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線趣聞

關燈
何況。

    說出來。

    上級就會把自己調出連隊,那就再也不能沖鋒陷陣為父母報仇了。

     該發生的事情終于發生了。

    那天宿營,戰士們又和班長開玩笑,都要跟班長睡一個被窩,屋子裡亂嚷一片:“我跟班長睡一起!” “不行,我睡,我跟班長睡一個被子。

    ” “讓班長說,跟誰唾?” “班長,你說跟……” 屋裡突然靜下來,戰士們張口結舌怔在了那裡。

     他們的班長哭了,就那麼一個人躲在角落裡悄悄地啜泣,悄悄地擦眼淚。

     于是,所有的戰士都明白了,并且眼睛也濕潤了。

    他們不聲不響地在各自的位置躺下來。

    規規矩矩,一動不敢動。

     離開一個距離,讓班長獨個兒躺着流淚。

     第2天早飯後,指導員來到班裡。

     “莫占!”指導員突然叫一聲她過去的名字。

    莫占本能地回頭答應:“到!” 于是,指導員笑了,問:“聽同志們講,你是女的,是嗎?” 莫占臉上泛起女孩子特有的羞紅,卻一時難于承認,吱唔着:“我,我是,我不是……”指導員索性對這位英勇善戰的女兵挑明:“我們調查了,你的真名叫莫占。

    你不是男孩,是女孩,你最近是不是來月經了?” 莫占到這時再也不能隐瞞下去了,就流着淚把自己家庭和自己的全部情況向指導貝做了彙報。

     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

    根據她的請求,把她調離連隊,安排在585營營部當衛生員。

     為了表彰莫占的英勇事迹,部隊報請總指揮部授予她一枚“伊沙拉”勳章。

    從此,中國式的“木蘭從軍”的故事便在巴特寮部隊廣泛流傳開了。

     段蘇權将軍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

     他沉默着,思索着。

    良久,感歎一聲:“這個故事給我很大教育和啟發喲……”陪同段蘇權的巴特寮幹部說:“你上次到585營去視察,可惜沒見到這位女英雄。

    ” “一個弱小的女孩子,成為沖鋒陷陣的勇士,這說明了什麼?”段蘇權緩緩說。

    像是自問,又像是問大家。

    他略一停頓,繼續講下去:“戰士們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打仗,戰鬥力就出來了。

    我們解放戰争的時候,許多國民黨士兵非常怕死,跟解放軍一交手,就乖乖地舉槍投降當了俘虜。

    可是參加了我們的隊伍以後,經過階級教育,開過訴苦大會,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打仗,為誰去打仗,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勇士。

     再上戰場時,一個個都成了英雄漢!” 巴特寮的幹部頻頻點頭:“是這個道理。

    我們學習中國革命的經驗,已經注意對部隊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了。

    關于這一點,相信段将軍到了前線會有感覺。

    ” 經川擴,段蘇權将軍來到了坐落在查爾平原西北的富科特山。

     自1964年年中以來,美國在越南南方強化“特種戰争”,遭到失敗後,便出動空軍襲擊川擴、桑怒兩省的中心。

     根據地。

    同時,在萬象北面,琅勃拉邦南面和川圹東面發動了“三矢”戰役,目的是占領查爾平原的重要門戶,進而占領全部查爾平原——川擴戰略要地,以實現它所揚言的“建立麥克那馬拉防線”,“阻遏越南北方軍隊對越南南方的滲透”,以及深入老撾境内“迫擊越共”。

     富科特山是查爾平原的制高點,是兵家必争的戰略要地。

    就在段蘇權這次視察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敵人便向富科特山先後發動了幾十次大規模進攻。

     段蘇權參觀了越南軍隊的一個連隊。

    裝甲車和汽車距連部6裡地便被擋往,越南同志解釋說:這是為了防止敵人空中偵察到連部所在地,防止轟炸。

    中國當年抗美援朝,“如果采取這一措施,不許汽車直駛司令部,美國飛機便難以準确轟炸志願軍總部,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便可能不會犧牲。

     段蘇權感到這确是一條好經驗。

    他參觀了越南連隊,同連隊裡的5名華僑談了話。

    這些華僑作戰勇敢,與越南同志,團結友愛,關系非常親密。

     段蘇權又連續參觀、調查了老過人民軍的幾個連隊。

    這些連隊都是長期堅守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嶺上,生活異常艱苦。

    由于山高、林密、雨水多,即使是中午,氣溫也不會超過攝氏15度,而且空氣濕度大,非雨即霧,戰士們身上的軍裝總是濕漉漉的,那怕是躲進那種半邊坡式的草棚裡,或住進陰暗的防空洞中,也無法避開那種水濕。

    那是一種使人無從辨别點滴的極微的水粒,一種不斷地無法目睹又無處不在的纖小點滴,在冥冥之中便附滿了人的衣眼和肌膚,形成冰涼而有滲透力的一層水分,再加上山高風大,戰士們無一例外都被凍得瑟瑟發抖。

    他們大多沒有棉被,凍醒了就起床烤火取暖。

     段蘇權在聽取連隊幹部的彙報時,關切地問:“夥食供給怎麼樣?” “比較困難。

    ”連長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