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十五 食貨六

關燈
夫為國為家者,莫不以谷貨為本。

    故《洪範》八政,以食為首,其在《易》曰“聚人曰财”,《周禮》以九職任萬民,以九賦斂财賄。

    是以古先哲王莫不敬授民時,務農重谷,躬親千畝,貢賦九州。

    且一夫不耕,一女不織,或受其饑寒者。

    饑寒迫身,不能保其赤子,攘竊而犯法,以至于殺身。

    迹其所由,王政所陷也。

    夫百畝之内,勿奪其時,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既飽且富,而仁義禮節生焉,亦所謂衣食足,識榮辱也。

    晉末,天下大亂,生民道盡,或死于幹戈,或斃于饑馑,其幸而自存者蓋十五焉。

     太祖定中原,接喪亂之弊,兵革并起,民廢農業。

    方事雖殷,然經略之先,以食為本,使東平公儀墾辟河北,自五原至于棝一陽一塞外為屯田。

    初,登國六年破衛辰,收其珍寶、畜産,名馬三十餘萬、牛羊四百餘萬,漸增國用。

    既定中山,分徙吏民及徒何種人、工伎巧十萬餘家以充京都,各給耕牛,計口授田。

    天興初,制定京邑,東至代郡,西及善無,南極一陰一館,北盡參合,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維置八部帥以監之,勸課農耕,量校收入,以為殿最。

    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

    自後比歲大熟,匹中八十餘斛。

    是時戎車不息,雖頻有年,猶未足以久贍矣。

     太宗永興中,頻有水旱,诏簡宮人非所當禦及非執作伎巧,自餘出賜鳏民。

    神瑞二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帝以饑将遷都于鄴,用博士崔浩計乃止。

    于是分簡尤貧者就食山東。

    敕有司勸課留農者曰:“前志有之,人生在勤,勤則不匮。

    凡庶民之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樹者死無郭,不蠶者衣無帛,不績者喪無衰。

    教行三農,生一殖九谷;教行園囿,毓長草木;教行虞衡,山澤作材;教行薮牧,養蕃鳥獸;教行百工,饬成器用;教行商賈,阜通貨賄;教行嫔婦,化治絲枲;教行臣妾,事勤力役。

    ”自是民皆力勤,故歲數豐穰,畜牧滋息。

     泰常六年,诏六部民羊滿百口,調戎馬一匹。

     世祖即位,開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一性一,故修其教不改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納其方貢以充倉廪,收其貨物以實庫藏,又于歲時取鳥獸之登于俎用者以韌膳府。

     先是,禁綱疏闊,民多逃隐。

    天興中,诏采諸漏戶,令輸綸綿。

    自後諸逃戶占為細繭羅谷者甚衆。

    于是雜營戶帥遍于天下,不隸守宰,賦役不周,戶口錯亂。

    始光三年诏一切罷之,以屬郡縣。

     神二年,帝親禦六軍,略地廣漠。

    分命諸将,窮追蠕蠕,東至瀚海,西接張掖,北度燕然山,大破之,虜其種落及馬牛雜畜方物萬計。

    其後複遣成周公萬度歸西伐焉耆,其王鸠一屍一卑那單騎奔龜茲,舉國臣民負錢懷貨,一時降款,獲其奇寶異玩以巨萬,駝馬雜畜不可勝數。

    度歸遂入龜茲,複獲其殊方瑰詭之物億萬已上。

    是時方隅未克,帝屢親戎駕,而委政于恭宗。

    真君中,恭宗下令修農職之教,事在《帝紀》。

    此後數年之中,軍國用足矣。

     高宗時,牧守之官,頗為貨利。

    太安初,遣使者二十餘輩循行天下,觀風俗,視民所疾苦。

    诏使者察諸州郡墾殖田畝、飲食衣服、闾裡虛實、盜賊劫掠、貧富強劣而罰之,自此牧守頗改前弊,民以安業。

     自太祖定中原,世祖平方難,收獲珍寶,府藏盈積。

    和平二年秋,诏中尚方作黃金合盤十二具,徑二尺二寸,镂以白銀,钿以玫瑰,其銘曰:“九州緻貢,殊域來賓,乃作茲器,錯用具珍。

    假以紫金,镂以白銀,範圍拟載,吐耀含真。

    纖文麗質,若化若神,皇王禦之,百福惟新。

    ”其年冬,诏出内庫绫錦布帛二十萬匹,令内外百官分曹賭射。

    四年春,诏賜京師之民年七十已上太官廚食以終其身。

     顯祖即位,親行儉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赈益黎庶。

    至天安、皇興間,歲頻大旱,絹匹千錢。

    言劉彧淮北青、冀、徐、兗、司五州告亂請降,命将率衆以援之。

    既臨其境,青冀懷貳,進軍圍之,數年乃拔。

    山東之民鹹勤于征戍轉運,帝深以為念。

    遂因民貧富,為租輸三等九品之制。

    千裡内納粟,千裡外納米;上三器戶入京師,中三品入他州要倉,下三品入本州。

     先是太安中,高宗以常賦之外雜調十五,頗為煩重,将與除之。

    尚書一毛一法仁曰:“此是軍國資用,今頓罷之,臣愚以為不可。

    ”帝曰:“使地利無窮,民力不竭,百姓有餘,吾孰與不足。

    ”遂免之。

    未幾,複調如前,至是乃終罷焉。

    于是賦斂稍輕,民複贍矣。

     舊制,民間所織絹、布,皆幅廣二尺二寸,長四十尺為一匹,六十尺為一端,令任服用。

    後乃漸至濫惡,不依尺度。

    高祖延興三年秋七月,更立嚴制,令一準前式,違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檢察與同罪。

     太和八年,始準古班百官之祿,以品第各有差。

    先是,天下戶以九品混通,戶調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