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線趣聞
關燈
小
中
大
紹說,“1個月隻供給20斤大米和450基普菜金。
” 450基普隻夠買1斤豬肉或半隻雞。
連長繼續介紹道:“除了打仗,戰士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采集野豬菜、芭蕉花等野菜,以便蘸着野辣椒和鹽巴下飯吃。
吃不飽,睡不好。
加上山高寒冷,戰士們體質都很差,都是仗着年輕硬挺過來了。
” 段蘇權想起憑祥車站那源源不斷輸入越南的各種物資。
想起朱其文大使在河内講過的話,禁不住對越南顧問說:“戰士們的生活很艱苦,必要的裝備和物資供應還是要保證的,不然。
非戰鬥減員多,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受到影響。
” 越南顧問不自在地點點頭。
段蘇權廣泛接觸了一遍指戰員,他們絕大多數都來自貧苦農民家庭,許多幹部戰士都有親人犧牲于抗法和抗美鬥争中。
他們有鬥争的傳統,無疑都是能夠吃大苦,耐大勞,能夠長期堅持鬥争的優秀戰士。
段蘇權重點參觀了巴特寮2營,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1961年萬象右派集團發動政變,重兵包圍了巴特寮戰鬥部隊1、2、3營。
經過激戰,1、3營覆沒,隻有2營在營長坎代指揮下英勇買圍。
重整旗鼓,開始新的武裝鬥争。
坎代被任命為巴特寮部隊的總司令。
2營素質高,戰鬥力強,是巴特寮的主力部隊。
這支部隊是大有希望的,是能夠承擔起抗美救國戰争,奪取老撾革命勝利的重擔的。
段蘇權在調查中更加堅定了這種認識和信心。
對于“為什麼要打仗?”這一問題的回答,段蘇權基本也是滿意的。
有的說“要為親人報仇”,有的說“要趕走美帝,争取老撾人民的徹底解放”,還有的說“要打倒美帝,打倒貢濫主,争取民主和自由”。
段蘇權想起胡正清講到的一位戰十,那戰士叫奠洪,住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潮濕、發黴的茅草棚裡,卻把自己的内務事理得整整齊齊,床邊用竹蔑編織了一個精緻的小書桌,桌上放着書,床頭還貼了一幅自己的畫。
畫面上有東升的旭日照耀着一顆向日葵,在向日葵旁邊又畫了一個大木瓜。
莫洪解釋說:旭日代表我們的目标,向日葵代表戰士,那個木爪代表戰士們解放祖國的鬥争,已經結出了果實。
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奮鬥,有犧牲!段蘇權所形成的這種看法,在吃飯時進一步得到了證實。
連隊特意派人打來一隻鹿子,款待中國客人。
吃鹿子肉自然很高級,但還有更“高級”的菜,就是把鹿子的小腸煮了招待中國同志吃。
腸子裡的東西不曾擠掉。
介于青草和糞便之間,煮時也不洗也不加調料,煮熟了,有一種奇特的味道。
這是老撾的一道名菜,專門用來款待貴客。
可是,司機小韓一聞就想嘔吐,年輕的中國軍人幾乎都不敢享受。
段蘇權将軍卻吃得津津有味。
到底是長征過來的老紅軍,當年煮皮帶,嘗百草,早已練出極強的适應性。
一邊吃着,一邊給老撾年輕的指導員們講述紅軍當年“紅米飯,南瓜湯”的鬥争生活,邊吃邊聊,指戰員們對一些問題的回答使段蘇權深受感動。
段蘇權問過幾名年齡稍大些的戰士結婚沒結婚? 這幾名戰士的回答都是沒結婚,并且堅定地表示:“找姑娘結婚,那是革命勝利以後的事。
”其中也有一個是結過婚的,他的回答是:“等老撾革命勝利後,我再去找她。
” 段蘇權問一名戰士:“将來革命勝利了,你想幹什麼?” 戰士回答說:“我想到中國去學習,學好技術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 聊天中,巴特寮的一些戰士都曾談到兩次日内瓦協議。
他們說:”我們是希望和平的,但是兩次日内瓦協議,後來都被美帝國主義和老撾反動派破壞了,我們損失很大。
他們不讓我們有和平,我們就隻有拿起槍來戰鬥到底,直到把反動派全部消滅光。
” 視察前線之後不久,段蘇權回國彙報工作時,曾将這些情況報告了周恩來總理。
周恩來聽後,沉思片刻,用緩慢低沉的聲音說:“日内瓦會議我們吃了虧。
老撾和柬埔寨都蒙受了損失,這是個很大的教訓。
……”以後,周恩來在不同場合又多次講過這個話。
當然,周恩來講這個話,與中國開始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背影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是表現了總理高度自律的精神品德,這種精神品德使段蘇權等同志都受到很大教育和啟發。
事實是。
在整個的國際政治鬥争中,兩次日内瓦會議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是印度支那三國人民以及世界各國人民通過鬥争取得重大勝利的兩次會議。
特别是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日内瓦會議。
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作為五大國之一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取得的成功和勝利是為舉世所公認的。
