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梁漱溟先生學習

關燈
——簡直是瘋了。

    主持會議的高崗隻好請他另找時間再講。

     其實梁漱溟這次與毛澤東的沖突,形式看上去很激烈,但内容并不嚴重。

    梁漱溟既不反共反毛,也不反對總路線,他就是喜歡标新立異,仗着自己是共産黨的老朋友,學問大,名頭響,就大耍個人風頭。

    越是以為自己受了冤屈,就越覺得自己英雄。

    好比一個熱戀中的青年,越是以為對方誤解了自己,就越是覺得自己的愛情堅貞無比,感天動地。

     不過,梁漱溟畢竟是修養高深的大學者,事後别人的攻擊批評他不為所動,但兒子和學生、好友的勸告卻使他省悟,他歸結為“有個人英雄之氣而無一片恻隐之心”。

    孔老師覺得這句總結非常精彩,說出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通病。

    在沒有生命危險的前提下,罵罵政府,罵罵領袖,其實是很出風頭的一件事,能夠博得社會贊賞甚至國際聲譽。

    實事求是地說,政府和領袖也需要經常聽到批評的聲音。

    但是有些知識分子,首先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标新立異,不顧自己的言論是否對民衆有利,是否對國家有利,其實是有膽量而沒心肝的。

    而梁漱溟卻能夠從這件事中反思出自己的思想問題,他說看到中國共産黨一舉扭轉了中國百年沉淪的惡運,讓他喊一千聲一萬聲“毛主席萬歲”亦不覺多餘,可嘴上就是喊不出來,為什麼,就是因為自己的階級立場問題。

    把狂妄當作“骨氣”,把虛榮當作倔強。

    孔老師看到這裡,反思自己也是如此。

    我雖然在文革中長大,但從未自己主動喊過“毛主席萬歲”,反而有幾次跟同學打賭,喊過“打倒毛主席”。

    這并非是什麼“反對個人崇拜”的先知先覺,而是多讀了幾本書後,總覺得自己與衆不同,不肯面對另一個生命彎腰,隐隐覺得這是一種高貴的證明。

    有時候,我們明明深深地愛上了一個異性,折磨得自己寝食不安,卻不好意思表露出來,裝得鎮定自若,甚至還要貶低挖苦對方,直到把事情弄得沒戲了,或者把對方氣跑了,才開始反省。

    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之一也。

     梁漱溟雖然跟毛澤東“幹了一仗”,但是并未受到任何處理,也從未戴過什麼政治帽子。

    此後的幾十年中,梁漱溟雖然不再“大鬧會場”了,但遇事仍然堅持自己的獨立觀點,堅持“不跟共産黨保持一緻”。

    不論他說得對錯,這種立場真不愧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

     比如60年代兩會上,大家都說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是因為抓了階級鬥争,而梁漱溟卻說這是毛主席共産黨尊重科學依靠群衆的結果。

    其實兩種說法并不矛盾,但梁漱溟一定要說點跟别人不同的才舒服。

    四清運動中,梁漱溟主張逐步用教育代替處罰,他認為讓犯錯誤的人去打掃廁所是不對的,因為掃廁所在社會主義時代應該是光榮的事,幹部學生去淘糞是正常的勞動,不應當作為處罰。

    他的這個思想,可以說比共産黨要“左”多了,反正他就是與衆不同。

    1966年,一群紅衛兵來抄家後,他卻開始撰寫《儒佛異同論》和《東方學術概觀》。

    他不反對林彪,但反對把接班人的名字寫進憲法。

    梁漱溟每次提出“反動主張”,都會引來批判。

    但是上級卻指示說:“某些人因為思想一貫反動,借機放毒也不足為怪,可不必糾纏”。

    看來說話做事光明正大,心底無私,就百毒不侵也。

    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梁漱溟更是“大放其毒”。

    一說林彪跟孔子關系不大,批林何必批孔——這也是孔老師的主要觀點;二說毛主席雖然有反孔的一面,但還有贊揚孔的一面,不能偏廢——這也會得到很多人支持;三說林彪根本沒有路線,因為路線不管對錯,都是光明正大的,而林彪并沒有公開的系統的治國思想,所以根本不存在“林彪反動路線”也。

    這可是等于全面否定了批林批孔運動,于是遭到圍攻。

    沒想到批了他一陣子,他忽然一股邪火上來,脫口而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哼,你們不給俺面子,那俺也不給你們面子,這脾氣跟孔老師何其相似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梁漱溟更來神了,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不過沒有那麼多的與衆不同了。

    他的思想被太多的鹦鹉學舌者千萬次地複制着。

    梁漱溟總結國家發展的三要素為:集體領導、發揚民主和健全法制。

    這是他80年代的看法,今天已經成了老生常談,倘若他活到今天,肯定又有新的“異同論”吧。

     梁漱溟作為一代奇才,并非得益于早慧,也非得益于家學,更非得益于跟随名師名校或者留學東洋西洋。

    他的經驗,孔老師總結為内外各四點,内四點:一是認真,二是正直,三是寡欲,四是自省。

    外四點:一是儒家的進取,二是佛家的悲憫,三是熱愛祖國,四是社會實踐。

    這八點,我們普通人能學習其中的四點,就足夠“漱杯水于滄溟”了。

     孔和尚自注:香港傳真08年78期,是孔慶東的《向梁漱溟先生學習》,懷着自戀的心情拜讀了一遍,寫得真好啊。

    司馬南先生評論曰:“讀學習梁漱溟文,大悅之,彌暢之,甚快之。

    亦正亦諧,相得益彰,嬉笑怒罵,遂成一格。

    孔門奇才,牛B之至也。

    ”潘維先生評論曰:“和尚最近的文章妙趣橫生,特立獨行。

    從譏韓到贊梁,還有評開幕式的美文,都曾拜讀。

    羨慕,欽佩。

    贊梁一文,當為文章典範。

    ”青年作家信恒先生聽我課後評論曰:“自由的思想,獨立的意識,快樂的精神,寬容的原則。

    ”各方朋友的贊美,孔和尚更願意看成是鼓勵。

    能做到的時候畢竟少,做不到的時候,朋友們多喝酒多吃菜,夠不着站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