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也是家常的,人造棉褲子,洗白了,她又走得急,褲腿就裹着她的身子飄動搖擺着。

    女生們都傻了眼,心裡激蕩起一股嫌惡和羨慕夾雜的感受。

    望了她從馬路對面走到這面,再走到馬路那頭,拐了個彎,消失了。

    玲玲忽然說了一句:"真像是馬路天使。

    "大家并不知道"馬路天使"是什麼意思,但都覺得,這是再恰當不過的形容。

    妹頭尤其吃驚玲玲會說出這樣精辟的話,并且還說得那麼冷靜,就好像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幾乎要對她刮目相看。

    這些名詞都是從她姐姐那裡聽來的,有姐姐就是好,眼界都開闊。

     女生們還很狂熱地崇拜于追逐一名年輕的女老師,學校的大隊輔導員。

    她其實并不漂亮,臉部甚至還有些缺陷,就是她的下巴略有些短,裝束又很樸素,總是白衣藍裙,一雙橫搭袢皮鞋,還有些土氣地留着一對垂至腰際的長辮子。

    但是,她确是有一種風度,嚴肅,端莊,文靜,姿态則很挺拔。

    這使她有些像女演員。

    女生們為了學習她,都留起了長辮子,走路也挺着腰,端直地,目不斜視地,一步一步邁着。

    女生們幹什麼都是一窩蜂,有一些是真喜歡,有一些則是盲目的,瞎湊熱鬧。

    妹頭就不,她沒有加入潮流。

    她并不喜歡這位輔導員老師,她覺得她有點官腔。

    她尤其不喜歡輔導員那口咬得很準的,朗朗的普通話,這加深了她的官腔。

    她甯可去喜歡學校裡另一位男老師,美術課的李老師。

     李老師是一個精神略有些委靡的男人,傳說他曾經患有結核病,從大學退學,病愈以後就來到這所小學校來教圖畫課。

    他的臉黃而瘦削,頭發卻偏偏比較長,也不是那種時髦的,經過修飾的長發,而是沒什麼型的,不經意而留長了。

    額發本是想朝後梳,卻沒有梳平,于是便豎着。

    在春暖很久的天氣裡,他還穿着一件棉襖,藍布罩衫的袖口很長地蓋在手背上,中式的連肩的衣襟從他單薄的背膀上垂挂下去。

    看上去,他就像那種穿長衫的舊式的男人。

    可他一旦脫了棉襖,換上一件毛藍洗白的中山裝,忽然又年輕起來,你發現他幾乎還是個少年人,而且很新派。

    上課時,他夾了教具走進課堂,将東西一放,就轉身在黑闆上作演示,同時簡短地解釋幾句。

    他畫得非常娴熟,自然還流露出不屑:畫這點東西,還不是毛毛雨?這樣,大約占去有三分之一的課時,還有三分之二時間,他就讓同學們照他的示範畫,自己則坐在黑闆一側的下方,靜靜地等待下課。

    他雖然是有些病态,但出于幽默的天性,他并不憂郁。

    他臉上帶着懶散的溫和的笑容,略帶打趣地批評學生,學生要是畫得實在糟糕,他就說:"怕來!""怕來"是上海話形容難看的說法,好看則是"趣來"。

    "來"是語氣詞。

    他說一口标準的上海話,不帶任何鄉音,比方蘇州,甯波,或者本地的口音。

    蘇州腔多少有些狎昵,尤其是男人來說,就有些輕佻;甯波音呢,難免有些賣弄風趣,便油滑了;本地話,指的是上海郊縣的土語,倒是老實,可委實又太鄉氣重了。

    所以,這些口音多半是有些俚俗。

    上海話本又是雜合之音,總是要有側重的,偏偏李老師說的一口沒有習氣的上海話。

    他又不是刻意地,一字一句去咬,而是輕松,随便,自然。

    有一些難發的音,他一吐口就是。

    比如仙鶴的"鶴",上海話裡是發的舌根鼻音,他就這麼發音——"鶴"。

    他說話的聲音不響,可也不是有意的輕柔,而是覺得不必要大聲說的,還是帶些懶散。

    妹頭中意他的,就是這口上海話。

    還有,妹頭喜歡有一些頹廢氣的男人。

    那種昂首挺胸,理直氣壯的男人,會讓她覺得有官腔。

    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就是昂首挺胸,理直氣壯的語言,所以是官腔的語言,而大隊輔導員,則是個官腔的女人。

    總之,妹頭不喜歡官腔,而頹廢氣,是與官腔最無幹系的。

    所以,她就比較欣賞李老師。

    無意識地,她對圖畫課也比較别的課更有些興趣。

    當然,也是一般的興趣。

    她對美術并無特别的才能,隻是能過得去而已。

    不過,有一次,李老師還是注意到了她。

    就像方才說的,李老師大半時間是讓同學們自己畫畫,畫完之後立即交上,當場批了分數,便可離開課堂,不必非等下課鈴響。

    這一次,妹頭送上她的作業時,李老師注意了一下她的名字:朱秀芝。

    其實這是個很大路的名字,但碰巧引起了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