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豬十六思舊探故裡 洪泰嶽大醉鬧酒場
關燈
小
中
大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我在這荒無人煙的沙洲上充當豬王不覺已是第五個年頭。
起初,我試圖在沙洲上推行一夫一妻制,我原想這體現了人類文明的改革會引起一片歡呼,但沒想到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不但母豬們反對,連那些分明占便宜的公豬,竟然也嘟嘟哝哝地表示不滿。
為此我困惑不解,去向刁小三問疑,它趴在我們特意為它搭建的能夠遮風擋雨的草棚裡,冷冷地說: “你可以不當王,但當了王就必須按規矩辦事。
” 我隻好默認這殘酷無情的叢林規矩,閉着眼,想象着小花豬,想象着蝴蝶迷,想象着一匹形象模糊的母驢,甚至想象着幾個更加模糊的女人的影子,與那些母野豬胡亂地交配。
能逃脫盡量逃脫,能偷工減料盡量地偷工減料,但就是這樣,幾年下來,沙洲上也多出了幾十隻五彩斑斓的雜種,它們有的毛色金黃,有的毛色青黑,有的身上布滿斑點,如同那些經常在你們的電視廣告裡露面的斑點狗。
這幫雜種大緻還保持着野豬的身體特征,但智慧明顯地比它們的母親高了一個層次。
随着這批雜種的長大,我已經無法完成如此繁重的交配。
每到母豬的發情期我便與它們玩起蒸發遊戲。
豬王不在,欲火中燒的母豬們隻好降格以求。
于是,幾乎所有的公豬都得到了交配的機會。
出生的後代更加形形色色:有的如羊,有的似狗,有的像猞猁,最可怕的是,有一頭雜種母豬,竟然生出了一隻鼻子長長、仿佛小象的怪物。
1981年4月,正是杏花盛開、母豬發情的時期,我從大河分汊處遊到了南岸。
河水上層溫暖,下層冰涼。
在上層溫水與下層涼水的交彙處,有一群群的回遊魚類溯流而上,它們那種為了返回母河、不怕艱難險阻、不畏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深受震動,我伫立淺灘,看着它們努力擺動尾鳍、奮勇前行的灰白色身影,沉思良久。
往年裡玩蒸發,從沒離開過沙洲。
沙洲上草木繁茂、在東南部還有一道隆起的沙嶺,沙嶺上生長着數萬株碗口粗的馬尾松樹,松樹下生長着茂密的灌木,要找個藏身之地,實在是易如擡爪。
但今年,我突發奇想——其實也不是奇想而是一種迫切的内心需要,我感到我必須回一趟杏園豬場,回一趟西門屯,仿佛是要去赴一個多年前就确定了的、不容更改的約會。
與母豬小花結伴逃離豬場算來已将近四年,但即便是蒙上眼睛我也可以回到杏園豬場,因為暖洋洋的西風裡有杏花的香氣,因為那裡畢竟是我的故鄉。
我沿着河堤頂部那條雖然狹窄但十分平坦的道路西行。
河堤的南邊是廣闊的原野,河堤的北邊是連綿起伏的紅柳叢。
河堤兩邊的斜坡上,生長着枯瘦的紫穗槐,紫穗槐上爬滿瘋狂的瓜蒌藤蔓,藤蔓上白花簇簇,散發着類似丁香的沉悶香氣。
月亮當然很好,但與我對你重墨濃彩地描繪過的那兩個月亮相比,這一晚上的月亮高高在上,顯得有點心不在焉。
它不再降低高度、變化顔色陪伴我,追逐我,而像一個坐在高轅的馬車上、頭上戴着插滿羽毛的帽子、臉上罩着潔白的面紗、匆匆趕路的貴婦。
到達藍臉那一畝六分頑固土地時,我立住了追趕着月亮匆匆西行的蹄爪。
我向南看,看到藍臉土地兩側西門屯大隊的土地裡,栽滿葉片肥大的桑樹,桑樹下,有幾個借着月亮采桑的女人。
這情景讓我心中一動,我知道毛澤東之後的農村,已經發生了變化。
藍臉的土地上,種植的依然是麥子,依然是那古老的品種。
