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毛豆的注意力有些分散,他沒有聽進女人的解釋,耳朵裡卻注滿了女人的聲音。
這是什麼聲音?女人說的分明是蘇州話。
這裡是什麼地方?毛豆身上一緊,心跳加速了。
他們行駛這麼久,日裡趕,夜裡趕,難道隻是在與上海緊鄰的蘇州地方?毛豆從來沒出過遠門,開出租車以前,連上海市區都是陌生的。
他見識有限,他以為他已經去到天涯海角。
女人的口音卻是他熟識的,因他們那裡,都愛聽蘇州評彈。
電視,廣播,有的茶館也請了說書先生開書場。
毛豆緊着又問:阿姨,這是什麼地方?女人就有些疑惑,反問道:你是什麼地方來的?毛豆話要出口,腦子一轉——到底是境遇不同了,毛豆變得警覺了。
毛豆腦子一轉,也不正面回答女人,而是再次發問:這裡離蘇州還有多遠?女人說:這裡就是蘇州,木渎曉得吧?離木渎僅隻兩塊錢中巴,木渎很好玩的呢!女人認定這是遊客了,又追問道:你是什麼地方來的?開車過來的?毛豆覺着與這女人說話有些多了,不敢再搭讪,模糊應着離開去。
可是女人的一句話卻在耳邊,似乎提醒着他什麼,就是:“開車過來的嗎?”是呀,毛豆心裡說,是開車過來的,有一輛車,車呢?那天,車是由二王送去停的,這麼點卵大的地方,不相信他韓燕來找不出來!“韓燕來”這三個字此時跳出來,他方才發現,已經與這名字生分了。
他在街上急急地走着,雙手在滑雪衫口袋裡握成拳。
他從木器店門口探頭往裡望,目光穿過幽深的,被家具坯子夾擠着的甬道,看見盡頭的光,鋸刨聲正是從那裡傳出。
陽光中飛揚着金色的刨花和鋸末,給灰暗的冬日小街增添了亮色。
他發現,店鋪後面的院子,大約是這豬尾巴長的街裡,惟一能停車的地方了。
他從一條縫似的巷道擠過去,因為背陰,巷道地上化了霜又收不幹,泥着鞋底。
韓燕來渾身發熱,幾乎穿不住滑雪衫,就解了扣子,敞開懷,兩片衣襟像翅膀樣奓開着。
韓燕來忽然明白,原來他是準備逃跑! 他反而平靜下來,心跳也平緩了,隻是背上流着熱汗。
他走到後街,後街要比前街寬敞。
後院對着幾塊菜地,幾戶人家,也間隔着一些空地。
空地上有糞池,或堆了玉米稈,芝麻稈。
後院裡,凡張了大帆布棚,有鋸刨聲的,就是木器店,韓燕來就循了去看。
院門多是敞開着,有一些活從院裡鋪張到院外,木匠們忙着劃線,契榫,并沒注意到韓燕來。
韓燕來踩着嫩紅的刨花,腳底軟綿綿的,有一點騰雲駕霧的感覺。
他聽見有人問他:小老闆,尋哪一個?他不知道自己回答了還是沒回答,眼前忙碌的木匠身影裡,他忽然就好像看見了熟人,就是那個有心收他學徒的海門表叔。
韓燕來想起了他的家人,不由得熱淚盈眶。
他在院裡穿來穿去,肯定是礙了人家做活,背上挨了不輕不重的一下闆子,還被搡了一下,搡到了牆邊。
院子也是狹長,與前邊的鋪面一樣,除去木器活計,似乎放不下一輛車。
韓燕來漸漸冷靜下來,他站在後院外的空地上,空地上豎了一架稀疏的短籬,上面亂七八糟挂了些藤蔓。
太陽比方才又熱烈了,視野裡便亮麗許多。
就好像一個剛從暗處來到亮處的人,韓燕來眼前有一些光圈。
忽然,前面店鋪起了一陣嘈雜,後院的木匠也丢下活計,往前去了。
他返身跟進去,鋪裡的家具坯子都離了原地,壅塞在鋪中央,堵住了甬道。
但仔細看,卻是秩序井然,相互錯開着向外移動,原來是運貨的船來了。
