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理點将

關燈
井岡山的星星之人到延安的火熱戰鬥;長城喋血。

    中原逐鹿、大江飲馬無數次血與火的拼博,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他感受到了一顆心:晶瑩加玉,光彩照人。

    他領略到一種胸襟:博大寬厚、包容百川。

    在周恩來那偉大人格之光的輻射下,就連他的敵手也不能不肅然起敬。

     周恩來審視着總參謀長呈送的文件,目光在文件上的幾個名字間遊移。

    他拿起一隻粗大的紅藍鉛筆,輕輕用筆端敲打桌面。

    他在權衡,在比較。

     片刻,他似乎想定了,在一個名字下輕輕劃了一道紅線,擡眼望着總參謀長:“瑞卿同志,你看讓段蘇權同志去怎麼樣?” 羅瑞卿會心一笑,點點頭:“我看可以。

    他是紅軍幹部。

     既有根據地建設經驗,又有軍事工作經驗,也長期主持過一個方面的全盤工作,我看行。

    ” 周恩來手中的紅藍鉛筆繼續停在段蘇權的名字下。

    那一刻,他沒有言語,眼前卻出現一個形象:他個子不高,外貌不是那麼顯眼。

    衆多的将軍們聚集一堂時,也許淮都下會多注意他一眼。

    是的,他不是風雲人物,不喜歡出頭露面,一切作勢作态的派頭都與他無關。

    然而,有生活閱曆和鬥争經驗的人都不難從他樸拙的外形中發現一種内在的既堅定又溫和的深沉感情,也可以從他那嚴肅持重的眼神裡感受到深藏的鎮靜和自信;你還可以從他那謹慎緩慢的舉止中體會出能夠忍辱負重的精神和堅韌下拔的毅力……那是1946年1月10日,國共簽署關于停止國并軍事沖突的命令和聲明(即停戰協定)。

    據此成立的北平軍事調停處執行部也開始辦公,并派出若幹軍事調停處執行小組,分赴各沖突地點進行調處。

    為便于工作,中共中央特别授銜了一批将軍。

    上将一人:周恩來。

    中将:葉劍英、李先念、彭真。

    少将:陳伯鈞、黃鎮、耿飙、陳庚、伍修權……其中便有29歲的熱河軍區司令員段蘇權。

    對于這批我軍最早授銜的将軍,周恩來都是熟悉的。

     不過,周恩來對段蘇權還有另一方面的了解。

     “1948年4月,主席率中央機關東渡黃河,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河北阜平縣陳南莊。

    主席曾派專人專車去請一位先生。

    信中說:‘3O年前,拜讀先生在《晨報》及《國民公報》上的祟論宏議。

    現聞先生居所距此不遠,甚思一晤,借聆教益。

    ’主席信中所說的先生,你知道是誰嗎?” 周恩來回憶着詢問。

     羅瑞卿不明白總理何以岔開了話題?遲疑一下,說:“總理是指藍老,藍公武吧?” 周恩來點頭:“主席把藍公武接到溫塘去洗溫泉,一住7天,暢談天下大事,特别對于新中國的建設問題,悉心聽取了藍公武的意見。

    分手時,主席請他出任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時,主席對藍公武講:你這個人剛直不阿,我看适合做人民檢察總署工作,同羅榮桓一起搞這個工作吧!這樣,藍老先生就擔任了最高人民檢察署的副檢察長。

    ” “我想起一件亭。

    ”羅瑞卿忽有所感,“剛進城時,我們軍隊一位高級幹部由于思想腐化,喜新厭舊,開槍打死了妻子。

    事情被警衛員發現,要揭發,也被他開槍打死了。

     最高人民檢察署内部一些幹部認為他身經百戰,軍功卓著,雖然罪行嚴重,但應考慮他的曆史貢獻,可免于死刑。

    藍公武認為此案情節十分惡劣,軍功不能成為在法借口,應處以死刑。

    雙方争待不下,呈報主席評斷。

    主席親批:依照藍公武等同志意見處理。

    ” “這個老先生有骨氣,有血性。

    袁世凱有恩于他,可是袁想複辟帝制,他立刻寫了文章給袁世凱當頭一棒。

    這篇文章直到30年代還一直被選進大學語文課本。

    聽說他拿紫玉硯台砸了袁世凱就跑南方去策動反袁的護國戰争。

    ”周恩來臉上流出一層淺笑。

    仿佛在看這場戲。

    “陳獨秀被捕後不久,胡适發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首先寫批駁文章向胡适開頭炮的,也是這位老先生。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親手圈定藍公武為‘國大代表,。

    可是找不到人。

    有特務報告,說‘此人已投奔了聶榮臻’。

    蔣介石為此事還‘傷神許久’……”“總理談這些話的意思……?”羅瑞卿不解。

     周恩來笑笑,仍然不慌不忙:“雙十協定後,1946年初又召開了政協會議。

    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指示:‘從此,中國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

    ’藍公武不同意,說内戰不可避免,蔣介石不倒,和平民主就不可能實現。

    許多黨政幹部拿了中央文件跟他争論,從小組會争到萬人大會,他不認根,堅持唱對台戲,以至有人說“藍老有情神帛。

    也就是這個原因,主席到陳南莊後,見藍公武第一句話就是:藍先生1946年對國内形勢所談高見,真有先見之明啊!我早就同意你的看法。

    ”周恩來講到這裡,換上一種诙諧。

    幽默的語氣:“這位‘有先見之明’的老先生,有個女兒在抗戰末期參加了革命。

    姑娘長得端莊大方,有文化。

    你不是談到段蘇權嗎?他就動了心思。

    ” 羅瑞卿不覺笑出聲。

    談話變得輕松。

    在輕松的氛圍下解決某些重大問題,這是周恩來的一項工作藝術。

     “這位蘇權同志托了媒人去向藍老求婚。

    藍老問:段蘇權是個什麼樣的人啊?媒人說:是個軍人。

    藍老問:是像郭天民呀還是像劉道生?要是像劉道生還可以。

    要是像郭天民可不行,他發起脾氣還打人呢,我家姑娘可不能挨打。

    媒人說:這不好比埃你要不願意,還有許多姑娘追我們段司令呢。

    藍老一聽瞪起了眼:你們段司令要找誰就找誰去,我的女兒不嫁他!照藍老的性子,這婚事還能成嗎?” “希望不大。

    ”羅瑞卿搖頭。

     “可是兩年後,蘇權同志到底是和藍老的女兒結婚了。

     藍老很滿意。

    ”周恩來結束閑聊,換了一種嚴肅的态度:“弼時同志跟我介紹過,蘇權這個人有辦法、能吃苦,能經受挫折,有韌性,對事業忠誠。

    他在湘贛搞過根據地,搞過地方工作。

    紅軍時期當過獨立師政委,在四野8縱當過司令,參加過3人小組,跟美國人和國民黨搞過政治鬥争,現在是高軍院的副教育長兼戰略教研室主任,這個人能上能下。

     派他去老撾,我看可以勝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