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要出國,黃公愚情緻又興。
東方藝術協會自然應該每天給他派車來,他讓夏平陪同着,滿北京地逛商店,準備出國物品。
先要服裝。
王府井百貨大樓,東安市場,西單商場,出國人員服務部,各大服裝店,都走遍了。
我要出國,他笑呵呵地隔着櫃台對年輕的女售貨員說明道。
對方冷淡地瞟他一眼。
他不在意。
老人嘛,有涵養。
左等右等,總算把衣服拿來了。
他要的是西服。
試一件不合适,試兩件還不行,要第三件,飛來了白眼。
要第四件,自己早已嗫嚅,售貨員也不再過來了。
他惱了,心中罵了,可還是靠櫃台等着。
兩邊的人洶洶嚷嚷,左右湧動着,他東傾西歪地站不穩。
嗳,年輕人怎麼瞎擠?夏平站在後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等夠了,擠夠了,冷臉看夠了,汗流夠了,擠出人群來,一無所獲。
滿肚火,再去另一家。
這西服就不考慮老人的身材,怎麼沒有一件合适的? 買不着,做。
大服裝店來不及,最少要等一個月。
到小店,也滿騰騰。
托人,總算行了。
萬事靠人情,什麼世風?小不忍則亂大謀,放下原則性,搞點靈活性。
簡陋擁擠的小門面内,裁縫拉開皮尺上上下下量他身體了,他挺起胸腹,老幹部的風度又來了。
我這是準備出國,可能還要擔任代表團比較負責的職務吧,服裝要講究些,要不外國人看笑話,這可是個外交禮儀問題啊。
一步順利步步順利。
買箱子,要結實的,漂亮的,帶轱辘的,要拿得到國際上去。
買襯衫,要多幾件,到了外國要天天換襯衫,一天不換就要讓外國人笑話的,要不同顔色、不同款式,要不,你換了也看不出來。
買領帶,也要多幾條,要各種顔色,那是進口貨?一條二十多塊錢?這麼貴?貴,也買,要一條紅的,紅的人顯年輕。
買電剃刀,要日本的,質量好,不出故障,出了國,胡子要天天刮,保持嶄新的精神面貌。
還要買點小禮品:檀香木折扇,蠟染桌布,剪紙,中國風景名勝的明信片,瓷的小佛像。
到外國人家裡做客,要給主人送禮物的。
這些東西不貴,但有民族色彩,據說西方人最喜歡。
爸爸,你買得太多了,不是說準備少量小禮品就行了嗎?夏平說。
你知道什麼,我在團裡的地位肯定比較顯著,到了外國,都來請我去做客,不夠應付怎麼辦?嗳,夏平,你的服裝準備好了嗎?肯定要讓你陪我出國的。
東西差不多齊全了,西服也做好了,高高興興在家裡一次次試穿。
上衣筆挺,褲子筆挺。
提起上衣的雙肩來抖一抖,再松手,沉沉地落在身上,直直地往下垂,更筆挺了。
提起褲腰來,往上抻一抻,褲子唰唰地直線向下。
人挺拔了吧?嶄新放光了吧?再把胡子刮光,爸爸更顯年輕了吧?人們可能以為才五十多歲呢。
夏平在身旁服侍着,幫他翻着領子,打着領帶。
不用,我自己能打。
他興緻勃勃地要顯示自己的年輕敏捷。
但還是讓女兒打了。
女兒幫他打領帶,他一動不動地站着,有着當首長的舒服感,當家長的舒服感。
這是兩種不同又極相似的感覺。
還有一種小孩子被母親撫弄的舒服感。
夏平的手纖細耐心,碰着他的脖頸,讓他感到無微不至照顧的舒适。
你們看怎麼樣?他對着在客廳裡看電視的幾個兒女說道,把身子轉來轉去。
還是西服漂亮吧?誰說西方文明不好?西方的科學技術就比中國發達得多。