搬運夫用麻繩兜底穿了兩道,又攔腰一橫,打個松松的活扣,插進杠子,“嘿”一聲就離了地面。
一前一後呼着号子,傳過石闆街巷,來到河邊。
河邊停了一艘機輪船,幾乎占去河道一大半。
本以為這是一條死水,此時卻有了些蒸騰的氣象。
圮頹的房屋門裡,也走出了大人小孩,立在河兩邊,還有橋上。
韓燕來不知不覺跟到河邊,看搬運夫将跳闆踩得一彎一彎,木器一件一件上了船。
偶一回頭,見臨河的窗也推開了,伸出一張張臉,其中有二王和三王。
此時,他們一上一下打了個照面,就像不認識似的,彼此都覺着無限的陌生。
韓燕來心想,自己與他們究竟有什麼關系呢? 木器上船,船吃了重,就有些動蕩,聽得見水拍岸的噼啪聲。
這條河,原先簡直不知道在哪個犄角裡邊的,此時卻和外面的大世界連接起來了。
太陽晃晃地照着,照着小孩子紅通通,胖鼓鼓的臉頰,上面皴出了細小的口子。
女人皲裂的手指上的金戒指,也晃晃着。
挑夫們的額上冒出了熱騰騰的汗氣,脫了棉衣,汗氣又從棉毛衫底下冒出來。
家具坯子上了船,嫩紅色的木質在亮處顯得格外細膩,都有點像陶瓷了。
原來這就是紅木,上漆之前的紅木顔色。
跳闆抽走了,馬達發動起來,聲音大得壓住一切。
大人說話,小孩子哭,全聽不見了,隻看見嘴動和哭臉。
船往前開去幾十米,在略寬的河灣,奇迹般地調了頭,又奇迹般地穿過石橋的橋洞。
當它過到橋洞那邊,忽然就變小了,速度也加快了,一會兒就不見了影子,留下一些兒馬達聲。
韓燕來随船走了幾步,眼看船駛遠了,他感到一陣怅然,似乎是,方才打開的世界此刻又重新閉攏,重又離群索居。
韓燕來又想起他的車,他急急地回轉身,要往木器店繼續尋找他的車。
就在這時,他看見一扇後門旁邊,就在他們住的旅館樓下,剃頭師傅正與一個人接火,那人回過頭對了燕來微笑。
燕來覺着又熟悉又陌生,怔了一時才認出,原來是大王。
日光下的大王的臉,格外清晰。
燕來是第一次那樣清晰地看見大王的臉。
頂光在他臉上投下了幾塊陰影,強調了臉形的立體效果。
這是個好看的男人,而且,自信心十足。
這天晚上,他們又一次出發。
毛豆跟了大王去開車,車果然就在木器鋪子的後院。
毛豆曾經進來找過,卻沒發現。
原來它就在牆根,罩了一張油布,這個後院實是要比看上去的寬大。
車從後邊的院門出來,在高低不平的空地上搖晃,路口等着二王和三王,悄然上了車。
夜幕降臨,這小街又沉入寂靜。
星月還沒起來,天色就格外黑。
車燈“刷”地劈開路,蠻橫地掃過街角,出去了。
早歇的鄉間,連雞狗都眠了,其實不過八時許光景。
受環境的影響,車裡的人靜默着,氣氛變得沉重。
車在路上走了一陣,上了公路,路燈照耀,車輛“嗖嗖”過往,就像混沌裡開了天地,心胸也舒朗了。
他們活躍起來,嗓子眼癢癢的,又要唱歌了。
這回,連毛豆也跟着一起唱了。
他們同是青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着共同的未來,分歧隻是暫時的,終将走到一起來。
這回他們唱的是“濤聲依舊”。
這也是毛豆喜歡的歌,但他是個腼腆的人,從不好意思開口唱歌。
現在,和這幾個快樂的青年在一起,他竟也放開了。
而且,他發現自己唱的還不錯,有幾處險些兒荒腔走闆,卻被同伴們拉回來了。
“濤聲依舊”反複唱了兩遍,大王就指示毛豆将車拐進一條窄路,沿窄路又拐進一個敞了門的大院
