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阿扁的扁
關燈
小
中
大
陳水扁先生今年不幸狗皮倒竈了,由馬英九先生鵲巢鸠占。
孔和尚曾在博客裡出了道思考題,“扁”字跟“馬”字合起來是個什麼字?此題簡單得近乎小學水平,頗有愚弄民衆智商之嫌,所以很多人深想了一步,看出此題背後包含着孔和尚對台灣前途的隐憂也。
其實這也不是孔和尚的發明。
整整一百年前,也就是公元1908年,清光緒34年,廣東革命黨著名作家黃小配(1872-1913,筆名“黃帝嫡裔”,别号“世界一個人”),就在日本出版了一部譴責小說,名曰《大馬扁》。
這個“大馬扁”,諷刺的是保皇黨領袖康有為。
書中借人物之口說道:“虧你還信康有為那人!我廣東人那個不喚他做癫康?實則他詐癫扮戆,專一欺騙他人。
本沒點學問,又自稱要做孔子,其實不過是個無賴子罷了。
” 如此貶損康有為,實在有欠公道,康有為好歹也是個大學者和思想家,除了托福,門門全優的。
這不過是當時革命黨人一腔熱血,恨不能打倒一切保守派而已。
用今天的話說,是“極左”了。
倒是書前“吾廬主人梭功氏”的序中講了幾句公道話,說雖然“康梁二人,招搖海外,借題棍騙,于馬扁界中,别開一新面目”,但這是“社會害康梁,非康梁之害社會也。
康梁之棍騙,非康梁之罪,而社會之罪也。
夫社會不平,金錢實為萬惡之原,世界一日有金錢,即人類一日不能無罪惡。
康梁不幸生不逢社會平等之日,自呱呱墜地時,即浸淫于金錢銅臭之内,迷惘既深,則诪張為幻,人情大抵皆然,況才足以濟奸者乎?故吾人方言康梁之不暇,而可以棍騙為康梁罪哉?”又說“海外僑民,蒙于祖國情勢,先入為主”,這才上了康梁的當。
總而言之,歸納他的意思,是金錢社會、人欲橫流,導緻了“大馬扁”的産生。
不論他們講改良,還是講革命,不論講台獨,還是講統一,其實都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已,哪有一個貨真價實的英雄?所以打倒了“康梁”,又出來個“蔣汪”,打倒了“劉鄧”,又出來個“林江”,打倒了天地會,又出來個青紅幫,打倒了馬三立,又出來個郭德綱。
人生代代無窮已,馬扁年年隻相似。
咱小民百姓,大多數情況下,分不清誰是真英雄,誰是僞君子,所以“莫談國事”,倒不失為一條安身妙策。
今天咱不言馬高,也不論扁低,僅從語文角度,單說說這個“扁毛畜生”的“扁”字。
《說文解字》解釋“扁”的意思曰:“扁,署也,從戶冊。
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
”這是用的“拆字”解釋法,把“扁”字拆為“戶”和“冊”,在門上寫的标記,叫做“扁”。
後來“扁”字的意思多了,就給這個意思單獨設了一字,加了個框框,寫作“匾”。
比如你家防盜門上方釘了塊木闆,上面寫着“啃的雞”,或者“白虎節堂”,或者“色狼俱樂部”,那就叫“匾”。
可是也有人懷疑這并非“扁”字的起源,因為最早的字都是象形字,“扁”從象形的角度看,下面是四條腿,上面是個驢頭馬面似的的東西,所以凡是叫“扁”的,必離畜生不遠。
還有的測字先生說,“扁”字下面是三個“空牙槽”,有槽無牙,故凡是叫“扁”的,撒謊成性,說話都靠不住。
這個解釋恐怕有點八卦了,與文字學無關,屬于“江湖闡釋”也。
還有的促狹鬼說,“扁”的字形,就是半頭野驢的肚子上被橫着打了一槍,孔老師覺得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羅列在此,不予采納也。
“扁”是門上寫字,這是公認的。
但并非門上寫字都叫“扁”。
如果是豎着寫的,那叫“額”,隻有橫着寫的叫“扁”,合稱“匾額”。
由此,就産生了“扁”的一個比喻意:寬而薄的東西,逐漸被形容為“扁”,名詞變成了形容詞。
比如“扁豆”,“扁擔”,“扁桃體”。
由于“扁”的東西一般不夠豐滿,立體感不強,所以再進一步,“不圓的”和“鼓不起來”的東西也被稱作“扁”。
餃子不如包子圓滿,故稱“扁食”,“平足”也叫做“扁平足”,女郎的身材過于平闆,就被叫做“阿扁公主”等等。