兩側土地裡的桑樹發達的根系顯然霸去了他土地的營養,起碼有四壟麥子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低矮纖弱,麥穗瘦小如蒼蠅。
這很可能又是洪泰嶽整治藍臉的陰招,看你單幹戶如何抵擋。
我看到,月亮下,桑樹旁,一條人影在晃蕩。
他深挖溝,光脊梁,誓與人民公社争短長。
他在自家土地與生産大隊的桑樹問,挖出了一條窄而深的溝,許多黃色的桑根被他用鋒利的鐵鍬斬斷。
這件事,似乎非同尋常。
在自家土地上挖溝,原本無可厚非,但斬斷生産隊的樹根,又有破壞集體财産之嫌。
我遙遠地看着老藍臉黑熊般笨拙的身體和莽撞的動作,心中一時茫然。
如果等兩邊的桑樹長成參天大樹,單幹戶藍臉的土地就會成為不毛之地。
很快我就知道,我的判斷全是錯誤。
此時,生産大隊已經土崩瓦解,人民公社已經名存實亡。
農村改革已進入分田到戶階段。
藍臉土地兩側的土地,已經分到了個人名下,植桑還是種糧,完全由個人做主。
我的腿把我帶到杏園豬場,杏樹猶在,但豬舍已經蕩然無存。
雖然沒有了标志物,但我一眼就看見了那棵歪脖子老杏樹。
杏樹的周圍,立起了一圈保護的木栅欄,栅欄上釘着一塊牌子,牌子上寫着“朱絲金杏”。
看到這牌子我就想起了刁小三的熱血澆灌這杏樹根的情景。
沒有它的血,杏子裡就不會有血絲;沒有它的血,這棵樹上的杏子就不會成為果中珍品,每年都被縣政府高價收購。
而且,我後來還知道,這棵樹上的杏子,使代替洪泰嶽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金龍,與縣裡、市裡的領導建立了親密關系,為他後來的發達富貴鋪平了道路。
我當然也看到了那棵曾把樹杈垂到我的圈舍裡的老杏樹,盡管我的圈舍已經不存在。
當年我趴着睡覺或者想入非非的地方,現在種植着落花生。
我猛地站立起來,前爪扶住那兩條我當年幾乎每天都扶的樹權。
這動作,讓我分明地感受到,我的身體比當年龐大了,笨重了,由于長期不做人立狀,這一技巧,也明顯地生疏了。
總之,這天晚上,我在杏園裡徘徊遊蕩,故地重遊,心中不時湧起懷舊情緒,而這種情緒,說明我已經進入了中年。
是的,作為一頭豬,可以說我已經飽經滄桑。
我發現,當年的兩排供飼養員工作和居住的房屋,已經改成了養蠶房。
我看到養蠶房裡電燈明亮,知道國家的電流通到了西門屯。
我看到在那層層疊疊的蠶架前,白發蒼蒼的西門白氏在彎腰工作。
她端着用剝了皮的紅柳枝條編成的畚箕,畚箕裡盛着肥厚的桑葉。
她将桑葉灑向白花花的蠶床,立刻便有細雨般的聲音響起。
我看到你們結婚的洞房也改成了蠶房,這說明,你們此時都已經有了新的住處。
我沿着屯中那條拓寬了一倍、并鋪敷了瀝青路面的道路西行。
街道兩邊那些低矮的泥牆草屋不見了,一排排同樣高度、同樣寬度、整齊劃一的紅瓦房出現了。
在路北邊一座二層小樓前的一片空地上,大約有一百餘人,多半是老婆孩子,圍着一台二十一英寸的日本産松下牌電視機,觀看一部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
那是一個手指和腳趾間生有蹼膜的英俊青年的神奇故事。
他能夠像鲨魚一樣在水中優雅地遊泳。
我看到西門屯的老婆孩子聚精會神地盯着那小小熒屏,并不時地發出“啧啧”的感歎聲。
電視機安放在一張紫紅色的方凳上。
方凳安放在一張方桌上。
方桌旁坐着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胳膊上套着一個紅色的、寫着“治安”字樣的袖标,雙手拄着一根細長的木棍,面對着觀衆,目光犀利,仿佛一個監考的老教師。