這是什麼聲音?女人說的分明是蘇州話。
這裡是什麼地方?毛豆身上一緊,心跳加速了。
他們行駛這麼久,日裡趕,夜裡趕,難道隻是在與上海緊鄰的蘇州地方?毛豆從來沒出過遠門,開出租車以前,連上海市區都是陌生的。
他見識有限,他以為他已經去到天涯海角。
女人的口音卻是他熟識的,因他們那裡,都愛聽蘇州評彈。
電視,廣播,有的茶館也請了說書先生開書場。
毛豆緊着又問:阿姨,這是什麼地方?女人就有些疑惑,反問道:你是什麼地方來的?毛豆話要出口,腦子一轉——到底是境遇不同了,毛豆變得警覺了。
毛豆腦子一轉,也不正面回答女人,而是再次發問:這裡離蘇州還有多遠?女人說:這裡就是蘇州,木渎曉得吧?離木渎僅隻兩塊錢中巴,木渎很好玩的呢!女人認定這是遊客了,又追問道:你是什麼地方來的?開車過來的?毛豆覺着與這女人說話有些多了,不敢再搭讪,模糊應着離開去。
可是女人的一句話卻在耳邊,似乎提醒着他什麼,就是:“開車過來的嗎?”是呀,毛豆心裡說,是開車過來的,有一輛車,車呢?那天,車是由二王送去停的,這麼點卵大的地方,不相信他韓燕來找不出來!“韓燕來”這三個字此時跳出來,他方才發現,已經與這名字生分了。
他在街上急急地走着,雙手在滑雪衫口袋裡握成拳。
他從木器店門口探頭往裡望,目光穿過幽深的,被家具坯子夾擠着的甬道,看見盡頭的光,鋸刨聲正是從那裡傳出。
陽光中飛揚着金色的刨花和鋸末,給灰暗的冬日小街增添了亮色。
他發現,店鋪後面的院子,大約是這豬尾巴長的街裡,惟一能停車的地方了。
他從一條縫似的巷道擠過去,因為背陰,巷道地上化了霜又收不幹,泥着鞋底。
韓燕來渾身發熱,幾乎穿不住滑雪衫,就解了扣子,敞開懷,兩片衣襟像翅膀樣奓開着。
韓燕來忽然明白,原來他是準備逃跑! 他反而平靜下來,心跳也平緩了,隻是背上流着熱汗。
他走到後街,後街要比前街寬敞。
後院對着幾塊菜地,幾戶人家,也間隔着一些空地。
空地上有糞池,或堆了玉米稈,芝麻稈。
後院裡,凡張了大帆布棚,有鋸刨聲的,就是木器店,韓燕來就循了去看。
院門多是敞開着,有一些活從院裡鋪張到院外,木匠們忙着劃線,契榫,并沒注意到韓燕來。
韓燕來踩着嫩紅的刨花,腳底軟綿綿的,有一點騰雲駕霧的感覺。
他聽見有人問他:小老闆,尋哪一個?他不知道自己回答了還是沒回答,眼前忙碌的木匠身影裡,他忽然就好像看見了熟人,就是那個有心收他學徒的海門表叔。
韓燕來想起了他的家人,不由得熱淚盈眶。
他在院裡穿來穿去,肯定是礙了人家做活,背上挨了不輕不重的一下闆子,還被搡了一下,搡到了牆邊。
院子也是狹長,與前邊的鋪面一樣,除去木器活計,似乎放不下一輛車。
韓燕來漸漸冷靜下來,他站在後院外的空地上,空地上豎了一架稀疏的短籬,上面亂七八糟挂了些藤蔓。
太陽比方才又熱烈了,視野裡便亮麗許多。
就好像一個剛從暗處來到亮處的人,韓燕來眼前有一些光圈。
忽然,前面店鋪起了一陣嘈雜,後院的木匠也丢下活計,往前去了。
他返身跟進去,鋪裡的家具坯子都離了原地,壅塞在鋪中央,堵住了甬道。
但仔細看,卻是秩序井然,相互錯開着向外移動,原來是運貨的船來了。
搬運夫用麻繩兜底穿了兩道,又攔腰一橫,打個松松的活扣,插進杠子,“嘿”一聲就離了地面。
一前一後呼着号子,傳過石闆街巷,來到河邊。