” 450基普隻夠買1斤豬肉或半隻雞。
連長繼續介紹道:“除了打仗,戰士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采集野豬菜、芭蕉花等野菜,以便蘸着野辣椒和鹽巴下飯吃。
吃不飽,睡不好。
加上山高寒冷,戰士們體質都很差,都是仗着年輕硬挺過來了。
” 段蘇權想起憑祥車站那源源不斷輸入越南的各種物資。
想起朱其文大使在河内講過的話,禁不住對越南顧問說:“戰士們的生活很艱苦,必要的裝備和物資供應還是要保證的,不然。
非戰鬥減員多,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受到影響。
” 越南顧問不自在地點點頭。
段蘇權廣泛接觸了一遍指戰員,他們絕大多數都來自貧苦農民家庭,許多幹部戰士都有親人犧牲于抗法和抗美鬥争中。
他們有鬥争的傳統,無疑都是能夠吃大苦,耐大勞,能夠長期堅持鬥争的優秀戰士。
段蘇權重點參觀了巴特寮2營,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1961年萬象右派集團發動政變,重兵包圍了巴特寮戰鬥部隊1、2、3營。
經過激戰,1、3營覆沒,隻有2營在營長坎代指揮下英勇買圍。
重整旗鼓,開始新的武裝鬥争。
坎代被任命為巴特寮部隊的總司令。
2營素質高,戰鬥力強,是巴特寮的主力部隊。
這支部隊是大有希望的,是能夠承擔起抗美救國戰争,奪取老撾革命勝利的重擔的。
段蘇權在調查中更加堅定了這種認識和信心。
對于“為什麼要打仗?”這一問題的回答,段蘇權基本也是滿意的。
有的說“要為親人報仇”,有的說“要趕走美帝,争取老撾人民的徹底解放”,還有的說“要打倒美帝,打倒貢濫主,争取民主和自由”。
段蘇權想起胡正清講到的一位戰十,那戰士叫奠洪,住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潮濕、發黴的茅草棚裡,卻把自己的内務事理得整整齊齊,床邊用竹蔑編織了一個精緻的小書桌,桌上放着書,床頭還貼了一幅自己的畫。
畫面上有東升的旭日照耀着一顆向日葵,在向日葵旁邊又畫了一個大木瓜。
莫洪解釋說:旭日代表我們的目标,向日葵代表戰士,那個木爪代表戰士們解放祖國的鬥争,已經結出了果實。
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奮鬥,有犧牲!段蘇權所形成的這種看法,在吃飯時進一步得到了證實。
連隊特意派人打來一隻鹿子,款待中國客人。
吃鹿子肉自然很高級,但還有更“高級”的菜,就是把鹿子的小腸煮了招待中國同志吃。
腸子裡的東西不曾擠掉。
介于青草和糞便之間,煮時也不洗也不加調料,煮熟了,有一種奇特的味道。
這是老撾的一道名菜,專門用來款待貴客。
可是,司機小韓一聞就想嘔吐,年輕的中國軍人幾乎都不敢享受。
段蘇權将軍卻吃得津津有味。
到底是長征過來的老紅軍,當年煮皮帶,嘗百草,早已練出極強的适應性。
一邊吃着,一邊給老撾年輕的指導員們講述紅軍當年“紅米飯,南瓜湯”的鬥争生活,邊吃邊聊,指戰員們對一些問題的回答使段蘇權深受感動。
段蘇權問過幾名年齡稍大些的戰士結婚沒結婚? 這幾名戰士的回答都是沒結婚,并且堅定地表示:“找姑娘結婚,那是革命勝利以後的事。
”其中也有一個是結過婚的,他的回答是:“等老撾革命勝利後,我再去找她。
” 段蘇權問一名戰士:“将來革命勝利了,你想幹什麼?” 戰士回答說:“我想到中國去學習,學好技術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 聊天中,巴特寮的一些戰士都曾談到兩次日内瓦協議。
他們說:”我們是希望和平的,但是兩次日内瓦協議,後來都被美帝國主義和老撾反動派破壞了,我們損失很大。
他們不讓我們有和平,我們就隻有拿起槍來戰鬥到底,直到把反動派全部消滅光。
” 視察前線之後不久,段蘇權回國彙報工作時,曾将這些情況報告了周恩來總理。
周恩來聽後,沉思片刻,用緩慢低沉的聲音說:“日内瓦會議我們吃了虧。
老撾和柬埔寨都蒙受了損失,這是個很大的教訓。
……”以後,周恩來在不同場合又多次講過這個話。
當然,周恩來講這個話,與中國開始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背影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是表現了總理高度自律的精神品德,這種精神品德使段蘇權等同志都受到很大教育和啟發。
事實是。
在整個的國際政治鬥争中,兩次日内瓦會議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是印度支那三國人民以及世界各國人民通過鬥争取得重大勝利的兩次會議。
特别是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日内瓦會議。
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作為五大國之一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取得的成功和勝利是為舉世所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