西方比中國富裕得多。
小汽車舊了,漆皮擦破了,開到垃圾堆一扔,衣服、電器設備過時了,也一扔。
哪像咱們,喝完酒,吃完罐頭,空瓶空罐,都要留着用,他一指窗台上一溜排放的幾個罐頭瓶——那裡裝着白糖、紅糖。
咱們現在落後得多。
你們看,爸爸買了電剃刀,問,有沒有備用刀片?沒有。
那刀片磨秃了呢?磨秃了?在外國就把電剃刀扔了,再換一個。
咱們這思想就跟不上現代文明。
所以要出國參觀參觀,學習學習。
外國很文明,有很多講究。
吃飯時不能出聲。
小華,像你那樣吃飯吧叽吧叽響可不行。
你别瞪眼。
知道不文明了,就改掉。
還有,吃完飯不能剔牙。
牙裡塞了東西怎麼辦?用手捂上嘴剔。
爸爸,就你能剔牙,吃完飯能剔半個鐘頭。
平平說。
從今後我就養成習慣,不剔了。
外國冷飲多,我用冷飲漱漱口就行了…… “黃老,”協會的聯絡部主任雷彤林不知何時來了,甜乎乎地笑着,進了客廳。
啊,有什麼事? “關于出國的事情,您不是一定要讓女兒陪同出國嗎?” 是。
這是我提的條件。
“您講過,這是讓您出國的先決條件。
和有關領導部門反映了,經過研究,這很難做到。
另外,考慮到這次出國行程比較緊張,活動量也比較大,您身體可能很難頂下來……” 所以我一定要讓夏平陪同。
要不,我這次就不能去。
“明白您的意思。
所以,他們經過反複研究,為了照顧黃老您的健康,慎重起見,這次出國,決定暫不安排您去了,安排一位年紀輕些的同志去。
等明年,外國代表團來中國回訪時,再安排您參加交流活動。
” 什麼?…… 要陪同父親出國,夏平自己也需作些準備。
出國一定要裙子。
女人在正式外交場合絕不能像她這樣穿褲子
東方藝術協會自然應該每天給他派車來,他讓夏平陪同着,滿北京地逛商店,準備出國物品。
先要服裝。
王府井百貨大樓,東安市場,西單商場,出國人員服務部,各大服裝店,都走遍了。
我要出國,他笑呵呵地隔着櫃台對年輕的女售貨員說明道。
對方冷淡地瞟他一眼。
他不在意。
老人嘛,有涵養。
左等右等,總算把衣服拿來了。
他要的是西服。
試一件不合适,試兩件還不行,要第三件,飛來了白眼。
要第四件,自己早已嗫嚅,售貨員也不再過來了。
他惱了,心中罵了,可還是靠櫃台等着。
兩邊的人洶洶嚷嚷,左右湧動着,他東傾西歪地站不穩。
嗳,年輕人怎麼瞎擠?夏平站在後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等夠了,擠夠了,冷臉看夠了,汗流夠了,擠出人群來,一無所獲。
滿肚火,再去另一家。
這西服就不考慮老人的身材,怎麼沒有一件合适的? 買不着,做。
大服裝店來不及,最少要等一個月。
到小店,也滿騰騰。
托人,總算行了。
萬事靠人情,什麼世風?小不忍則亂大謀,放下原則性,搞點靈活性。
簡陋擁擠的小門面内,裁縫拉開皮尺上上下下量他身體了,他挺起胸腹,老幹部的風度又來了。
我這是準備出國,可能還要擔任代表團比較負責的職務吧,服裝要講究些,要不外國人看笑話,這可是個外交禮儀問題啊。
一步順利步步順利。
買箱子,要結實的,漂亮的,帶轱辘的,要拿得到國際上去。
買襯衫,要多幾件,到了外國要天天換襯衫,一天不換就要讓外國人笑話的,要不同顔色、不同款式,要不,你換了也看不出來。
