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橘子不甜但多汁,至少生津止渴,曼玲邊吃邊說:“葉承熙真好喜歡你耶!”
“你又亂講了!”涵娟馬上變臉。
“市場可是人人都在傳喔。
”曼玲眨眨眼說:“我們市場後面不是要蓋廟迎神嗎?我爸說玉皇大帝旁邊的金童玉女不必找别人,你和葉承熙就剛剛好,天生的一對,搭配得漂亮,你爸還嘿嘿笑,一直點頭哩!” “餘曼玲,你再當長舌婦,我就不理你了,你自己去上課!”涵娟臉脹紅說。
“好啦,不敢講了,今天又是巴哈先生,沒有你,我還有點怕呢。
”曼玲說。
不聽歸不聽,但“金童玉女”一詞已深駐涵娟的心底,有種微妙感,又帶著悲涼。
在那水漬遍地又蚊蠅亂飛的菜市場,在那為求溫飽而面色凄惶的人群裡,何來的金與玉? 金玉質本高貴,不是像李蕾和章立純那種富人的粉妝玉琢,才能顯現出嗎? fmxfmxfmxfmxfmxfmxfmx 費牧師的家是紅門石牆的住宅,圍著不見底的森林小樹,房子本身是兩層的西式建築,和一般日式屋的古意有别。
她們由側門踩著石徑小道到鋼琴房,瑪莉正在教另一個女孩,也是不良于行的。
涵娟曾很認真祈禱,再鼓起勇氣,請求牧師娘允許她上鋼琴課。
瑪莉用腔調極重的國語說:“Mydear,這是給不幸孩子的計畫,他們比我們健康人更需要上帝的眷顧。
” 又碰釘子了。
涵娟憶起當年想學畫,美術老師嫌她窮而拒絕;如今想學鋼琴,卻因為太健康,連上帝也不收,難免心有憤怒。
她知道人應知足不該“貪”,但控制不了的,她體内就有一股源源不斷的動力,渴望求知,想攫獲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像有人在遠處召喚她,要她脫離這貧窮困厄的環境,回到那優雅華美的世界。
輪到曼玲上課,涵娟總坐在一旁沙發椅,享受一次又一次琤琮音符的洗禮。
她永遠也看不膩牧師的家,磚徹壁爐上琳琅滿目的相片和飾品,精緻的桌椅燭台,垂著蕾絲及流蘇的窗簾,花紋富麗的地毯……都籠罩在濃濃的薰花香裡。
涵娟不是沒見過華屋豪宅,但西方人的感覺又不同。
李蕾家非常氣派,每樣擺設都表明身分地位,冷冷的,碰不得的,閃著權勢的光辨;就好像他們的語言及生活習慣,都自成一個所謂的上流社會,隔世排外。
朱老師家的大宅則和風很重,細繪的紙門和紅桧家具,富貴中蘊含著儒雅精緻,也自在于他們地主階級的保守傳統裡。
費牧師的家就沒有這種高不可攀之感。
這洋房裡,昂貴和廉價的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交錯并列著。
一具高級水晶燈可以光芒四射,一個布娃娃可以在牆上微笑,一束小雛菊也可以自由地開放。
對!自由和開放,衆生平等,沒有歧視,看到的隻有生命本身的光華和美麗…… 今天曼玲彈得很順利,不費力地學會新技巧。
瑪莉很滿意,回頭看涵娟正翻著美國雜志,好心情地指著封面說:“這是紐約的自由女神像。
紐約是美國及世界第一大城,我就從那裡來的。
” 紐約對涵娟而言是遙遠得像月球的地方。
她由課本知道它的繁華,市女中有些同學的兄姊就在那兒念書,但似乎和她永不相幹。
瑪莉起了興緻,走到壁爐前介紹那些紀念品說:“這是巴黎鐵塔的小模型,那是倫敦白金漢宮的照片。
呀,還有印度恒河的水,南非部落的面具……世界真的好大,對不對?這全部都是上帝的恩典,隻有祂的神力才能為我們創造如此美麗的地球,所以我們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 那天回家的路上,涵娟問曼玲:“你想不想去美國?” “什麼?我這雙腳怎麼可能走到?”曼玲瞪大了眼睛。
“你忘了嗎?瑪莉牧師娘說你有比我們更多的上帝恩寵。
”涵娟說。
“美國太遠了。
”曼玲說:“我最大的心願呀,隻要能住到西校門區那些漂亮的房子就好。
” “我以前也這麼想,但愈大看得愈多,就覺得老師說的‘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很對。
世界外還有世界,不去探究像白活了一場……”涵娟說。
“哎,你的腦袋老和别人不一樣,一堆怪怪的想法。
能去美國的都是有錢人,我們别作夢了。
”曼玲說。
“我知道。
隻是……我好希望自己是一隻鳥,有翅膀,能飛到任何地方。
”涵娟凝眺夕陽西下,已呈蒼藍的遠天說。
傳說美國遍地黃金,是富者的天堂。
但對涵娟而言,美國更像一個通往自由的跳闆,一座跨向廣大世界的橋梁,同時也是能讓她除去層層限制、擺脫人世種種不公的手段。
即将十五歲的涵娟,如此單純,又如此複雜。