我當時不知道他是誰—— “伍方,富農伍元的大哥,原國民黨第五十四軍軍部電台上校台長,1947年被俘,解放後以曆史反革命罪被判無期徒刑,發配大西北勞改,不久前被釋放回家,因年老失去勞動能力,家中又無親屬照顧,享受‘五保戶’待遇,并每月從縣民政部門領取十五元生活補助……”我插言道。
連續幾天來大頭兒的講述猶如開閘之水滔滔不絕,他叙述中的事件,似真似幻,使我半夢半醒,跟随着他,時而下地獄,時而入水府,暈頭轉向,眼花缭亂,偶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但立即又被他的語言纏住,猶如被水草纏住手足,我已經成為他的叙述的俘虜,為了不當俘虜,我終于抓住一個機會,講說這伍方的來龍去脈,使故事向現實靠攏。
大頭兒憤怒地跳上桌子,用穿着小皮鞋的腳跺着桌面。
住嘴!他從開裆褲裡掏出那根好像生來就沒有包皮的、與他的年齡顯然不相稱的粗大而醜陋的雞巴,對着我噴灑。
他的尿裡有一股濃烈的維生素B的香氣,尿液射進我的嘴,嗆得我連連咳嗽,我感到剛剛有些清醒的頭腦又蒙了。
你閉嘴,聽我說,還不到你說話的時候,有你說話的時候。
他的神情既像童稚又像曆經滄桑的老人。
他讓我想到了《西遊記》中的小妖紅孩兒——那小子嘴巴一努,便有烈焰噴出——又讓我想起了《封神演義》中大鬧龍宮的少年英雄哪吒——那小子腳踩風火輪,手持點金槍,肩膀一晃,便生出三個頭顱六條胳膊——我還想到了金庸的《天龍八部》中的那個九十多歲了還面如少年的天山童佬,那小老太太的雙腳一跺,就蹦到參天大樹的頂梢上,像鳥一樣地吹口哨。
我還想到我的朋友莫言的小說《養豬記》中那頭神通廣大的公豬—— 老子就是那頭豬——大頭嬰兒回到他的座位上,氣勢洶洶但又頗為得意地說。
我後來當然知道那老頭兒是富農伍元的哥哥伍方,我還知道已經接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金龍安排他在大隊辦公室看守電話并負責每天晚上把全屯唯一的那台彩色電視機搬出來供社員們觀看。
我還知道退休的洪泰嶽對此事甚為不滿,找到
起初,我試圖在沙洲上推行一夫一妻制,我原想這體現了人類文明的改革會引起一片歡呼,但沒想到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不但母豬們反對,連那些分明占便宜的公豬,竟然也嘟嘟哝哝地表示不滿。
為此我困惑不解,去向刁小三問疑,它趴在我們特意為它搭建的能夠遮風擋雨的草棚裡,冷冷地說: “你可以不當王,但當了王就必須按規矩辦事。
” 我隻好默認這殘酷無情的叢林規矩,閉着眼,想象着小花豬,想象着蝴蝶迷,想象着一匹形象模糊的母驢,甚至想象着幾個更加模糊的女人的影子,與那些母野豬胡亂地交配。
能逃脫盡量逃脫,能偷工減料盡量地偷工減料,但就是這樣,幾年下來,沙洲上也多出了幾十隻五彩斑斓的雜種,它們有的毛色金黃,有的毛色青黑,有的身上布滿斑點,如同那些經常在你們的電視廣告裡露面的斑點狗。
這幫雜種大緻還保持着野豬的身體特征,但智慧明顯地比它們的母親高了一個層次。
随着這批雜種的長大,我已經無法完成如此繁重的交配。
每到母豬的發情期我便與它們玩起蒸發遊戲。
豬王不在,欲火中燒的母豬們隻好降格以求。
于是,幾乎所有的公豬都得到了交配的機會。
出生的後代更加形形色色:有的如羊,有的似狗,有的像猞猁,最可怕的是,有一頭雜種母豬,竟然生出了一隻鼻子長長、仿佛小象的怪物。
1981年4月,正是杏花盛開、母豬發情的時期,我從大河分汊處遊到了南岸。
河水上層溫暖,下層冰涼。