河邊停了一艘機輪船,幾乎占去河道一大半。
本以為這是一條死水,此時卻有了些蒸騰的氣象。
圮頹的房屋門裡,也走出了大人小孩,立在河兩邊,還有橋上。
韓燕來不知不覺跟到河邊,看搬運夫将跳闆踩得一彎一彎,木器一件一件上了船。
偶一回頭,見臨河的窗也推開了,伸出一張張臉,其中有二王和三王。
此時,他們一上一下打了個照面,就像不認識似的,彼此都覺着無限的陌生。
韓燕來心想,自己與他們究竟有什麼關系呢? 木器上船,船吃了重,就有些動蕩,聽得見水拍岸的噼啪聲。
這條河,原先簡直不知道在哪個犄角裡邊的,此時卻和外面的大世界連接起來了。
太陽晃晃地照着,照着小孩子紅通通,胖鼓鼓的臉頰,上面皴出了細小的口子。
女人皲裂的手指上的金戒指,也晃晃着。
挑夫們的額上冒出了熱騰騰的汗氣,脫了棉衣,汗氣又從棉毛衫底下冒出來。
家具坯子上了船,嫩紅色的木質在亮處顯得格外細膩,都有點像陶瓷了。
原來這就是紅木,上漆之前的紅木顔色。
跳闆抽走了,馬達發動起來,聲音大得壓住一切。
大人說話,小孩子哭,全聽不見了,隻看見嘴動和哭臉。
船往前開去幾十米,在略寬的河灣,奇迹般地調了頭,又奇迹般地穿過石橋的橋洞。
當它過到橋洞那邊,忽然就變小了,速度也加快了,一會兒就不見了影子,留下一些兒馬達聲。
韓燕來随船走了幾步,眼看船駛遠了,他感到一陣怅然,似乎是,方才打開的世界此刻又重新閉攏,重又離群索居。
韓燕來又想起他的車,他急急地回轉身,要往木器店繼續尋找他的車。
就在這時,他看見一扇後門旁邊,就在他們住的旅館樓下,剃頭師傅正與一個人接火,那人回過頭對了燕來微笑。
燕來覺着又熟悉又陌生,怔了一時才認出,原來是大王。
日光下的大王的臉,格外清晰。
燕來是第一次那樣清晰地看見大王的臉。
頂光在他臉上投下了幾塊陰影,強調了臉形的立體效果。
這是個好看的男人,而且,自信心十足。
這天晚上,他們又一次出發。
毛豆跟了大王去開車,車果然就在木器鋪子的後院。
毛豆曾經進來找過,卻沒發現。
原來它就在牆根,罩了一張油布,這個後院實是要比看上去的寬大。
車從後邊的院門出來,在高低不平的空地上搖晃,路口等着二王和三王,悄然上了車。
夜幕降臨,這小街又沉入寂靜。
星月還沒起來,天色就格外黑。
車燈“刷”地劈開路,蠻橫地掃過街角,出去了。
早歇的鄉間,連雞狗都眠了,其實不過八時許光景。
受環境的影響,車裡的人靜默着,氣氛變得沉重。
車在路上走了一陣,上了公路,路燈照耀,車輛“嗖嗖”過往,就像混沌裡開了天地,心胸也舒朗了。
他們活躍起來,嗓子眼癢癢的,又要唱歌了。
這回,連毛豆也跟着一起唱了。
他們同是青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着共同的未來,分歧隻是暫時的,終将走到一起來。
這回他們唱的是“濤聲依舊”。
這也是毛豆喜歡的歌,但他是個腼腆的人,從不好意思開口唱歌。
現在,和這幾個快樂的青年在一起,他竟也放開了。
而且,他發現自己唱的還不錯,有幾處險些兒荒腔走闆,卻被同伴們拉回來了。
“濤聲依舊”反複唱了兩遍,大王就指示毛豆将車拐進一條窄路,沿窄路又拐進一個敞了門的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