一種她尚模糊的生命變調,已開始它們的第一個音符,緩緩地奏出一首她也掌握不了的歌。
“市場可是人人都在傳喔。
”曼玲眨眨眼說:“我們市場後面不是要蓋廟迎神嗎?我爸說玉皇大帝旁邊的金童玉女不必找别人,你和葉承熙就剛剛好,天生的一對,搭配得漂亮,你爸還嘿嘿笑,一直點頭哩!” “餘曼玲,你再當長舌婦,我就不理你了,你自己去上課!”涵娟臉脹紅說。
“好啦,不敢講了,今天又是巴哈先生,沒有你,我還有點怕呢。
”曼玲說。
不聽歸不聽,但“金童玉女”一詞已深駐涵娟的心底,有種微妙感,又帶著悲涼。
在那水漬遍地又蚊蠅亂飛的菜市場,在那為求溫飽而面色凄惶的人群裡,何來的金與玉? 金玉質本高貴,不是像李蕾和章立純那種富人的粉妝玉琢,才能顯現出嗎? fmxfmxfmxfmxfmxfmxfmx 費牧師的家是紅門石牆的住宅,圍著不見底的森林小樹,房子本身是兩層的西式建築,和一般日式屋的古意有别。
她們由側門踩著石徑小道到鋼琴房,瑪莉正在教另一個女孩,也是不良于行的。
涵娟曾很認真祈禱,再鼓起勇氣,請求牧師娘允許她上鋼琴課。
瑪莉用腔調極重的國語說:“Mydear,這是給不幸孩子的計畫,他們比我們健康人更需要上帝的眷顧。
” 又碰釘子了。
涵娟憶起當年想學畫,美術老師嫌她窮而拒絕;如今想學鋼琴,卻因為太健康,連上帝也不收,難免心有憤怒。
她知道人應知足不該“貪”,但控制不了的,她體内就有一股源源不斷的動力,渴望求知,想攫獲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像有人在遠處召喚她,要她脫離這貧窮困厄的環境,回到那優雅華美的世界。
輪到曼玲上課,涵娟總坐在一旁沙發椅,享受一次又一次琤琮音符的洗禮。
她永遠也看不膩牧師的家,磚徹壁爐上琳琅滿目的相片和飾品,精緻的桌椅燭台,垂著蕾絲及流蘇的窗簾,花紋富麗的地毯……都籠罩在濃濃的薰花香裡。
涵娟不是沒見過華屋豪宅,但西方人的感覺又不同。
李蕾家非常氣派,每樣擺設都表明身分地位,冷冷的,碰不得的,閃著權勢的光辨;就好像他們的語言及生活習慣,都自成一個所謂的上流社會,隔世排外。
朱老師家的大宅則和風很重,細繪的紙門和紅桧家具,富貴中蘊含著儒雅精緻,也自在于他們地主階級的保守傳統裡。
費牧師的家就沒有這種高不可攀之感。
這洋房裡,昂貴和廉價的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交錯并列著。
一具高級水晶燈可以光芒四射,一個布娃娃可以在牆上微笑,一束小雛菊也可以自由地開放。
對!自由和開放,衆生平等,沒有歧視,看到的隻有生命本身的光華和美麗…… 今天曼玲彈得很順利,不費力地學會新技巧。
瑪莉很滿意,回頭看涵娟正翻著美國雜志,好心情地指著封面說:“這是紐約的自由女神像。
紐約是美國及世界第一大城,我就從那裡來的。
” 紐約對涵娟而言是遙遠得像月球的地方。
她由課本知道它的繁華,市女中有些同學的兄姊就在那兒念書,但似乎和她永不相幹。
瑪莉起了興緻,走到壁爐前介紹那些紀念品說:“這是巴黎鐵塔的小模型,那是倫敦白金漢宮的照片。
呀,還有印度恒河的水,南非部落的面具……世界真的好大,對不對?這全部都是上帝的恩典,隻有祂的神力才能為我們創造如此美麗的地球,所以我們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 那天回家的路上,涵娟問曼玲:“你想不想去美國?” “什麼?我這雙腳怎麼可能走到?”曼玲瞪大了眼睛。
“你忘了嗎?瑪莉牧師娘說你有比我們更多的上帝恩寵。
”涵娟說。
“美國太遠了。
”曼玲說:“我最大的心願呀,隻要能住到西校門區那些漂亮的房子就好。
” “我以前也這麼想,但愈大看得愈多,就覺得老師說的‘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很對。
世界外還有世界,不去探究像白活了一場……”涵娟說。
“哎,你的腦袋老和别人不一樣,一堆怪怪的想法。
能去美國的都是有錢人,我們别作夢了。
”曼玲說。
“我知道。
隻是……我好希望自己是一隻鳥,有翅膀,能飛到任何地方。
”涵娟凝眺夕陽西下,已呈蒼藍的遠天說。
傳說美國遍地黃金,是富者的天堂。
但對涵娟而言,美國更像一個通往自由的跳闆,一座跨向廣大世界的橋梁,同時也是能讓她除去層層限制、擺脫人世種種不公的手段。
即将十五歲的涵娟,如此單純,又如此複雜。
一種她尚模糊的生命變調,已開始它們的第一個音符,緩緩地奏出一首她也掌握不了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