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然而,這對我如此重要的一天,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天——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在别人看來,竟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任何一天沒有區别,毫無二緻。
這使我有點失望。
當車把式海喜喜——進村的時候,我聽見别人叫他“喜喜”——在日頭偏西時終于把大車趕進一處居民點後,我們幾個就業人員并沒有看見有任何歡迎我們的表示。
這裡連狗也沒有一條,也沒有雞鴨,隻有幾個衣衫褴褛的老漢懶洋洋地坐在水泥橋頭,借着夕陽的餘輝取暖。
他們對我們眼皮也不擡。
這個村子和勞改農場房舍的格局沒有兩樣,一律是一排排兵營式的黃色的土坯房。
但比勞改農場還要破舊,許多處牆根已經被硝堿浸蝕得塌掉了泥皮——勞改農場裡有的是勞動力,可以随時修修補補的。
隻不過這兒在每扇矮小的木闆門口,有一兩堆被雨雪淋得發黑的柴禾,或是拉着晾衣裳的繩子,顯示出那麼一點農村的居家氣氛。
大車經過一排排房舍前面凹凸不平的空地,除了柴禾還是柴禾,沒有一個人。
我們好像到了一處被廢棄了的荒村。
“媽的!都死絕了!……往哪達兒拉呀……” 海喜喜從優秀的民歌手又一下子恢複了車把式的本來面目,用不能形諸筆墨的語言嘟嘟哝哝地謾罵了一通。
顯然,他并不知道把我們幾個新來的農工安頓在哪裡,對這趟差使似乎也極不高興。
他已經跳下車轅,勒着馬嚼子,一邊催馬前行,一邊東張西望。
從橋頭那幾個老漢對他的稱呼,我們知道了他絕不是幹部,不是書記、隊長、出納、會計之類的人物,從而大大地削弱了我們對他的敬意。
我們也不答理他:你愛往哪兒拉就往哪兒拉吧!這是你的責任。
走到最後一排土坯房,再沒有地方可去了。
在一間好似倉庫的門前,他“籲、籲”地把牲口呵止住,一腳蹬起車底盤下的支架,三下五除二地把三匹馬卸了套,管自牽走了馬,一句話也沒有給我們留下。
我們幾個人都有點沮喪。
對我們新來的工人——我們都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了——如此簡慢不說,肚子也早餓癟了。
我想把懷裡的稗子面馍馍掏出來吃,但還是忍住了。
吃東西是最大的享受,必須在毫無幹擾的、非常甯靜的氛圍中咀嚼,才能品出每一個食物分子的味道。
這時我們還沒有安下身,說不定馬上還要轉移,現在吃,是最大的浪費!“喂,夥計們!咱們大概就住在這兒。
”“營業部主任”在一扇破窗戶前面探頭探腦。
他總交好運道,就在于他心裡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右派分子”,不老老實實,總要鑽天覓縫地找點小自由。
譬如現在,在我們幾個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他早已把周圍的環境觀察好了。
“這不是場部,”他說,“這不過是這個農場的一個隊。
你們看,這他媽的就是咱們的宿舍。
還不如勞改隊!勞改隊還有火炕。
”我們從沒有玻璃的窗口朝裡望去:泥地上均勻地鋪着剛拉來的幹草,除此之外,别無它物;暗黃的土牆泥面也剝落了,露出一片片草稭。
是的,這宿舍可真不怎麼樣! “我一看這就是個窮地方!”從蘭州來的報社編輯說,“和我過去到過的定西農村一個樣!” “好地方輪得着你我?”過去的辎重團中尉,上過朝鮮戰場的英雄罵罵咧咧的。
他雖然也被勞改了三年,還是認為自己應該受到特殊的禮遇。
“這他媽的不過是從十八層地獄到了十七層!”“算了吧,大家少說兩句。
”上海來的銀行會計抱着聽天由命的态度說,“既來之,則安之。
反正誰也在這裡呆不長,能忍則忍吧……”轉而,幾個人稍稍地有了興緻,談論起各自的家屬給他們聯系工作的情況。
是的,他們不會在這裡呆長的。
