冷冷淡淡很少有話。
李文靜敏感到了,有意逗笑:“文敏,你和飛越碰一杯。
”李文敏斜瞟着秦飛越,秦飛越眼也不擡,往嘴裡丢着松花蛋:“我們倆碰什麼?沒由頭。
今兒是爸爸生日,來,爸爸,再敬您一杯。
”李文敏冷冷地撇着嘴。
“你們倆吵架了?”李文靜笑着問。
“有什麼可吵的?人活得太認真了,才會一天到晚争啊吵的。
”秦飛越依然不理這碴兒。
“爸爸,來,我再給您斟上。
” 夫妻倆最近關系相當緊張,李文敏發現丈夫有了情人。
“你……”她氣得說不上話來。
“我怎麼了?夫妻之間感情得不到滿足,有缺口,必然到外面尋找。
” “我不要孩子,可我也沒有不讓你……” “沒有不讓我什麼,不拒絕和丈夫睡覺就行了?” 李文敏眼裡噙着淚花:“咱們離婚。
” “離吧。
”秦飛越跷着二郎腿,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李文敏噎得兩眼直愣,一句話沒有。
“離不離啊?我可不是鬥嘴,要離,咱們這就去。
”秦飛越說道,他放下二郎腿,“咱們還是各自想想吧。
有結果了再談。
”說着,抄起一把老頭才用的大蒲扇,穿着大花褲衩,趿拉着拖鞋,溜溜達達上大街乘涼去了。
他看着路邊坐小闆凳聊天的一家家人,蹚着步慢慢走着。
天下事本無所謂,可女人不對勁兒了就難湊合。
李文敏一天到晚就是個小姑娘樣,看她的肩背平平闆闆,簡直像個從早到晚忙作業的中學生。
沒結婚時,他以為自己就喜歡這樣的女人,結了婚,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沒有對比就發現不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