在上層溫水與下層涼水的交彙處,有一群群的回遊魚類溯流而上,它們那種為了返回母河、不怕艱難險阻、不畏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深受震動,我伫立淺灘,看着它們努力擺動尾鳍、奮勇前行的灰白色身影,沉思良久。
往年裡玩蒸發,從沒離開過沙洲。
沙洲上草木繁茂、在東南部還有一道隆起的沙嶺,沙嶺上生長着數萬株碗口粗的馬尾松樹,松樹下生長着茂密的灌木,要找個藏身之地,實在是易如擡爪。
但今年,我突發奇想——其實也不是奇想而是一種迫切的内心需要,我感到我必須回一趟杏園豬場,回一趟西門屯,仿佛是要去赴一個多年前就确定了的、不容更改的約會。
與母豬小花結伴逃離豬場算來已将近四年,但即便是蒙上眼睛我也可以回到杏園豬場,因為暖洋洋的西風裡有杏花的香氣,因為那裡畢竟是我的故鄉。
我沿着河堤頂部那條雖然狹窄但十分平坦的道路西行。
河堤的南邊是廣闊的原野,河堤的北邊是連綿起伏的紅柳叢。
河堤兩邊的斜坡上,生長着枯瘦的紫穗槐,紫穗槐上爬滿瘋狂的瓜蒌藤蔓,藤蔓上白花簇簇,散發着類似丁香的沉悶香氣。
月亮當然很好,但與我對你重墨濃彩地描繪過的那兩個月亮相比,這一晚上的月亮高高在上,顯得有點心不在焉。
它不再降低高度、變化顔色陪伴我,追逐我,而像一個坐在高轅的馬車上、頭上戴着插滿羽毛的帽子、臉上罩着潔白的面紗、匆匆趕路的貴婦。
到達藍臉那一畝六分頑固土地時,我立住了追趕着月亮匆匆西行的蹄爪。
我向南看,看到藍臉土地兩側西門屯大隊的土地裡,栽滿葉片肥大的桑樹,桑樹下,有幾個借着月亮采桑的女人。
這情景讓我心中一動,我知道毛澤東之後的農村,已經發生了變化。
藍臉的土地上,種植的依然是麥子,依然是那古老的品種。
兩側土地裡的桑樹發達的根系顯然霸去了他土地的營養,起碼有四壟麥子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低矮纖弱,麥穗瘦小如蒼蠅。
這很可能又是洪泰嶽整治藍臉的陰招,看你單幹戶如何抵擋。
我看到,月亮下,桑樹旁,一條人影在晃蕩。
他深挖溝,光脊梁,誓與人民公社争短長。
他在自家土地與生産大隊的桑樹問,挖出了一條窄而深的溝,許多黃色的桑根被他用鋒利的鐵鍬斬斷。
這件事,似乎非同尋常。
在自家土地上挖溝,原本無可厚非,但斬斷生産隊的樹根,又有破壞集體财産之嫌。
我遙遠地看着老藍臉黑熊般笨拙的身體和莽撞的動作,心中一時茫然。
如果等兩邊的桑樹長成參天大樹,單幹戶藍臉的土地就會成為不毛之地。
很快我就知道,我的判斷全是錯誤。
此時,生産大隊已經土崩瓦解,人民公社已經名存實亡。
農村改革已進入分田到戶階段。
藍臉土地兩側的土地,已經分到了個人名下,植桑還是種糧,完全由個人做主。
我的腿把我帶到杏園豬場,杏樹猶在,但豬舍已經蕩然無存。
雖然沒有了标志物,但我一眼就看見了那棵歪脖子老杏樹。
杏樹的周圍,立起了一圈保護的木栅欄,栅欄上釘着一塊牌子,牌子上寫着“朱絲金杏”。
看到這牌子我就想起了刁小三的熱血澆灌這杏樹根的情景。
沒有它的血,杏子裡就不會有血絲;沒有它的血,這棵樹上的杏子就不會成為果中珍品,每年都被縣政府高價收購。
而且,我後來還知道,這棵樹上的杏子,使代替洪泰嶽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金龍,與縣裡、市裡的領導建立了親密關系,為他後來的發達富貴鋪平了道路。
我當然也看到了那棵曾把樹杈垂到我的圈舍裡的老杏樹,盡管我的圈舍已經不存在。
當年我趴着睡覺或者想入非非的地方,現在種植着落花生。
我猛地站立起來,前爪扶住那兩條我當年幾乎每天都扶的樹權。
