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的國慶照

關燈
配圖:1966年全家福 時代,跌跌撞撞進步了;人民,多多少少緻富了;雞鴨魚肉,吃來吃去吃麻木了;九天長假,放得人心渙散百無聊賴一個個都沉醉不知歸路了。

     國慶節放這麼長的假,是許多外國朋友都羨慕的。

    我想政府除了刺激消費的商業企圖之外,也是對人民群衆發一份善心,顯示一下大國氣度——俺們中國銀,9天不幹活,照樣有吃有喝!别說9天了,想當年文革初期,全國大串連,不但不幹活,而且白吃白喝白玩白住白坐車,成千上萬的少年青年壯年中年,愣是免費旅遊了90天還不止。

    你想想,那是天天吃不飽飯的國家能做到的嗎? 三年困難時期之後,經過“調鞏充提”,農業連續13年大豐收,工交商貿幾乎一年一個新台階。

    根據國家統計局現在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經濟領域尚未受到“文革”較大影響,故不計入),工農業總産值年平均增長率為7.1%,社會總産值年平均增長率為6.8%,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4.9%。

    具體到各年,除了67年68年因為大面積停産不幹活而有所下降外,其餘各年均為正增長。

     關于階段發展指标,1976年與1966年相比,工農業總産值增長79%,社會總産值增長77.4%,國民收入總額(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53%,關于生産水平,1976年和1966年主要産品産量相比,鋼增長33.5%,原煤增長917%,原油增長499%,發電量增長146%,農用氮、磷、鉀化肥增長117.7%,塑料增長148.2%,棉布增長20.9%,糧食增長33.8%,油料增長61.6%……更不要說兩彈一星、八大油田、雜交水稻、成昆鐵路、長江大橋、長沙馬王堆一号、陝西兵馬俑、農村合作醫療網、還有幾十個世界級的冶金化肥紡織企業……這些,就是我們的父母一輩用激情和汗水給我們打下的賴以改革開放的雄厚基業和讓我們能夠吃喝玩樂的殷實家底。

    回首新中國艱苦奮鬥的創業史,在那條陽光和風雨交織的大路上,站滿了我們的恩人! 不管父母怎樣打罵過我,怎樣冤枉過我,他們都是我的恩人。

    我今天能夠成為一個讓好人喜歡、讓壞人和漢奸害怕嫉妒得日夜發抖的平民學者,除了要感謝北大、感謝老師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那些共和國的創業者,是他們給了我從肉體到精神最重要的營養。

     翻拍了一張老照片,是1966年的國慶,我剛剛兩周歲時,父母帶我,在哈爾濱一家普通的照相館照的。

    姜昆有一個著名的相聲《如此照相》,說文革時去照相館都要喊毛主席語錄,誇張得未免太離譜了。

    那是文革中的某一段,少數時髦革命青年的時尚創舉,并非到處普及的“市民公約”。

    我兩三歲時據說已經“記憶力驚人”,毛主席語錄和“床前明月光”之類都過目不忘,我就隻見過我們居民組的劉大娘和西大橋糧店的趙書記,還有和興路百貨大樓賣蛋糕的沈婷姐姐這幾個人,有那麼一陣子,見人就背毛主席語錄,大夥都認為他們“有病”。

    過了幾個月,他們也不背了。

    至于照相館,從本質上說,曆來都是隐隐代表着西方文明的“高雅文化場所”,安靜地進去,溫馨地出來,哪裡會有那麼多荒唐搞笑的黑色幽默呢? 小時候照相是稀罕事,我從出生到上大學,所有的照片加起來,可能也沒有我如今出門一次被偷拍的數量多。

    那時候雖然科學知識普及了,明白照相不會“傷了元氣”,更不會讓洋鬼子把魂兒攝走後晚上來吃小孩兒,但人們仍然是“無事不照相”,把照相一事看得很莊重。

    現在人們随便照相、随便“走光”、随便上床,把很多有意思的事兒都給整得很沒意思啦。

     那時候因為照相少,所以每一次都記憶猶新。

    那天是文革時期的第一個國慶,雖然不放九天假,但因為恰逢禮拜六,所以放兩天假還是讓人挺高興的。

    更巧的是,那天如果按照農曆算,八月十七,是我的兩歲大壽。

    因此母親提議去照相。

    父親因為對文革有意見,有點不樂意去。

    他參加的那個組織是保護老幹部的,立場比較保守,被紅衛兵批鬥了幾次,所以老罵紅衛兵是“小兔崽子”。

    他說不樂意去照相,其實是想去喝酒。

    父親曾經有一部照相機,在當時夠奢侈的。

    可是在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