買領帶,也要多幾條,要各種顔色,那是進口貨?一條二十多塊錢?這麼貴?貴,也買,要一條紅的,紅的人顯年輕。
買電剃刀,要日本的,質量好,不出故障,出了國,胡子要天天刮,保持嶄新的精神面貌。
還要買點小禮品:檀香木折扇,蠟染桌布,剪紙,中國風景名勝的明信片,瓷的小佛像。
到外國人家裡做客,要給主人送禮物的。
這些東西不貴,但有民族色彩,據說西方人最喜歡。
爸爸,你買得太多了,不是說準備少量小禮品就行了嗎?夏平說。
你知道什麼,我在團裡的地位肯定比較顯著,到了外國,都來請我去做客,不夠應付怎麼辦?嗳,夏平,你的服裝準備好了嗎?肯定要讓你陪我出國的。
東西差不多齊全了,西服也做好了,高高興興在家裡一次次試穿。
上衣筆挺,褲子筆挺。
提起上衣的雙肩來抖一抖,再松手,沉沉地落在身上,直直地往下垂,更筆挺了。
提起褲腰來,往上抻一抻,褲子唰唰地直線向下。
人挺拔了吧?嶄新放光了吧?再把胡子刮光,爸爸更顯年輕了吧?人們可能以為才五十多歲呢。
夏平在身旁服侍着,幫他翻着領子,打着領帶。
不用,我自己能打。
他興緻勃勃地要顯示自己的年輕敏捷。
但還是讓女兒打了。
女兒幫他打領帶,他一動不動地站着,有着當首長的舒服感,當家長的舒服感。
這是兩種不同又極相似的感覺。
還有一種小孩子被母親撫弄的舒服感。
夏平的手纖細耐心,碰着他的脖頸,讓他感到無微不至照顧的舒适。
你們看怎麼樣?他對着在客廳裡看電視的幾個兒女說道,把身子轉來轉去。
還是西服漂亮吧?誰說西方文明不好?西方的科學技術就比中國發達得多。
西方比中國富裕得多。
小汽車舊了,漆皮擦破了,開到垃圾堆一扔,衣服、電器設備過時了,也一扔。
哪像咱們,喝完酒,吃完罐頭,空瓶空罐,都要留着用,他一指窗台上一溜排放的幾個罐頭瓶——那裡裝着白糖、紅糖。
咱們現在落後得多。
你們看,爸爸買了電剃刀,問,有沒有備用刀片?沒有。
那刀片磨秃了呢?磨秃了?在外國就把電剃刀扔了,再換一個。
咱們這思想就跟不上現代文明。
所以要出國參觀參觀,學習學習。
外國很文明,有很多講究。
吃飯時不能出聲。
小華,像你那樣吃飯吧叽吧叽響可不行。
你别瞪眼。
知道不文明了,就改掉。
還有,吃完飯不能剔牙。
牙裡塞了東西怎麼辦?用手捂上嘴剔。
爸爸,就你能剔牙,吃完飯能剔半個鐘頭。
平平說。
從今後我就養成習慣,不剔了。
外國冷飲多,我用冷飲漱漱口就行了…… “黃老,”協會的聯絡部主任雷彤林不知何時來了,甜乎乎地笑着,進了客廳。
啊,有什麼事? “關于出國的事情,您不是一定要讓女兒陪同出國嗎?” 是。
這是我提的條件。
“您講過,這是讓您出國的先決條件。
和有關領導部門反映了,經過研究,這很難做到。
另外,考慮到這次出國行程比較緊張,活動量也比較大,您身體可能很難頂下來……” 所以我一定要讓夏平陪同。
要不,我這次就不能去。
“明白您的意思。
所以,他們經過反複研究,為了照顧黃老您的健康,慎重起見,這次出國,決定暫不安排您去了,安排一位年紀輕些的同志去。
等明年,外國代表團來中國回訪時,再安排您參加交流活動。
” 什麼?…… 要陪同父親出國,夏平自己也需作些準備。
出國一定要裙子。
女人在正式外交場合絕不能像她這樣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