這動作,讓我分明地感受到,我的身體比當年龐大了,笨重了,由于長期不做人立狀,這一技巧,也明顯地生疏了。
總之,這天晚上,我在杏園裡徘徊遊蕩,故地重遊,心中不時湧起懷舊情緒,而這種情緒,說明我已經進入了中年。
是的,作為一頭豬,可以說我已經飽經滄桑。
我發現,當年的兩排供飼養員工作和居住的房屋,已經改成了養蠶房。
我看到養蠶房裡電燈明亮,知道國家的電流通到了西門屯。
我看到在那層層疊疊的蠶架前,白發蒼蒼的西門白氏在彎腰工作。
她端着用剝了皮的紅柳枝條編成的畚箕,畚箕裡盛着肥厚的桑葉。
她将桑葉灑向白花花的蠶床,立刻便有細雨般的聲音響起。
我看到你們結婚的洞房也改成了蠶房,這說明,你們此時都已經有了新的住處。
我沿着屯中那條拓寬了一倍、并鋪敷了瀝青路面的道路西行。
街道兩邊那些低矮的泥牆草屋不見了,一排排同樣高度、同樣寬度、整齊劃一的紅瓦房出現了。
在路北邊一座二層小樓前的一片空地上,大約有一百餘人,多半是老婆孩子,圍着一台二十一英寸的日本産松下牌電視機,觀看一部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
那是一個手指和腳趾間生有蹼膜的英俊青年的神奇故事。
他能夠像鲨魚一樣在水中優雅地遊泳。
我看到西門屯的老婆孩子聚精會神地盯着那小小熒屏,并不時地發出“啧啧”的感歎聲。
電視機安放在一張紫紅色的方凳上。
方凳安放在一張方桌上。
方桌旁坐着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胳膊上套着一個紅色的、寫着“治安”字樣的袖标,雙手拄着一根細長的木棍,面對着觀衆,目光犀利,仿佛一個監考的老教師。
我當時不知道他是誰—— “伍方,富農伍元的大哥,原國民黨第五十四軍軍部電台上校台長,1947年被俘,解放後以曆史反革命罪被判無期徒刑,發配大西北勞改,不久前被釋放回家,因年老失去勞動能力,家中又無親屬照顧,享受‘五保戶’待遇,并每月從縣民政部門領取十五元生活補助……”我插言道。
連續幾天來大頭兒的講述猶如開閘之水滔滔不絕,他叙述中的事件,似真似幻,使我半夢半醒,跟随着他,時而下地獄,時而入水府,暈頭轉向,眼花缭亂,偶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但立即又被他的語言纏住,猶如被水草纏住手足,我已經成為他的叙述的俘虜,為了不當俘虜,我終于抓住一個機會,講說這伍方的來龍去脈,使故事向現實靠攏。
大頭兒憤怒地跳上桌子,用穿着小皮鞋的腳跺着桌面。
住嘴!他從開裆褲裡掏出那根好像生來就沒有包皮的、與他的年齡顯然不相稱的粗大而醜陋的雞巴,對着我噴灑。
他的尿裡有一股濃烈的維生素B的香氣,尿液射進我的嘴,嗆得我連連咳嗽,我感到剛剛有些清醒的頭腦又蒙了。
你閉嘴,聽我說,還不到你說話的時候,有你說話的時候。
他的神情既像童稚又像曆經滄桑的老人。
他讓我想到了《
我還想到我的朋友莫言的小說《養豬記》中那頭神通廣大的公豬—— 老子就是那頭豬——大頭嬰兒回到他的座位上,氣勢洶洶但又頗為得意地說。
我後來當然知道那老頭兒是富農伍元的哥哥伍方,我還知道已經接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金龍安排他在大隊辦公室看守電話并負責每天晚上把全屯唯一的那台彩色電視機搬出來供社員們觀看。
我還知道退休的洪泰嶽對此事甚為不滿,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