他們的家在上海、西安、蘭州……這樣的大城市,他們的老婆都在活動着把他們辦到那裡郊區的農場去;“營業部主任”也不例外,他不久也能回到這個省城的郊區。
他們有老婆孩子,他們要回去團圓,這是國家政策允許
這使我有點失望。
當車把式海喜喜——進村的時候,我聽見别人叫他“喜喜”——在日頭偏西時終于把大車趕進一處居民點後,我們幾個就業人員并沒有看見有任何歡迎我們的表示。
這裡連狗也沒有一條,也沒有雞鴨,隻有幾個衣衫褴褛的老漢懶洋洋地坐在水泥橋頭,借着夕陽的餘輝取暖。
他們對我們眼皮也不擡。
這個村子和勞改農場房舍的格局沒有兩樣,一律是一排排兵營式的黃色的土坯房。
但比勞改農場還要破舊,許多處牆根已經被硝堿浸蝕得塌掉了泥皮——勞改農場裡有的是勞動力,可以随時修修補補的。
隻不過這兒在每扇矮小的木闆門口,有一兩堆被雨雪淋得發黑的柴禾,或是拉着晾衣裳的繩子,顯示出那麼一點農村的居家氣氛。
大車經過一排排房舍前面凹凸不平的空地,除了柴禾還是柴禾,沒有一個人。
我們好像到了一處被廢棄了的荒村。
“媽的!都死絕了!……往哪達兒拉呀……” 海喜喜從優秀的民歌手又一下子恢複了車把式的本來面目,用不能形諸筆墨的語言嘟嘟哝哝地謾罵了一通。
顯然,他并不知道把我們幾個新來的農工安頓在哪裡,對這趟差使似乎也極不高興。
他已經跳下車轅,勒着馬嚼子,一邊催馬前行,一邊東張西望。
從橋頭那幾個老漢對他的稱呼,我們知道了他絕不是幹部,不是書記、隊長、出納、會計之類的人物,從而大大地削弱了我們對他的敬意。
我們也不答理他:你愛往哪兒拉就往哪兒拉吧!這是你的責任。
走到最後一排土坯房,再沒有地方可去了。
在一間好似倉庫的門前,他“籲、籲”地把牲口呵止住,一腳蹬起車底盤下的支架,三下五除二地把三匹馬卸了套,管自牽走了馬,一句話也沒有給我們留下。
我們幾個人都有點沮喪。
對我們新來的工人——我們都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了——如此簡慢不說,肚子也早餓癟了。
我想把懷裡的稗子面馍馍掏出來吃,但還是忍住了。
吃東西是最大的享受,必須在毫無幹擾的、非常甯靜的氛圍中咀嚼,才能品出每一個食物分子的味道。
這時我們還沒有安下身,說不定馬上還要轉移,現在吃,是最大的浪費!“喂,夥計們!咱們大概就住在這兒。
”“營業部主任”在一扇破窗戶前面探頭探腦。
他總交好運道,就在于他心裡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右派分子”,不老老實實,總要鑽天覓縫地找點小自由。
譬如現在,在我們幾個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他早已把周圍的環境觀察好了。
“這不是場部,”他說,“這不過是這個農場的一個隊。
你們看,這他媽的就是咱們的宿舍。
還不如勞改隊!勞改隊還有火炕。
”我們從沒有玻璃的窗口朝裡望去:泥地上均勻地鋪着剛拉來的幹草,除此之外,别無它物;暗黃的土牆泥面也剝落了,露出一片片草稭。
是的,這宿舍可真不怎麼樣! “我一看這就是個窮地方!”從蘭州來的報社編輯說,“和我過去到過的定西農村一個樣!” “好地方輪得着你我?”過去的辎重團中尉,上過朝鮮戰場的英雄罵罵咧咧的。
他雖然也被勞改了三年,還是認為自己應該受到特殊的禮遇。
“這他媽的不過是從十八層地獄到了十七層!”“算了吧,大家少說兩句。
”上海來的銀行會計抱着聽天由命的态度說,“既來之,則安之。
反正誰也在這裡呆不長,能忍則忍吧……”轉而,幾個人稍稍地有了興緻,談論起各自的家屬給他們聯系工作的情況。
是的,他們不會在這裡呆長的。
他們的家在上海、西安、蘭州……這樣的大城市,他們的老婆都在活動着把他們辦到那裡郊區的農場去;“營業部主任”也不例外,他不久也能回到這個省城的郊區。
他們有老婆孩子,他們要回去團圓,這是國家政策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