現代小說理論中專門有一對概念,叫“圓型人物”和“扁型人物”,後者指的就是“性
孔和尚曾在博客裡出了道思考題,“扁”字跟“馬”字合起來是個什麼字?此題簡單得近乎小學水平,頗有愚弄民衆智商之嫌,所以很多人深想了一步,看出此題背後包含着孔和尚對台灣前途的隐憂也。
其實這也不是孔和尚的發明。
整整一百年前,也就是公元1908年,清光緒34年,廣東革命黨著名作家黃小配(1872-1913,筆名“黃帝嫡裔”,别号“世界一個人”),就在日本出版了一部譴責小說,名曰《大馬扁》。
這個“大馬扁”,諷刺的是保皇黨領袖康有為。
書中借人物之口說道:“虧你還信康有為那人!我廣東人那個不喚他做癫康?實則他詐癫扮戆,專一欺騙他人。
本沒點學問,又自稱要做孔子,其實不過是個無賴子罷了。
” 如此貶損康有為,實在有欠公道,康有為好歹也是個大學者和思想家,除了托福,門門全優的。
這不過是當時革命黨人一腔熱血,恨不能打倒一切保守派而已。
用今天的話說,是“極左”了。
倒是書前“吾廬主人梭功氏”的序中講了幾句公道話,說雖然“康梁二人,招搖海外,借題棍騙,于馬扁界中,别開一新面目”,但這是“社會害康梁,非康梁之害社會也。
康梁之棍騙,非康梁之罪,而社會之罪也。
夫社會不平,金錢實為萬惡之原,世界一日有金錢,即人類一日不能無罪惡。
康梁不幸生不逢社會平等之日,自呱呱墜地時,即浸淫于金錢銅臭之内,迷惘既深,則诪張為幻,人情大抵皆然,況才足以濟奸者乎?故吾人方言康梁之不暇,而可以棍騙為康梁罪哉?”又說“海外僑民,蒙于祖國情勢,先入為主”,這才上了康梁的當。
總而言之,歸納他的意思,是金錢社會、人欲橫流,導緻了“大馬扁”的産生。
不論他們講改良,還是講革命,不論講台獨,還是講統一,其實都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已,哪有一個貨真價實的英雄?所以打倒了“康梁”,又出來個“蔣汪”,打倒了“劉鄧”,又出來個“林江”,打倒了天地會,又出來個青紅幫,打倒了馬三立,又出來個郭德綱。
人生代代無窮已,馬扁年年隻相似。
咱小民百姓,大多數情況下,分不清誰是真英雄,誰是僞君子,所以“莫談國事”,倒不失為一條安身妙策。
今天咱不言馬高,也不論扁低,僅從語文角度,單說說這個“扁毛畜生”的“扁”字。
《說文解字》解釋“扁”的意思曰:“扁,署也,從戶冊。
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
”這是用的“拆字”解釋法,把“扁”字拆為“戶”和“冊”,在門上寫的标記,叫做“扁”。
後來“扁”字的意思多了,就給這個意思單獨設了一字,加了個框框,寫作“匾”。
比如你家防盜門上方釘了塊木闆,上面寫着“啃的雞”,或者“白虎節堂”,或者“色狼俱樂部”,那就叫“匾”。
可是也有人懷疑這并非“扁”字的起源,因為最早的字都是象形字,“扁”從象形的角度看,下面是四條腿,上面是個驢頭馬面似的的東西,所以凡是叫“扁”的,必離畜生不遠。
還有的測字先生說,“扁”字下面是三個“空牙槽”,有槽無牙,故凡是叫“扁”的,撒謊成性,說話都靠不住。
這個解釋恐怕有點八卦了,與文字學無關,屬于“江湖闡釋”也。
還有的促狹鬼說,“扁”的字形,就是半頭野驢的肚子上被橫着打了一槍,孔老師覺得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羅列在此,不予采納也。
“扁”是門上寫字,這是公認的。
但并非門上寫字都叫“扁”。
如果是豎着寫的,那叫“額”,隻有橫着寫的叫“扁”,合稱“匾額”。
由此,就産生了“扁”的一個比喻意:寬而薄的東西,逐漸被形容為“扁”,名詞變成了形容詞。
比如“扁豆”,“扁擔”,“扁桃體”。
由于“扁”的東西一般不夠豐滿,立體感不強,所以再進一步,“不圓的”和“鼓不起來”的東西也被稱作“扁”。
餃子不如包子圓滿,故稱“扁食”,“平足”也叫做“扁平足”,女郎的身材過于平闆,就被叫做“阿扁公主”等等。
現代小說理論中專門有一對概念,叫“圓型人物”和“扁型人物”,後者指的就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